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城管局着力打造和谐城管、民生城管
中城网2011-07-18 15:19:49
五年来,没有发生一起因执法而引起群体性事件;
五年来,没有发生一起因环境治理不力而被通报批评;
五年来,没有发生一起管理与经营矛盾的投诉案件。
2006年8月,巴州区城管局新一届领导班子面临城管困境,克难攻坚,锐意进取,全体城管干部职工以勤政、务实的工作作风,以理性、智慧、勇气、包容的管理理念,发扬“5+2”、“白+黑”的工作精神,把改善人居环境与服务民生的和谐统一,作为城市管理的价值取向;把促进经济发展与维护社会稳定作为城市管理的根本目的;把营造城管文化,打造新时期高素质城管队伍,作为城市管理长效发展的重要保障,逐步破解城管难题,为城管工作赢得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社会认可,城市管理实现了零信访。特别是在行政效能建设民主测评中,满意率达98.6%,区城管局领导班子被评为“四好领导班子”,区城管局评为“区级文明单位”。
一、创新理念,诠释城市管理的价值取向。
由于城市管理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决定了综合执法工作时时刻刻都会处于各种矛盾的风口浪尖,工作中稍有不慎,很容易导致群集访事件。为此,巴州区城管局创新管理理念,用系统的思想谋划城市管理;用统筹的方法整合资源,推进城市管理;用科学的态度优化城市规划,提升城市形象。一是大力实施“城管民生工程”,从内心深处把民生、民计融入到城市管理之中,先后开展了一系列事关民生、民计的城管民生工程,使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极大改善,管理矛盾逐步化解,城市面貌日新月异,让人们群众切身感受到城管民生工程带来的实惠。二是合理规划临时摊位,解决群众就业难问题。区城管局党政一班人多次深入到一线进行调研,在确保交通和消防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尊重市场法则和广泛征求市民意见,对城区实行分区、分类管理,提出了江南城区实行重点管理区域、一般限制区域、开放便民区域三种类别,严格按标准限时管理。目前,已规划了钟鼓楼和南池商业步行街,南岸滨河路和川剧团夜市小吃摊区,东岳庙街、土星街、鸿运半边街等30条小街为水果、花卉、小吃、百货一条街,制作了标示、标牌,设置临时经营摊点2000余个,解决了3000余人的就业问题。三是解贫帮困不松懈,群众疾苦记心间。五年来,区城管局时刻关注孤寡老人、留守学生、贫困经营业主、贫困党员等群众的生活疾苦,建立健全了“1+1”帮扶机制,制作了《便民服务连心卡》,切实做到用情管理、用心服务。一方面,帮助弱势经营者解决经营过程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帮助他们转变经营方式、经营项目、解决生存的空间,适时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把城管人的温暖送给弱势经营业主。另一方面,每一个城管干部职工帮扶了一名孤寡老人和留守学生,解决他们生活、学习上等具体困难,定期组织城管干部职工到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给他们洗衣服、叠被子、拉家常;看望留守学生给他们送去学习用品和课外书籍,辅导他们学习,关心他们成长,给予他们关爱和鼓励。在资金运转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每年“7.1”建党节和春节期间,城管干部职工都要去慰问看望贫困党员、贫困经营户,给他们送去米、面、油灯生活必需品,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关心他们、帮助他们。
二、强化措施,化解管理与经营之间的矛盾。
按照严管区、一般控制区、开放区三种管理模式,开展了大规模的集中整治,解决了多年来一直未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老大难问题,建立了一套常态化的管理机制。一是从根本上解决占道经营、骑门摊、游摊的无序状态,并作为日常管理的重点,针对人流和车辆集中的重点区域和主干道,采取两班十四小时工作制,一直保持严管态势。二是集中规范建材市场随意占道行为。针对建材门市随意堆码、加工维修占道等现象,集中人力、集中时间开展突击整治,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三是强制拆除门市乱搭乱建。组织大规模城管执法人员拆除了南池路、江南滨河路等处违章搭建、遮阳雨棚5000余平方米,对城区经营门市违规设置的玻璃橱窗予以强制拆除,共计1500平方米。四是积极开展“除陋习、树新风,治理三乱”专项整治活动。全省开展“除陋习、树新风”、治理“三乱”专项工作以来,区城管局积极行动、精心组织,本着宣传教育与严管重罚相结合的原则,集中人力和物力扎实开展治理三乱专项整治活动。此次专项整治活动共发放宣传资料6000份,接受群众咨询1200余人次,教育群众370余人,处罚乱扔、乱吐、乱倒和乱穿马路等违规市民300余人。五是有序推进风貌塑造,着力提升城市品位。重点从户外广告设置、门市店招改造入手,打造城市风貌。按照“整体美观、结构安全、画面清晰、边框精致”的要求,组织专业人员对老城区破损、陈旧的户外广告进行了全面清理拆除,共清理户外广告及横幅标语3652幅,新增设公益性广告30余处,打造了西外街、东城街及钟鼓楼步行街的店招广告示范街。目前,完成了洞子口至柳津桥726个门市店招店牌升级改造和大中型破损、陈旧户外广告的集中拆除。回风片区示范街的风貌塑造已见成效。六是强化车辆交通秩序管理。为规范停车秩序,解决车辆乱停乱放,我局抽派了40名协助执法人员和1名在编干部充实到交通管理队伍,进一步加大了对各类车辆乱停乱放的管理力度,特别是去年11月以来,区城管局面向社会公开招募了200名文明劝导员专门治理行人乱穿乱行,并增设人车隔离带和交通标志,增设了摩托车、自行车停放点239处,分别在南坝、后坝、回风增设了3处货运停车场。彻底根治了老城区货车、三轮车无序停放的顽症,缓解了老城区的交通压力。同时与区公安分局联合发出通告,所有入城货车限时入城。七是繁荣市场经济,活跃城乡商贸。在节假日、双休日充分满足商家宣传促销、商品展示需求,并按要求进行统一规范管理,既促进商贸繁荣,又提升城市形象。
三、延伸职能,增强服务民生、促进经济发展的能力。
城市是一个地方的名片,加强城市管理工作非常重要,不仅关系到一个城市的形象,更能体现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水平。巴州城区属市、区同城,农区特征、不发达地区城市特征比较明显,管理难度相对较大。随着全市“六路”建设的全面推进,巴中融入“西三角”经济圈的速度加快,巴中城市形象在扩大全区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发展生态旅游等方面显得非常重要。区城管局把促进经济发展与维护社会稳定作为城市管理的根本目的,把促发展、保稳定贯穿于城管工作始终。一是完善城市功能分区,进一步增强城市公共服务能力。本着“以人为本、堵疏结合”的原则,将江南城区划分为重点管理区域、一般控制区域和开放便民区域。采取集中整治和日常规范相结合的办法,对城区主街道及重点区域的经营秩序进行治理,重点对街心花园、川剧团、三号桥头和五号桥等片区的夜啤酒、烧烤摊实行划线定点、限时经营,对东岳庙、土星街、肖家巷等片区货架和遮阳雨棚进行统一改造。2009年7月,按照区政府“堵疏结合、分区实施、分段推进、奖励搬迁”的原则,区城管局协同工商、公安和城区三个办事处对肖家巷、南坝、南池、印盒路等7个临时农贸市场进行了彻底搬迁和规范整治。二是彻底规范二环路的物流市场。在后坝设置了临时货运场,将原二环路零星、混乱的物流进行集中统一规划,引导业主进店经营,二环路市容秩序的状况得到很大改善,同时,对繁荣巴州区物流业,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三是化解管理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建立健全了经营业主台账管理制度、舆情监管制度等,制作了《经营业主详情登记表》,对一些能引发起群访、集访的矛盾,及时落实专人进行处理,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如:2006年8月,在整治校园周边环境,搬迁取缔街心花园长期占道的夜市摊区时,由于该区域大多数都是下岗工人,涉及到20余家生活、生计问题,一旦强制取缔必引起大规模的群访事件。为确保社会稳定,局主要领导带领城管执法人员多次到现场与经营业主面对面交流,并邀请经营业主代表到城管局进行座谈,帮助他们解决经营中水、电、经营地址等具体困难。整整一个月时间,为巩固整治成果,由局主要领导带队,城管执法人员每天工作到凌晨4点,确保整治不回潮、反弹。2008年1月,在处理一起人力三轮车违章时,该业主对处理十分抵触,情绪激动,粗暴抗拒管理,对此,我们没有简单的一罚了之,局主要领导亲自带领分管领导和执法人员到北门茶果站其租房家中,了解到该经营业主马德明系贫困党员,迫于生活压力,加之刚刚其亲人去世,精神上受到创伤。鉴于此情况,局主要领导当场联系协调相关部门,给他解决低保,在政策上给予他最大的倾斜,并将他纳入帮扶对象中,每年建党、春节期间都组织党员干部职工开展送温暖。五年来,区城管局化解矛盾120余起,协调帮助贫困党员、经营业主解决低保10起,安排就业岗位800余人。
三、突出宣传,全面提升公众参与城市管理的意识。
坚持把宣传教育引导作为抓好城市管理的前提。每个城管干部职工既是执法者又是宣传员,与广大市民面对面的直接宣传。利用宣传车在城区内巡回宣传,在街心花园、三号桥头设置城管知识宣传台,制发宣传资料等形式,大力宣传城市管理工作。五年来,共印发《致巴城市民一封信》、《致经营业主一封信》、《城管知识二十问》共计10万份,印制城管画册2000份,制作城管宣传课件幻灯一套。同时,发挥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在四川新闻网、区政府门户网、四川在线、《巴中日报》等报刊网络及市、区电视台建立城管专栏,及时宣传报道城市管理工作动态。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群众代表监督整改,召开经营业主座谈会,充分了解他们的所需所想,并及时进行沟通,从内心深处增进了他们对城市管理工作的理解、支持和参与,提升了城管工作的社会地位和群众基础。
五年来,巴州区城管局本着“服务民生、促进经济、构建和谐”的城管民生工程理念,扎实推进四项重点工作为维护社会和谐、信访稳定保驾护航,城管综合执法真正实现了出现了零上访、零投诉、零通报,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建立起和谐的关系,成功走出了一条城市管理、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稳定的和谐之路,在巴州城管史上写下了崭新的一页。
网友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