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城搜索

银川市:“宜居宜业”城市建设监测评价结果出炉

中城网2009-08-11 10:33:12

    银川晚报2009年8月10日消息 银川市“两个最适宜”城市建设监测评价办公室(以下简称“两宜办”)组织有关成员单位,根据“两宜”建设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和工作方案,对我市2008年度“两宜”建设进展情况进行了监测。 

    从今年5月开始,银川市两宜办组织召开由24个相关部门参加的专题会议,对监测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在各部门认真做好监测数据和监测报告的基础上,市两宜办对报送的资料进行反复的核对、审核和评估,并组织力量进行测算。对测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市两宜办相关人员又到相关部门进行调查核实,经过近两个月的工作,完成了2008年“两宜”城市建设监测评价工作。

    1  2008年监测评价总体结果为89.87

    通过监测,银川市“两个最适宜”建设综合监测的综合指数:2006年为81.63;2007年为85.36;2008年为89.87。

    从综合指数看,2007年比2006年上升了3.73个百分点,2008年比2007年上升了4.51个百分点。按照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两个最适宜城市建设监测评价工作实施方案》中所提出的标准,“两个最适宜”城市建设综合指数为100,综合指数≥90为最适宜,80≤综合指数<90为适宜,70≤综合指数<80为比较适宜,综合指数<70为不适宜。2006年、2007年、2008年我市“两宜”监测的综合指数均在80≤综合指数<90区间内。

    监测表明,银川市“两个最适宜”城市建设进程成效显著,目前达到的水平总体定位为“适宜”,已接近“最适宜”目标。

    2  宜居和创业监测评价结果出炉

    从宜居和创业两个方面监测结果看:宜居指数:2006年为38.98,2007年为44.67,2008年为46.39;创业指数:2006年为42.65,2007年为40.69,2008年为43.48。

    宜居指数2007年比2006年上升了5.69个百分点,2008年比2007年上升了1.72个百分点;创业指数2007比2006年下降了1.96个百分点,2008年比2007年上升了2.79个百分点。

    宜居指标体系由经济富裕、环境优美、生活便宜三大类14项具体指标组成,2008年监测结果是:14项具体监测指标中7项已达目标值、1项持平、4项上升、2项下降。

    创业指标体系由创业环境、资本环境、成本因素三大类14项具体指标组成,2008年监测结果是:14项具体监测指标中6项达标、1项持平、4项上升、3项下降。

    3  监测结果的基本分析

    从监测的综合指数、两大类、六小类、28项具体指标的监测结果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出,我市“两宜”建设进程,既有显著的成绩,也有一些不足和差距。

    (1)总体进程呈加快趋势,已接近“最适宜”目标

    我市从2006年开展建设“两宜”城市以来,经过全市上下不懈努力,“两宜”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06年综合指数为81.63,2007年综合指数为85.36,2008年综合指数为89.87。2007年比2006年上升3.73个百分点,2008年比2007年上升4.51个百分点,总体进程呈上升加快趋势,离“最适宜”目标综合指数90仅差0.13个百分点。

    (2)宜居指数继续上升,已跨入“最适宜”门槛

    从宜居指数实现程度来看,评价标准指数为50,指数≥45为最适宜,2006年为39.98,2007年为44.67,2008年为46.39,2007年比2006年上升5.69个百分点,2008年比2007年上升1.72个百分点,宜居指数继续上升,已超过“最适宜”指数45的门槛线1.39个百分点,进入“最适宜”区间。

    14项具体监测指标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空气质量达到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建城区绿化覆盖率、城市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城市燃气普及率7项指标已达到目标值,其中后5项已超过国家标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覆盖率与去年持平;人均GDP、人均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社会保险覆盖率、每百户城市居民家庭接入互联网计算机4项指标比去年上升;城市污水处理率、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项指标比去年下降。

    (3)创业指数稳定上升,创业环境还需下大气力

    从创业指数实现程度来看,评价标准指数为50,指数≥45为“最适宜”,2006年为42.65,2007年为40.69,2008年为43.48,2007年比2006年下降1.96个百分点,2008年比2007年上升2.79个百分点,创业指数由降为升,实现进程加快,但离“最适宜”指数45还差1.52个百分点。

    14项具体监测指标中,城镇就业率、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率、货物运输成本、工业用水价格、劳动力工资水平6项指标已达到目标值;城市市场相对规模与去年持平;创业环境满意度、每万人拥有职业教育在校学生数、个体及私营企业年贷款额比重、人均固定资产投资水平4项指标比去年上升;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比重、市域外投资增长率、工业用电价格3项指标比去年下降。

    4 一些部门工作亮点频闪

    在“两宜”城市创建过程中,各职能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加大工作力度,各项工作有了很大进步,其中7项指标成效显著,与这些部门的工作突破是分不开的。

    在空气环境质量方面,环保部门主要采取了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全年削减二氧化硫2249.7吨;加大拆除燃煤小锅炉工作力度(全年共拆除217台);推广清洁能源使用,2008年新增天然气集中供热面积112.57万平方米,新增集中供热面积34.03万平方米。

    在园林绿化方面,园林绿化规模和档次大幅提升,绿化面积682公顷,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36.68%、35.7%和8.39平方米,三项指标均达到了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在城市公共交通方面,按照“公交优先”的发展战略,2008年新购置公交车199辆,新辟线路10条、学生专线8条,调整优化线路40条。

    在城市燃气方面,开工建设天然气环城高压管网工程,加强对新改扩建燃气工程项目的规范化监督管理工作,加大液化气市场专项整治力度。在城镇就业方面,通过减轻企业负担增加就业岗位、强化技能培训、加强就业指导、提高职业介绍成功率、实施创业带就业战略等一系列有效措施的实施,在全国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大环境下,保持了我市就业形势的基本稳定。

    在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面,在逐步完善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加强了城乡接合部、城中村以及背街小巷生活垃圾的收集、清运工作力度,使多年积存的生活垃圾得到了清理,市容市貌焕然一新。在职业教育方面,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创新办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扩大招生规模,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实用型人才。

    5 制约创建的突出问题及建议

    在“两宜”城市创建过程中,值得注意的问题主要包括社会保险扩面任务比较艰巨;巩固园林城市成果需加大投资力度;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还不够健全;个体私营企业融资难尤为凸显。

    为此,基于监测结果,结合我市实际,市两宜办提出建议:一手抓宜居,一手抓创业,在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上狠下功夫;完善规划,强化措施,在强力推进上狠下功夫;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切实在巩固和提高上下功夫;突出重点工作,在解决主要问题上狠下功夫。

网友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登录发表评论!

运营管理:北京中城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合作联系电话:010-62530116、18600196839
投稿邮箱:zhongchengwang2020@163.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 京ICP备20003710号-1

北京市公安局网站备案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1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