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城搜索

“人居环境与宜居城市研讨会”在北京清华大学举行

中城网2007-05-15 17:10:10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秘书长顾文选研究员主持会议

罗亚蒙在大会上作主题发言

    人民城市网2006年9月18日北京消息    为了编订好《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指标体系》,由中国科协和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国家建设部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牵头组织的“2006中国科协年会”分9.2会场“人居环境与宜居城市研讨会”于2006年9月17日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举行。会议由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秘书长顾文选研究员主持,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同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单位的6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这是我国权威机构首次举办以“宜居城市”为主题的高层学术研讨会。

     《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指标体系》主要起草人、城市网总编、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宜居城市”课题组组长罗亚蒙研究员在会上发表主题演讲,首次全面公开阐述宜居城市的内涵和编订我国《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整体思路。

     罗亚蒙认为,我国四千多年确切可考的城市历史经历了三个阶段:唐代以前是“以安全为本”的城市时代,城市形态特征是“高墙深池,重城壁垒”;宋代以后,中国城市开始进入“以经济为本”的城市时代,经过千年发展到今天,城市形态特征是“高楼林立,交通拥堵”;2005年1月国务院在批复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时,首次启用“宜居城市”这一城市科学新概念,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以人为本”的城市时代。由此可见“宜居城市”是我国城市发展的第三境界,也是中华民族第三大城市理想,将深刻改变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理念、管理方式和城市形态。罗亚蒙预言,“以人为本”的“宜居城市”时代,同样是一个需要几百年、上千年演变的历史过程,城市形态特征是“环境优美,生活便宜”。 

    罗亚蒙介绍说,已经起草完成、正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指标体系》,以江泽民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三生兼顾观”、胡锦涛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吴良镛的“生态、经济、科技、社会、文化良性互动”的人居环境观以及联合国《人居2》“空间、社会和环境的特点与质量”的“宜居性”说明等为理论依据,评价指标体系分六个方面,包括社会文明度、经济富裕度、环境优美度、资源承载度、生活便宜度和公共安全度。每个方面又包括若干子项和指标,如环境优美度中包括生态环境、人文环境、城市景观等三个子项,而生态环境子项又包括空气质量、城市绿化覆盖率等10个指标。

   据悉,本次学术研讨会议之后,《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将进入初审程序,计划于年底报建设部组织专家鉴定验收。

     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张文忠、同济大学副教授李秉毅、南京市建设委会员高级经济师陆玉龙、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工程师张帆等也在研讨会上发表了演讲。

 

网友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登录发表评论!

运营管理:北京中城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合作联系电话:010-62530116、18600196839
投稿邮箱:zhongchengwang2020@163.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 京ICP备20003710号-1

北京市公安局网站备案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1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