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别关注】创建“中国宜居城市”工作流程指引!!
中城网2010-12-06 19:11:55
宜居城市•中国梦
公信力 影响力 感召力
“宜居城市”是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潮流与方向,是城市建设的最高境界,代表了新的城市理想,符合中央的“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理念。2005年1月国务院文件首次提出“宜居城市”概念后,迄今全国已有200多个城市把“宜居城市”确定为发展目标。
2007年以来,中国城市国际协会(CCIA)以权威专家研究报告为基础,已成功推介多个“宜居城市”。由于程序最为严格,公信力较高,影响较大,效果较好。
有意开展宜居城市咨询研究和推介“宜居城市”品牌的城市,欢迎来人、来电、来函联系。
“宜居城市咨询研究”和“宜居城市品牌推介”
服务项目说明
(2014-2015)
服务团队:
北京中城国建咨询有限公司
北京中城国建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城市国际中心有限公司
宜居城市(中国)研究中心
中国城市国际协会
中国城市管理协会
专家团队:
合作专家来自国家住建部、国家环保部、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央党校、中国科学院、南京大学、同济大学、中山大学等单位。已经完成国家建设部06-R1-26项目《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课题和多个城市宜居咨询研究项目。
服务内容:
1、宜居城市建设专家指导意见、城市宜居指数研究报告;
2、宜居城市战略规划;
3、宜居城市建设重点工程规划。
增值服务:
中国城市国际协会 授牌推介“宜居城市”品牌(不收费用)
核心优势:
北京中城国建咨询有限公司是高端城市发展专业咨询机构,与中央有关部门、权威学术机构、主流新闻媒体有广泛联系。独家出资并参与研究完成的《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课题成果,国家建设部2006年建科[2006]98号文件批准立项,项目编号:06-R1-26,2007年4月19日通过国家建设部科技司组织评审验收。北京中城国建咨询有限公司对此项研究成果拥有知识产权,其他研究咨询机构不得随意使用。
北京中城国建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持有知识产权的《宜居城市规划方法研究》成果,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0年建科[2010]64号文件批准立项,项目编号:2010-R2-18,2012年9月19日通过国家建设部科技司组织评审验收。未经授权,其它规划设计单位不得使用。
服务价值:
宜居城市专业咨询研究服务,能为真正想要建设宜居城市的城市政府提供专业帮助,并可实实在在造福百姓,提升城市形象,为城市发展带来巨大经济利益。
服务特色:
城市宜居指数研究、发展咨询、规划设计、“宜居城市”品牌推介,一条龙全程服务。
咨询研究专业服务流程:
(前期工作:为保证咨询研究工作的针对性,须先申请列为“中国宜居城市”预备名单。中国城市国际协会不收费、不补贴)
第一步:城市(或区、县)党委、人大、政府等决策机关正式决定将“宜居城市”列入本城市(或区、县)发展目标之后,由市(或县、区)人民政府或政府主管部门发来邀请函;
第二步:签订《咨询研究和规划设计服务合同》(城市政府或政府有关部门作为甲方,北京中城国建咨询有限公司代表服务团队与城市政府签约作为乙方);
第三步:甲方按合同约定支付款项,乙方收到款项后给甲方开具正式发票;
第四步:乙方将需要甲方提前准备好的资料目录发给甲方,甲方准备好资料;
第五步:甲方准备好资料后,通知乙方。乙方接到通知后,一个月内安排好专家组到甲方“初步考察调研”行程;
第六步:专家组到甲方“初步考察调研”,咨询研究工作正式全面启动;
第七步:专家组到甲方“初步考察调研”后,乙方两个月内完成《宜居城市建设专家指导意见》(中期成果),提交给甲方;
第八步:甲方按专家指导意见改进工作;
第九步:甲方按专家意见改进工作过程中,乙方提供专家巡查指导服务;
第十步:甲方按专家指导意见改进工作过程中,甲方完成《宜居城市战略规划》、《宜居城市建设重点工程规划》,并依照程序由甲方组织验收。
第十一步:甲方按专家指导意见完成改进工作后,邀请专家组到甲方全面综合考察。之后,乙方将《城市宜居指数研究报告》(征求意见稿)分送甲方和评审专家征求意见;
第十二步:乙方按甲方和评审专家意见修订报告,定稿,交付成果,结题。
推介条件:中国城市国际协会授牌推介宜居城市品牌,不收费,但要满足以下条件
1、专家研究报告确认:城市宜居指数大于80,且没有否定条件;(一个省、自治区同一年有多个城市申请时,选择条件最好的一个城市推介)
2、《宜居城市战略规划》、《宜居城市建设重点工程规划》已经通过规划部门组织的专家验收,并经市委、市政府审议同意后由本级人大常委会批准实施;
3、城市政府提交《“中国宜居城市榜”上榜城市申请表》;
4、城市政府提交“宜居城市”品牌宣传整体方案,其中授牌前一周须在中央权威新闻媒体安排至少一个整版的宣传版面(城市自行商定价格并直接付费)。
5、城市地处或靠近经济中心,或有核心资源、交通便利,推介价值较大。
6、本省、自治区已经获得推介的宜居城市累计不超过3个。
7、有3个以上可供同类城市复制的创建“宜居城市”工作具体成功案例。
品牌长效管理与淘汰机制:
1、已经获得推介的宜居城市,每年邀请专家巡查一次,每3年提交一次《城市宜居指数动态研究报告》;
2、不能按时提交《城市宜居指数动态研究报告》,或城市宜居指数下降幅度较大,不再符合推介条件的,暂停或停止推介,收回牌匾,并予以公告。
特别说明:
1、宜居城市专业咨询研究活动,是学术研究、专业咨询,不是官方行政行为。咨询研究活动尊重科学,独立进行。咨询研究成果可多处使用,不一定申请授牌推介。
2、中国城市国际协会授牌推介“宜居城市”品牌,是在尊重专家研究成果基础上,推介城市高端商业品牌价值,不是评奖评选,不是授予称号,不代表其它任何单位立场观点,与中央国家部门无关。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10-88382625 传真:010-88382625
手机留言:13641139707 QQ留言:919813929
电子邮箱:zgcstx@163.com 互联网址:yjcs.city188.net
【创建“中国宜居城市”品牌,请点击下载以下文件】
【成功范例参考】
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4月7日整版推介“宜居宜春”
中国城市国际协会会长罗亚蒙向迁安市人民政府李忠市长授牌,推介中国宜居城市迁安
2007年11月8日,中国城市国际协会会长罗亚蒙
向广东省清远市人民政府石芳飞副市长授牌推介“宜居城市清远”
2008年9月17日,中国城市国际协会会长罗亚蒙
向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人民政府王儒贵市长授牌推介“宜居城市银川”
2009年3月14日,中国城市国际协会授牌推介上海市青浦区“宜居朱家角”
中共上海市委机关报《解放日报》用两个整版发布推介宣传公告
2010年4月9日,中国城市国际协会推介“宜居宜春”授牌仪式在中央电视台“欢乐中国行•魅力宜春”晚会现场举行,2万多人参加盛会,江西省人民政府谢茹副省长以及中央有关部门领导、江西省政府有关部门领导和几十位演艺明星出席。图为中国城市国际协会会长罗亚蒙向江西省宜春市市长龚建华授牌
江西省宜春市宜居办图片供稿 刘继刚摄影
中国城市国际协会推介“宜居城市清远”
授牌仪式举行
2007年11月8日,中国城市国际协会推介“宜居城市清远”授牌仪式在清远市索菲特大酒店举行。
出席授牌仪式的领导、嘉宾有:
中国城市国际协会会长 罗亚蒙研究员
中共清远市委书记、清远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陈用志先生(现任广东省人大副主任)
广东省建设厅党组书记、副厅长 房庆方先生(现任广东省建设厅厅长)
中共清远市委副书记、清远市人民政府市长 陈家记先生(现任清远市委书记)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秘书长 李迅教授
清远市政协主席 邹学军女士
中共清远市委副书记 陈茂辉先生(现任广东省政府正厅级领导)
清远市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 邓光荣先生
清远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石芳飞先生
国家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 翟宝辉博士
全国近200位城市市长、专家和城市政府部门领导作为观礼嘉宾参加仪式。
甄峰博士宣读了《中国城市国际协会推介“宜居城市清远”新闻公报》,中国城市国际协会会长罗亚蒙研究员向清远市人民政府授牌,清远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石芳飞先生接牌并致辞。
甄峰博士主持授牌仪式并宣读《新闻公报》
罗亚蒙会长(中)、陈用志书记(右)、房庆方厅长(左)出席授牌仪式
房庆方厅长代表广东省建设厅表示祝贺!
李迅秘书长(中)、房庆方厅长(右)、陈茂辉副书记(左)出席授牌仪式
李迅秘书长说:推介“宜居城市清远”的三句主题词“岭南宜居名城,华南休闲之都,绿色经济强市”很好!
陈用志书记(左)、陈家记市长(中)、邹学军主席(左)出席授牌仪式
邹学军主席(左)、邓光荣副主任(中)、翟宝辉研究员(右)出席授牌仪式
石芳飞副市长出席授牌仪式并致辞
全国近200位城市市长、专家和城市政府部门领导作为观礼嘉宾参加仪式
中国城市国际协会推介“宜居城市清远”
新闻公报
(中国城市国际协会,2007年11月6日)
2007年9月10日,广东省清远市人民政府正式向我会提交推介“宜居清远”城市品牌的申请,随后报送了经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全国政协、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国家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等权威机构专家评审验收的《清远市宜居城市规划建设实践研究报告》。
中国城市国际协会(CCIA)重视并赞赏清远市人民政府打造高品质城市商业品牌的良好愿望,尊重并肯定内地有关权威机构专家的辛勤劳动和科学论断,经过审核,决定接受清远市人民政府的申请,并定于2007年11月8日在清远市举行推介“宜居城市清远”授牌仪式。授牌之后,清远市人民政府即可使用中国城市国际协会(CCIA)的名义,在全世界宣传“宜居清远”城市品牌,感召海内外投资者、旅游者、置业者到清远投资、旅游、置业。
中国城市国际协会(CCIA)已经于2007年10月审定清远市人民政府编印的《宜居清远》画册并同意冠名推介,作为推介《宜居城市清远》的基础性宣传作品,其中推介宣传“宜居清远”的主题词是:岭南宜居名城,华南休闲之都,绿色经济强市。这三句话,凝聚了国内众多宜居城市专家和清远市领导集体的智慧,既是清远市未来发展的战略选择,也是清远人民的奋斗目标,更饱含了全球华人对清远的美好祝愿!
中国城市国际协会(CCIA)由罗亚蒙研究员发起,于2007年6月28日在香港注册,是民间机构,注册登记业务是“城市品牌研究”。本会以“致力于打造中国城市品牌,引领中国城市国际化进程”为己任,以国际城市、宜居城市、品牌城市三大系列调查研究活动为推手,凝聚全世界关注中国城市发展的积极力量。
中国城市国际协会(CCIA)不在祖国内地进行任何评奖、评选性质的活动,我会正在建立的“中国宜居城市榜”,属于“城市品牌”的推介宣传活动,不是评奖评选活动,不排名次,受理城市政府“宜居城市”推介申请、在城市政府编印的“宜居城市”宣传作品冠名推介,均不收取任何费用。但中国城市国际协会(CCIA)爱惜自己的名誉,坚定自己的客观公正立场,受理任何“宜居城市”推介申请和“宜居城市”宣传作品冠名推介,都必须以公认的科学研究成果为基础,履行严格的审核程序,以保证可以得到世界公认的较高的权威性;并且每两年要组织专家对推介的城市重新评估一次,以确定其较高的城市宜居性是否得到了较好保护,宜居性保护不好的城市将取消推介、收回牌匾,并发表公报。
广东省清远市宜居城市规划建设实践研究报告
通过验收
人民城市网2007年9月16日北京消息 2007年9月13日,《广东省清远市宜居城市规划建设实践研究报告》在京通过验收。
成果验收会由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中小城市分会秘书长金星主持。
出席会议的专家有:(按姓氏笔划为序):
任致远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副会长,研究员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中小城市分会主任委员
邬翊光 北京师范大学城乡规划研究所教授,博导
陈宗兴 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现任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
西北大学原校长,陕西原副省长,教授,博导
顾文选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助理,研究员
国家建设部2006年课题“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项目主持人
柴彦威 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教授,博导
翟宝辉 国家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
因故未到会的专家组成员通过书面表达了评审意见。
课题组主持人罗亚蒙,研究组长甄峰,清远市副市长石芳飞,清远市建设局局长龙伙灵、副局长李春波、房产科长钟华山参加了会议。
参加会议的还有: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中小城市分会副秘书长仲树昌、秘书处主任刘艺、工作人员潘艳春等。
部分与会人员合影留念,左六为现任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宗兴教授
广东省清远市宜居城市规划建设实践研究课题组
主 持 人:
罗亚蒙 中国城市网www.chinacsw.com总编辑,研究员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宜居城市”课题组组长
国家建设部2006年课题“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项目负责人
研究组组长:
甄 峰 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副主任,副教授
国家建设部2006年课题“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项目子课题负责人
研究组成员:
郑 俊 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硕士
罗绍荣 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硕士
杨 梅 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硕士
郑泽爽 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硕士
傅幸之 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硕士
姜煜华 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本科
魏婷婷 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本科
专家评审组(按姓氏笔划为序):
任致远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副会长,研究员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中小城市分会主任委员
邬翊光 北京师范大学城乡规划研究所教授,博导
陈宗兴 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
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
西北大学原校长,陕西原副省长,教授,博导
张文忠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张鸿雁 南京大学城市研究中心主任,社会学系教授
张 沛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居环境中心副主任,教授
顾文选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助理,研究员
国家建设部2006年课题“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项目主持人
顾朝林 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教授,博导
柴彦威 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教授,博导
曹小曙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副教授,博导
温春阳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院副院长,高级规划师
普 军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高级规划师
翟宝辉 国家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
工 作 组:
金 星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中小城市分会秘书长
潘艳春 中国城市网秘书处主任
新华社北京2008年3月16日专电(人大代表议政录)
清远市委书记陈家记:让“宜居城市”成为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
新华社北京2008年3月16日专电(记者韩洁、郑天虹)创建宜居城市是每一个城市的梦想。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清远市委书记陈家记16日在京透露,清远市将邀请国内外一流专家研究编制我国第一部地方宜居城市建设专项规划。
2005年1月,"宜居城市"概念首次出现在中央政府文件中,国务院在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中将"宜居城市"列入北京城市性质和发展目标,标志着"宜居城市"作为一个标识城市质量状态和理想境界的新的城市科学概念正式诞生。
2007年上半年,建设部一项名为《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的科研成果向社会正式公布,为我国判别"宜居城市"提供了可依据的导向性标准。
陈家记说,根据这一标准,2007年9月清远市率先完成了我国第一部《宜居城市规划建设实践研究报告》,并通过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科学院等权威机构专家的评审验收,明确了清远市"宜居城市"建设三大目标定位:绿色经济强市、岭南宜居名城、华南休闲之都。
清远市位于珠江三角洲,是粤北山区的接合部,也是广东通向内陆省份市场的一个"经济走廊",全市有1.92万平方公里,超过广东省面积的10%,人口达到390万。
陈家记说,即将启动编制的《清远市宜居城市建设专项规划》勾画了清远市未来5到10年城市建设的蓝图,对城市发展目标和空间结构重新进行了梳理。
依托现有资源与环境优势,清远市提出要大力推动工业园区化,促进工业向园区集中。调整招商引资思路,由原来招商引资"来者不拒"转变到有选择的招商引资,投资者到清远来要符合清远的工业布局,从而最大限度地控制污染源。
陈家记指出,清远还将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村各种自然资源向规模生产集中,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我们设想,清远不仅是珠三角、港澳的后花园,也要成为他们的‘菜篮子’"。这个规划还涉及大力发展旅游业,优化经济结构,完善社保、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体系,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等内容。
“宜居清远”推介公告荣登《人民日报》海外版“报眼儿”
全面提升“宜居城市”品牌国际影响力
人民城市网2010年2月3日北京消息 为支持地方城市健康发展,经《人民日报》海外版总编辑詹国枢同志特批,《人民日报》海外版今天在一版右上角最显著的“报眼儿”位置发布《中国城市国际协会第二次推介“中国宜居城市”广东省清远市公告》,全球推介“宜居清远”城市品牌。
《人民日报》海外版一版“报眼儿”过去多年从来不刊登广告,这次刊登“宜居清远”推介公告,由《人民日报》海外版总编辑詹国枢同志亲自特批,确实是“破天荒”。
中共中央主办的《人民日报》海外版,是我国最重要的对外权威媒体,在北京、纽约、旧金山、洛杉矶、巴黎、多伦多、墨尔本、东京、雅加达、首尔、吉隆坡、曼谷等地同时印刷发行。
“宜居清远”推介公告登上《中国建设报》第一版“报眼儿”
全面提升“宜居城市”品牌行业认可度
人民城市网2010年2月22日北京消息 虎年新春上班后第一个星期一,《中国建设报》今天在一版右上角最显著的“报眼儿”位置刊出《中国城市国际协会第二次推介“中国宜居城市”广东省清远市公告》,推介“宜居清远”城市品牌,提升“宜居城市”品牌的行业认可度。
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的《中国建设报》,是我国建设领域最重要的行业报,发行范围覆盖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程等领域。
中国城市国际协会推介“宜居城市银川”
授牌仪式举行
2008年9月17日,中国城市国际协会推介“宜居城市银川”授牌仪式在银川市玉皇阁北广场举行。银川市人民政府秘书长王勇主持了授牌仪式。
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常委、银川市委书记崔波,银川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孙荣山,银川市人民政府市长王儒贵等自治区、银川市有关领导出席仪式。出席仪式的还有宁夏回族自治区财政厅、国土厅、建设厅、交通厅、水利厅等有关单位的领导。
中国城市国际协会会长罗亚蒙(左)向银川市人民政府王儒贵市长授牌
崔波书记(中)、孙荣山主任(右)、王儒贵市长(左)出席授牌仪式
授牌仪式主席台
银川市人民政府秘书长王勇主持授牌仪式
银川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陈闽齐讲话
银川市住房保障局局长白建平发言
银川市建设局局长蒋光临发言
中国城市国际协会“宜居城市”首席研究员甄峰博士宣读推介“宜居银川”《新闻公报》
授牌仪式现场
军乐团为授牌仪式助兴
民间鼓乐队军乐团为授牌仪式助兴
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常委、银川市委书记崔波和罗亚蒙会长、甄峰博士在一起
王儒贵市长、白建平局长和罗亚蒙会长、甄峰博士在一起
CCIA推介“宜居城市银川”新闻公报
(中国城市国际协会,2008年9月15日)
2008年9月3日,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人民政府正式向我会提交推介“宜居银川”城市品牌的申请,同时报送了南京大学、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宜居城市(中国)研究中心等单位专家学者研编,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西北大学、兰州大学、宁夏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等单位专家学者评审验收的《银川市宜居城市规划建设实践研究报告》。
中国城市国际协会(CCIA)重视并赞赏银川市人民政府打造高品质城市商业品牌的良好愿望,尊重并肯定内地有关学术机构专家的辛勤劳动和科学论断,经过审核,决定接受银川市人民政府的申请,并定于2008年9月17日在银川市举行推介“宜居城市银川”授牌仪式。授牌之后,银川市人民政府即可使用中国城市国际协会(CCIA)的名义,在全世界宣传“宜居银川”城市品牌,感召海内外投资者、旅游者、置业者到银川投资、旅游、置业。
中国城市国际协会(CCIA)已经于2008年9月审定银川市人民政府编印的《宜居银川》画册并同意冠名推介,作为推介“宜居城市银川”的基础性宣传作品,其中推介宣传“宜居银川”的主题词是:西北宜居天府,塞上休闲之都,河套经贸中心,回夏文化胜地。这四句话,凝聚了国内众多宜居城市专家和银川市领导集体的智慧,既是银川市未来发展的战略选择,也是银川人民的奋斗目标,更饱含了全球华人对银川的美好祝愿!
中国城市国际协会(CCIA)在香港注册,是民间机构,注册登记业务是“城市品牌研究”,以“致力于打造中国城市品牌,引领中国城市国际化进程”为己任,以国际城市、宜居城市、品牌城市三大系列调查研究活动为推手,凝聚全世界关注中国城市发展的积极力量。
中国城市国际协会(CCIA)不在祖国内地进行任何评奖、评选性质的活动,我会正在建立的“中国宜居城市榜”,属于“城市品牌”的推介宣传活动,不是评奖评选活动,不排名次,受理城市政府“宜居城市”推介申请、在城市政府编印的“宜居城市”宣传作品冠名推介,均不收取任何费用。但中国城市国际协会(CCIA)爱惜自己的名誉,坚定自己的客观公正立场,受理任何“宜居城市”推介申请和“宜居城市”宣传作品冠名推介,都必须以公认的科学研究成果为基础,履行严格的审核程序,以保证可以得到世界公认的较高的权威性;并且每两年要组织专家对推介的城市重新评估一次,以确定其较高的城市宜居性是否得到了较好保护,宜居性保护不好的城市将取消推介、收回牌匾,并发表公报。
中国城市国际协会授牌推介“宜居城市”
力争推介一个成功一个
中央主要媒体聚焦报道“宜居宜春”成功范例
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4月12日第一版报眼儿刊出推介“宜居宜春”公告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html/2010-04/12/content_485333.htm?div=-1
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4月7日专版推介“宜居宜春”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html/2010-04/07/content_483988.htm
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4月10日发表推介“宜居宜春”新闻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html/2010-04/10/content_483306.htm?div=-1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html/2010-04/10/content_483306.htm
人民日报—人民网
http://society.people.com.cn/GB/41158/11390581.html
新华社—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2010-04/16/c_1237167.htm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http://travel.ce.cn/news/hyxw/201004/22/t20100422_21309034.shtml
光明日报—光明网
http://www.gmw.cn/content/2010-04/20/content_1098945.htm
国务院新闻办—中国网
http://union.china.com.cn/shnews/txt/2010-04/21/content_3475724.htm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
http://gb.cri.cn/27824/2010/04/16/110s2820492.htm
全国政协—中国政协新闻网
http://cppcc.people.com.cn/GB/45580/45604/11688610.html
人民政协报—人民政协网
http://www.rmzxb.com.cn/zxtz/mzdp/t20100520_321028.htm
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建设报
http://www.chinajsb.cn/gb/content/2010-04/22/content_308059.htm
更多地方主流媒体报道不一一列举
中国城市国际协会推介“中国宜居城市”授牌仪式
中共临海市委 临海市人民政府 主办
城市综合宜居指数83.8
浙江省临海市荣登“中国宜居城市榜”
新华社新华网综合报道
http://news.xinhuanet.com/2012-06/21/c_123313595.htm
中国城市国际协会(CCIA)6月19日在浙江省临海市举行推介“中国宜居城市——临海”授牌仪式,全球推介临海市“中国宜居城市”品牌。中国城市国际协会会长罗亚蒙,浙江省住建厅党组成员朱永斌,台州市委常委、临海市委书记柯昕野,临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以琅,临海市副市长朱永军,临海市政协副主席项毅勤等出席授牌仪式。临海市市长蒋冰风主持授牌仪式。
临海市副市长朱永军代表中共临海市委、临海市人民政府从中国城市国际协会会长罗亚蒙手中接过“中国宜居城市”金色牌匾。
《人民日报》海外版6月18日整版刊出临海市标志性城市形象组图,《人民日报》海外版美国代理处、日本代理处、澳大利亚新西兰代理处等共同祝贺,浙江省临海市作为我国第一个荣登《中国宜居城市榜》的县级城市展现给世界。
临海市位于浙江省东南部东海之滨,城区山环水绕、城林相依、长城巍峨,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千余年来作为台州府城,是大台州地区经济、文化、科教中心,也是名将戚继光抗击倭寇取得胜利的英雄之城。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首家股份制企业诞生于临海市,临海因此也成为中国股份经济的发祥地之一。此外,21世纪中国大陆第一缕曙光首照地——临海括苍山和西太平洋火山活动的重要地质遗存——临海国家地质公园桃江十三渚等,也为世人所瞩目。
近年来,中共临海市委、临海市人民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强化生态文明意识,把建设“宜居城市”作为统领城市建设各项工作的抓手,以保护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城市承载能力、方便市民工作生活为主线,实施了生态保护行动、道路保畅通行动、精品城市建设行动、住房保障行动、城市文化建设行动、便民利民行动、城市管理创新行动、服务流动人口优化行动、尊老爱幼行动等九大“宜居城市”建设行动,涵盖30项工程、106个项目,取得显著成效。目前,临海市全年二级以上好空气天数达到350多天,城市生活垃圾全部焚烧发电资源化利用,灵湖工程也使原来的洪涝区变为靓丽的城市宜居休闲新区,成功改造的部分脏乱差城中村都成为环境优美的园林化居住区。
2010年以来,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河海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环保部、国家国土资源部、国家住建部、浙江省住建厅等单位专家学者经过对临海市社会文明度、经济富裕度、环境优美度、资源承载度、生活便宜度、公共安全度等六个方面认真研究、审评,确认临海市城市综合宜居指数为83.8,达到《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指标体系》规定的“宜居城市”标准。同时,专家建议将临海市城市发展战略目标确定为“千年台州府,山水宜居城”,并希望把临海市建设成为“中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文化生态型宜居城市典范”。
据了解,中国城市国际协会(CCIA)是在香港注册的“城市品牌研究”民间组织,自2007年开始建立《中国宜居城市榜》以来,已经成功推介广东省清远市、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上海市青浦区朱家角镇、江西省宜春市等多个宜居城市,由于评价指标体系较为科学,程序要求非常严格,宁缺毋滥,在海内外的影响力、公信力、感召力不断扩大,品牌价值逐步提升,已经成为国际社会认知中国城市价值的重要标杆。
据介绍,《中国宜居城市榜》上榜城市,每年巡查一次,三年复审一次,“城市宜居性”破坏较为严重的城市,将被淘汰。
台州市委常委、临海市委书记柯昕野表示,临海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园林城市,“宜居临海”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临海市委、市政府要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宜居城市”发展战略目标不动摇,全面推进城市综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加快城市建设,优化城市环境,丰富城市内涵,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努力实现千年古城新崛起。
(综合人民日报海外版、浙江在线、台州日报报道)
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海外版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html/2012-06/18/content_1068765.htm
中国城市国际协会2012年6月19日授牌
隆重推介中国宜居城市——浙江临海
(科学发展 谱写华章·城市篇)
千年台州府 山水宜居城
浙江省临海市
中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文化生态型宜居城市典范
浙江省临海市人民政府 供稿
东海之滨,有城以濒,黄金海岸,临海其名。雁荡挺奇于南,谢客未登,仅传临海之峤;天台耸秀于北,孙绰一赋,享誉金声之叹。东拥渤澥,文山驻足,留海山仙子之佳句;西控括苍,方平往来,驾鹤蘸天仙之清流。
东南古郡,国家名城;历史悠久,积淀厚深。置县肇于西汉,一脉九曲漫漫回浦;设郡时在孙吴,一府千年悠悠临海。东晋孙恩举兵,烽烟遍地,周胄响应,太守辛景智勇,先堑后城,倚险而胜。自唐设州,扩至江干,古城格局,延续至今。明代倭患浸炽,烧杀劫掠,涂炭生灵,大将汤和奉旨,筑卫建所,拒敌保民。谭子理运筹帷幄,练兵训卒,修城浚濠安六邑;戚继光横戈马上,九战九捷,扫尽倭寇靖三台。赞丰功伟绩,谭戚碑祠屡建;任沧海桑田,桃渚故城巍然。治所敌台比肩,明长城之“师范”;府城宋砖裹砌,亦长城之“蓝本”。龙兴寺碧瓦丹甍,鉴真东渡之“驿站”,最澄受戒之母寺;紫阳街明风清韵,台州府城之“精英”,紫阳真人之故里。延恩古寺,门前尚遗涌泉之迹;郎家旧里,屋后还留黄衙之井。尤足奇者,元宵户户吃糟羹,张灯却早别地一日;无须怪焉,中秋家家做糕囡,赏月偏晚他处一宵。
鱼米之乡,人居佳市,山川毓秀,风物钟灵。巾峰耸双塔于霄汉,自古号一郡游观之胜;东湖嵌明珠于郭外,素来称春夏行乐之尊。北固屏贯,台阁烟霞,雉堞铺翠古韵清幽;灵江带绕,风帆浅影,潮波涌涛三江争流。括苍之巅巍峨,世纪曙光首照;珊瑚之岩奇异,鬼斧神工天成。九台幽沟,鸟语杜鹃数春晚;尤溪急流,杉舞红豆嫌秋短。牛头山,逆流成千古奇谈,筑湖惠百万市民;新灵湖,聚景创当代胜迹,蓄水减洪潦万倾。城隍古隋樟,雷劈风摧尚枝叶争盛;桃江十三渚,稻黄橘香且水渚交横。黄沙狮子与临海词调,传承创新,成国家非遗;泥塑剪纸和枧桥大鼓,精工巧制,为海内绝艺。榜列全国环境与旅游优秀,跻身国家卫生及园林城市。
古往今来,崇文厚德,文脉流徽,人杰地灵。晋有高士任旭,志操励俗,博学明道;唐则名僧灌顶,学贯天台,尊为五祖。骆宾王名冠“四杰”,花甲来临,作檄文名震四海;郑广文号称“三绝”,暮年贬台,行教化启慧黎民。临海城中,官高同朝五宰辅,折桂文武五状元;巾山脚下,兄弟联翩四进士,父子一门三巡抚。王士性学博识广,奠人文地理之学;朱玉文献身科研,谓无父蛤蟆博士。求自由,杨、郭壮举,牺牲他乡,壮气如虹;为革命,林、吴英烈,冤死异国,英名传颂。刘璈创三台书院,重振台州之文教;翰文兴回浦学校,力倡严谨之学风。莘莘学子乐读,菁菁英才辈出。“小邹鲁”、民风纯朴,系古代之誉也;大文化、繁荣兴盛,乃当代之实焉。
改革潮涌,务实创新;社会发展,日异月殊。新思路拉动城乡发展,大手笔绘就建设蓝图。股份合作,开全国先河;对外开放,列国家首批。工业领先,五大产业成支柱;农业创新,四张名片树品牌。纽扣虽小,神州产量第一;眼镜不大,近售远销无双。国内跑车临海产,万吨巨轮灵江造。长虹飞架,昔日舟桥成文物;交通巨变,曾经天堑变坦途。城镇快速腾飞,商贾云集;滨海围涂造地,新城渐立。为民政兮,重人本;谋民利兮,思民生。政通人和,百业鼎兴,继往开来,锦绣前程!
(临海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休闲用品礼品生产基地、中国无核蜜橘之乡)
人民日报海外版海外代理处:美国海天发展公司、日本秋冈事务所、澳大利亚新金山传媒服务公司等 祝贺
临海市母亲河—灵江
临海戚继光抗倭古战场—台州府城墙(江南长城)
临海市宜居新区规划建设成功典范—灵湖新区一角
21世纪中国大陆第一缕曙光首照地之一—临海括苍山
西太平洋火山活动的重要地质遗存——临海国家地质公园桃江十三渚景观
中央主流媒体聚焦报道“宜居临海”授牌仪式
(只列举部分主要媒体)
新华社-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2012-06/21/c_123313595.htm
人民日报社-人民网
http://yuqing.people.com.cn/GB/212534/18258119.html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
http://www.ce.cn/cysc/newmain/yc/jsxw/201206/21/t20120621_21181759.shtml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广播网
http://www.cnr.cn/gblm/lmsy/syzx/201009/t20100906_507006124.shtml?randid=0.5406586389136241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
http://city1.cri.cn/29564/2012/06/21/4465s2646740.htm
国务院新闻办-中国网
http://finance.china.com.cn/news/dfjj/20120621/819010.shtml
国务院台办-中国台湾网
http://www.chinataiwan.org/jm/list/201206/t20120621_2754580.htm
中国新闻社-中国新闻网
http://www.chinanews.com/df/2012/06-21/3979499.shtml
中央电视台-中国网络电视台
http://food.cntv.cn/20120621/100042.shtml
此外,凤凰卫视(凤凰网)、大公报(大公网)、星岛日报(星岛环球网)等海外媒体,以及内地上百家媒体也对此次活动进行了关注报道,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中国城市国际协会推介“中国宜居城市”授牌仪式
中共迁安市委 迁安市人民政府 主办
2012年10月19日
中国城市国际协会推介中国宜居城市迁安授牌仪式
中国城市国际协会会长罗亚蒙向迁安市人民政府李忠市长授牌,推介中国宜居城市迁安
中共迁安市委书记胡国辉在授牌仪式上讲话
中国城市国际协会副会长、《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副总编刘国昌宣读《新闻公报》
中共迁安市委副书记李维林在授牌仪式上致辞
迁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黄玉东主持“宜居迁安”授牌仪式
中国城市国际协会(CCIA)推介“中国宜居城市——河北迁安”授牌仪式2012年10月19日在河北省迁安市隆重举行,中国城市国际协会会长罗亚蒙向迁安市人民政府市长李忠授牌,全球推介迁安市“中国宜居城市”品牌。授牌仪式由中共迁安市委、迁安市人民政府主办。迁安市副市长黄玉东主持授牌仪式。中共迁安市委副书记李维林致欢迎辞。中国城市国际协会副会长、《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副总编刘国昌宣读《中国城市国际协会推介“中国宜居城市迁安”新闻公报》。中共迁安市委书记胡国辉在授牌仪式上讲话。迁安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郝可军、迁安市政协主席陈子存、中共迁安市委秘书长田立生、迁安市政协副主席李志文等出席了仪式。
城市综合宜居指数84.09
河北迁安登上“中国宜居城市榜”
新华社新华网综合报道
http://news.xinhuanet.com/2012-10/22/c_123853180.htm
中国城市国际协会(CCIA)推介“中国宜居城市——河北迁安”授牌仪式10月19日在河北省迁安市举行,中国城市国际协会会长罗亚蒙向迁安市人民政府市长李忠授牌,向全球推介迁安市“中国宜居城市”品牌。《人民日报》国内版、海外版10月17日同时整版刊出迁安市标志性城市形象组图,《人民日报》海外版美国代理处、澳大利亚新西兰代理处等共同祝贺。河北省迁安市作为我国北方第一个荣登《中国宜居城市榜》的县级城市展现给世界。
迁安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北依燕山,南望渤海,毗邻京津,总面积1208平方公里,总人口72万,融历史之韵、文明之风、文化之魂、山水之秀为一体,集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等众多荣誉于一身。
迁安实力雄厚,产业发达,市域综合经济实力位居河北首强,在全国县域经济百强评比中列第24位。河北首个千亿级工业聚集区诞生于此。以精品钢铁、装备制造、现代物流为支撑,传统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驱动的“三足鼎立、两翼齐飞”现代产业格局已经形成,成为亚洲最大的高速线材单体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硅钢生产基地。
迁安市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6.4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39.1%,绿化覆盖率43.3%。滦河生态综合开发工程将打造万顷水面碧波荡漾,生态绿岛星罗棋布,青山绿水交相辉映的“北方第一水城”。
2011年以来,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河海大学、同济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环保部、国家住建部等单位专家学者经过认真研究、审评,确认迁安市城市综合宜居指数84.09,达到《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指标体系》规定的“宜居城市”标准,并把“宜居迁安”建设目标确定为“中国北方山水园林宜居城市典范”。
据了解,中国城市国际协会(CCIA)自2007年开始建立《中国宜居城市榜》以来,已经成功推介广东省清远市、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上海市青浦区朱家角镇、江西省宜春市、浙江省临海市等多个宜居城市,由于评价指标体系较为科学,程序要求非常严格,宁缺毋滥,在海内外的影响力、公信力、感召力不断扩大,品牌价值逐步提升,已经成为国际社会认知中国城市价值的重要标杆。
据中国城市国际协会副会长、《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副总编刘国昌介绍,《中国宜居城市榜》上榜城市,每年巡查一次,三年复审一次,“城市宜居性”破坏较为严重的城市,将被淘汰。
中共迁安市委书记胡国辉表示,今日迁安,坚持科学发展理念,集聚发展势能、裂变的力量,焕发着无限的生机与活力。不久的将来,一个经济发达、幸福宜居、功能完善、辐射周边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将展现在世人面前。(综合人民网、长城网、河北省政府网报道)
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专版宣传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html/2012-10/17/content_1127351.htm
中国城市国际协会2012年10月19日授牌
隆重推介中国宜居城市—河北迁安
(科学发展 谱写华章·城市篇)
科学发展谱写魅力钢城新辉煌 宜居绿色迁安硕果献礼十八大
河北省迁安市:中国北方山水园林宜居城市典范
迁安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北依燕山,南望渤海,毗邻京津,总面积1208平方公里,总人口72万,是中国北方最适宜人类居住和创业的城市之一。她融历史之韵、文明之风、文化之魂、山水之秀为一体,集国家卫生城、国家园林城、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等众多荣誉于一身,宛如一颗镶嵌在冀东大地的璀璨明珠,向世人展示着千年古邑的文化风流,闪烁着现代文明的智慧光芒。
迁安古韵绵长,文化璀璨,是一座古老神奇的千年古邑。秦朝为离支县,汉时为令支县,金大定七年(公元1167年)定名迁安县,取意“迁兰变鲍、安居乐业”,1996年撤县设市,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建县史。这里历经沧桑,积淀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地球岩石鼻祖——38.5亿年的黄柏峪古老岩石,见证了早期地球的形成和发展。山叶口国家地质公园被誉为“全息太古时代地质地貌档案馆”。国内体型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菱齿象化石,再现燕山地区气候变迁。爪村旧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华夏第一针”——骨锥骨针,闪耀着4万年前人类文明的光辉。以安新庄遗址为代表的18处新石器时代遗址留下了轩辕黄帝的足迹,被誉为“黄帝故都”。夷齐让国、不食周粟,蚁穴知泉、老马识途,传为千古佳话。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迁安博采众长,形成了以黄帝文化、长城文化、燕山文化、滦河文化、造纸文化等多元文化交融荟萃的地方特色。
迁安物阜民丰,山水兼备,是一片风光秀美的风水宝地。这里地处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境内山清水秀、生态优美,兼具山水资源,有“地上好山水,地下铁迁安”的美誉。北部燕山层峦叠嶂,满目苍翠,层林尽染北国生态绿都;万里长城蜿蜒逶迤,横亘东西,大理石长城堪称绝景。滦河、青龙河、西沙河等17条河流贯穿境内,年过境水资源总量达20亿立方米。铁矿石储量27.2亿吨,居全国之冠,以“铁迁安”闻名于世,建有亚洲最大的露天铁矿。书画纸素有“南宣北迁”之称,京东板栗驰名中外。
迁安实力雄厚,产业发达,是一方蓬勃发展的创业热土。市域综合经济实力位居河北首强,在全国县域经济百强评比中列第24位,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中列第22位,先后荣获“中国全面小康成长型百佳县(市)”、“绿动·2011中国经济十大领军城市” 等称号,被确定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发展改革试点城市。进入科学发展的新阶段,迁安着眼可持续发展,作出了深入实施“四五”转型攻坚计划,建设“魅力钢城、绿色迁安”的战略部署,全面开启了转型跨越的新征程。世界500强和国内外知名企业纷纷落户迁安,河北首个千亿级工业聚集区诞生于此。以精品钢铁、装备制造、现代物流为支撑,传统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驱动的“三足鼎立、两翼齐飞”现代产业格局已经形成,成为亚洲最大的高速线材单体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硅钢生产基地、全国唯一的八色印铁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彩印包装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手工地毯生产基地、北方最大的管材生产基地。
迁安城乡秀美,民富民安,是一座宜居宜业的幸福之城。秉承建设低密度、空间大尺度、绿化高绿量、开发中强度的城市建设理念,一座以水为魂、以山为骨、以园为景、绿道成网的北方水城、生态绿城彰显独特魅力。市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6.4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39.1%,绿化覆盖率43.3%。三里河生态走廊穿城而过,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和“世界景观奖”;滦河生态综合开发工程将打造万顷水面碧波荡漾、生态绿岛星罗棋布、青山绿水交相辉映的“北方第一水城”。龙山、佛山、黄台山众山拱卫,峰峰竞秀,“三山两河四面水,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特色山水园林景观全国少有。现代化标志区、滦河生态休闲区、右岸新城三大城市板块打造多核发展格局,体育会展、消费购物、教育培训、金融服务、医疗养生、游客集散等区域性功能中心带来蓬勃的经济生态。“一横三纵”的138公里绿色生态廊道,宛如四条绿色长龙,串联城乡,打造生态美景,被授予“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市”称号。在河北省率先实现养老、医疗等社保体系的全覆盖,社会保障水平居全国前列,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困有所助的美好愿望正在成为现实。
风劲正是扬帆时。今日之迁安,传承着历史的神韵,书写着奋进的传奇。她集聚着发展的势能、裂变的力量,焕发着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厚德、自强、开放、创新”的迁安人民,正用自己勤劳智慧的双手,创造着迁安更加美好的明天,不久的将来,一个经济发达、幸福宜居、功能完善、辐射周边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将巍然屹立于渤海之滨!
(河北省中共迁安市委、迁安市人民政府供稿)
人民日报海外版海外代理处:美国海天发展公司、澳大利亚新金山传媒服务公司等 祝贺
人民广场
白羊峪长城
黄台湖风景区
黄台山公园
燕鑫公园
原国家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部长叶如棠题字
中央主流媒体聚焦报道“宜居迁安”授牌仪式
(只列出部分主要媒体名单网址)
人民日报社-人民网“社会”
http://society.people.com.cn/n/2012/1022/c41158-19344129.html
人民日报社-人民网“24小时滚动新闻”
http://www.people.com.cn/24hour/n/2012/1017/c25408-19285685.html
人民日报社-海外版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html/2012-10/17/node_872.htm
新华通讯社-新华网“新闻中心”
http://news.xinhuanet.com/2012-10/22/c_123853180.htm
新华通讯社-新华网“财经”
http://news.xinhuanet.com/2012-10/22/c_123853772.htm
国务院新闻办-中国网“新闻中心”
http://news.china.com.cn/live/2012-10/22/content_16761112.htm
http://news.china.com.cn/live/2012-10/22/content_16760758.htm
国务院新闻办-中国网“财经”
http://finance.china.com.cn/news/dfjj/20121022/1083808.shtml
国务院新闻办-中国网“民企”
http://minqi.china.com.cn/bencandy.php?fid=42&id=9401
光明日报社-光明网“时政频道”
http://politics.gmw.cn/2012-10/22/content_5446912.htm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新闻”
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1210/22/t20121022_23776269.shtml
中国新闻社-中国新闻网“财经”
http://finance.chinanews.com/life/2012/10-22/4266462.shtml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广播网“和谐城乡”
http://www.cnr.cn/hxcx/hxcx/201210/t20121022_511186860.shtml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生态中国”
http://gb.cri.cn/40151/2012/10/22/6351s3895714.htm
中央电视台-中国网络电视台“健康台”
http://jiankang.cntv.cn/20121022/100189.shtml
求是杂志社-中国小康网
http://www.chinaxiaokang.com/html/2012-10/30412.html
其他媒体报道
香港-凤凰卫视-凤凰网“城市”
http://city.ifeng.com/cskx/20121022/307078.shtml
江苏-扬子晚报-扬子晚报网“新闻”
http://www.yangtse.com/system/2012/10/22/014976771.shtml
上海-新民晚报-新民网“新闻”
http://news.xinmin.cn/rollnews/2012/10/22/16817114.html
安徽-安徽广播电视台-安徽广播网
http://www.ahradio.com.cn/news/system/2012/10/22/002448206.shtml
湖南-红网“中国频道”
http://china.rednet.cn/c/2012/10/22/2786366.htm
四川-四川广播电视台
http://news.sctv.com/gnxw/rdxw/201210/t20121022_1289753.shtml
广东-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大洋网“新闻中心”
http://news.dayoo.com/china/57400/201210/22/57400_109408917.htm
广东-东莞报业传媒集团-东莞时间网“新闻中心”
http://news.timedg.com/2012-10/22/content_12651740.htm
河南-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大河网
http://zk.dahe.cn/2012/10-22/101677136.html
河北-长城网“新闻”
http://news.hebei.com.cn/system/2012/10/22/012172170.shtml
中国法学会-民主与法制网
河北-中国新闻社河北分社-河北新闻网
http://www.heb.chinanews.com/5/2012-10-22/205123.shtml
河北-环京津新闻网
http://news.010lf.com/system/2012/10/22/010281867.shtml
河北省人民政府网
http://www.hebei.gov.cn/article/20121021/2334014.htm
人民日报社-环球时报-环球网“视频”
http://v.huanqiu.com/china/201210/20121020202516.shtml
天津-今晚报-今晚网
http://news.jwb.com.cn/art/2012/10/22/art_189_1609072.html
云南-云南信息港
http://news.yninfo.com/society/201210/t20121022_1820698.htm
江苏-现代快报网
网友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