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城管执法局全国文明县城创建历程见证环卫事业变迁
中城网2015-06-15 16:29:20
和谐城管网2015年6月15日湖北省襄阳市消息(襄阳市保康县城市管理执法局“和谐城管”宣传信息员万承权)2015年,保康县以湖北省首位排名蝉联“全国文明县城”称号。从1996年“创文”开始,到2011年首摘“全国文明城市”,再到蝉联“全国文明县城”称号。保康在创建之路硕果累累。为了城市的清洁和美丽,“城市美容师”为之默默奉献,立下汗马之功,纵观文明县城创建历程,见证着保康环卫事业的变迁。保康环卫在“创文”中深受“洗礼”。
环卫认识大提升,市民素质步步高
九十年代初,保康县环境卫生管理所成立,一把扫帚、一辆板车,传统的人工作业,环卫工人是“扫大街的”,干活又脏又累,被人瞧不起,低人一等。市民环保意识差,乱扔乱丢的现象随处可见,环境卫生管理也相对滞后。
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保康的环卫事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市民的环境卫生意识发生质的飞跃。环卫工人也从“扫大街的”变成“城市美容师”。
“全省、全国文明县城”、“全省生态县”、“楚天杯”、“卫生县城”等系列创建活动中,市容环境卫生离不开,处处可见环卫工人身影。
不经意间,全县上下形成共识:环境卫生是县城的“脸面”,县城的“脸面”需要大家共同维护。
环卫投资力度大,县城面貌换新姿
扫帚、板车;手提、肩挑,这是环卫所成立之初的真实写照。
人力三轮车、电动车、钩臂车、洒水车、清扫车、清洗车、吸污车……现代化的环卫设备如今已亮相于山城保康。
变化之大,令人惊喜!变化来之不易!变化见证着县委、县政府对环卫事业的高度重视,见证着政府对环卫事业的投资力度。
加投入,保建设,惠民生。中转站建设、无害化垃圾处理场建设、存量垃圾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等系列惠民生的环保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县城生活垃圾得到无害化处理,农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
卫生管理精细化,群众满意逐步升
卫生靠突击,检查团一来,卫生干干净净,检查团一走,卫生一片狼藉,这是环卫工人回忆九十年代的生活。
如今,县城环境卫生无论什么时间都是一个样,环卫工作精细化、标准化、长效化已成为习惯。
从“一把扫帚扫大街”到“人工保洁+洒水机洗+机扫”三位一体的保洁模式的转变,环卫工人劳动强度大大降低,清扫保洁质量大大提高。
认真落实清扫保洁作业制度,推行“两清扫、全天保洁”的作业模式;发挥机械作业优势,提高机械化清扫率;垃圾及时清运,日产日清,无害化处理;实行网格化管理,开展示范路创建,推开市场化运作模式,坚持日查、周评、月考核;认真执行目标责任制,严格兑现奖惩。
工资待遇稳步长,社会关怀逐年增
700、900、1200、1400、1700,这一串数字就是多年来环卫工人工资的变化:节节高,稳步增长。不仅如此,还为环卫工人缴纳五险,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
为环卫工人发放工作服、手套等劳保用品;夏季发放防暑降温用品,调整工作时间;开展环卫职工体检;积极联系企业等爱心单位支持帮扶环卫工人……
每逢环卫节、春节县委书记、县长等领导亲自慰问环卫工人。
……
这一切,无不彰显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环卫事业,社会高度关注环卫。
环卫队伍树形象,先进典型铸辉煌
环卫所成立之初10来人,如今,环卫职工120多人,队伍越来越壮大。
李家儒,环卫所支部书记、主任,被同事们称为不知疲倦的""老黄牛""。15年来,坚守环卫岗位,默默奉献,常年坚持战斗在一线,加班加点,带领环卫所一步一个脚印走向辉煌。
在李家儒的带领下,班子成员精诚团结,常年坚持“一线工作法”,坚持马路办公,发扬白加黑、5+2的吃苦精神,为保康环卫发展默默奉献着。
阮桂琴,一名普通的环卫工人,在平凡而朴实的工作岗位上,凭借着对工作任劳任怨、无怨无悔的精神,为县城描绘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谱写了一个普通环卫劳动者的无悔人生。先后获得“十佳服务女明星”、“先进个人”、“十佳巾帼建功标兵”、“保康县第八届劳动模范”、“湖北省优秀环卫工人”等光荣称号,为保康县广大环卫<
网友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