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城搜索

江苏省住建厅厅长周岚:美丽宜居城市建设试点的江苏实践

中城网2020-11-15 20:53:3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在此过程中,中国不仅没有产生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的贫民窟问题,相反抓住城镇化的机遇极大地提高了全社会总体居住水平,解决了世界上最大规模城镇化人口的“住有所居”问题,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建设发展道路,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


同时也应看到,这种以土地、资源、环境为代价的快速城镇化累积了诸多“城市病”问题。因此,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先后召开城镇化和城市工作等会议,要求“着力解决城市病等突出问题,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和城市竞争力,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让老百姓在宜居的环境中享受生活”等重要指示精神,2019年江苏省建设厅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率先开展“美丽宜居城市建设试点”,得到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积极支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江苏作为全国唯一的美丽宜居城市建设试点省份,明确要求通过“一个先行先试、三个探索”,“为全面推进美丽宜居城市建设、建设没有‘城市病’的城市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因此,江苏“美丽宜居城市建设试点”实践融合了国家要求和地方努力,融合了“美丽中国”建设的城市实践,以及百姓住有宜居的新时代使命。


问题提出


江苏是中国快速城镇化的典型缩影,从1978年到2019年,江苏城镇化率从13.7%增长到70.6%,成为中国百万人口以上中心城市密度最高的省份。针对城镇密集、人口密集、经济密集的省情特点,江苏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积极探索城市建设发展和人居环境改善之道,形成了丰硕的阶段成果,累计获得的“联合国人居奖”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并保有全国最多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同时江苏的城市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快速发展进程中的粗放问题,以及相互不衔接、不配套、不协调问题,产生了诸如“雨后看海”、“马路拉链”、水体黑臭、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绿色空间减少、公共服务不足等“城市病”。


为贯彻落实中央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江苏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明确了“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以及推动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城乡建设、文化建设、生态环境、人民生活“六个高质量”的实践路径。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角度,我们认为新时代需要以美丽宜居城市建设为综合抓手,推动建设人民美好生活的家园,推动城市建设发展方式转型。


一是关于发展理念,要推动城市从“为增长而发展”转向“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党的十九大突出强调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凸显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鲜明的价值取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群众对城市宜居生活的期待很高,城市工作要把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作为中心目标。这意味着城市不仅是经济增长的中心,更是人民美好生活的家园,经济建设是发展手段而不是发展目的。


二是关于发展方式,要推动城市从依靠土地和人口资源红利的规模外延扩张转向重视内涵提升、依靠创新发展和服务升级。这种转变,既是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的结果,也是土地资源发展约束的结果。对城市建设发展的管理要求,相应地也要从增量为主,转向增量存量并重、并逐渐以存量优化为主,从支持大规模集中式建设为主,转向更加鼓励小规模渐进式有机更新,更加重视个性化设计、特色化建设和精细化管理,从“规模供给”转向“品质供给”。


三是关于工作方法,要推动从碎片化解决城市问题转为城市系统治理。在以速度增长为导向的建设发展年代,形成了以快为取向、就事论事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碎片化的思维惯性,习惯于孤立地去解决诸如住房、交通、绿化、地下管线等单项问题。这种工作方法解决了眼前、短期问题,但从长远看却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是城市治理能力不足的表现,典型的如“马路拉链”问题。系统治理不仅是解决城市现实问题的需要,也是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的提高治理效能的首要途径。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需要从住房和建设系统自我革新做起,不仅要大处着眼,还要小处着手,从每一个项目的系统化思考谋划、集成化解决问题和精细化建设管理做起。


系统谋划


美丽宜居城市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提升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为此,围绕百姓心目中的“美丽、宜居、城市”三个核心关键词,我们展开了系统研究,经归纳提炼形成了“三美与共、三居递进、三城协同”的系统思考。


围绕“美丽”的“三美与共”,是指要推动实现自然优美、人文醇美、建设精美的“美美与共”。自然优美,强调的是城市建设发展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以“山水林田湖草”为底界定城市开发边界,在此基础上大力推进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以园林绿地系统有机串联城市公共空间,实现“让自然融入城市”,让百姓“望得见山、看得见水”。人文醇美,强调的是保护城市的历史记忆,彰显城市的文化特色,发扬城市的人文精神,让人们“记得住乡愁”,建设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市。建设精美,强调的是要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的担当,推动建设符合新时代“适用、经济、绿色、美观”建筑方针的精品建筑、精致景观、精美空间,推动精益建造、数字建造、绿色建造、装配式建造,致力推动“让今天的城市建设成为明天的文化景观”。


围绕“宜居”的“三居递进”,是指要建立健全安全包容的安居体系、均好共享的适居服务、绿色优质的乐居环境。安全包容的安居体系,强调的是政府基本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责任,要构建“人人有房住”的住房保障体系,通过建立健全“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均好共享的适居服务,强调的是以“完整社区”为努力方向,通过有机更新补齐公共服务设施短板,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绿色优质的乐居环境,强调的是为城市居民营造适老住区和全龄友好空间,建设经济美观适用的绿色建筑,为居民提供高品质公共交通和慢行系统,形成人民乐享的绿色宜居环境,并推动建立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体系。


围绕“城市”的“三城协同”,是指要同时努力建设健康城市、魅力城市、永续城市。健康城市强调的是城市生命体的功能完善,要将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各环节,城市要能抵御并积极应对各种灾害和公共卫生事件。要加强城市工程质量监管,提高城市消防和抗震救灾能力,推进海绵城市和韧性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安防网络、全民健身网络等,保障居民安全健康、机会均等地实现全面发展。魅力城市强调的是城市的“颜值”和吸引力,反映城市的文化和特色,是知识经济年代吸引创新人才的核心要素,是“美丽中国”在城市层面的体现。要加强对城市的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的管控,通过城市设计营建城市的艺术框架,用滨水蓝道、生态绿道、慢行步道、特色街道串联整合城市的山水资源、历史地段和当代公共建筑,形成具有独特魅力的城市特色空间体系,并赋予时代文化活力。永续城市强调的是不仅要考虑当代人的需要,还要为未来子孙的发展留有空间。要推动城市开发建设模式从外延扩张向存量更新、提质增效方式转变,要充分发挥利用智慧城市建设的多种技术手段,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精细化程度和智能化水平,要从“我”做起推广节约型城市建设,全面推广绿色建筑和绿色建造,支持绿色交通和公交都市建设,加强垃圾分类治理和资源化利用,不断提升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美与共、三居递进、三城协同”本身就是有机联系、辩证统一的整体。“三美与共”强调的是城市、人以及城市周边的大自然是一个和谐共处的生命共同体;“三居递进”强调的是满足人民群众由基本向高层次演进的居住追求,从“安居”到“适居”再到“乐居”;“三城协同”强调的是美丽宜居城市建设的综合愿景,健康、魅力、永续,兼顾城市的表与里、现在与未来,符合人居环境科学和世界城市发展的趋势和共识。


工作推动


行动是最好的语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再好的构想,也需要通过实践的检验,通过实践的证实或证伪不断发展完善,需要通过实践来汲取群众智慧和基层创造性。


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我们推动开展了一系列的深入实践:2016年针对日益增加的老年化社会需求,江苏在全国率先推动了既有住区适老化改造和新建适老住区建设试点;2018年,江苏在适老住区的基础上丰富了宜居的内涵,提出推进“省级宜居示范居住区”建设,并列入当年省政府十件民生实事;2019年我们进一步将宜居实践的空间尺度从“住区”延伸至“街区”,推动宜居住区与城市街道空间塑造的有机融合,推动小区“围墙内私有空间”和“围墙外公共空间”的有序衔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明确江苏作为美丽宜居城市建设试点省之后,经省政府同意,2019年11月我们下发了《关于开展美丽宜居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组织编制了《江苏省美丽宜居城市建设指引》《美丽宜居城市建设实践案例集》,围绕“美丽宜居城市系统建设、美丽宜居地区集成改善、美丽宜居城市共同缔造”三个方面推动地方创新探索,得到了全省各地的积极响应。2020年6月,省委常委会专题听取了我省“美丽宜居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情况汇报;2020年7月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对美丽江苏建设作出专门部署,明确将美丽宜居城市建设作为重要工作抓手;2020年8月全省美丽宜居城市建设工作会议召开,省长吴政隆作出批示,副省长费高云出席会议并提出了深入推进的工作要求。


在全省城市积极申报的基础上,综合考量原有工作基础和试点方案的实践创新性,经省政府同意,最终遴选明确了17个试点城市、37个综合类试点项目和87个专项类试点项目。其中,专项类试点项目重在推动美丽宜居城市的系统建设,重在推动在原有条线工作基础上的“美丽宜居城市+”实践,如推动从“黑臭水体整治”到关联推动“滨水美好空间塑造”“海绵城市+”等,强调的是条线工作的综合延伸效应;综合类试点项目重在推动美丽宜居城市建设的地区集成综合改善,包括住区综合整治、街区整体塑造、小城镇建设培育等三类,强调在一定地域范围内推动目标综合、项目集成、资源整合,让老百姓可以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真实感受到美丽宜居城市建设的现实模样;试点城市则要求有多种类型的试点项目,同时更加注重工作方法和工作机制的创新,整体系统部署推进美丽宜居城市建设工作,为江苏“探索美丽宜居城市建设的方式方法、标准体系和政策机制”提供有益的地方实践经验。


目前,美丽宜居城市建设实践行动正在全省各地有序展开,实践正在路上。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提升过程,我们希望江苏美丽宜居城市建设试点的实践,能够推动全省城市建设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以不断改进的实际行动为人民建设更加美好的生活家园,为“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摘编自中共江苏省委《群众》杂志2020年第21期

作者:周岚(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

责任编辑:张宁


阅读全文:https://mp.weixin.qq.com/s/HN3NDj9qk5ZtQKqvHhFF0g



网友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登录发表评论!

运营管理:北京中城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合作联系电话:010-62530116、18600196839
投稿邮箱:zhongchengwang2020@163.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 京ICP备20003710号-1

北京市公安局网站备案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1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