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五大思路破解“垃圾围城”窘迫局面
中城网2014-09-01 21:53:12
和谐城管网消息 据凤凰网报道 伴随着现代城市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资源消耗的空前激增不可避免地导致城市垃圾产生量的持续攀升。另一方面,公众生态环保意识的觉醒带来了抗拒性的“邻避效应”,加之城市新增用地空间的缩减,传统的焚烧、填埋等垃圾处理方式也进入到了发展的瓶颈期。我们正处在一个“垃圾围城”的窘迫时代。
面对这一世界级难题,秀美的海滨城区盐田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在垃圾产生量年均递增7.7%的基础上,历史性地实现了城市垃圾焚烧“零增量”。据了解,2012年以来,盐田区将垃圾减量分类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之举,创造性地开展垃圾减量分类与餐厨垃圾一体化处理工作,着力实现垃圾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盐田区不仅走出了一条可复制的垃圾减量分类道路,更搭建了一个可持续的餐厨垃圾处理商业运营模式。
近年来,盐田区在垃圾减量分类和餐厨垃圾一体化处理方面的诸多创新思路获得了外界的持续关注。2012年底我市垃圾减量分类现场会在盐田召开后,包括北京、天津、广州、株洲等多个大中城市都纷纷前往盐田参观考察。盐田区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荣获2013年度“广东省宜居环境范例奖”,今年又被确定为广东省第一批餐厨垃圾处理唯一试点单位。
“盐田区将以申报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为契机,围绕全面打造‘新品质新盐田’、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滨海城区的目标,继续高标准完成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工作,力争早日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盐田区委书记郭永航表示。
思路1:以点带面推广前端分类意识
在以往的垃圾收运处理模式中,大杂烩式的混合收运占据了主导地位。垃圾的资源属性被忽略,同时在垃圾的处理过程中也很容易产生二次污染。实现生活垃圾的减量,有意识地开展前端分类至关重要,不仅可以减轻现有垃圾填埋场、焚烧厂的处理压力,更为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奠定了基础。
在探索生活垃圾前端分类的过程中,盐田区按照“整体规划、科学实施,以点带面、逐步推广”的工作原则,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工作推进模式。
结合辖区实际情况,盐田区制定了《盐田区城市生活垃圾减量和分类收集处理工作(2012-2015年)实施方案》,并在此框架下先后编制盐田区垃圾分类《设施配置标准》和《垃圾类别划分标准》,并分别制订居民小区、机关事业单位、学校、公园等区域《垃圾减量分类实操指引》,统一垃圾分类标准。
盐田区选取机关企事业单位作为生活垃圾前端分类的启动点,并以此在全社会产生示范效应。工作人员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张贴分类标识,合理设置可回收和其他垃圾“两分类”垃圾桶,引导大家分类投放。同时,盐田区城管部门动员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率先与特许经营企业签订餐厨垃圾收运协议,为社会餐饮企业树立榜样。
网友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