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城搜索

《湖山依旧:陈洁行纪念文集》出版发行

中城网2022-01-19 19:52:17

潘云鹤题名,仇保兴作序

陈为邦、罗亚蒙等撰稿

2BAC90B4-AC9E-4598-BFD5-31A23438DD52.jpeg


《湖山依旧》出版!跟着这位一生守护人间天堂的老人,认识杭州的历史文化。


近日,杭州出版社出版了《湖山依旧》一书,副名《陈洁行纪念文集》。


《湖山依旧》分“旧作序言、湖山依旧、古韵绵长、凿岩留痕、念君情深”5个篇章,共423000字,诉尽陈洁行对杭州的深情厚谊。


1934年9月,陈洁行出生于东河万安桥畔,1949年,他开始参与杭州的规划设计。


1952年,他加入杭州城市建设的队伍,此后,即便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他依然和许多专家、学者一起,为守护杭州不断建言献策。 


2008年3月,都市快报发起“墙门大宅寻访活动”,陈洁行便是这个活动的发起人之一。


2019年1月17日,著名城建专家、文史专家陈洁行逝世,享年85岁。


《湖山依旧》的序言里,记录了一段陈洁行的独白:


自从1934年9月出生在杭州东河万安桥畔,这座生我、养我、给我幸福,让我为之终生尽力的美丽城市,给了我一种与生俱来的自豪感,一种刻骨铭心的爱。


自幼在西溪湖畔上学,西湖山水及蕴含其中的历史文化,滋润了我的整个身心;及至成长,感到为她尽力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因为他的努力,杭州更有古都气质


《湖山依旧》的书名,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所题,住建部原副部长仇保兴作序。

仇保兴在序中提到:


洁行同志积极参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工作,抢救和修建万松书院、河坊街、净慈寺运木古井、西泠印社、秋瑾墓,呼吁重修雷峰塔,为立御碑、修求是书院、复勾山樵舍等建言献策,为背街小巷重拾“历史碎片”进言……让更多的人懂得和理解传承历史文化、彰显杭州古都璀璨文明的必要性。


他淡泊名利,在意的是家乡人民和西湖山水,衷心的是杭州古都的发展和未来。


杭州现在有这样的古都气质,在一定程度上得感谢陈洁行做出的努力。


上世纪末,杭州的河坊街被列入了“旧城改造”的范围,10米宽的街面,要被拓宽为30米。


当时,整条街上都写满了“拆”字,推土机都已经进场了。


陈洁行当即向有关部门反映,这是历史街区,如果拓宽成30米,原有格局的“黄金比例”就会打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胡庆余堂的高墙,也就成了“矮墙”。


为了把这条街保留下来,陈洁行陪着调查人员,调查了整个河坊街历史街区(含大井巷、吴山、清河坊)的历史遗存,并向调查人员们讲述了每个点的历史故事和传说。 


后来,杭州决定河坊街原样保护。


现在,这条街已经成为闻名全国的历史文化街区,也是外地游客来杭州必逛的一个景点。


翻开《湖山依旧》,认识杭州的历史文化


《湖山依旧》是陈洁行笔下的一幅“杭州秀美山川图”,在书中,你可以跟着文字翻阅天龙山、乌龟山、玉皇山,跨过六部桥、卧龙桥、西泠桥,走过竹素园、元宝街、涌金路,更深地认识杭州的“历史文化名城”气质。


白塔,建于五代吴越国时,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仿木结构,用白石雕砌而成,八面九层,每层有腰檐和平座(回廊),顶置铁塔刹,轮廓挺秀。


塔身高约15米,四周遍刻经文,壶门两侧浮雕佛像、菩萨像,线条纤柔,形态逼真。

塔基占地约400平方米,下为磐石,上有须弥座。磐石八边形,每边侧面都雕刻山峰,平面雕刻海浪,象征“九山八海”。


座身各面也都刻满经文,座上置塔身,每层塔身转角都有圆形倚柱。塔身实心,每段由两块白色巨石分段雕琢砌合成整体,为正八角形。


白塔外形酷似木楼阁塔,而且明显体现出南方做法:


每面隐出栏头,额面上刻“七朱八白”图案,额上置五铺作单翘昂斗拱,转角铺作圆栌斗等。


凤凰山北望西湖,南瞰钱塘江。


主峰海拔174米,由泥盆纪石英砂岩构成。《西湖游览志》卷七载:“凤凰山,两翅轩翥,左薄湖浒,右掠江滨,形若飞凤”,故以山形得名。


隋、唐、北宋之州治与五代吴越之国治、南宋宫城均设在山之南麓。凤凰山旧在城内,元张士诚筑城墙,截山于城外。


凤凰山古称凤山,在万松岭和慈云山之间,山势若展翅的凤凰。它左挹西湖,右掠钱江,映带秀美的湖光山色和雄伟的钱江风光,又是灿烂的宋代文化荟萃之地。


中国七大古都之一的杭州,秦时称钱唐,隋改杭州,州治即迁凤凰山一带。


净慈寺内钟楼旧有万余斤重的巨钟一口,每到傍晚,钟声在苍烟暮霭中回荡,便将人带入“玉屏青嶂暮烟飞,绀殿钟声落翠微”的意境之中。


“南屏晚钟”与“雷峰夕照”隔路相对,塔影钟声组成了“西湖十景”中两处最迷人的晚景。清末民初,钟废,钟声不闻。1984年重建钟楼,并重铸万余斤重的大钟,于1986年11月启鸣。


但山门前碑亭中,“南屏晚钟”石碑尚未恢复(2000年已恢复)。


钟楼西边,有运木古井亭,传说济公为修被烧毁的大殿,从井中运来木料,至今尚留一根在井中。


1995年修缮井亭时,笔者为之撰楹联:“古井通海,大木东来,起绀殿姿雄南屏;梵钟连天,宏音西回,绕灵塔影映北山”,呼应故事及风景。


有趣的杭州人


国家建设部原总规划师陈为邦在《湖山依旧》一书中这样悼念陈洁行——“杭州失去了一位难得的城市文化人,中国失去了一位优秀的城市科学工作者”。


在杭州市园文局原局长施奠东眼里,陈洁行待人很热情,是一个非常敬业的学者,为杭州的园林建设,做出过很大的贡献。“他留下的文章和建议,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依然还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钱塘江杂志》主编张翼飞说,“陈洁行先生是位满肚子杭州文史,非常热爱杭州,有趣的杭州人。”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陈洁行在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会和报刊上发表的文章(作品)200多篇。担任《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大辞典》(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执行编委兼撰稿人(杭州篇)。


他很风趣地把老杭州城形容为一碗“木耳炖豆腐”的杭帮菜,在他眼中,自古以来,杭州城就像一幅江南的水墨山水画,粉墙黛瓦,鳞次栉比,而“杭州老墙门”,就是这幅画的主体,在这些“杭州老墙门”的背后,蕴涵着集体的城市记忆和难以割舍的生活情怀。


橙柿互动记者 林建安


4166BD9E-8A39-420F-923B-25C1EE13319C.jpeg


网友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登录发表评论!

运营管理:北京中城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合作联系电话:010-62530116、18600196839
投稿邮箱:zhongchengwang2020@163.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 京ICP备20003710号-1

北京市公安局网站备案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1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