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城搜索

临海市:宜居办工作总结

中城网2012-06-25 11:03:37

 

http://news.xinhuanet.com/2012-06/21/c_123313595.htm

 

临海市宜居办工作总结

2012年6月

    编者按:临海市宜居城市创建工作扎实有效,成绩显著,这个总结比较简略,不能很好反映实际工作情况,仅供其他城市参考。

    2011年8月31日,《浙江省临海市宜居城市规划建实践研究报告》在北京通过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环境保护部、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权威机构的专家评审验收,确认临海宜居指数为83.8,是全国首个通过宜居城市专业评价的县级城市。

    临海地处浙江省东南沿海中部,陆域面积2203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879平方公里,总人口113万,全市辖14个镇,5个街道办事处,其中建成区面积23平方公里,城市人口20万,201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0.55亿元,财政总收入40.19亿元。临海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相继获得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省级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一系列荣誉称号。但是,仍然存在着经济总量不大,富裕程度不高,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足,城乡环境脏乱差,部分区域人居环境不佳等问题,交通拥堵等“城市病”初步显现,环境保护压力更大,生态建设任务更重。建设宜居城市,是解决当前城乡建设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的新举措。

    2010年,临海市委十二届十五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临海市委关于建设宜居城市、提升生态文明发展水平的决定》,以提高环境优美度、生活便宜度为重点,认真落实创建宜居城市“九大行动”计划,全面提升城乡环境质量、公共秩序和居住品质。宜居城市建设从优化生态环境、完善城市功能、提升生活品质、解决民生问题等方面入手,围绕宜居城市“社会文明度、经济富裕度、环境优美度、资源承载度、生活便宜度、公共安全度”六大标准,以“改善城市环境”和“方便市民生活”为重点,通过实施“九大行动-30项工程-106个项目”,推进生态宜居城市建设,使临海更好地延续历史文脉,彰显山水风貌,优化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取得良好成效。

    (一)通过建设宜居城市,解决城市环境污染问题,使临海的生态得到更好的保护。

    为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实现低碳城市,开展了“五大工程”建设。重点实施河道综合治理的“碧水工程”,废气治理的“蓝天工程”、噪音控制的“宁静工程”、垃圾无害化处理的“固废工程”、城市园林植物群落的“增绿工程”等。完成了大寨河南段综合整治工程、东湖引水及东大河上游国际家园段涵洞清淤截污工程、三江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一期工程。建成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垃圾焚烧发电厂,城市基础建设得以大幅改善。

    (二)通过建设宜居城市,强化完善城市功能,不断提高生活便利。

    “生活便宜度”宜居城市的重要指标之一。随着城市发展步伐的加快,交通拥堵越来越成为阻碍宜居城市建设的迫切问题。为使市民出行便利,我们结合城市功能的完善与提升,改造人行道,增加泊车位。完成了鹿城路、人民路、柏叶路、大洋路等人行道改造,增加公共停车位2000个,有效地缓解了城区停车难问题。建立公共自行车慢性系统,倡导绿色出行,缓解交通压力,完成了一期二期建设,累计建成了50个站点,投入自行车1500辆。同时,建立了市民卡服务公司,实现公交、医保、骑公共自行车、小额消费一卡通。

    (三)通过宜居城市建设,打造精品城市,提升品质生活

    打造精品城市,建设宜居城市,对临海来讲,最突出的精品就是“三圈两岸”的建设。

    古城文化圈重点突出古城历史文化内涵的挖掘和自然风貌保护,完成了千佛井、大小龙须区块环境整治的规划方案设计,完成了台州民俗博物馆原有建筑改造,完成了府前街改造工程,既改善古城居民的生活环境,又对古城文化遗存进行了保护与挖掘。

    靖江商务圈重点是打造台州北部商业服务中心区,建成了耀达雍怡广场、靖江路158号、星鑫商务大厦、世纪花城等一批高档住宅小区,正在建设的还有白云·崇和华城、耀达大厦,商圈架构已基本形成。勾山区块已动工建,靖江广场景观规划已确定,鹏雕东南角区块已着手土地招拍挂前期工作。

    灵湖休闲圈重点是打造最佳居住地和城市核心生态休闲区。湖滨公园码头已建成,沿江路开通83省穿湖而过改成绕湖而过,建成了小两山塔,完成了一部分柳堤景观工程。曹家肆水街规划方案已定;建成了湖畔尚城、云水山庄、湖公馆、湖景国际等灵湖周边房地产项目,这里正逐步形成新的居住、旅游、休闲中心。

    灵江沿岸重点是通过综合整治,将之建成“水清、岸绿、景美”的城市景观新轴线。完成了灵江两岸概念性规划设计,建成了望江门至小两山段城市“绿道”8.1公里。

    大田港沿岸主要是依托现有资源,以保留生态、打造特色为原则,构建连接牛头山景区和灵湖景区的城市生态休闲廊道。完成大田港(逆溪)两岸景观规划。

    (四)通过宜居城市建设,大力推进民生工程,切实改善群众生活,提高群众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

    住房始终是城市居民的基本需求,改善市民住房条件是建设宜居城市的重要内容。重点建立健全以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和公共租赁住房为主要形式的住房保障机制,着力解决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深入推进农民康居工程建设,引导和鼓励农户自愿联建住宅,建设一批富有特色的康居示范村。重新修订了《临海市2010—2012住房保障规划》,进一步扩大了廉租住房保障范围。近年来,我市先后建成了北端小区经济解困房(306套)、山前经适用房(510套)以及山前廉租房(196套),解决了近1000户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同时,制定了《临海市城镇廉租住房保障办法》,采取以发放住房租赁补贴为主,实物配租、租金核减为辅的形式,进一步扩大廉租住房保障对象,做到“应保尽保”。 2011年,又启动了首期公共租赁住房(人才公寓)项目建设,用地面积2.9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5.86万平方米,建成总户数768户,总投资概算1.4亿元。同时,关注青少年培养,建成青少年活动中心和儿童乐园,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环境。

    (五)通过宜居城市建设,创新社区管理,打造平安临海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是现代和谐宜居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一是创新城市管理模式,全面推行数字化、网格化管理,形成“上下贯通、精细快捷、科学高效”的城市管理工作模式。二是实行城市管理和城管执法相分离的方法,加大服务业外包力度,委托物业公司对建成区范围内的公共设施、环境卫生、流动摊点等进行社会化、物业化管理。三是加大城管执法力度、继续开展专项集中整治,坚持堵疏结合,提高城市管理规范化水平,加快推进宜居城市建设步伐。五是创新社区管理体制,建立社区业主委员会,发挥业主自治能力,加强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工作,提高物业管理水平,不断改善居住环境。六是开展相对较旧小区的整治和改造,完善小区功能设施。

    (六)通过宜居城市建设,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向农村覆盖

    一是建设优美城镇。城镇是宜居城市建设的重要节点。统筹安排产业发展、居住、休闲、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推进各中心镇和建制镇建设,加强老镇区的环境改造,提升城镇功能。加强城镇秩序管理和卫生保洁,做优镇区环境。二是建设美丽乡村。农村是生态宜居建设的基础。大力推进农民康居工程建设,解决农民建房问题,优化完善村庄规划和农房建筑设计,建设有区域特色和文化个性的新村居,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积极推进农村新社区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启动了农村住房改造建设6632户,完成了3979户;启动了农村困难群众危旧房改造416户完成383户;启动实施农村康居工程村庄112个,已完成58个村庄规划编制,启动“魅力宜居”乡村重点培育村23个。

    高水平地推进城市建设,全力打造生态、和谐、宜居城市,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立足市情、把握规律,开拓创新、真抓实干,扎实推动城乡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努力做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为提升生态文明发展水平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html/2012-06/18/content_1068765.htm

 

 

网友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登录发表评论!

运营管理:北京中城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合作联系电话:010-62530116、18600196839
投稿邮箱:zhongchengwang2020@163.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 京ICP备20003710号-1

北京市公安局网站备案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1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