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入推进城管革命 加快建设精致襄城
中城网2012-05-21 17:24:11
深入推进城管革命 加快建设精致襄城
2011年8月,城管体制改革和城管事权下放以来,我们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建精致襄城,做首善之区”为引领,坚持把优化区域发展环境、提高全区人民的幸福感指数作为城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牢固树立“大城管”意识,紧紧围绕城管革命和八项整治工作,创新城市管理模式,制度立规范,机制求创新,细节求完善,精致创特色,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水平,城市管理稳步推进,基础建设成效明显。连续七个月夺得中心城区城管考评第一名。2011年度被襄阳市评为拆违工作先进单位和最佳管理城区。
一、所做的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深入开展环境整治,全域精细管理,优化提升管理水平
1、强化广告招牌整治提档。坚持规范、减量、简约的原则,按照“一店一招,一门一牌”的标准,全面规范户外广告设置管理,加强对建筑立面、楼顶、市区主干道和出口路两侧户外广告整治,严格查处侵占城市空间、影响市容景观,未经批准设置的户外广告。完善户外广告和店招牌匾核定、监管程序,推进门店招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制作,打造一批广告设置精品、示范路段。
2、规范静态交通管理。利用城市道路或非机动车道等资源增设停车泊位,在市区干道沿线和重要节点区域增设车辆停放点,最大限度释放市区停车资源。推进《城市道路停车收费管理办法》出台,启动城市道路停车收费工作。强化动态监管巡查,加大静态交通执法力度,加大对三车停放秩序规范管理工作,在东、西、南大街,荆州街等路段安装了500余米自助式停车架,为“三车”(摩托车、自行车、人力三轮车)停放选址100多处,确定车位近1600个,划定单边停车泊位78个,较好解决了停车难的问题。
3、“三无小区”规范化管理。要以精细化管理为标准,以城市管理与社会管理相结合的方式推进小区综合整治工作。通过构建基层组织体系;构建物业服务体系;构建治安防范体系;构建居民自治体系,破解破产企业家属院无物业管理难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难题,探索建立长效管理运行机制,彻底消除管理盲区,实现小区无缝化管理,有效改善了城区居民生活环境,进一步提升了城区居民生活质量。
4、农贸市场整治与管理。加大农贸市场规范整治、提档升级工作,以奖代补的形式对农贸市场升级改造,达到硬件设施完善、软件管理规范、卫生制度落实、场容卫生整洁、四害密度达标、无溢摊和违章占道经营、日常管理达到规范化农贸市场的检查标准。
5、背街小巷规范管理。将管理范围由精品路街、主次干道向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和破产企业生活区管理延伸,着力实现无缝隙,精细化管理,推进城市管理工作全覆盖。督促业主或产权单位翻新改造陈旧、破损、简陋的沿街通讯及供电设施、路名牌、站名牌、指示牌等。巩固提升市区“牛皮癣”整治成果,将整治重点向背街小巷、居民社区和城乡结合部延伸,提升城市整洁优美度。制定完善背街小巷管理检查考核办法。加大检查考核力度,及时下发通报,进行检查点评,提高城市综合管理质量和效率,实现长效管理机制的工作目标。
6、实施出口路乡村清洁工程。“全域城市”精细化、专业化管理,我们把城市管理工作向城郊结合部、中心集镇、边远农村延伸,逐步实现城市管理的全域覆盖。启动了以出口路整治为重点,对305省道(南漳方向)、襄隆路(卧龙方向)、207国道(宜城方向)等三个出口路两侧暴露垃圾、陈旧广告招牌、城市“牛皮癣”和视线内乱堆乱放的杂物等现象进行整治,将城市管理标准向沿途乡镇延伸,全面推行“村组收集、乡镇集中、城区处理”的垃圾收运新模式,促进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制度化管理、规范化作业、市场化运营。同时,进一步完善环卫设施。目前,已在城乡结合部、中心集镇(村组)新修建垃圾转运站点13处(个)。
7、违法建设查处工作。深化“大拆违”成果,进一步加强违法建设防控,完善违建考核评价体系,加大违法建设查处力度,确保实现“零增长”;加强与规划、建设、房管、国土等职能部门的衔接,做好城区法人建设项目的监控与管理,杜绝法人违法建设;加大动态巡查监管,不断完善“一房一档”电子台账,构建中心城区村(居)民私人违建防控查处体系;履行区城管委办公室职能,对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实行城市管理检查考评和评优受奖“一票否决”。
(二)进一步理顺新体制,健全管理机制,实现城市长效管理
1、我们进一步明确了市、区、街(中队)、居四级管理职责,完善了“一套办法,二级考核,三级奖惩”的考评运行体系,建立健全了考核组织和考评机制,加大检查考核力度,强化动态管理,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水平和效率,从而实现城市管理工作由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事后管理向前置管理的转变。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建立起了严格的监督考评机制,强化街道办事处在城市管理中责任主体地位。
2、完善网格化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三员”考核评价办法、完善绩效考核办法,加强对城管执法队员、城管协管员和市容监督员的监督管理及考核,细化管理流程和工作目标,深化绩效评估考核。以巡查管理方式的变革,促进网格化管理的新突破,形成纵管到底、横管到边、全时制监管、全方位覆盖的网格日常巡查管控机制,实现精细化管理的目标。
3、强化检查考评。结合我区城市管理实际,完善检查考评机制,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围绕“精细常态化,全覆盖管理”的目标,在完善检查考评方式中提升管理标准和实效管理水平,进一步明确市、区、街、居职责,完善“一套办法,二级考核,三级奖惩”的考评运行体系,细化考评内容,量化考评标准,建立健全考核组织、考核机制,严格督办检查,加大检查考核力度,强化动态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4、细化完善“三制”。进一步完善包保责任制、检查考核制、奖惩兑现制“三制”管理办法,定期通报考评结果。建立健全对区直部门城市管理工作的检查考评办法,进一步加强条块衔接,形成“条块结合、以块为主、整体联动、齐抓共管”的新格局。
(三)推动数字城管建设,加大设施建设,筑牢城市管理基础
加快推进信息化技术在城管各个领域的推广和利用,以数字化、网络化的管理设施与技术,全面保障城市运行的安全、稳定与有序。尽快建立区数字化城管110指挥中心,进一步整合城市管理资源,打造新的城市管理流程,力争实现监督员“天天监督”,公共服务机构和责任主体“天天维护”,城市管理职能部门“天天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天天执法”,系统平台对各类管理主体“天天评价”,系统内网“天天公布”,进而实现“大城管”工作格局。
(四)加强队伍建设管理,丰富城管文化,构建高效城管团队
大力营造城管文化,形成社会群众广泛支持参与城市综合管理的良好局面。
1、注重文化建设,提升内在动力。紧紧围绕城市管理“服务社会发展,服务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品位”的基本要求,树立并发扬了“强素质,树形象;抓管理,上台阶;求革新,创特色”的城管精神;明确了“以德修身、以律治身、以廉养身、以绩量身”的城管文化发展内涵。通过组织学习《干部是干出来的》、《你在为谁工作》等精品书籍,提升中队长领导素养、增强责任担当意识,提高了队伍综合素质,造就了一支有向心力、凝聚力、亲和力、战斗力的队伍,推动了城市管理事业的发展。
2、注重建章立制,实施规范管理。加强城市管理,队伍是关键,我们针对新体制实施时间较短,内部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不尽完善情况,结合工作实际,建立完善了一系列工作制度,如《岗位责任制度》、《学习制度》、《奖惩制度》等,汇编完成《襄城区城市管理检查考评办法》、《城市管理“三制”》,队伍管理更加规范,实现用制度管人,以制度促事,走上了制度化、规范管理的轨道。
3、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切实发挥电视、报纸、网站等新闻媒体宣传作用,广泛动员机关干部、大中专学生、共青团员、志愿者和广大市民等社会力量上路上街参与城市管理实践,发动市民、楼道居民和单位开展楼道、庭院、办公区环境卫生大扫除;组织开展城市管理进社区、进学校、进乡村、进企业、进机关等活动,增强城市综合管理工作合力。
4、建立社会广泛参与联动机制。充分调动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注重与非政府组织、公益团体、志愿者卒子、社区组织及企业合作,通过分工协作结成城市管理共同行动网络。建立部门联动机制,整合力量,齐抓共管,有效解决城管部门单兵作战的被动局面,形成“人人关心,人人支持,人人参与”城市管理工作的良好氛围。
(五)强化城管舆论宣传,引导公众参与,营造城市管理氛围
1、加大社会宣传力度。进一步拓展与媒体合作平台,有计划、有步骤地在各大新闻媒体加强城管整体形象宣传,扩大宣传覆盖面。围绕城管重点工作,做好主题策划,正确引导公众参与和监督城市管理。
2、搭建公众参与城市管理的平台。建立健全公众参与的工作程序、实施办法,进行公众参与内容的项目分类,使公众参与规范化、制度化。
3、动员社会全员参与城市管理。要利用好“城市环境清洁日”、“文明创建责任包保”等载体,以城管革命和“五城同创”为抓手,广泛动员机关干部、大中专学生、共青团员、志愿者和广大市民上街参与城市管理实践,组织开展城市管理进社区、进学校、进军营、进乡村、进企业、进机关,使全市上下真正形成关心城市管理、热爱城市管理、参与城市管理的良好氛围。增强城市管理工作合力。 (襄阳市襄城区城市管理执法局 徐昭)
网友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