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城搜索

浙江省临海市通过“中国宜居城市”2014年度巡查

中城网2015-02-28 13:33:07



中城国建•人民城市网2014年11月30日北京消息 浙江省临海市通过“中国宜居城市”2014年度巡查


临海宜居城市2014年巡查总结

临海市人民政府宜居办
2014年11月26日

临海荣膺中国宜居城市已有二年,宜居城市工作在原来的基础上,年年出亮点、出精品。“三改一拆”“四边三化”“交通治堵”“五水共治”等一项项事关城市宜居环境的建设工作重拳出击,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临海宜居城市赋予了全新的理念,宜居环境越来越得到老百姓的认可。现将这二年工作汇报如下:

 一、2013-2014宜居城市工作回顾

(一)以城乡规划编制为重点,不断加强宜居城市规划。

完成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和绿道网规划报批,完成了下浦区块、东城核心区、开发大道两侧、东渡路两侧城市设计,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和小芝黄金岙生态旅游区概念性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完成了植物园总体规划和靖江山公园雕塑、邵家渡湖东区块规划研究和文体中心广场及地下空间设计,完成了江北污水系统专项规划、市域燃气专项规划。完成了市域排水专项规划实施情况评估方案初稿和靖江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报批。开展了德仁地块、吉利地块、市政广场南侧地块规划研究。完成了崇和、巾山、靖江等8个单元控规。

(二)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快完善城市基础设施。

完成了东渡路道口改造和台州府路、江滨路、崇和路、靖江南路人行道改造及江滨西路改建工程,完成靖江南路、巾山中路立面改造,完成了鹏雕转盘改造、靖江北路降坡、大洋路跨洛河大桥、河阳路道路桥梁、灵江二桥扩建、协成路、江南污水处理厂等工程。完成四顾巷支弄、军体路支弄、广文路支弄等小街巷改造,完成柏叶东路、德仁路、鹿城社区等8公里道路路灯建设,新建靖江山公园、远州国际大酒店、江南春晓等景观亮化项目9个,完成靖江路与巾山路路口、崇和路与台州府路路口膜结构遮阳棚建设,完成市区21座公交候车亭基础施工。新建城镇污水管线35.4公里,城市污水处理率达88.7%。

(三)以提升城市品质为核心,着力推进社会事业和公共设施建设。

大力开展古城保护开发,完成了巾山西北角改造工程、立发路拆迁安置房,紫阳街历史街区保护开发被授予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建成了青少年活动中心一期、浙东生产资料综合市场、第二中心菜场、银泰城市综合体,实施了农商银行总行大楼、博物馆(规划展览馆)、耀达大厦、广电传媒中心、消防大队中心站、妇幼保健院住院楼、市老年乐园一期工程、大洋第二小学、实验幼儿园等工程,台州医院新院区、汽车客运总站综合体、妇幼保健院、档案馆及人防大楼、文化广场等一批项也在顺利推进。

(四)以实施重点工作为契机,着力提升城市品位。

“三改一拆”: 我市共累计拆除各类违法建筑面积662.34万平方米(其中去年323.26万平方米),实施“三改”总面积659.80万平方米(其中去年568.72万平方米)。完成旧住宅区改造1.6万户、建筑面积235.52万平方米。完成30个城中村改造,1万多户,建筑面积278.10万平方米。

“四边三化”: 完成高速公路、国省道公路两侧宜林地段绿化率完成100%,绿化里程234.07公里,清理非公路标志1000多处。清理铁路边60余处违法构筑物、堆积物等全部清理到位。河道整治完成34.03公里,保洁完成1800多公里,新增河岸绿化16.2公里,主要河道两岸宜林地段绿化率达到95%以上。高速公路、国省道公路、铁路、航道两侧1000米范围内省、台州市、市“十二五”矿产资源规划明确需治理的矿山3座,完成率100%。完成平原绿化面积11170亩,开展林相改造7000亩,开展森林村庄创建100个。

完成台金高速入口景观建设、甬台温高速入口环境整治和滨湖西路沿岸景观工程;临湖邀月、龙盘山公园、城防二期等景观工程扎实推进。完成水云塘区块、靖江南路、七一河路等城市绿化建设改造20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达14.3平方米。

“交通治堵”:增专用停车位4017个,地下空间开发23.39万平方米;完成柏叶路、双林路等新建改造道路6.8公里;柏叶路跨洛河大桥、双林大桥建成通车;新建30个公共自行车站点,新增公共自行车1500辆;完成了旧住宅小区停车位改造和管理办法;完成了台州府路与崇和路、下桥路交叉口渠化改造

(五)以保障房建设为着力点,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全市在建房地产项目28个,建筑面积230.16万平方米。建成了万邦国际一期、金色洛河等一批房产项目,加快推进伟星城、朗成大时代、伟星和院、万邦国际北区等房产项目建设。继续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建设了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758套一期公共租赁房和建筑面积6.2万平方米942套二期公共租赁房。新增廉租住房保障对象21户,发放廉租住房补贴40万元。同时加大旧住宅区改造力度,完成了白塔、银雁2个旧住宅小区改造

(六)以村镇建设为切入点,努力实现城乡一体化。

加强规划建设指导,突出抓好小城市培育和中心镇建设,杜桥镇完成了国际大酒店、恒邦国际大厦、农商大楼、万邦国际名城等重点工程。白水洋镇加快新城区开发,完成了黄沙大道配套工程,基本建成了污水处理厂东塍镇完成了府前街、盛达路文明示范街建设,加快建设了尔泉居、太和新苑等工程建设。桃渚镇完成了一品美墅、东洋大道改造提升等工程,推进了桃江十三渚道路改造提升等工程建设其他各镇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加快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了城镇功能。同时,编制了170个村庄规划,完成了江南街道上江村、大田街道大田刘村、杜桥镇南溪村等3个农房改造示范村建设,启动了邵家渡街道牛头山村、河头镇岩坑村、小芝镇中岙村、涌泉镇外岙村等4个示范村建设孔坵村和岭根村被评为中国传统村落完成农村困难群众危旧房改造119户,农村住房改造4843户。

2013年我局执行力获得了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在《今日临海》进行了连续报道,被市委市政府树立为先进典型。 

二、2014年亮点工作

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为主要内容的“五水共治”工作是浙江省委省政府大力推进的一项优化环境、促进转型、惠及民生的重大举措和迫切任务。临海共有河道沟塘2831条,总长度3368公里,其中镇级以上河道534条、1327公里,五水共治任务十分繁重。自省委省政府部署“五水共治”工作后,迅速行动,组合机构,明确目标,以清理全市河道垃圾为突破口,强势推进“五水共治”工作。(一)河道保洁及黑臭河整治情况。各镇街均建立了保洁队伍,落实了4123.95万元保洁经费,安排保洁人员801名。实施了河长制、警长制、保洁制、巡查制等四个机制,推广了“五星管理模式”、第三方治水监督等做法,建立了河道每日巡查、每日通报制度。每月定期做好水质交接断面监测工作。制订10条黑臭河整治“一河一策”方案,启动实施专项整治项目10项,目前已完成黑臭河整治28.1公里。

(二)狠抓专项整治强化源头截污。一是集中开展涉河违建拆除工作。共拆除面积53.66万平方米,完成率100%。二是开展农业面源、牛蛙养殖整治行动。关停禁养区及主要河道200米范围内447家畜禽养殖场,完成448家牛蛙养殖场(面积2311.439亩)整治工作。三是开展河道采砂治砂专项整治。开展河道采砂治砂专项整治。全面关停永安溪、始丰溪等32处无证采砂点,停止作业16处制砂场,其中依法被被判处有期徒刑4人。四是开展工业面源污染整治行动。摸排出全市47家重点整治企业,已完成整治42家,其余将在年底前基本完成整治。五是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目前,201个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已全面开工建设,确保年底前完成。六是雷霆行动联合执法。共出动500多人次,刑事拘留23人,行政拘留15人,逮捕6人,处罚金420余万。 

(三)全面推进“五水共治”重点项目建设2014年共安排81个工程项目,计划总投资15.18亿元,其中治污水项目37个,防洪水项目16个,排涝水项目6个,保供水项目19个,抓节水项目3个。截止10月底,已开工项目50个,完成投资9.14亿元。完成了市级项目东湖清淤工程、白水洋污水处理厂、新增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污泥无害化处理点等8个项目。江南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城防二期工程、市区河道综合治理、方溪水库建设等项目加快推进;大田平原排涝一期、东部平原排涝、小型水库除险加固等项目前期进展顺利。海塘河堤加固工作、排水管网清疏工程分别列台州市第一、第二、第二。

三、存在问题

建设工作还存在很多不足。如规划前期研究不充分,规划前瞻性不强,龙头引领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行车难、停车难等问题仍然存在,河道保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难度大,城市管理、旧住宅小区改造等问题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四、下阶段打算

(一)“五水共治”工作。一是进一步抓好河道的整治提升。围绕沿河违建、涉河养殖、河道保洁、企业排污、出入境水质监测等内容,做好河道整治提升。加强对东部区块河道保洁督查。重点突出城区6条河道的整治提升工作。二是进一步推进治水工程项目建设。完成白水洋、涌泉等9个镇污水专项规划编制,完成江南1号泵站建设和垃圾填埋渗滤液处理工程,完成洛河以西河道提升改造工程及东方大道以北河道整治5.5公里,完成75省道、临尤线等城市截污管网40公里。三是进一步推动专项整治行动。以专项行动为载体,在前期行动的基础上,加大行动力度,做好涉河违建拆除的扫尾工作;确保年底前完成47家企业关停任务;全面完成201个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巩固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关停清理工作成果

(二)“三改一拆”工作我市召开了“三改一拆”工作推进会暨“无违建”创建动员大会,再次推动“无违建”创建向纵深发展。我市要确保汛桥镇、汇溪镇、尤溪镇、小芝镇、河头镇、邵家渡街道等6个实现“无违建镇(街道)”,江南街道、沿江镇、括苍镇等3个镇(街道)争取实现。深入推进城中村改造和旧住宅区改造,加快谢里王村、花街村、塘里村、西林村等拆迁改造,启动下洋岩村、塘里村、朝阳旧村等拆迁改造。全年完成旧住宅区改造6个14.5万平方米、城中村改造11个24.56万平方米

(三)“四边三化”工作。完成二桥互通剂市政广场东侧小游园绿化建设,完成三江湿地木栈道修复平台建设,完成灵江防洪堤景观工程,基本完成西入城口改造,推进龙盘山公园景观建设。

(四)“交通治堵”工作。完成二桥互通剂市政广场东侧小游园绿化建设,完成三江湿地木栈道修复平台建设,完成灵江防洪堤景观工程,基本完成西入城口改造,推进龙盘山公园景观建设

(五)“美丽乡村”工作。构建小城市、中心镇、特色镇多元发展的城镇体系,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促进城镇功能提升。杜桥镇:加快小城市培育,建成松山公园广场,完成凤凰山公园、外环路改造和城乡供水管网工程。白水洋镇:加快新区开发,拉开城镇发展框架,完善服务功能,打造小微企业集聚区,建成西部综合服务中心、埠头农贸市场,完成白水洋街改造和经五路硬化工程东塍镇:主动接轨中心城区,加快南北大道两侧区块建设,提高城镇承载力,完善城镇功能,推进工业区建设,完成污水管网建设,提高城镇档次。桃渚镇:发挥山水资源、区位优势,找准定位,突出特色,加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做好宜居宜游文章。上盘镇:加强对外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老区改造建设,提高城镇发展综合承载力,接轨临港新城。其他各镇:充分利用区位发展优势,加强规划研究,突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快完善集镇功能,提升集镇形象,打造特色城镇。

(六)“美丽县城”工作。一是强化县城功能到2020年,全省县城人均城市道路面积达到16平方米以上,用水普及率达到99.5%以上,燃气普及率达到99%以上,全省县城文化、医疗、教育、体育等设施水平和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今后五年内,城市防洪、排涝功能有质的提升,全面解决城市内涝问题。二是改观城镇面貌。到2020年,全省县城面貌有较大改善,建成有地方特色、浙江特征的独具风貌的现代化美丽县城。三是优化人居环境。到2020年,全省县城人均住宅建筑面积达到40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3平方米以上,污水处理达标率达到90%以上,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四是强化公共服务。到2020年,人均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面积达到5.5平方米以上,实现县域内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发展,县域内户口自由迁移,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障全覆盖。五是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到2020年,全省县城产业结构显著优化,特色产业竞争力明显增强,经济发展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县城万元GDP能耗、用水量明显下降,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显著提高,单位面积土地GDP在2012年基础上提高20%。


网友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登录发表评论!

运营管理:北京中城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合作联系电话:010-62530116、18600196839
投稿邮箱:zhongchengwang2020@163.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 京ICP备20003710号-1

北京市公安局网站备案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1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