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城搜索

焦作市城管局谭茂宗副局长:南京城市管理给我们的启示

中城网2012-06-14 09:08:24

        中城国建•人民城市网2012年6月15日江苏省南京市消息(南京市城市管理局“和谐城管”宣传信息员 谭茂宗)焦作市城管局谭茂宗副局长:南京城市管理给我们的启示。

        4月25-28日省建设厅组织南阳、周口、商丘等地市有关人员赴南京市考察城市建设、规划、管理情况。纵观南京市的城市管理,其模式新、办法好、具有代表性,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一、南京市城市管理的特点:

       (一)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效率高。用信息化手段和移动通信技术手段来处理、分析和管理整个城市的所有城管部件和城管事件信息,促进城市管理的现代化的信息化措施。数字城管把像井盖、路灯、邮筒、果皮箱、停车场、电话亭等城市元素都纳入城市信息化管理的范畴,给每样公物配上一个“身份证”,如果街道上的井盖坏了,家门口的路灯不亮了,不用打投诉电话,在执法人员利用移动执法终端记录事件并通过GPS定位系统定位事件地点,发回指挥中心,有关部门就会在第一时间发现并把问题解决掉,数字化城市管理已经普遍应用,利用数字城管监督员发现问题及时。通过数字城管执法系统,城管执法人员对城管重点单位信息、销售摊点信息、非法建筑信息、 违规人员信息和法律法规等进行迅速地查询,随时随地获得城管业务信息的支持,特别是照片和相关图片的传输应用,不但解决协查、堵截、搜查等一线城管人员现场执法问题,而且通过GIS系统为一线提供区域向导图,使执法人员可以迅速的对区域内的现状做出判断、减少失误,提高工作效率。南京采用数字城管系统,在案件发生时,负责区域的城管监督员就用专用配备的数字城管手机拍下,同时,信息被上传回指挥中心大厅的数字城管后台系统,系统根据案件发生的所在经纬度对其定位,自动指令相关人员前去限时处理,并自动给予考核评分。

      (二)力量整合,统一执法。执法体制上的改革是南京的特点之一,在维持传统上有益的管理方式的同时,为适应大城管的格局,考虑了实施集中统一的城管执法体制,即改革多个涉及管理部门各自为政的管理办法,建立统一的执法队伍,即建立综合执法队伍,尽管它不是单一的城管队伍,却是能够执行多种任务能力的行政执法力量,避免建设、卫生、规划、工商、园林、公安、房管、等队伍各自为政、管辖重复、力量不足、资源浪费等弊端。机关设办公室、政策法规处(执法监察处)、科技信息处(市场管理处)、市容景观管理处 、城乡环境卫生管理处 、市政管理处 、绿化管理处、爱国卫生管理处、计划财务处、组织人事处、宣传教育处 、机关党委、纪检监察机构、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含12319服务热线)。涵盖全市的行政执法及城市管理工作。

     (三) 队伍延伸,有人管事。南京城市管理的最大特点是事事有人干,事事有人管,基层单位人力充实,城市管理到边。城管队伍延伸到乡、镇、办事处(乡、镇、办事处编有5-8人的城管执法中队,其中1-2人为市财政开支)。避免了城市管理最末梢空洞的现象。

   二、焦作城市管理方面的差距:  

     (一)脏、乱问题。结合部卫生没人管是脏的主要原因。不管是小区与小区、办事处之间,道路两侧、河道等各单位部门之间管辖区域之间的结合部,均是垃圾堆放或倾倒的地方,解放路的翁涧河、普济河、群英河等垃圾遍沟随处可见,城乡结合部、城中村结合部、卫生状况更差。设施堆放在道路上是乱的主要原因,解放路仅民主路至青年路的长450米宽26米路段,在11700平方米的范围内,就有高压线杆16根、通讯线杆、路灯杆19根、亮化灯杆11根、视频监控杆3根,隔离带栏杆1800米、报刊亭1个、垃圾桶9个、交通指示牌、停车场指示牌2块,地名牌4快、变压器3台、过街线2道、过街天桥1座、红绿灯6个、行道树107课,ic电话亭1、公交港湾2个、停车场1个、公厕1座、电力配电箱3个、弱电接线柜2个、下水蓖、斑马线2道、停车位、地下有高、低压电线2道、联通网线、移动网线、闭路电视网线、铁通网线、电信网线、燃气管道、自来水管道、雨水管道、污水管道各1道、各类检查井,灯杆广告38块、地名牌广告8块、天桥广告、指示牌广告、橱窗广告、门头招牌广告、墙体广告,冷饮摊2个、水果摊1个、小吃摊1个、家教摊3个、烤红薯摊1个。临街有学校1所、医院1个、商场1个、银行1个、宾馆1个、超市2个、商店家,这样繁华地段,可见道路上存放的设施之多到何等地步。

        废旧设施多。解放路从矿院门口至群英桥东侧18根高压线杆依然如故(线路入地工程创优后已经完成),路北人行道上旧废弃通讯线杆不计其数,IC电话亭已经成了摆设,(媒体还报道已经升级改造完成),各种标志提示牌过时、锈蚀、废弃构筑物(件)随处可见,书报亭、电话亭、警亭、遮阳伞、棚破烂不堪。

        交通工具聚集。公交车占道严重,解放路、民主路公交港湾有时一次停车可达7辆,出租车随意停车、转弯、调头,自行车、电动车到处停放占压盲道,红包(残疾)车、摩的将人民医院、矿务局医院、三维广场周边围的水泄不通。

        广告过多过滥,商业广告喧宾夺主。焦东路口、百货大楼路口、新华街路口、火车站、汽车站、小游园等繁华地段地名牌、阅报栏、路灯杆商业广告林立,普济路、山阳路口等出入市口的边远地段地名指示屈指可数,且广告内容“专解男题”类过多。公交港湾、人行天桥、东方红广场、火车站、汽车站、三维广场、山阳建国周边商业广告大、亮、多,站名、地名等公益广告小、暗、少,导游图、道德文明宣传、亮点人物宣传等公益广告少之又少,甚至没有。非法小广告到处乱张贴、乱涂写,成为城市“牛皮癣”“白癜风”。  

        主次干道和小街小巷都存在占道经营、流动摊、店外摊、占道修车、洗车、作业加工等现象。机动车辆乱停乱放,的士、摩的、三轮车随意停靠待客,行人横穿马路等现象普遍。城区违章建筑屡禁不止,城中村、城乡结合部更为突出,于村等一些居民在屋顶违章搭盖,影响建筑物整体景观,埋下安全隐患。新亚人行天桥引桥下设摊极不安全;贸易大厦门口人行道有烟烧烤摊点污染环境。早市到时不撤,山阳路口四周早上卖小商品、卖菜占道7时半不收摊,有时占至8时,影响交通。夜市出摊失控。广场东巷、东苑路口桌子、椅子摆在人行道上、盲道上,有的摆到快慢车道上,彻夜不收,污水随意泼,用餐者扯胸光背,吆五喝六垃圾满地丢,烧烤更是狼烟四起,乌烟瘴气,周边百姓怨声载道。展销促销繁杂,商店开业庆、周年庆......、十年庆,横竖标语一庆几天不撤,门口搭台叫卖、杂耍、演唱,喇叭声咽,活象一个农村庙会。

    (二)破、旧问题。门面招牌旧。有些门面招牌自安装后从未擦洗过,有些老化陈旧也不更新,更甚者干脆没有招牌或“挂羊头卖狗肉”。隔离栏杆旧。主要是破旧、锈蚀、断档、倒歪、倾斜,百货大楼附近隔离栏杆优为突出,矿务局家属院围墙栏杆老化后用铁丝网代替。道路趴砖旧。道路趴砖多为创优创卫时铺设,松动缺失较多,一旦下雨通过时要绕行或跳跃式前进,否则踩上后“吱”的一声,污水窜入裤管,搞的你哭笑不得。道路坑糟多是焦作的特点之一,刚刚修好的路,就凹凸不平,坑糟遍布,有人说是超载车通过压坏的,又有人说是工程不合格造成的,各说都有理,苦了行路人。行道树品种旧。有一种毛白杨,清明节后,长出白絮,随风飘扬,落地后白哗哗一片,迫使你出门不得不戴口罩,很是烦人,据说有一种改良后的品种,从来不长什么絮絮,可我们就是不会引进。却不知道从哪引进了会长出许多小球球的“法国”梧桐树,盛夏时节,球球成熟,小毛毛纷纷降落或小球落地后车一碾,毛毛到处飞,落至皮肤奇痒,吹入眼中疼痛难忍;还有一种树,春夏之交,生出小虫,分泌粘液,一旦在树下停留或通过,搞得满头满脸都是,滴到车窗上擦洗不净,滴到趴砖上沾鞋“嘎嘎”难行。

      (三)设施设置不科学问题。停车港湾位置设置不合理。解放路、民主路公交车停车港湾离交叉路口红绿灯太近,三维广场停车港湾距东边交叉口红绿灯仅不到?米,也仅是几辆公交车的距离,红灯亮时停车一直延续至港湾,绿灯行时公交车却要停港湾上下人,公交车等待进港、排队进港屡见不鲜,于是行车高峰期造成交通大堵塞。红绿灯设置不合理,红绿灯设置应限左放右,反是向右转的车辆一律敞开放行,反之向左转的车辆应限制通行,以减轻交通压力,普济路、解放路、焦东路、民主路等都有限右的红灯。隔离栏杆设置不合理。隔离栏杆的作用是防止人车随意横穿马路,实际上马路中间一道隔离栏杆足以起到隔离作用,没有必要设置三、四道隔离栏杆,将整个大街道划成了一个个小胡洞。南水北调工程绕行路车辆通过后本应是加速离开,但却给安上了一道道减速带,对个别人的不文明限制强加于广大民众。公交车路线设置不合理。市区公交车绝大部分都集中在解放路、民主路及市区的主要道路上,但过分集中于繁华地段,造成解放路每七秒钟就有一辆公交车开过,造成道路压力过大,而新区却很少见到公交车,同时公交车绕行路线太多,很近的距离本可直达,却要绕行一段路程,行驶很长的时间,从太行路蓝波湾到长途车站将行驶1小时还要多,行驶时间相当于从焦作到郑州。

       (四)施工工地不规范问题,“联合国”院施工围挡只挡路边一面,其它未挡,建筑、生活垃圾遍地,里面就象个小型垃圾场;东方红广场施工尘土飞扬,绕行路清扫不及时,洒水压尘不够,或只用钢板盖压坑槽,车辆一过“嘎登嘎登”就是一个小型扇风机;新华书店北侧隆重施工,当场展开绞拌机轰轰作响。“国字号”南水北调工程施工活象个三流的民工队干活,无牌车、运料车不加遮盖,边走边洒,一个个路口就象个“扬灰场”,市民通过不得不掩鼻而行。

        (五)标准低问题。不大气是标准低的主要原因。亮化缺少特色,丹尼斯路口的樱花树、营造节日气氛政府大楼前的“满天星”,人民路灯杆上的红灯笼近似于乡村庭院。广告标志牌小、烂、多是其一,内容低俗是其二,地名牌的“专解男题”、“东大肛肠”,公交车上“同济妇科”,商店门口的“成人用品”灯箱,汽车站楼顶的“妇科医院”,路灯杆上的“人民医院”比比皆是,一进焦作好象进了专科医院。如果人民路、塔南路等绿化带埋上管道、装上喷头,即可压尘净化空气,又可喷洒浇灌苗木,一举两得,但却要用一个人站在大罐车上边拉边洒边浇,大煞风景。道路清扫与洒水应升档升级,目前焦作只有2台清雪车,4台洒水车,10台清扫车,80台(其中20台待报废)垃圾清运车,3650余人环卫工人,清扫着1100万平方米的路面,在日产垃圾700吨的情况下,几十年来,清扫仍然是靠几千号人拿扫把在扬尘式扫地,扫把“嗖嗖”之处,路人躲而行之,环境及其恶劣,虽说近几年来增加了部分装备,但档次不高,仅靠10台清扫车清扫现代城市,离机械化清扫的要求相差很远,更不用说现代化。这么大一个城市只有两台除雪车,一旦大雪,仍然靠扫把与铁锹,垃圾清运车没有大吨位,日产700吨的垃圾还是4吨的运输车在跑,这些与中原经济区建设极不相适应。公交车华丽胡骚,拉着不雅广告满街跑。

       (六)市民参与少问题。管理部门没有与商户互动,与市民互动,没有志愿者,没有充分调动广大市民管理城市的积极性,治、罚、收的多,鼓励、表彰、宣扬的少。

        (七)行动慢办法少问题。媒体反映的问题反应迟钝,塔南路工业路桥头悬挂垃圾袋焦作日报报道一周后才予清理;老百姓投诉的问题习以为常,解放路胜利街口污水漫流市民投诉一个月后仍没人理睬;ic电话业务已经停运多年,有关单位视而不见,ic卡电话亭却依然亭亭玉立;解放路强弱电线路改造2002年已经完工,10年之后线杆却仍然矗立在道路两侧;规划投资项目上马慢,“联合国”院拆除后渣土暴露至今未见动工,建筑工地成了垃圾场;公厕、中转站建设周期长,一年只建2-3个不知道何时才能按标准建完。没有充分利用媒体暴光、会议协调、现场推广、专人谈判、联合发文、综合执法、专人守候的方法艺术管理城市。

       (八)执法难问题。八十年代初,焦作市采用联合执法的形式来整治城市环境卫生。十几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城管执法的由委托执法发展到最近几年的"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方法,为焦作的繁荣和稳定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随着各地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民群众对自己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此,对过去城市管理的一系列旧框框、老套套已经满足不了目前形势发展的需要,不可避免地存在如下问题:

        职责不清,相互扯皮,缺少城管法律法规保障,造成城市管理任务难完成。管理体制不顺是造成矛盾的原因之一,管理机构在国家是建设部,到省里是建设厅,而在焦作,则分成城管、规划、建设、园林、市政、房管、环卫等若干个职能部门。除此在具体操作中,涉及到城市管理工作的还有公安、交通、工商、卫生防疫、环保、爱卫会等其它系统的主管部门。由此看来,从国家、省到地方,城市管理涉及的部门也越来越多,这些部门且都有各自的执法队伍,职责交叉也越来越理不清,相互扯皮也就不足为奇。目前我市城市管理的权限和管理资源的配置分散在城管、规划、市政、房产、园林、建设、工商、公安、环保、卫生防疫、交通、爱卫会等十几个职能部门和各区政府。由于市容环境管理职责仅是这些职能部门职责的一部分,往往因忙于"主业",使市容环境管理摆不上位置,如:有烟烧烤摊的整治,违规建筑的拆除、河道沟渠的清理、道路两侧的管理、社区环境卫生管理,工商、市政、卫生、公安、建设、环保、房管等部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都负有一定的管理责任,并且均能找到治理的依据,而城管从未找到一条取缔、治理的条款和城管法规,在取缔、治理面前城管却显得苍白无力,目前人民群众的法律观念不断增强,城管在没有法律保障的情况下执法,未必会走向执法违法的道路,一旦进入法律程序,败诉的又往往是城管,这也是取缔事件难以上法庭的问题所在,政府形象在人民群众之中大打折扣。但面对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其它部门都还能说出不管的理由来,最终谁也不愿管,形成城管在无法律保障的情况下孤军作战,这也是城管名声不好,经常有暴力抗法现象的问题所在。

        重复执罚,多头收费,群众合法利益难维护。由于城市管理涉及的部门众多,而各部门又拥有单独的执法队伍,造成了执法队伍众多,而这些队伍任务单一、力量分散,又难以完成各自担负的任务,从而又都伸手向政府要人、要权、要物、要款,一提到去完成任务,人员少、装备差、经费不足等等问题向政府发难。按隶属关系不同,我市有多种执法队伍。其中有的队伍以收费和罚款维持生计,产生了不正常的利益驱动,经常出现重复执法、以收代管、只罚不管等现象。有的给罚款票据,有的甚至不给票据。而多头执法、重复执罚、重复暂扣物品,也极大地损害了群众的合法利益。同时,多支队伍执法也不利于监督,一旦出现越权执法、处罚错误、违规违纪的事件,市民也分不清是哪一支监察队伍,市民也投诉无门,最终结果落到城管头上。因为多头收费的存在,一些交过"费用"的摊主认为自己变成了"合法"的摊点,正大光明地占道经营。

        体制不顺、政令不通,政府工作措施难落实。为了加强市容管理,各地在市容管理方面实行条块结合、分区实施的原则。城市管理的基础是区街道。城市管理"条条"指挥不动"块块",因为"块块"的人、财、物都在区政府和办事处,而办事处一级目前仍无城管队伍,这样就弱化了"条条"垂直领导的作用,导致政令不通。"块块"管理的"无矩性",当前部分区政府大都把城管部门当成灭火队,使城管工作变了调,甚至出了轨,本该去清理马路违章占道摊点的城管队员却去查计划生育或拆迁,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出现了条条与块块不能相互协调、城管延伸不到街道和社区,一道措施、往往需要开几个甚至十几个协调会,才能得到落实。可以说,管理体制的不顺,城管工作措施难以落实。

        队员难以教育,执法素质低下,政府形象难树立。现代化的城市管理需要高素质的城管监察队伍。但目前,对队员只使用不管理,不注重加强对队员的日常教育和管理,不注重队员思想素质、业务水平的提高。由于城管工作繁重,制定的一些教育、培训计划难以切实落到实处,队员缺乏统一、有效的思想教育、业务培训和执法水平培训,导致非直属城管监察队伍队员素质难以提高,影响了城管监察队伍整体形象的提高。同时,由于任务重,人员少,一旦组织人员培训,势必造成工作上的漏洞,工学矛盾难以解决。由于人员、信息交流不到位。城管监察队伍长期在固定区域内执法,与违章当事人互相熟识,有些是亲戚朋友,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管理,吃、拿、卡、要现象突出,甚至有个别城管监察队员成为违章者的保护伞,导致了违章当事人对正常的执法管理不理解、不服从,摊主和市民都无所适从,辱骂城管执法人员,埋怨政府,破坏了城管监察队伍的形象。  

        (九)机制不健全问题。没人管事,制度滞后。城管人员辐射不到办事处,更到不了社区,最末稍、最基层的工作没人做、没人管,致使办事处社区的卫生及管理混乱,影响了整个城市的发展。制度滞后和不健全造成了管理的难度,一提到治理,不是用沿用的规章制度规范,而是临上轿才緾脚,草率制定一些临时的“通告”、“规定”、“办法”等,一旦治理完毕,“通告”、“规定”、“办法”即刻失效,没有长效管理机制。

       (十)思想不解放问题。主要表现在不创新,不改革,沿用过去的老套套、旧框框、老传统,旧方法旧观念管理城市,承包责任制没落实,仍吃“大锅饭”,没有完全实现竞争上岗机制,没有进入市场化管理的模式。大都市化城市管理的意识淡薄。数字化城市管理、城镇一体化管理仍没纳入议事日程。

         三、应采取的措施及建议

       存在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是人为的,有些是人不作为的,有些是人乱作为的,有些是管理机制不合理的,有些是管理体制不顺畅的,但从主观上讲是城市管理者的责任心不够强,除了对管理好我们的城市有畏难情绪及信心不足外,还对城市管理的认识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城市管理是综合的、科学的,不能说某一项工作搞好了,城市管理就万事大吉了,它不但要靠这个城市的综合经济势力,还要靠这个城市的文化底蕴及人们的文明程度,更要靠全市人民长期不懈的共同努力,因此我们一方面在进行强有力治理的同时,还要认真负责,强化责任心,动员全民一起建设、管理好自己的家园;另一方面要进行必要的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有一套完整的长效机制,总之,要使焦作整洁起来,靓丽起来,我们认为应首先做好以下几点:

       (一)清除过多过滥内容不雅广告。先清除非法没有办理许可证的广告以及庸俗低级的的广告,充分发挥法律法规的优势,个别难以解决的案例,提交有关部门,按法律程序执行。尔后解决影响市容的、标准不高的有许可手续的广告,把商业广告压至最低限度。

      (二)清理废弃构筑物及其设施。对于有产权单位的设施,采取“谁家的孩子谁领走”的原则,无产权单位的废弃设施,集中力量一概清除,提倡管线入地,取消主要道路上的架空明线,严格控制新修道路开挖。

       (三)开展卫生活动。每月或每季组织一次,采取“自扫门前雪”的方式,各单位、各部门、各商家、各家各户自行按期组织自家门前及周边大扫除,由爱委会牵头组织计划、检查指导。

       (四)政府及城市管理部门积极与商家和市民互动,开展多种形式的评优评选活动,让广大市民积极主动地参加城市管理的各项活动,从而提高城市管理的水平。

       (五)解放思想,大胆改革。敢于打破旧的传统观念,进行必要的管理方面的体制改革,比如环卫清扫的承包责任制,由保洁公司代理,垃圾的运输由运输公司承担,公厕的管理也可进入市场化,各种问题的发现及专人巡查应吸收广大市民及环卫工人的参与或交与有关公司实施,使政府真正做到管事不管人。

       (六)网格化管理。即将市区分为五个方格,每区一个,尔后将每个方格按办事处管辖范围全市划分为22个方格(附网格化管理图),将按社区划分为72个方格,城中村划分60个方格,社区和城中村共划分132个方格,按132个方格定人定责管理。以巡查为主转为以治理为主,以动态巡查转为静态巡查。巡查是信息收集发现问题,治理是根本,单靠几十个人简单的巡查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动用大量人员用于重复巡查也是资源的极大浪费,巡查要与媒体、市民监督和环卫保洁人员发现及科技手段结合,目前上千名环卫保洁人员己遍布市区各个角落,每时都有人游戈在大街上,发挥他们的作用是一大资源利用。使简单的巡查交给现场人员,减少了专门巡查人员,把一部分人力用在治理协调工作上或人员定期培训教育方面。

        (七)城管内部资源优化与整合。城管局内部人力资源共271人(其中:城建支队90人,市政管理所70人,市容中心10人,环卫中心15人,垃圾处理站55人,机关31人)。如何使用和优化整合这些资源,这就需要我们一方面在进行科学编组分工的同时,还要对我们担负的职责重新定位进行优化,另一方面要运用现代科技设备,改革我们的管理模式,组建合理的队伍。1、用现代化科技装备管理城市。一旦城管人员操作使用先进的管理工具,老一套的管理模式将随之改变。GPS的运用,由随意性巡察转为有规律性巡察,采用统一编组,集体派单的方式,将巡察路线统一排出,车辆人员定时按一定规迹赋予任务,以减少线路重复节约时间。地面视频监控系统的运用,部分路段及地点由室外巡察转为室内监视,应急分队解决处理问题,以节约大量人力物力,数字城管监控中心现有400个摄像头,公安交通在市区设置的的摄像头600余个,如果实现共享,再完善部分城区及县市监视平台及摄像头,全市可达2000余个,利用这些监控设备,可明显减少巡查人员数量的1/3。现代通信的运用,可大大减少管理层次及人员,城管通硬件设备已基本到位,今年己配备信息采集终端120部,后台框架基本构建,软件开发迫在眉睫,一旦应用于城市管理的考评、监督,对队员和城管队伍的考核及执法程序的规范将更系统、合理,目前杭川、北京、山东等全国大部分城(区)河南的新乡市、安阳市、许昌市、郑州市等也已实行,但目前的城管通的软件开发部分还远远适应不了当前的需要,应该向大众化、“傻瓜”型的方向发展,使广大市民在各自的手机上都能操作使用,一旦城市管理的参与范围扩大至广大市民,这座城市的环境将会出现人们难以预料的飞跃。  计算机系统(指挥平台)可以直接从高层指挥到一线人员,减少许多中间环节和时间。每台执法车辆(18台)装备定位系统或现场视频共享系统可以及时确定事发地点的具体位置,时间及现场实况,指挥离事发点最近的人员前往应急处置,并将现场情况及时通报有关部门及广大市民,从而也利于对执法人员在位及工作情况实施科学管理。2、用高素质的人材管理城市。城管局现有31名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的有27人,约占总数的90%,文化水平普遍提高,但是:城市管理的内容逐年增多,战线越拉越长,工作的复杂性越来越大,对城管队员的执法艺术要求越来越高,促使城管人要了解的管理知识将会更多,一个人所做的工作不再是单一的。多面手,一专多能将成为城管队员的基本素质。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培训,进行人员的再教育,再学习。一旦人员素质提高,即可以一当十,否则推诿扯皮和尚多了没水吃。3、目前需要过渡管理的模式。由于设备配备、人员素质、编制体制等各种原因的局限性,超前发展的管理模式短期内较难实现,增加了我局资源的优化与整合的复杂性和困难。因此:人海战术死看硬守仍是手段之一,要始终坚持群众性管理城市与专业队伍管理城市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市民管理城市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重点位置及路段由专门人员或特定小组重点管理,根据不同任务组成多种专业分队,坚持定点定时定人的“三定”管理方针,如我市的“四场”“一桥”,22个重点管理部位,外地的广场管理办公室,夜市管理办公室,拆迁谈判小组等都很成功。重复交叉管理可逐步改观。城管执法的内容逐渐增多,仅市政所就涵盖地下管网、路面设施、空中线路、规费征收等92项内容,而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很多队员对于多数有关的城管法规知之不多,不可能在短期内掌握运用所有知识和技能,造成一些队员在处理某些问题时仍是束手无策,因此,未来的分工只能越来越精细,避免顾此失彼的现象,加强人员培训,提高素质,重复交叉管理的现象将会逐步减少。4、打乱建制、科学编组、合理分工。一是混合编组,逐级加强。城市管理延伸至办事处、社区及乡镇、村庄。城市管理局更名为城乡管理局或城乡公共事业管理局,局机关编4个科(室),分别为组织计划执法科,政策法规宣传教育科,装备后勤财务科,办公室。形成大编组细分工,职能涵盖综合执法、乡镇管理、城市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等所有职能。下辖1个支队,1个数字化监督指挥中心。同时将现有的市容、市政、环卫、广告管理建制打乱,重新编组,即将支队90人,市政管理所70人,环卫中心15人,市容中心10,渣土管理办公室,污水检测办公室共185人,合编为1个支队,配支队长、副支队长、办公室主任。辖6个中队,每个中队分别管理1个区,即将解放、山阳区划分为3个管理区,(以南水北调河中心为界划分为两个区,再将南水北调河北的区以群英河为界划分为两个区,共3个区),中站、马村、高新各1个区,总共6个区,每个中队负责1个区,任务职责编制相同。将5个城区城管局除留1个执法中队外,其余人员下放至各个办事处,办事处建立小队,独立管理本区域内的城市管理工作。平时日常工作由各办事处管理,如遇重大活动或突发事件,市城管各支队下派到各城区城管局,归城区城管局管辖,各城区城管执法中队分别加强到各个办事处城管小队,归城管小队管辖,这样到一线执行执法任务的力量大大增强,事件结束后,各又重新归回各建制单位,组织日常管理或法规培训,有利于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市成立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配中心主任、副主任和办公室主任。与城管局合署办公。下设监督员管理科,指挥派遣科,监督考评科,综合管理科。

       (八)城市管理体制的改革,是一种发展趋势,也是改革的方向。在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必然要涉及到现有职能部门的权力和利益的重新组合及调整,这些部门在认识态度和行动上,都将会有一些不一致的表现。因此,思想认识的统一是保证这项工作顺利进行的首要条件,要从大局出发,充分认识到改造城市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认识到提高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必须解决的历史性课题,要像抓城市建设那样抓城市管理,同时领导对此项工作的重视是必不可少的,没有引起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也将会一事无成。要建立一支知法、懂法、用法的执法队伍。目前,我市建委、园林、规划、房管、卫生、工商、环保等都相继组建了自己的队伍,造成职能交叉,重复执法等弊端,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一支能协调方方面面关系、减少各方面矛盾、具有执法主体资格、能最大限度发挥其综合效益的执法队伍。以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一支队伍、两级执法、三级责任、四级网络的系统管理模式,实现城市管理一体化。要明确执法队伍的人员编制为行政编制,队伍的经费由财政全额拨款,区、街道的执法队伍作为市执法队伍的派出机构。要法律授权集中行使处罚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十六条规定,在城市综合执法中,规划、工商等城市行政机关可以委托授权城市管理执法部门实施行政处罚权,具体来说,这些部门可以委托综合执法队伍进行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为此,实行综合执法,必须具备思想统一、队伍组建、法律授权以上三个基本条件。

       总之,不论什么机制、体制,均有优劣之处,但只要充分增强责任心、讲究科学性、调动积极性、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吃苦耐劳精神,就能使我们的工作更有起色,我们这个城市将会管理的更加美好。

编辑:宋晓晓

网友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登录发表评论!

运营管理:北京中城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合作联系电话:010-62530116、18600196839
投稿邮箱:zhongchengwang2020@163.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 京ICP备20003710号-1

北京市公安局网站备案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1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