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城搜索

官牒 | 北广博士廖祥忠任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 祖籍湖北荆门

中城网2020-09-28 22:08:55


2020年9月28日上午,中国传媒大学召开干部教师大会。教育部人事司司长张东刚同志在会上宣布了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的任免决定,廖祥忠同志任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因年龄原因,陈文申同志不再担任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常委职务。



教育部人事司司长张东刚、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郑吉春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教育部人事司副司长王磊主持。



张东刚在讲话中指出,这次党委书记调整是一次正常的新老交替,是部党组在认真听取学校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之上,统筹考虑学校长远发展和领导班子建设实际,经过慎重研究,并与北京市委商得一致决定的。


张东刚高度肯定陈文申担任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期间的工作,指出,陈文申同志八年多来始终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投入工作,特别是近三年来,他认真贯彻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筑牢意识形态阵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中层干部队伍建设,学校的政治生态和育人环境面貌一新,干部教师精气神显著提振,为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焕发的新生机、展示的新气象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赢得了广大师生的信赖和尊重。


张东刚指出,廖祥忠同志是传媒大学自己培养起来的优秀干部,熟悉学校情况,对学校充满了热情和激情。2018年3月担任校长以来,与陈文申同志相互支持、默契配合,认真贯彻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积极谋划学校改革发展,践行“六位一体”办学理念,实施“三质量”工程,推进人事人才制度、艺考招生、研究生培养等改革,在优化学科布局,完善内部治理,加强科研平台建设,弘扬校园特色文化,改善校园环境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廖祥忠同志勤勉敬业,作风朴实,自我要求严格,部党组认为廖祥忠同志担任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并兼任校长是合适的。


张东刚在充分肯定学校事业发展的同时,对学校近期工作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加强思想理论武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和攻坚克难的行动姿态,弘扬奋进文化,打造“奋进中传”。 二是深入推进“双一流”建设,走好中传高质量发展之路。把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导向贯彻到办学治校、育人育才的全过程,大力培养高素质全媒体人才,为“双一流”建设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持。三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打造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落实党委主体责任,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和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



郑吉春在讲话中表示,陈文申同志担任学校党委书记以来,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带头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科学谋划学校发展,在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人才培养、“双一流”建设、科学研究、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为学校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郑吉春指出,廖祥忠同志政治素质好,大局意识强,熟悉学校教育教学规律和管理工作,熟悉学校各方面的情况,有着丰富的办学治校经验。希望廖祥忠同志尽快适应新岗位的要求,加快角色转换,团结带领学校领导班子,带领广大师生员工,在部党组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团结奋斗,不断开创学校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郑吉春对学校下一步工作提出四点意见:一是坚持党的领导,以“钉钉子精神”打好党的政治建设攻坚战。二是坚持立德树人,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不断取得新的实效。三是坚持改革创新,进一步找准学校改革发展的定位,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四是坚持稳中求进,全力维护学校安全稳定,为维护首都高校安全稳定贡献力量。



陈文申在发言中,深情回顾了他在中国传媒大学工作八年的难忘时光,衷心感谢部党组、北京市多年来对学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衷心感谢组织上给予他八年来工作的高度肯定,衷心感谢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对他工作的支持和理解。


陈文申提到,八年间传媒大学的各项事业都在稳步前行,特别是近三年,学校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解决了不少难题。这些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全校广大干部师生同心同德的努力付出,没有大家只争朝夕地忘我付出,学校难以取得如此长足的进步。他相信并祝愿,全校师生在廖祥忠书记和校长的带领下,继续勠力同心、砥砺前行,中国传媒大学的发展一定会一年比一年好。



廖祥忠在发言中表示,坚决拥护组织上的决定,衷心感谢教育部党组和北京市委的信任与重托,特别感谢文申同志担任党委书记八年来对传媒大学的辛勤付出、重要贡献和对他个人的关心帮助。


廖祥忠表示,接过沉甸甸的担子,他将首先扛起责任,时刻谨记习总书记“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指示,按照宝生部长“教育为国效力、为党分忧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紧迫”要求,培养党和国家急需的具有全球视野的全媒体人才,当好传媒高等教育领域责无旁贷的排头兵。他将扛住压力,推动学校稳定发展再上新台阶。他将直面挑战,“应变、创新、发展”,瞄准“智能传媒”和“国际一流”两大主攻方向,全力推进“双一流”学科建设,推动学校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他强调,将带领全校上下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继续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严守政治纪律与政治规矩,坚决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努力把中国传媒大学办成一所有理想、充满时代精神的大学,无愧于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不辜负广大师生员工和海内外校友的美好期盼,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出更多的中传力量。


学校参加大会的有:校领导班子成员,党委委员、纪委委员,中层正职干部,教授和青年教师代表,省级以上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群团组织负责人,老同志和其他教职工代表等。


阅读全文:http://www.cuc.edu.cn/2020/0928/c1382a173452/page.htm


廖祥忠教授简历


廖祥忠,男,笔名廖韦铭,祖籍湖北荆门,1968年12月出生,江西永修人,1988年10月入党,1990年7月参加工作,中国传媒大学(原北京广播学院)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教授、博士生导师。


当代著名传媒教育专家,中国数字媒体艺术学科创始人,主持创建了数字时代的新兴交叉学科——数字媒体艺术本科专业及硕士和博士培养点,为中国的新媒体艺术、影视特效、互联网产品设计人才培养作出了重要基础性贡献。


现任中广联合会副会长,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校长。


曾任中国传媒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兼科学艺术系系主任、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院长、艺术学部学部长、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


曾任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副院长。


2010年11月,任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


2018年3月,任中国传媒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


2020年9月28日,任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校长。


社会及学术兼职


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组副组长


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


教育部“动画、数字媒体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动画学会副会长


亚州传媒研究中心理事会理事长


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


《现代传播》编委会主任、《当代电影》编委会主任


中国传媒大学校友会会长 


担任过中国广播电视“星光奖”评委、国家“五个一工程”奖评委、中国动画“美猴奖”评委、中国美协全国美术作品展评委会评委、四川国际电视节“金熊猫奖”动画国际评委会主席、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动画国际评委会主席、第八届第九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副主席。


担任过中国广播电视“星光奖”评委、国家“五个一工程”奖评委 、中国动画“美猴奖”评委、中国美协全国美术作品展评委会评委、四川国际电视节“金熊猫奖”动画国际评委会主席、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动画国际评委会主席、第八、九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副主席。


所获荣誉


2008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2011年,被文化部评为“十一五”以来动漫产业优秀人才,作为九位入选人才之一,在由国家扶持动漫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和天津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十一五’以来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成就展”上,组委会特设专区介绍了廖祥忠等九位入选者为我国动漫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2014年,入选“十年来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最具影响力”人物榜。


2017年,获中国动漫杰出贡献奖。


专著《数字艺术论》(上、下)作为我国数字内容领域的理论奠基之作,荣获第五届全国广播电视学术著作评选一等奖、北京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该领域国家最高奖项)。


主持完成了《构建多元“协同创新”生态体系的新媒体人才培养模式》项目,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主要成就


建构了我国数字媒体技术学科。作为专业创始人,主持创建了数字时代的新兴交叉学科——数字媒体艺术本科专业及硕士和博士培养点,为我国的新媒体技术、影视特效、互联网产品设计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基础性贡献。


树立了我国动漫、数字媒体艺术教育的标杆,利用学科背景优势,探索出了一条科学、艺术、人文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建构了数字时代动漫、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培养体系 。


在担任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院长期间,有力推动学院发展成为全国动漫及数字媒体艺术高等教育的领头羊 。如今,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的毕业生,大多活跃在国内外动漫及互联网行业的大舞台上,获得了包括美国学生奥斯卡奖动画短片类银奖等多项重要国际大奖 。


规范了全国动漫、数字媒体艺术的专业教育体系。作为教育部“高等学校动画、数字媒体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充分发挥了全体委员们的积极性,主导制定的《教育部高等学校动画、数字媒体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开创性地确立了以作品为重要指标的评价标准,将其写进了动画本科教育的国家标准,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动画、数字媒体艺术的本科教育。培养了一大批数字时代国家所急需的人才,把中国的动漫教育带入了国际舞台。


发起创办并经国家广电总局批准设立的“Aniwow!中国(北京)国际大学生动画节”,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动漫教育国际交流平台。


率先将美国斯坦福大学和德国波茨坦大学的HPI d-school设计思维创新实践体系(Design Thinking Innovation)引入国内,并不断吸收和发展,打造了一支国内一流的创新型教学、研究核心团队。通过激发学习者创新潜能,创造性地解决了从学校到业界的大量商业、教育与社会问题,为教育创新提供了一条系统化、科学化的新路径,为高等教育领域的素质化教育变革培育了可能性。


主持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等重要科研项目。专著《数字艺术论》(上、下)作为我国数字内容领域的理论奠基之作,荣获第五届全国广播电视学术著作评选一等奖、北京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该领域国家最高奖项)。


主持完成了《构建多元“协同创新”生态体系的新媒体人才培养模式》项目,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对网络媒体发展的研究与判断,具有前瞻性战略思维。早在2008年,当移动互联网的概念尚未普及时,廖祥忠教授就在《现代传播》上撰文指出:“融合、融合、再融合。我们有理由相信,以数字媒体为核心,以网络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在激烈的媒体竞争过程中,必将脱颖而出,成为无与争锋的万能媒体终端,并引领时代潮流奔涌向前。”实证明,这种预见性论断在当下已然成为现实。


如今,廖祥忠教授的许多思想和理念正在积极影响我国动漫及新媒体教育的健康发展。他提出的“植根中国传统文化,科学艺术相结合,面向互联网、面向国际一流”的教育理念,为动画教育领域指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时代发展路径。


面对正在到来的移动互联网大潮,廖祥忠教授在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开学典礼演讲中指出,“这是一个融合的时代,是一个颠覆的时代,是一个重构的时代。这又是一个英才辈出的时代、一个推陈出新的时代、一个大浪淘沙的时代,只要你是金子肯定不会被淹没!换言之,人类社会正在集体迈入草根创新的辉煌时代”。



网友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登录发表评论!

运营管理:北京中城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合作联系电话:010-62530116、18600196839
投稿邮箱:zhongchengwang2020@163.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 京ICP备20003710号-1

北京市公安局网站备案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1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