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城网发布 | 2020中国城市10件大事
中城网2020-12-31 06:50:14
2020年12月31日,《中城网》总编室发布《2020中国城市10件大事》。全文如下。
2020中国城市10件大事
《中城网》总编室
2020年12月31日发布
(按时间先后为序)
01 武汉封城
2020年1月23日10时,为防控新冠病毒疫情,武汉全市城市公交、地铁、轮渡、长途客运等暂停运营,机场、火车站等离汉通道暂时关闭。随后,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陆续启动疫情防控一级应急响应。至4月8日,抗疫取得决定性胜利,武汉解封,我国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新阶段。武汉封城76天,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一个超千万人口的特大城市采取最严厉的防疫措施。
02 香港国安法施行
2020年6月3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简称“香港国安法”),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予以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香港国安法”共66条,分为6章,分别为总则、香港特区维护国家安全的职责和机构、罪行和处罚、案件管辖、法律适用和程序、中央驻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机构及附则。
03 城市更新与老旧小区改造
2020年7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简称《意见》),指出到“十四五”期末,力争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需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2025年之前,力争完成17万个老旧小区改造。实际工作中,2020年新开工改造的老旧小区约3.9万个,涉及居民近700万户。针对当前居住社区存在的规模不合理、设施不完善、公共活动空间不足、物业管理覆盖面不高、管理机制不健全等突出问题和短板,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更好为社区居民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的重要指示精神,2020年8月18日国家住建部联合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卫生健康委、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体育总局、国家能源局、国家邮政局、中国残联等部门出台《关于开展城市居住社区建设补短板行动的意见》,提出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城市更新改造工作,通过补建、购置、置换、租赁、改造等方式,因地制宜补齐既有居住社区建设短板。优先实施排水防涝设施建设、雨污水管网混错接改造。充分利用居住社区内空地、荒地及拆除违法建设腾空土地等配建设施,增加公共活动空间。统筹利用公有住房、社区居民委员会办公用房和社区综合服务设施、闲置锅炉房等存量房屋资源,增设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和便民商业服务设施。要区分轻重缓急,优先在居住社区内配建居民最需要的设施。推进相邻居住社区及周边地区统筹建设、联动改造,加强各类配套设施和公共活动空间共建共享。加强居住社区无障碍环境建设和改造,为居民出行、生活提供便利。2020年12月29日,《人民日报》发表国家住建部部长王蒙徽的文章《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明确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总体目标是建设宜居城市、绿色城市、韧性城市、智慧城市、人文城市,不断提升城市人居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城市竞争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
04 支持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
201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简称《意见》)正式发布,支持深圳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意见》再次赋予深圳以特殊使命,明确了深圳先行示范区作为高质量发展高地、法治城市示范、城市文明典范、民生幸福标杆、可持续发展先锋的战略定位。
05 推进垃圾分类与“无废城市”建设
2020年9月12-13日,国家生态环境部在浙江省绍兴市组织召开全国“无废城市”建设试点推进会。近年来,“无废城市”建设已经成为应对城市固体废物管理挑战的国际趋势。2018年12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2019年4月30日国家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发布“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名单的公告》,广东省深圳市、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安徽省铜陵市、山东省威海市、重庆市(主城区)、浙江省绍兴市、海南省三亚市、河南省许昌市、江苏省徐州市、辽宁省盘锦市、青海省西宁市等11个城市作为“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同时,将河北雄安新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中新天津生态城、福建省光泽县、江西省瑞金市作为特例,参照“无废城市”建设试点一并推动。2020年12月10日至11日,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垃圾分类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十四五”垃圾分类工作的部署,宣传贯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进一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若干意见》(简称《若干意见》),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广东省广州市召开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现场会,总结交流各地生活垃圾分类好的经验做法,部署进一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会议强调,各地要针对生活垃圾分类中存在的设施短板等突出问题,加强分类设施建设,强化前端、中端、末端各环节的有序衔接。截至2020年底,中央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和垃圾分类第一批试点城市等全国46个重点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系统,覆盖7700多万个家庭,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处理能力明显增强。
06 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
2020年9月22日,国家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简称《指南》),为各城市研编“城市空间总体规划”提供了依据。“指南”明确“城市空间总体规划”包括九个方面的内容:明确空间发展目标战略,优化空间总体格局,强化资源环境底线约束,优化空间结构和提升连通性,完善公共空间和公共服务功能,保护自然与历史文化,完善基础设施体系,推进国土整治修复与城市更新,建立规划实施保障机制等。“城市空间总体规划”是城市为实现发展目标制定的空间发展蓝图和战略部署,是城市落实新发展理念,实施高效能空间治理,促进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的空间政策,是市域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和指导各类建设的行动纲领。各地应结合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深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的精神。
07 治理“文化地标”乱象
2020年9月29日,国家住建部通报批评湖北省荆州市巨型关公雕像项目和贵州省独山县水司楼项目。湖北省荆州市在古城历史城区范围内建设的巨型关公雕像,高达57.3米,违反了经批准的《荆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有关规定,破坏了古城风貌和历史文脉。贵州省独山县在影山镇净心谷景区内建设的水司楼,建筑高达99.9米,投资高达2.56亿元,存在脱离实际、滥建“文化地标”、破坏自然景观风貌等问题。为进一步保护和传承历史文脉,塑造城市特色风貌,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中国精神,2020年9月29日国家住建部出台了《关于加强大型城市雕塑建设管理的通知》,明确要求治理滥建巨型雕像等“文化地标”现象,特别是对一些城市雕塑存在尺度过大、品质不高、题材不适宜以及与周边环境不协调的问题和一些地方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存在偏差的问题应进行严肃整顿和规范。
08 一亿农民落户城市
2020年10月7日,国家公安部公布的数据统计结果显示,我国1亿农民落户城市的任务提前完成,1亿多农业转移人口自愿有序实现了市民化,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由2013年的35.93%提高到2019年的44.38%。2016年9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2020年4月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2020年,将督促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城市全面取消落户限制,推动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上城市基本取消重点人群落户限制,促进农业转移人口等非户籍人口在城市便捷落户。实践中,中西部地区除省会(首府)城市外,基本实现了落户零门槛。东部地区普遍降低了落户条件,部分大城市取消或降低了参加城镇社会保险年限的要求。南京、武汉、成都、郑州、西安等特大城市全面放开了高校和职业院校毕业生、技术工人、留学归国人员等群体落户政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超大城市建立了公开透明的积分落户制度。与此同时,各地陆续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之分,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
09 打造宜居宜业城市
2020年11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机关刊物《求是》杂志发表重要文章《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干重大问题》,把“打造宜居城市”提高到国家中长期发展重大战略。2020年5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强调要“让城市更宜业宜居”。2020年1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再次强调“城市是人集中生活的地方,城市建设必须把让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建设宜居宜业城市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发展路径,是形成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关键发展方向,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在城市建设的深入贯彻。2020年11月28日,宜居委、《中城网》发布《2020中国宜居宜业城市榜》,北京、深圳、上海、杭州、广州、香港等84个城市上榜。
10 全国文明城市创建
2020年11月20日,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表彰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入选城市133个,其中授予湖北省十堰市等42个地级以上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授予上海市闵行区等12个直辖市城区全国文明城区称号,授予浙江省德清县等79个县和县级市全国县级文明城市称号等。济南、宁波等151个前五届全国文明城市通过复查确认保留荣誉称号。
图片来自网络
转载请注明“来源:CCN中城网 | 中国城市门户”
网友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