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以诚出任中国城市国际协会副会长 分管宜居矿城研究工作
中城网2010-03-31 13:40:34
中城国建人民城市网2010年3月31日北京消息 据中国城市国际协会网站报道,应中国城市国际协会会长应罗亚蒙会长邀请,我国著名地矿史专家、矿业城市专家张以诚先生出任中国城市国际协会副会长,分管矿业城市宜居研究及组织成果审定等工作。
张以诚教授在中国地矿史研究中,首次提出“陶器时代”历史分期划分观点,得到学术界广泛认同;对矿业城市的一系列独到见解,奠定了我国矿业城市基本理论框架,被业内人士誉为“张矿城”。是中国城市国际协会副会长合适人选。
张以诚教授出任中国城市国际协会副会长,将有利于中国城市国际协会进一步做好“中国宜居城市”城市品牌推介工作,以及将要开展的各项学术研究咨询工作。
著名矿业城市专家 中国城市国际协会副会长 张以诚教授简历 张以诚,笔名龚璞,1939年12月10日出生,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人。1963年毕业于南京大学,1966年毕业于中国地质科学院。先后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国家地质总局、地质矿产部、中国地质矿产报、中国矿业报工作,1999年退休。 现为中国矿业联合会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是中国地质大学、西北大学等多所大学兼职教授。 张以诚教授是国内较早倡议并实际从事矿业城市研究的学者之一,在国内外首次提出矿业城市有依托和无依托两类成因及其发展模式,“蚕茧式”和“蝌蚪式”两种消亡模式。首倡建立矿业城市学(资源型城市学),对国内外矿业城市转型实践做了广泛的归纳总结,提出矿业城市“支柱·一○·一五·传统”划分标准和转型是否成功的“乐业·非柱·三个五”判别标准。在矿城建设中,提倡发展有依托矿城,一般不发展无依托矿城。近年来,张以诚教授关注矿业城市的宜居研究,提倡矿业城市也要改善生活环境,建设宜居城市。在史前史研究中首提划分“陶器时代”。 已出版各类著作30多部(本),主要有:《当代中国的地质事业》(编委、提纲和主要作者)、《中国近代地质事业史话》(独著)、《中国近代矿业史纲要》(独著)、《中国地质矿业史若干问题研究》(独著)、《为了锦绣中华更美好》(主编和主要作者)、《滑坡与泥石流》、《石头与矿藏》、《地学分册》。此外,1972年夏至1974年间,参与地质题材电影剧本《踏遍青山》的创作。1976年后主编过《地质战士之歌》(诗歌集)。报告文学作品已结集的有《不沉的上海》、《三峡选坝·中国领袖们》。科学散文结集为《毛驴亚克西》。创作长篇报告文学《中国地质拓荒录》,主编报告文学集《地质之光》、《男儿有泪》和《亚洲大陆的新崛起》等。 代表作:《但问路在何方——矿业城市理论与实践》、《中国近代地质事业史话》、《中国近代矿业史纲要》。
网友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