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新管理理念 构建和谐城管 推动城市管理工作科学健康发展
中城网2011-08-15 17:00:40
创新管理理念 构建和谐城管
推动城市管理工作科学健康发展
——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
李成才
“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加强城市综合管理”,将城市管理工作首次纳入中央政府施政纲领,成为国策,这也以最具权威的形式确定了城管事业科学发展的方向。东胜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在区委、政府的正确牢牢抓住这一机遇,创新管理理念,以构建“和谐城管”为目标,以“四城联创”为重点,规范、文明执法,充分利用“数字城管”优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积极推行“管理、执法、服务”为一体的城市管理模式,全面实施精细化管理,提高城市管理品位,为打造生态和谐、宜居宜业的现代化中心城市创造一流的人居环境。
一、以队伍建设为根本,树立城管新形象
东胜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以创建“学习型、服务型、效能型、廉洁型”机关为载体,以提高综合执法能力为目的,狠抓队伍素质提升,着力打造一支作风务实、行为规范、监督有力、运转高效的城管执法队伍。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实现规范化管理。坚持用规范的制度管人、管事,是城管执法局成立以来始终遵循的管理原则。三年来,城管执法局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授权和区人民政府赋予的城市管理和行政执法职能,结合城管执法局的实际,先后出台30部配套的管理制度。明确了管理制度和岗位职责,量化了考核内容,规范了执法办案程序,形成了用制度管人管事,用数字评价优劣的精细化管理模式,实现了“总帐无漏项、管理无死角、考评无空隙,一把尺子量到底”的长效管理考评机制。二是狠抓作风建设,转变城管执法队伍形象。城管执法局从加强纪律作风养成,改变执法队伍形象入手,积极开展军事训练活动。同时,充分利用早点名、集会、学习、外出活动等时机加大了经常性的教育力度,努力解决部分执法队员作风松散,安于现状、不求上进等影响执法队伍形象和群众关系的突出问题。三是规范窗口服务流程,塑造东胜城管新形象。积极推行了首问负责制和党员挂牌服务机制,热情接待群众,耐心解答群众提出的问题。坚决杜绝推诿扯皮、效率低下、态度冷、硬的现象。四是强化学习培训力度,提高综合素质。城管执法局组建伊始就把培训工作作为提高干部和执法队员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来抓,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先后邀请区内外专家教授授课13次,法律业务培训9次,法律业务知识竞赛3次,95%的执法队员已通过执法证考试,取得行政执法证。先后有47人到北大、清华、住建部培训班培训学习。五是严格督查考核,规范内部管理。坚持把督查考核作为队伍自身建设和提高管理质量的重要抓手,全面推行领导督查和两级督察室(局督察室、大队督察中队)督查相结合的督察机制,综合运用督查结果,对大队各中队实行月排名,月公示,对月排名首位的中队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对月排名末位的中队长和副中队长在全局范围内通报批评,有效解决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问题。
二、以规范、文明执法为前提,构建和谐城管新氛围
城管执法行为的不规范、不文明导致人民群众不理解、不支持,甚至出现暴力抗法。鉴于此,城管执法局从成立之初,就把规范执法、文明执法做为构建和谐城管,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的重要抓手。一是规范执法行为。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授权将涉及城市管理方面的43部法律、法规、规章进行梳理,制作成《行政执法手册》发到队员手中。为了规范一线执法队员的办案行为,出台了19部配套规定。同时,实行错案追究和行政问责制,对不按程序执法,执法不公,吃拿卡要,徇私枉法的执法人员,及时启动错案追究的有关程序,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二是以人为本,文明执法。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体现到具体工作中就是坚持文明执法,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真正做到以诚待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用真诚的心、周到的服务、辛勤的汗水,赢得老百姓的信赖。三年来,全局未出现1起野蛮、粗暴执法现象。三是增强执法能力。在强化法律业务知识培训的基础上,推行局领导、大队领导带头办案,局法规室一对一指导,疑难案件协办,重大案件集体讨论决定,与区政府法制办建立联系制度等一系列措施来提高执法办案水平。同时,在政府的统一协调下,形成了“城管执法、公安护法、法院配合执行”的良好执法办案机制。
三、以转变管理模式为抓手,对城市实行精细化管理。
(一)依托“数字城管”,推行“中队管网格”模式,实现城市管理全覆盖
为了实现与“数字城管”的有效对接,区城管执法局在整合原有管理资源的同时,推行了“中队管网格”模式。也就是将城市建城区78平方公里划分为22个责任网格,每一个“网格”对应一个中队,以中队为单位加强市容环境的管理,与信息采集公司信息采集员互相监督,相互制约,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同时,为了解决城市管理中出现的死角和漏洞,执法局主动提出对城市管理中的事件进行“兜底”服务,实现了城市管理无“死角”、全覆盖。截止今年七月底,全区通过数字城管平台处置各类案件47041件,其中城管执法局处置34153件,约占全区处置总数的77%,处置率达95%以上。
(二)疏堵结合,治理流动商贩,坚决杜绝主次干道流动商贩存在
流动商贩是老百姓关注城管的“热点”“焦点”,也是最容易引发矛盾的“导火线”。为了管好流动商贩,城管执法局采取疏堵结合,加强流动商贩管理。从“疏”的方面,改变传统“追、拦、堵、截”的执法方式,树立以人为本的疏导管理方式。积极扶持、引导流动商贩到各类市场进行合法经营。同时,在城区主要路段、广场等处,统一设立60处冷饮摊点和30处瓜果便民服务点,免费提供给残疾人和下岗失业人员经营。从“堵”的方面,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处罚力度,坚决杜绝流动商贩在主次干道上存在。今年以来,共清理流动商贩5000多人次,暂扣经营工具(三轮车)3200多辆,处罚无照商贩120多人次。
(三)先服务后治理,整治“城市牛皮癣”,美化城市市容环境
“城市牛皮癣”来势凶猛,无孔不入,不仅是城管的“老大难”,也是广大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顽症。东胜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在考察论证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采取三项措施整治“城市牛皮癣”。一是在城市的主要街巷、小区设置城市信息栏300块。与《内蒙古晨报·鄂尔多斯新闻》、鄂尔多斯文体交通台合作,开通专栏,免费为市民发布信息。二是执法队员对发现的违法小广告进行拍照、取证,获取小广告上的电话号码,由小广告处理中心人员通过电话询问、录音,核实情况后,通过“城市三乱小广告警示短信系统”高频次下发送收费短信息,迫使其自觉地到执法局接受处罚,并自觉清除张贴的“三乱”小广告。今年以来,共拍“三乱”小广告3000多处,处罚违法张贴、涂写、散发小广告的行为人600多人次。三是城管执法局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将城区内的300块城市信息栏无偿承包给有资质的信息服务公司,由信息服务公司进行管理和经营。信息服务公司根据市民的信息内容制作成统一格式、统一纸张、统一颜色,由专人负责统一张贴。使每块信息栏都要达到张贴有序、美观,并定期进行更换和清洗。在维护和管理好信息栏的同时,负责建成区“三乱”小广告的清理工作。目前,建成区主次干道很难发现“三乱”小广告,在背街小巷、城郊结合部很难发现大面积的“三乱”小广告。
(四)人性化执法,由“锁定”向“贴单”处罚转变,规范了停车秩序
近年来,随着东胜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私家车数量猛增,全区私家车接近20万量,停车难、停车乱已成为城市管理一大难题。为破解这一难题,城管执法局首先从解决停车泊位入手,抽调专人,加班加点,多方位考虑,在能停放车辆的地方都施划了停车泊位,不能停放车辆的地方设置了统一、醒目的禁停标志。最大限度地增加机动车停车泊位。截止目前,共施划、修补停车泊位30000多个,非机动车停车泊位35700多延长米。二是在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的基础上,加大处罚力度。今年以来,共处罚违法停放车辆驾驶员5万多人次,收到了良好的管理效果。三是“示范”管理。为培养市民良好的停车习惯,对自行车、电瓶车进行集中摆放,启发诱导市民规范停放非机动车。据统计,建局以来,执法队员累计摆放和规范非机动车41万辆。四是推行停车收费。目前,已全面启动使用了车流量比较大的市中心医院停车场、北国新天地停车场、每天百货停车场,效果比较明显。下一步,将对其它商场以及车流量比较大的地段逐步推行停车收费新政。
(五)建档跟踪式管理,从严查处违法建设,努力实现“零违建”的目标
近年来,随着东胜城区大面积的棚户区改造,遏止私搭乱建和违规建设现象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城管执法局及时调整管理模式,对纳入棚户区改造范围内的平房区建立影像资料档案,实行建档式管理。并设立了违章建筑举报温馨提示牌,公示举报电话,开通举报渠道。今年以来,发现并强制拆除违章建筑22处,累计拆除面积达433平方米。对在建的工程项目从放线到竣工,均按照有关手续进行跟踪式监管,并对每处工地的施工挡墙、内外环境,出入口硬化,均按照标准进行严管。
网友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