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管理新理念之探索
中城网2011-05-09 14:05:25
城市管理新理念之探索
一个城市的风貌,是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体现。建设好一个城市不容易,管理好一个城市则更难。随着经济社会的长足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然要求我们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城市管理模式,努力营造一个秩序井然、市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这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必然追求。如何做好城市管理工作,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城市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逐步实现由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由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由定性管理向定量管理,由人治管理向法制管理转变,是当前一项十分重要而迫切的现实问题,也引起了我们深刻思考。
一、城市管理理念的更新
(一)要转变“重经济,轻管理”的观念。充分认识到良好的城市管理,可使市容卫生、道路畅通、社会安定、环境优美,成为经济发展的巨大资源。抓城市管理就是抓生产力,优美的环境就是生产力,因为管理本身也是生产力的要素。
(二)要转变“重规划建设,轻管理”的观念。从规划、建设、管理这三者的关系看,规划是龙头,建设是基础,管理是核心,没有严格高效的管理,再好的基础设施也不能实现规划目标。因此,必须对城市实行综合管理,由城市管理部门对城市的各项建设进行经常性监督、执法,以形成建管分开、以建带管、以管促建、建管并举的新局面。
(三)要转变“重经验,轻科学”的观念。要改变以往城市管理工作中静止的、孤立的、局限的管理意识和传统模式,建立起先进的、科学的城市管理体制、制度和手段,有效地实施对城市的管理。
(四)要建立以人为本的城市管理宣教思想。所谓“以人为本”,首先是指城市管理要贯穿全心全意为市民服务的原则。人是构成城市的主体,城市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是人,离开了人,就不存在城市管理。因此,我们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尊重人、依靠人,变“管民”为“为民”,是搞好城市管理工作的关键。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市民素质。加强城市管理法规和社会公德的宣传教育工作,运用法律法规约束市民的行为,增强市民的文明卫生和社会公德意识,努力为群众排忧解难,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从切身利益上体会到管理好城市的好处。通过创造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加强“情感教育”,广泛开展“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系列活动,提高市民整体素质,使其自觉养成维护市容环境卫生的良好习惯。
(五)要严格依法行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给城市管理带来了一些新问题,突出表现为乱搭乱建、乱摆摊点、乱贴广告、乱倒垃圾、乱排污水、空气严重污染、环境受到破坏。因此,城市管理必须严格依法行政,严管重罚。
(六)要树立“经营城市”创效益的理念。经营城市是城市公用设施资金投入理财的理念,政府对基础设施树立经营理念、成本观念。投入、运作、管理都必须讲效率,保证总资产增值和良性发展。同时提倡节能降耗,贯彻公用设施有偿使用,合理使用及谁使用谁付费的原则,把城市本身当作一种资源去经营。
二、城市管理体制的改革
城市管理体制是城市管理的重要内容,体质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城市管理的效率。
(一)要建立健全县、乡镇、村居管理网络。城市管理的趋势将是重心逐步下移,权责向乡镇、村居转移,县城管局加强宏观管理,重点把握好事关全局的原则性问题。按照责权利相一致的原则,实行城市综合管理。要建立城市管理目标责任制度,完善管理措施。做到专人、专管、专抓城管工作。
(二)全面实施综合执法。一方面,反映和呼于国家尽快建立一部科学、完整、配套的综合性城管法规,为城管执法工作提供权威执法依据;另一方面,依据《行政处罚法》提供的“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实施综合执法,形成统一领导、协调合作关系,改变各部门各自为政、条块分割、自成体系的局面,从而强化解决城市管理难点问题的执法力度。
三、创新城市综合管理模式
(一)实现社会化管理。社会化是指城市管理的内在属性,应当打破“政府统包,独家垄断”的旧框架。城市管理应面向社会、走向社会。要积极鼓励全社会参与,形成竞争机制,走社会公益事业以政府为主,社会兴办的新路子,把市场机制引入城市管理。
(二)实现科学化管理。由传统管理步入科学、系统、长效、综合的“大城管”格局。城市管理是政府行为的具体体现,是现代化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首先要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把统一管理和分级负责有机结合起来,就是把影响全局的规划、政策标准和法规的制定、指导、监督和协调的权利集中在县级,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方针,实行分级分层次管理,责权统一,从而使城市管理既具有高度权威的统一领导,又有具体灵活的分级实施,使城市管理的效力覆盖全县。其次是运用信息化手段,网络化技术。加快数字城管建设,进行准确性、科学性和前瞻性的优化决策,解决城市管理中的新问题。
(三)实现产业化管理。产业化是指其运行机制应按市场经济的要求从单纯的行政事业管理走向经济管理、企业管理,在政府的扶持和保护下,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讲求效益和效率,讲求成本核算及投入产出的比例,用市场的观点、产业的观点来推动和促进城市管理事业的发展。
(四)实现专业化管理。专业化是指城市管理的工作要求和考核标准,必须按现代化的需要建立一套综合反映管理水平的考核指标体系,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使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城市管理体系按“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专业分工,协调高效”的原则来实施。
网友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