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城搜索

泰安市宁阳县贺伟局长:加强自身建设推动 城管工作上新水平

中城网2010-12-14 16:49:19

 

    中城国建•人民城市网2010年12月14日山东泰安消息(泰安市城管执法局“和谐城管”宣传信息员 赵为民)泰安市宁阳执法局长贺伟加强自身建设 推动城市管理工作再上新水平

    自泰安市宁阳县委开展冬季集中整训活动以来,县执法局结合城市管理实际,从加强执法队伍建设着手,深入推进示范街严管街创建、中心商务区景观改造提升等实践,将整训成果转化为事业前进的强大动力,努力打造行业品牌,推动城管执法再上新水平。

   一、用全新的执法理念指引行动

   近年来,执法局先后立案查处各类违法违规案件800余起,违法建筑物6000余平方米,未出现一起行政诉讼、行政复议和越级上访事件,实现了执法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这些成绩的取得,凝结着执法队员们辛勤的努力与汗水,是全局上下齐心协力、自强不息、争创一流的结果。

    一是抓好领导班子建设。“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城管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如何,关键是在领导班子。执法局始终把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作为重点来抓,注重发挥领导班子的核心作用,突出抓好领导班子的思想作风建设、组织建设和廉政建设。局党组认真开展理论中心组学习讨论,强化宗旨意识,切实加强领导干部熟悉本职工作、懂得管理、驾驭全局的能力;坚持每天碰面汇情况、每周集中研讨、每月一次总结,重大问题专项商议,充分发扬民主,用集体的智慧做出决策,解决各类问题。使领导班子成为政治上始终先进、业务上能力出众、工作上坚强有力的领导机构。

    二是抓好执法人员日常教育。胡锦涛同志特别强调:“各级党组织一定要把加强学习作为一项重大而又紧迫的任务来抓,切实抓出成效。只要全党坚持加强学习、加强实践,我们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就能不断提高起来。”执法局正是把通过教育培训来掌握新知识、总结新经验、增长新本领,作为提高全体人员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的重要途径。对执法人员始终坚持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分批进行封闭式强化学习,聘请专家授课,提高依法行政的本领。同时开展了一系列的军事训练等规范化建设活动,增强组织纪律性,端正队容风纪。使全体人员不仅具备坚定的政治信仰,而且熟练掌握城管执法业务知识,从业务水平、知识结构、工作方法、应变能力等方面,都能适应形势的新发展,都能做出新贡献。

    三是抓实内外两种监督。加强城管执法监督,确保执法公正是城管执法队伍建设的根本出发点,执法局一直致力于加大执法监督力度,探索建立严肃、公正的长效机制。首先是通过健全行政执法督办制度、行政执法争议处理制度等一系列规范化的规则,在机关内部管理建立起一种上下左右规范的、严密的运行机制;其次是实行城管执法公开。采取公开办事制度、公开办事程序、公开办事结果、聘请社会执法监督员等形式,健全群众性监督网络,加强群众对执法人员的监督;第三是通过健全信访制度、举报投诉制度接受社会的监督,把严格执法、秉公执法落实到人。

    四是抓好服务质量提升。城管执法机关是政府的一个重要职能部门,人民群众赋予我们一定的权力。“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时刻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基本方针和优良传统,也是城管执法局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全局上下始终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城管执法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时刻牢记根本宗旨,自觉摆正同群众的关系,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事为民所办。

   二、以闪亮的行业品牌激励奋进

    在全市城管执法系统中率先开展创建“城管卫士”品牌活动,用品牌的理念提高服务水平,用品牌的效应塑造行业整体形象,用品牌的力量凝聚团队精神。正确理解和把握新时期城市管理的鲜明特征及内涵要求,全方位推进和谐城管建设,力求在感情上亲民,在观念上爱民,在措施上为民,在程序上便民,在效果上利民,真正把以人为本、科学管理的理念贯穿到城管工作的各个环节,努力营造亲民爱民、共建和谐的生动局面。

     本着创新执法理念、提升服务水平、提高队伍素质、树立良好形象的原则,深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只谈问题、不讲成绩,只谈缺点、不论长处,深挖思想根源,着力解决执法人员在思想、纪律和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对制约城市管理事业发展的症结作了深刻剖析,认真查找了制约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的主客观因素,探讨了提高执法水平,树立良好形象的有效途径。随即,全局掀起了解决热点问题,为群众办实事的热潮,先后解决了乱摆乱卖、乱搭乱建、乱停乱放、乱堆乱倒等一系列关系民生的重大问题。针对群众反映“停车难”的现象,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在城区主要路段划定停车泊位,解决市民出行停车难的问题;针对群众反映“摊点乱”的现象,对城区的早、夜市摊点进行了规范,新设三处专业市场,并筹集资金10万余元,免费投放便民服务车30辆,解决了摊点占道经营的问题;针对群众反映个别路段“交通堵”的现象,制定了错时值班制度,于每天的交通高峰时段,安排专人在容易发生拥堵的路段执勤,疏导行人车辆,制止乱停乱放,解决了城市交通问题。

    在积极履行职责的同时,还大力创建文明行业、文明执法队伍。通过争创“文明执法大队”、“党员示范岗”、“青年文明号”等活动,制定工作规范、严格办事流程、印发城市管理行为规范,使文明执法、温情执法、人性化执法贯穿各项工作的始终,使城管执法的过程变为提高政府威信、树立执法队伍形象的过程,成为普及和宣传法律知识、提高市民法律素质的过程。积极发挥党团组织的作用,开展了结对帮扶、奉献爱心等活动,为孤寡老人送钱送物,为失学儿童捐资助学,为贫困村修路建棚,将每一次活动都作为对执法队员的一次激励,一次洗礼,一次升华,在集体中形成了积极向上、团结拼搏、勇于争先的团队精神。

    三、用创新的举措破解管理难题

    着力健全、完善科学的运行管理机制,创新管理理念和方式方法,推进城市管理由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由事后治理向源头预防转变、由政府行政管理型向社会公共治理型转变、由被动应付管理向主动超前管理转变、由单一管理型向综合服务型转变。

    建立目标管理制度。实行管理目标责任制,将各项任务指标细化,工作责任落实到大队、科室,明晰责、权、利,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严格执行目标考核办法,开展评先树优,实行细化标准、量化考核、兑现奖惩三位一体管理,严格分工、责任到人、奖优罚劣,建立城市管理规范标准的巡查机制。健全考核监督机制。建立社会监督机制,聘请社会监督员,设立投诉举报电话、投诉信箱,受理社会各界对城市管理的投诉,随时接受群众监督;建立舆论监督机制,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大众媒体广泛接受社会舆论监督;建立内部监督机制,局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小组对执法人员的队容风纪、执法行为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检查,量化考核,加大对队员执法行为的督查力度;建立定期通报机制,通过设立监督台、政务公告栏、黑板报和《城管动态》等形式通报违纪队员,推进城市管理的规范化发展。采用激励约束机制。建立了干部动态任用机制,能则用,平则让,庸则下,大胆提拔任用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中层干部,通过建立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激发执法队员的工作积极性,营造出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要坚持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约束人,用铁的纪律带好队伍、管好队伍,确保依法、公正、文明执法,维护城管执法队伍的良好形象。建立执法队伍淘汰机制,敞开出口,增强执法人员的危机感和紧迫感,进一步强化自律意识,真正起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促进城管执法队伍健康发展。探索广泛的社会参与机制。始终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发动社会各界参与城市管理,在实践中协调好城市管理与经济发展、社会人文发展、环境发展以及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整体与局部之间、管理与服务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各种利益关系,积极争取各界对城市管理工作的支持,吸引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城市管理。积极开展城市管理共建活动,与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形成互动机制,积极探索与业户、社区、企事业单位等共建的路子,采取举办文体活动、争当城管小卫士、携手管理城市等方式,动员社会各界自觉维护城市环境,清理乱贴乱画、乱扯乱挂,维护市容市貌整洁、有序,形成人人关心、人人参与城市管理的良好氛围。

    仅2010年,执法局就清理店外经营、流动摊点4000余处、乱贴乱画5000余处,整治乱停乱放车辆1100余辆次,规范户外广告牌设置1200余块,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结合县城实际,将城区主次道路划分为示范街和严管街,在店内经营、粉饰亮化、弱电入地、有序停车等方面作出示范,采取分片包干、错时值班、徒步执法、夜间巡查等措施,做到重点路段严盯死守,早中晚高峰时段不间断巡查,取缔流动摊点,规范门店经营,整治非法小广告,维护了城市容貌整洁优美。按照景观提升的总体规划和单体设计,先后动员社会资金1000余万元,积极实施中心商务区景观提升工程,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就夜景亮化、管网入地、墙体粉饰、门店改造、广告规范等具体问题进行安排部署,督导工作进度,“金色宁阳”特色初步显现。现在,县城净了、亮了、美了,秩序好了,这座鲁西南小城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八方投资者,成为商家创业的热土。

    城市管理是一个新兴的行业,也是最有发展潜力、后劲十足的朝阳产业,随着各地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民生活水平和市民素质的不断提高,城市管理工作中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社会各界对城市管理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执法局有信心以创新的精神、求实的态度、不懈的努力、扎实的工作,推动我县城市管理再上新台阶,为打造“政治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生活和美、环境优美”具有宁阳特色的现代化新县城,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网友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登录发表评论!

运营管理:北京中城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合作联系电话:010-62530116、18600196839
投稿邮箱:zhongchengwang2020@163.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 京ICP备20003710号-1

北京市公安局网站备案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1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