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宜春市:淡雅和谐两相宜——创建宜居城市纪实
中城网2009-08-04 10:23:36
江西日报8月4日消息 到宜春采访,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创建宜居城市。
何为宜居城市?有什么标准?面对记者一连串提问,宜春市副市长肖一华卖起了关子:“你先看,然后我们再聊。”
接下来两天,记者进社区下街道,看山水访民情,亲身感受宜春“半城绿树半城楼”的美景与和谐,深切体会创建宜居城市给宜春带来的温馨和深刻变化。
“我们创建宜居城市,重在细、真、实上下工夫,以人为本,提升城市品位,营造市民温馨和谐的美好家园。”再次与记者交流,肖一华道出了自己的创建心得。
先来说说细。走进宜春市城管局资料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墙上一幅巨大的图,上面密密麻麻全是数字和图表。宜春市城管局局长李俊波告诉记者,这是创建进度表。为扎实推进创建工作,宜春市把环境优美度等六大创建任务细分为29个大项83个小项,项目进度及时在表上反映。记者走近细看,各项目除有专人负责外,进展到什么程度也标得一清二楚,让人一目了然。
严谨细致的作风体现到创建工作每个细节。宜春市宜居城市创建实施方案,厚厚一本。除了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外,创建的任务细化到每个数字、每个单位,保障措施也是条条见真功。比如城市绿化资源整合与生态环境恢复工作。该市对其中空气质量是这样规定的:2010年城市空气质量API指数(空气污染指数)小于100的天数达到320天以上,其中API指数小于50的天数达到120天以上。而责任单位是宜春市环保局等5单位。
宜春体育中心是比赛场馆,也是宜春市民锻炼休闲的好去处。“细心”的宜春市政府发现,体育中心的健身设施大都是专业、有偿服务,缺乏大众锻炼场所和器材。于是,2008年市里投资600多万元,专门在体育中心旁边新辟一个占地500平方米并与绿化融为一体的露天健身场所,免费供市民锻炼。
再来说说真。在宜春采访,记者听到一个政府花钱买绿,从开发商手里回购绿地,为市民创造舒适幽雅环境的感人故事。
袁山公园是宜春市最大公园,许多市民都喜欢到那里锻炼。上世纪90年代,本地一开发商看中了这块“宝地”,计划在此建两幢商品楼,并于2007年开工建设。在公园建商品房务必破坏环境,市民反映到市政府。结果,宜春市政府主动与开发商协调,花600多万元重新购回土地,并投资100多万元,对已开发区域进行修复,还市民一个天然公园。
这样的例子不是个别。陪同记者采访的宜春市城管局副局长刘银和介绍说,近几年,为实现“市民城区500米内见绿、每个小区都有休闲游园”目标,宜春市在老城区有意识进行买地建绿,植绿造景。尽管市财政比较紧张,拆除的又大都是黄金地段,拍卖搞开发也许效益更好,但市委、市政府不为所动,始终坚持一点:老城区只拆不建。拆除地段按规划还绿于民,还景于民。
万载广场就是这样的典型。走进园区,小桥流水,杨柳依依,山坡树木之中,鸟儿嬉闹,空气中散发出沁人心脾的清香,身居闹市却能享受山林之乐。不听介绍,你无法想象这里曾是宜春小餐馆最集中地段。2007年拆迁时,这块寸土寸金“黄金地”受到“热捧”,有开发商甚至开价3000多万元购买。但宜春市着眼长远不求小利,没有卖给开发商,而是投资450万元兴建广场,方便市民锻炼和休闲。
宜春市城管局提供的数字显示,近两年,宜春市兴建游园、公园和文化广场等公共设施资金达1.14亿元,中心城区游园从无到有,现在拥有公园9个、广场10个、游园37个,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分别达到41.46%、39.16%和13.52平方米。而投资6.2亿元、去年开始启动的“13579”绿化工程目标更宏大:用3年时间新增30个居民小游园、5条景观大道、7个公园、9个文化广场,使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5%以上,人均公共绿地达14平方米以上。
宜春创建宜居城市措施也是实打实。“创建之初我们就定了原则:不搞短期行为,不搞政绩工程,从老百姓衣食住行等最基本及最关心、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着力提高市民幸福指数,打响宜春城市品牌。”说到实,李俊波这样给记者解释。
眼见为实。2009年7月24日,记者以普通市民身份乘公交、赏夜景,进超市、入公园,“游”了一天宜春,感受了这里生活的便利,也体验到了宜春创建宜居城市的实实在在。
比如行。经过几年建设,宜春城区公交车由过去的只有两台中巴到现在22条线路城区全覆盖,游玩明月山只要5元路费;250多条小街小巷,全部铺设水泥路和地下水管,安装了路灯,而正在建设的跨铁路明月立交桥、袁山大桥等工程,则彻底改变了宜春“一江两岸”现实局面,打通了宜春三纵三横进出通道。
再比如住。在宜春,推窗可以见绿,出门就能游园。每个社区都有医疗服务网点,每500米就有免费体育设施和游园,市民出门5分钟就可以就医、购物。过去游客到宜春,一般只在温汤住一天,如今留恋城区的美景和物美价廉,大都选择在市区再住一天。
秀江是宜春母亲河。河流曾一度遭受污染,两岸杂草丛生,成为宜春中心城区最大的“垃圾池”。2003年,宜春启动秀江治污工程,通过兴建污水处理厂、疏浚河道等举措,并对两岸进行景观路改造。如今的秀江河,不但水清了,水质长年达到国家二类水质标准,夏天还成为市民天然的游泳池,多年不见的野鸭、白鹭等,也重回“故里”。华灯初上,晚风习习,绿树青草间,亭台楼阁中,人们或散步或聊天,尽情享受着舒适和谐的生活。十里秀江,成为宜春城最亮丽的风景线。
网友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