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城搜索

【特别推荐】浙江省临海市2013年度宜居城市巡查总结汇报

中城网2013-06-19 15:27:37


 

  编者按:浙江省临海市荣膺“中国宜居城市”一年来,继续抓好生态环境保护、民生工程建设,工作扎实,成绩突出,效果明显,已经于2013年5月26日-28日通过“宜居城市”年度巡查。现将临海市宜居城市年度巡查总结汇报文本公开发布,供其他宜居城市学习参考。

 

浙江省临海市宜居城市年度巡查总结汇报

临海市建设规划局 临海市宜居办

2013年5月27日

临海自2011年开始宜居城市创建以来,创建工作紧紧围绕宜居城市“社会文明度、经济富裕度、环境优美度、资源承载度、生活便宜度、公共安全度”六大标准,以“改善城市环境”和“方便市民生活”为重点,大力实施“九大行动-30项工程-106个项目”,历时三年致力于宜居城市建设,并在2012年6月19日成功荣膺中国宜居城市。

临海虽然获得宜居城市荣誉,但是宜居城市工作一直没有松懈,相反,宜居城市建设无论从力度上、广度上、还是从深度上都下足了功夫。下面把这一年来的工作作简要汇报:

一、2012年工作回顾

2012年,临海市委市政府把“加快推进三大示范区建设,实现千年古城新崛起”作为工作总目标,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95.7亿元,增长8%,财政总收入52.7亿元,同比增长10.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8.6亿元,同比增长10.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597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3915元,均增长11%以上。

(一)沿海开发全面提速。头门港建设完成年度投资11亿元,口岸开放列入国家“十二五”口岸发展规划。疏港公路、头门作业区一期工程加快推进,北洋涂一期围垦工程竣工。头门港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启动,临港新城康居工程、白沙湾海岸带整治一期项目顺利开展,南洋涂围垦主体工程基本完工。红脚岩国家一级渔港投入使用。83省道新线建成通车,74省道南延临海段建设顺利推进,金台铁路头门支线纳入全线规划。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建设走在台州前列。

(二)经济发展稳中有进。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60亿元,增长6.2%。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57.4亿元,增长9.9%,占生产总值比重为39.8%,提高了1.8个百分点。靖江商务区被列为省第二批服务业集聚示范区。

(三)城乡建设加快推进。实施“813”城市建设计划,推进118个城市项目建设,完成投资35.8亿元。动工建设并完成了巾山西北角拆迁、紫阳街南段区块改造一期工程,粮油综合批发市场建成,城防二期工程,银泰城市综合体、总部经济商务区、博物馆和规划展览馆、广电传媒中心、实验幼儿园、柏叶路跨洛河大桥、灵江二桥拓宽、江滨西路北段等一批工程。新增绿地面积32.5万平方米,完成城市道路改造9万平方米、人行道改造4.3万平方米,完成5个小区和13个农贸市场改造。建成省级村庄整治村162个、康居工程实施村63个、森林村庄47个,完成平原绿化9126亩、沿海防护林2921亩,我市被评为省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市。

(四)社会事业稳步发展。民生支出34.6亿元,增长8.1%,其中教育、医疗、文化和社保支出分别增长23.1%、24%、13%和18.8%。新增城镇就业人员9162人,帮助3259名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城乡居民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继续提高。经济适用房主体工程完工,公共租赁房加快建设,完成农村住房改造5829户、困难群众危旧房改造210户。

(五)政府建设不断加强。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行并联审批、全程代理代办制度,缩短审批时限,319项行政审批事项平均承诺时限从22个工作日缩短至7个工作日。

以上内容和宜居城市“六大标准”相关的工作小结

二、2013年亮点工作

(一)不断强化巩固宜居城市建设的工作机制。

一是完善督查制度。参与督查市里117项重点工作,履行督查工作职能,对重点问题、重要环节进行现场查访,按照项目进度要求,跟踪督促检查、抓落实。

二是继续考核制度。每年都将宜居城市列入市委市政府考核内容,年初对全市各部门制定考核目标,年终对各个部门进行考核打分。

三是建立创新机制。从城市发展、生态要求和老百姓期望出发,不断开拓宜居城市新内容新标准,把宜居城市工作不断深入开展下去。

(二)狠抓项目建设,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宜居城市。

建设宜居城市,对临海来讲,最重要的就是通过一批重点工程建设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功能的完善来提升。

2013年城市建设项目共117个项目,总投资242.7亿元,今年计划投资46.5亿元,其中新建79项,续建38项,涉及基础设施建设39项,城市景观建设15项,古城保护2项,公共设施23项,住房保障3项,商住开发30项,城中村改造5项。新建79个项目中,其中有20个项目已开工建设,

(三)强化专项整治,切实提高城市生活品质

1、开展“三改一拆”专项行动

“三改一拆”是指旧住宅区、旧厂区、城中村改造和拆除违法建筑。

目标:完成城中村改造919户,建筑面积14.7万平方米;旧厂区改造用地面积19.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4.9万平方米;旧住宅小区改造2210户,建筑面积18.1万平方米;拆除违章建筑150万平方米,争取200万平方米。

“三改一拆”行动是浙江省委省政府的重大举措。也是今年临海市委市政府主抓的四大专项工作之一。自4月11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三改一拆”专项行动动员大会以来,全市上下坚持“九先拆、违必拆”,上下联动,连续作战,强势推进,“三改一拆”行动氛围浓厚,拆违工作快速突破。截止5月23日,全市共拆除各类违法建筑191.09万平方米,尤其5月9日当晚冒雨连续作战18小时,平稳拆除两座违法建筑寺庙,得到上级的充分肯定。实施“三改”面积58.48万平方米,其中已完成旧住宅区改造2475户,建筑面积20.81万平方米;完成城中村改造811户,建筑面积16.35万平方米;完成旧厂区改造面积21.32万平方米,旧厂区改造进度位列台州市首位。

2、开展“四边三化”专项活动

“四边三化”是指在公路边、铁路边、河边、山边等区域开展洁化、绿化、美化行动。

目标:到2013年底,基本完成普通国省道公路、铁路沿线,以及河边、山边环境“脏乱差”问题的整治;到2014年9月底,进一步巩固提升整治成果,全面完成“四边三化”各项目标任务,并建立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到2014年12月接受浙江省、台州市考核。

在我市境内有国省道公路总长29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94.4公里;高铁总长33公里;县级以上河流总长510公里。自2012年10月我市全面启动“四边三化”行动以来,措施有力,成效明显。

一是路边“三化”。 高速公路、国省道边沟外土地租用2464.3亩、厂房前空地政策处理54.58亩,绿化种植1653.89亩,目前,公路边绿化工作位列台州市第一,台州市“四边三化”专项行动现场推进会还将在临海召开。

二是河边“三化”。河道整治工程中,义城港江南段、河头段河道、马横溪、大岙溪、东大河东段疏浚、小芝西凤片和岭根河道等整治工程。投入经费约234万元,清理河道、河沟700多公里,河道绿化17250米,1293亩。

三是山边绿化。完成林相改造3000亩。

四是旅游景区“三化”。投入200万元对江南长城、江南大峡谷、羊岩山茶文化园等景区的改造。

五是城区“三化”。 对台金高速临海南出口、甬台温高速临海北出口进行绿化种植;东城路、东渡路等7条道路整治;开展了灵江景观、大田港两岸景观、灵湖周边、滨湖西路沿岸景观、巾山公园、洛河公园、龙盘山公园以及奋进街南段、七一河路延伸段等绿化建设工程。

3、开展“交通治堵”专项行动。

交通治堵就是通过五年努力,有效解决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问题,努力提高人民群众对道路通行的满意度。

目标:坚持规划、工程、科技、管理、人文治堵五举并措,全年将新增停车位4500个以上,新开发地下空间24万平方米以上,完成新建改造道路8公里以上,打通断头路3条以上,改善交通堵点6处。

目前已完成城区新增停车位2369个;地下空间开发11.58万平方米;完成各类工程治堵投资1.13亿元。3条断头路打通项目已完工1条,开工2条;6处拥堵点改善项目已启动实施3处,3个旧小区已完成巾山小区二期,新增公交车9辆,交警大队推行城区11个路段、路口承包责任制,确保每天7:15-22:00城区道路都有民警执勤,实行6个堵点实名路长制,实现重点路段、堵点管控率100%。查处城区重点路段机动车重点违法行为16410起、行人和非机动车重点违法行为1620起。

4、开展“双清”大整治专项活动

“双清”是指清理河道、清洁乡村,是“清洁家园”活动的提升和深化。

自4月1日省“双清”专项行动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后,我市迅速部署,于4月12—30日在全市组织开展了“双清”大整治行动,全面清理乡村、河道卫生死角,进一步整治农村房屋乱搭建、杂物乱堆放、垃圾乱丢弃、污水乱泼洒、车辆乱停放、墙面乱涂画等“六乱”现象。4月份以来共清运垃圾25422吨,清理河道、河沟861.7公里,打捞河面漂浮物约666.3吨,打捞病死动物290多只(头),工作成效明显,得到了卢子跃副省长的批示肯定。

三、存在困难和问题

2012年通过以上工作的推进,临海的宜居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善,但还存在不少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宜居城市内容创新缺乏新意,在赋予新标准方面有待进一步提升。二是重点工程涉及征地拆迁难度加大,导致部分重点项目进展缓慢。三是交通拥堵现象未有效缓解。四是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发展不快。五是社会管理亟需创新。

四、下阶段工作打算

在下阶段工作中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大突破难点的力度,完善和巩固宜居城市长效管理模式。

(一)加快规划编制,引领宜居城市建设

(二)加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功能设施。

(三)加强生态保护,优化宜居城市环境。

(四)加大整治力度,提升市民生活品质。

(五)创新城市管理,持续宜居城市发展。

高水平地推进城市建设,全力打造生态、和谐、宜居城市,需要不断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努力做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为宜居城市建设作出新贡献。

网友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登录发表评论!

运营管理:北京中城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合作联系电话:010-62530116、18600196839
投稿邮箱:zhongchengwang2020@163.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 京ICP备20003710号-1

北京市公安局网站备案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1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