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宜居清远规划”前期调研工作剪影
中城网2009-02-11 09:50:30
2008年12月26日下午,中共清远市委书记陈家记(左)会见《清远市宜居城市建设专项规划》项目主持人罗亚蒙,深入沟通、探讨《清远市宜居城市建设专项规划》研编提纲,长达两个小时。清远市规划局、建设局有关负责人陪同。 邓丽君 摄影
一、博士创意团“头脑风暴”
《清远市宜居城市建设专项规划》博士创意团近日组建完成,定于2008年11月7日赴清远考察、调研,并将在清远进行为期一天的“头脑风暴”,为编好《清远市宜居城市建设专项规划》出谋划策。
《清远市宜居城市建设专项规划》博士创意团由中国城市国际协会会长、宜居城市(中国)研究中心主任罗亚蒙担任召集人,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中小城市分会秘书长金星、宜居城市(中国)研究中心科研项目管理部主任邓丽君帮助组织协调。成员来自建设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等权威机构,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翟宝辉博士为北京博士团团长,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李秉毅博士为上海博士团团长。
现将《清远市宜居城市建设专项规划》博士创意团成员简介如下:
建设部 翟宝辉 博士 (北京博士团团长)
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处长、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中国科学院生态学博士。
长期从事城市发展战略研究,提出城市战略规划、城市营销等概念,力主生态规划与城市规划有机结合。参加北京空间发展战略研究,主持的人口生态承载力研究获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7年赴日本参加亚洲青年学术年会,1995年赴加拿大考察城市交通规划,1999年赴英国做访问学者,获英国学术院王宽诚研究奖,兼任英国谢非尔德大学客座教授。2004年在瑞士主持世界规划大会分会场,在中国主持首届世界科联环境问题年会,2006年任世界规划大会组委会成员,作为世界城市与地区规划师协会高级规划师参加西班牙城市规划咨询,现为世界城市与地区规划师协会中国团主席,国际生态学会会员。多次在国际会议宣读论文,发表英文论文多篇。
清华大学 王震 博士后 (北京博士团成员)
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生态学博士,国家环境保护生态工业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博士后。助理研究员。
长期从事“工业共生、循环经济规划与政策、生态工业园规划”方面的研究。2005-2007,循环经济立法框架研究,全国人大环资委(世界银行资助项目);
2006.10 ~2008.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基金项目:“生态工业体的复杂性理论研究”。
2007年6月~12月,应国际产业生态学协会邀请,在加拿大的Toronto大学做访问学者。
2003年5月,参加国际产业生态学会第二届年会,美国,密歇根大学,做特邀报告。
中国科学院 黄锦楼 博士 (北京博士团成员)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管理,已完成项目包括北京京东平原土地生态管理研究、基于生态服务的大丰市海岸带滩涂湿地保育与开发利用研究、北京门头沟矿区生态修复总体规划、北京市污染场地治理与再利用研究等。
于2006年8月至2007年3月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作为期7个月的访问学者;于2006年4月到日本新泻参加东亚生态学会联盟大会;于2007年10月到巴西里新约参加第15届国际人类生态学会大会;于2008年1月到美国凤凰城参加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可持续工程中心成立大会的Workshop。
北京大学 王思思 博士研究生 (北京博士团成员)
2001.9 - 2005.8北京林业大学园林专业学士;2005.9 - 2007.8北京大学景观设计专业硕士; 2007年9月至今 北京大学人文地理专业博士研究生。
学术专长:城市生态安全格局、绿地水系规划、景观风貌规划。“北京市生态安全格局战略研究”、“威海市城市景观风貌研究”的主要负责人;菏泽市、东营市绿地水系规划的专题负责人;并参与其他相关课题或实际项目十余项。
2006年考察德国城市、景观、建筑专业;访问柏林、慕尼黑、斯图加特、汉诺威、科隆等城市;对城市景观规划设计、雨水生态设计、文化遗产保护等专题进行调研,并出版考察文集。
同济大学 李秉毅 博士 (上海博士团团长)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博士,同济联合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所所长。
主要学术方向: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出版专著4部,发表论文近100篇,获省部级奖论文4篇,自然-经济社会系统和谐发展论在中国科协年会宣读,并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报道。主持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项目80多项。
1994俄罗斯学习考察,2005澳洲学习考察,2007泰国学习考察。
上海交通大学 王郁 博士 (上海博士团成员)
1986-1990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专业,工学学士;1993-1999 日本京都大学工学部硕士与博士课程,1999-2003 联合国区域发展中心研究员,2003年至今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
学术专长:城市化管理的政策与制度研究。主持完成省部级科研课题多项,专著两部,国内外核心期刊论文数十篇。
1992-2003年在国外学习和工作11年。
同济大学 张琳 博士研究生 (上海博士团成员)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讲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规划与设计专业博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景观与旅游规划。如: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旅游区规划设计、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等,发表《论景观生态学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关注大众行为心理的城市广场设计》等论文。
2005年,赴香港参加CSP交流活动,2006年,赴澳大利亚考察交流。
中山大学 曹小曙 博士 (博士创意团特邀成员)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992年获理学学士学位,1997年获史学硕士学位,2001年获理学博士学位。
主要研究领域:区域发展与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交通运输空间布局、乡村发展与规划、历史文化地理与遗产保护、物流地理等。
1999年10月2000年4月,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协和大学合作研究;2004年8月英国格拉斯哥短期访学。
座谈讨论
座谈讨论
野外考察
野外考察
野外考察
野外考察
野外考察
野外考察
野外考察
二、与建设局、规划局、清远日报沟通意见
2008年12月16日下午。
参会人员:“宜居清远规划”项目主持人罗亚蒙、技术负责人甄峰,清远市建设局局长龙伙灵,清远市规划局局长苏启科,清远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潘伟等。
三、与街道社区干部和市民代表座谈
2008年12月17日上午。
参会人员:“宜居清远规划”项目主持人罗亚蒙,清远市建设局清城区凤城街道办事处城管办主任曾兆东、凤林园社区主任郭澜清、居民代表刘汉初、李文生、江先雄,洲心街道办事处建委副主任陈燕颜、连江居委会主任白燕平、退休干部王炎雄、居民代表陈镇建等。
四、与科教文卫系统领导专家座谈讨论
2008年12月17日下午。
参会人员:“宜居清远规划”项目主持人罗亚蒙,清远市规划局副局长朱磊,清远市教育局副局长赵玉成、科长黄昌文,清远市文化广播新闻局副局长肖进、科长杨振林,清远市社科联副主席邹锡恒,清远市科技信息局科长曾敏,清远市卫生局副主任科员王谷山,清远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冯伟勋,清远市史志办科长孟淑芹,清远市职业技术学院副处长戴必胜等。
五、与经济部门领导和企业家代表座谈
2008年12月18日上午。
参会人员:“宜居清远规划”项目主持人罗亚蒙,清远市经贸局副调研员黎少鹏,清远市外经局科长林育强,远光电缆公司总经理黄柳丽,新亚光电缆公司副总经理袁树红,广东省五建公司经理朱健春,清远市酒厂有限公司主任陈门战,广东北江开关厂策划专员曾楚辉,东鹏陶瓷郭桂标,威进电子有限公司成强兴,胜利置业规划部长刘国毅等。
六、与文艺新闻界知名人士座谈
2008年12月18日下午。
参会人员:“宜居清远规划”项目主持人罗亚蒙,中共清远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清远市政府新闻办主任杨德银,清远日报社长兼总编辑潘伟,清远市美术家协会主席李承中,清远市广播电视台新闻部副主任钟志宏(清远电视台第一位普通话节目主持人),雕塑家郑有江、清远市文联邹晓强等。
七、与农林水系统和环保部门领导座谈
2008年12月19日上午。
参会人员:“宜居清远规划”项目主持人罗亚蒙,清远市林业局副局长罗东生、干部李国标,清远市水利局纪检组长丘薇薇,清远市环保局科长张小风,清远市农业局科长邓诗利等。
八、与旅游部门及旅游企业代表座谈
2008年12月19日下午。
参会人员:“宜居清远规划”项目主持人罗亚蒙,清远市旅游局副调研员罗裔佑,笔架山度假村总经理林文德,新银盏温泉度假区总经理朱桂芳,清远市国旅总经理刘汝胜,新旅程旅行社总经理向春明,金伦酒店总经理孙伟星,国赋园宾馆总经理孙向燕等。
九、与交通局、市国土资源局座谈
2008年12月22日上午。
参会人员:“宜居清远规划”项目主持人罗亚蒙,清远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涂善祥、科长林英营,清远市交通局规划基建科科长黄蔚等。
十、与市建设系统领导座谈
2008年12月22日下午。
参会人员:“宜居清远规划”项目主持人罗亚蒙,清远市建设局副局长李春波、科长钟华山,清远市规划局副局长朱磊,清远市公用事业局副局长王志波,科长戴永强,清远市城监支队副支队长陈志锋、科员房明等。
十一、与部分县(区)领导座谈
2008年12月23日上午。
参会人员:“宜居清远规划”项目主持人罗亚蒙,清远市清新县政府副县长郭卫华、县环保局副局长梁少华,清远市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吴定移,清城区政府建设局副局长何灿飞、股长杨国洲,佛冈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李协湖、规划办主任胡崇勇等。
清远市建设局(宜居办)、清远市规划局的工作人员,为十多场座谈会的召开作了大量工作,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南京大学甄峰教授带领近二十位专家、研究生,进行了大量的野外考察和资料收集整理工作,有关活动图片另行发布。
网友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