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城搜索

人民网:重污染城市竟评宜居?呼唤科学标准!

中城网2007-05-14 22:18:35

重污染城市竟评宜居?呼唤科学标准!

人民网记者 许秀华

“宜居城市”的评选每年都是各家媒体的热点新闻,然而每年入选的宜居城市中,都有那么一些城市,在随后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十大污染城市中榜上有名。

重度污染城市怎么能同时是“宜居城市”,这种荒唐局面出现的原因就在于一些商业机构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打着“宜居城市”的旗号,进行所谓的“宜居城市”排行评选。这种评选不仅严重扰乱了公众对“宜居城市”的价值判断,同时还严重地影响了地方城市的工作。 “宜居城市”的评选能否摆脱商业炒作,建立一套自己的科学评价体系呢?

2006年4月国家建设部发布文件正式批准了《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课题立项,标志着“宜居城市”的评选将从此步入科学轨道。

2005年10月29日,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批准成立“宜居城市课题组”,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中小城市分会副秘书长罗亚蒙研究员担任组长。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宜居城市课题组”,下设三大主干课题:第一主干课题“宜居城市科学概念研究”,第二主干课题“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第三主干课题“宜居城市规划建设实践研究”。

《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的研究,将汲取国内外城市建设管理智慧,切合中国实际,着眼于解决中国当前城市发展中的前瞻性问题,促进中国城市健康发展。

2005年10月中旬,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建设部原副部长周干峙在中央党校首届“城市管理与建设发展高级进修班”开学典礼上讲话指出:“现在大家都在讲宜居城市,都在追求要成为所谓的宜居城市。我看宜居城市的希望根本不在北京、上海,就在我们很多的中小城市,只有中小城市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宜居城市。”

周干峙院士关于“只有中小城市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宜居城市”的观点,为我国“宜居城市”规划、建设实践研究指明了方向。

“宜居城市”的评价体系将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包括,社会文明度、经济富裕度、环境优美度、资源承载度、生活便宜度、公共安全度等六个方面。每个方面又包含若干指标,每个指标又按可操作性的数值给予权重。

比如说,社会文明度包括价格听证、物业管理、社会保障、发案率、行政效率等大的社会环境指标;而经济富裕度则对城市的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就业率则成为了硬指标;环境优美度则包括了空气质量好于二级的天数、饮用水水质达标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噪音达标区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等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比率……事实上,迄今为止,所有的城市在建立之初,都有着最原始的“宜居性”,或依山傍水,或气候宜人,或交通方便,否则我们的先民就会另谋佳址了。

然而随着人口密度的增大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这种最原始的“宜居性”正在从我们的生活中逐渐丧失。我们不得不每天呼吸着汽车的废气,不得不眼睁睁地看着一条条河流小溪污水横流,不得不食用残留着农药的果蔬,不得不被高分贝的噪音折磨得头晕目眩,不得不投身于人口剧增后带来的交通堵塞……

纵观我国4000多年城市发展历史,我国先后经历了以安全为本、以经济为本、以人为本三个城市境界。而以人为本的城市理想的本质意义,就在于确立了人的全面发展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的核心地位。

千千万万的城市人口正在以健康和舒适为代价承受着“宜居性”的丧失,因此,《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也将更关注普通人的生活,普通人的感受。

                                                 来源:人民网环保频道 2006年7月31日

网友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登录发表评论!

运营管理:北京中城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合作联系电话:010-62530116、18600196839
投稿邮箱:zhongchengwang2020@163.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 京ICP备20003710号-1

北京市公安局网站备案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1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