
疏堵结合 管教并重 流动摊贩成为城市亮丽的风景
中城网2010-06-08 09:04:58
漳州市叶炳辉:疏堵结合 管教并重 流动摊贩成为城市亮丽的风景
——漳州市积极探索城市流动摊贩管理新路子
人民城市网2010年6月8日福建漳州消息(漳州市城管局“和谐城管”宣传信息员叶炳辉 )疏堵结合 管教并重 流动摊贩成为城市亮丽的风景——漳州市积极探索城市流动摊贩管理新路子
如何妥善解决城市管理与流动摊贩占道经营之间的矛盾,是城市管理者必须面对的课题。近年来,我们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按照“树立亲民理念,构建和谐城管”的要求,坚持“在工作中探索,在运作中规范,在创新中提高”,创新“疏堵结合,管教并重,服务到位,促进和谐”的流动摊贩管理新体制,达到政府、城管执法部门和群众三满意的效果。
一、亲民管理,疏堵结合,强化流动摊贩的规范管理工作
以小商小贩为代表的自谋职业者,是城市中的弱势群体,他们靠摆摊设点维持生计,为社会提供了必要的服务,但无序的占道经营已严重影响市容。城市中的流动摊贩的存在有积极的一面,既可以方便了群众生活,又能解决部分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生活出路问题,缓解就业压力,稳定社会秩序,增进社会和谐。但同时也给城市管理带来了许多难题:一是占道经营、妨碍交通,乱摆乱卖、影响市容;二是垃圾乱扔、污染环境,沿街叫卖、噪声扰民;三是流动贩卖、扰乱秩序,尾随兜售、游客厌烦;四是以次充好、欺骗顾客,短斤少两、坑蒙百姓。成了群众投诉的热点,社会反映的焦点,同时也成为城乡清洁工程治理“五乱”现象的重点和城市管理的难点。
治理流动摊点占道经营是城管执法面临的一大难题,“治理—反弹—治理—再反弹—再治理”似乎成了一个怪圈,市民不满意,摊主更不满意。如何解决好城市管理与他们生存的矛盾?对于城管执法如何面对流动摊贩的新挑战、新要求,进一步规范化、理顺流动商贩管理服务机制、依法把好事办好。为此,我们本着“以人为本,疏堵结合,管理规范,服务到位”的宗旨,采取前期重引导,过程重指导,后续强监管的前置管理模式,推进流动摊贩管理走进规范化的管理轨道。
1、重在引导。市区城管执法局历时了三个多月,深入辖区,对市区主要街道路边摆摊分布情况特别是主干道、车站、码头等重点区域进行全方位的调查摸底,掌握辖区经营业户的基本情况,了解居民实际需求,为管理好流动摊贩打下坚实的基础。开展了“千户访谈”活动,向居民发放服务卡、温馨提示,深入宣传政府为流动摊贩服务的内容和程序,使他们掌握了取得合法经营的政策及获得公共服务的程序,自觉维护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秩序,依法经营,文明经商,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2、重点整治。在调查摸底基础上,按照“主干道严禁,次干道严控,背街小巷规范”的原则,对流动商贩占道经营和夜间大排档进行专项治理,严格管理市区流动摊点。延安路与胜利路交界处是漳州繁华的地带,每当夜幕降临,延安南路新华书店门口大排档,热闹非凡,但影响交通、污染环境、噪音扰民,成为市民投诉的热点问题。2007年初夏,新建成通车不久的江滨路龙文段两侧成为许多市民休闲纳凉的好地方,附近村民揪住时机纷纷上路做起小生意,一时间烧烤、水果、啤酒排档等多达上百摊,既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又存在交通安全隐患。我们以创卫的契机,对这些无序摆放的摊点进行专项治理,给予取缔,还路于民,为市民营造良好的环境。
3、有序疏导。按照便民、利民、疏堵结合的原则,强化疏导管理,以服务代执法,对市区早餐、水果、修理、夜排档等便民摊点疏导进入规划好的6个大排档集中经营点,实施“五统一”(统一经营地点,统一摊位编号,统一摊亭式样,统一经营时间,统一垃圾容器)管理,有效改变了既影响城市容貌又影响交通的问题,使流动商贩和夜间大排档步入文明守法经营的良好轨道,成为古城街头一道靓丽的风景。
4、规范管理。讲究工作方式方法,对流动摊贩进行统一规范管理。一是要求流动摊贩遵守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服从管理;二是将摊贩规范在指定地点,规定的时间和经营范围内合法开展经营活动;不得占压机动车道,包括主车道及慢车道,且必须让出盲道、人行道,不影响交通通行。三是要主动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义务,做好保洁等工作,保持环境卫生整洁。通过规范管理,提高经营业主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文明经营的意识。
5、加强监管。城管执法局重心下移、进一步加强管理力度,实行全方位、全天侯、错时无缝隙管理,督促规范经营,营造良好的经营秩序。对屡教不改,超时、超范围违章占道现象,依照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原则,坚决依法予以严厉查处,坚决维护执法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开展疏堵结合、规范管理流动摊贩和占道经营的模式,有效地解决流动摊贩所引发的行人与摊贩的冲突、消费者与摊贩的冲突、城管与摊贩的冲突以及市容环卫等系列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城市困难群体谋生和百姓的生活需要,又妥当处理“市容与繁荣、脸皮与肚皮、法律与自律”的关系,实现了城市管理者与小商小贩的和谐融洽相处,实现了政府满意、群众高兴、摊贩拥护、市容市貌好转的多方共赢。
二、亲民执法,管教并重,破解流动摊点占道经营难题
我们按照“树立亲民理念,构建和谐城管”的要求,积极转变思想,更新观念,主动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主动改变执法方式,实行人性化管理、人性化执法,破解城管执法的难题,努力构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和谐共荣。
在执法思路上,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执法观,把“亲民执法、和谐城管”贯穿于构建和谐社会、城市管理和行政执法全过程,正确处理好民生和执法的关系,树立起“人民城管、执法为民”的执法意识、“执法中管理,管理中服务”的意识和“依法行政,遵守程序、文明执法”的法律意识,努力构建文明和谐的执法关系。
在执法方式上,坚持文明执法、亲民执法,置管理于执法之先,寓执法于服务之中,做到“三个转变”,即工作方式由刚性管理型向柔性服务型转变,确立了“进城农民、失地农民、困难群众特殊对待”政策;工作方法由集中整治型向常年引导型转变,除了加大对主要路段、时间段的监控力度外,更多的精力应放在疏导规范上;工作理念由行政干预型向市场诱导型转变,加快由“被动执法”向主动服务转变,从“管民”到“为民”转变,真正融执法于服务之中,从而从根本上缓解双方的矛盾对立局面,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在执法措施上,坚持一切围绕群众整体利益,从市民关心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入手,从细微处抓起,积极倡导人性化执法理念,实施服务型管理模式,做到“三个注重”:一是注重“教育式”执法,坚持以劝导为主,教育为主,对轻微违反城市管理规定的流动摊贩实行“首违不罚”、二次违法低限处罚、屡教不改上限重罚,即使对出现的严重违章行为,也在教育劝导的前提下实施依法依规处罚,达到处罚一个,教育一批的目的。二是注重亲和式执法。注重换位思考,将《通告》等语气生硬、具有强制约束力的告知方式转换成温馨的执法告知,由行政命令改为友情协商、警告提示,缓和气氛,降低管理相对人的抵触情绪。三是注重前置式执法。坚持把思想工作做在前、把疏导措施落实在前、把关心帮助摆在前,做到既要严格执法,更要热情服务,尽力让执法对象满意,防止矛盾激化,实现城管与广大市民、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和谐共荣,促进社会和谐。女子中队坚持“以理服人、以礼感人”的原则,实施亲情执法,文明执法,加强说服引导,改进工作作风,始终用女性特有的温情和耐性开展城管执法工作,做到“宣传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用真心诚意感染和打动违法当事人,融洽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进而真正达到管好城市的目的。
对流动摊贩实行人性化管理、人性化执法方式,充分彰显了“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理念,体现出执法部门对以流动设摊为谋生手段的弱势群体的极大尊重,能够最大限度地化解潜在的社会矛盾冲突,更有利于构建社会和谐。
三、亲民服务,排忧解难,为流动摊贩生存发展创造条件
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民情,堵疏结合,变执法管理为有情帮扶,拓宽为民服务的渠道,推出亲民服务新举措,主动为他们排忧解难,为流动摊贩生存发展创造条件。
我们通过调查摸底过程中,深入听民声、访民情,询民意,了解他们所想、所需、所盼,针对一些下岗工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工具简陋、乱摆摊设点等影响市容的问题,2008年1月,我们牵头联合芗城执法局免费发放100部“便民服务车”给下岗职工、贫困家庭、低保户、残疾人等社会弱势群体摆摊设点,使“打游击”式小买卖变身规范管理,切实解决他们自谋职业、就业等生存问题,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便民服务车”的成功尝试,为我们打造亲民城管拓展了思路,积极主动为流动摊贩排忧解难,拓展市场,创造生存的空间。一是流动商贩进市场。依托国有集贸市场,加强集贸市场的建设管理,严格划行归市,逐步通过宣传和协调工作,清理市场内不属于农贸市场经营范围的摊位,腾出部分摊位划为农民的农副产品自产自销经营区域,解决了部分农民群众进市场难的问题。如新桥临时水产批发市场的建成并投入使用,为原人民市场部分水产批发经营户提供了比较规范的临时过渡经营场所,既解决了这些经营户的临时过渡安置问题;对家庭困难、老弱病残商贩,主动协调市场管理方免费为其提供进场经营的机会,在不提供经营柜台的条件下,空出少部分场地,使他们进场经营;二是流动商贩进小区。合理规划设定临时摊贩疏导点,把无证流动摊贩相对集中到指定的区域和路段,实行统一管理、规范摆卖、保洁经营。对于经常在居民小区门口经营的商贩,协调所在的街道办事处、社区出面,在院内划出部分场地,设置经营点,引导摊贩入点经营。芗城区延安广场建成后,及时与开发商协调解决新延通市场的安置问题,立即着手进行市场内部装修、摊位设置,在最短时间内交付使用,让延通市场的全体经营户及时搬出原简陋的临时过渡市场,搬进装饰一新的经营场所,有效改善了经营、消费环境。三是流动摊贩进早市。在确保市容整洁、秩序良好的前提下,本着方便群众生活、帮扶困难群体为出发点,开辟早市市场。如市区新华东路、芳华北路,每天早上六点到九点钟,附近村庄的农民担菜在路上摆卖,给晨炼的老人、居民群众买菜提供了方便,但又造成占道经营,交通堵塞,还因无管理员和卫生保洁员,造成环境卫生差问题。我们实行“路段管理,限时经营”规范管理的早市,既解决了农民卖菜难的问题,又解决了流动摊贩占道经营问题,还满足了群众生活需求。四是流动商贩进跳蚤市场。我局经过严格的考察论证,在市区部分街道设置便民经营摊区,即“跳蚤市场”,尽量将沿街叫卖摊贩引导、安置到合适的经营场所,明确经营时间段、卫生责任区和有关注意事项,对市区早餐、果蔬、维修等行业实施人性化疏导、规范化管理,努力使摊贩经营逐步走上文明守法经营的良好轨道。五是科学设置,拓展市场。按照分类疏导、分级服务的方式,龙文区城管执法局因势利导、疏堵结合,采取规划小摊点和规范管理相结合的办法,在汽车总站边划出一定位置,提供给困难群众摆摊销售水果。同时加强现场勘查,注重引导、合理布局,科学设置“海西书报亭”34处,给有关残疾人经营,既丰富百姓文化生活又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和残疾人生计问题。
网友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