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城搜索

辽宁省大连市“十一五”规划:生态宜居给城市一个新起点

中城网2007-05-21 13:56:11

 

    大连日报消息 大连市政府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建生态宜居型城市,并将在今后5年,按照生态宜居型城市标准,进行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初步实现生态环境良好、配套设施完善、商务环境优越、城市管理规范的建设目标。这不仅是市政府对600万市民的承诺,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 

  在率先实现全面振兴的重大机遇面前,大连市政府清醒地认识到,振兴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要实现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是基础。在这一前提下,建“生态宜居城市”的目标不仅是对城市功能的准确定位,也将确保大连在一个新起点上率先实现全面振兴,为大连市经济建设指出一条健康、理性、可持续的发展之路。调整工业产业布局,根治环境污染“痼疾”

  近年来,我市的经济建设和城市建设协调发展,取得丰硕成果,不仅首批进入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行列,还于去年通过复检,先后被评为国家级园林城市、联合国全球环境500佳等称号,大连在发展中取得的成就得到公认,宜居、宜商的良好形象深入人心,整个城市社会经济环境实现又一次飞跃。

  多年来的实践与积累为大连新时期构建生态、宜居、和谐的理性发展模式提供了可能,夯实了基础。城市布局上实现了由传统工业模式到多功能现代城市的转换,基本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风景旅游区、金融商务区、中央商务区、中心居住区等为主体的现代化新型城市格局。在此基础上,政府下定决心通过调整产业布局,根治城市环境污染之“痼疾”。

  甘井子区是冶金、重化工企业较为集中的一个老工业区,也是污染最为严重的地区,一直是影响大连市区环境质量的难点地区。该区废水污染负荷占全市81.8%,大气污染负荷占全市的54.8%,空气优良天数仅为246天,比全市空气优良天数少100多天。为解决这一区域的污染问题,市委、市政府先决定按照“西拓北进”的城市发展战略,对甘井子工业区布局实施大规模调整。计划用5年时间,对大钢、大化及大水泥等污染严重企业实施搬迁改造,治理大化棉花岛渣场,关闭鞍钢大连石灰石矿和周围小矿山。对腾出的近15平方公里的土地,按照主城区定位进行优化开发,实现城区北拓,彻底解决这一区域长期困扰城市合理布局和影响城市环境质量的问题。这一发展规划已列入大连市“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之中。目前,大化、大钢、大水泥3家主要搬迁企业新厂已开工建设;大化渣场整治工程基本完成;甘井子区31个“非煤矿山企业”全部关闭。

   加大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完善城市环境基础设施

  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我市实施了“碧海蓝天”工程,开展了大规模拆炉并网活动,几年来,累计拆除小锅炉3800多台、拔掉烟囱3000多根、实施集中供热、减少低空面源污染。

  开展黑石礁和凌水湾城乡接合部等地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清理海上养殖浮筏1.3万台,搬迁水产养殖企业,铺设污水管线,建成黑石礁公园;整治城乡接合部环境,对城郊100多家小矿山进行全面整治,关停48家,拆除烘干窑84座,大力实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并以不断提升环境管理水平、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环境问题、持续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作为根本,坚持不懈地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宜居型城市努力。

  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能力直接影响到城市的环境质量,2006年迎接国家环境模范城市复检,成为我市进一步完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助推器,这一年也是我市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最大、成效最好的一年,梭鱼湾区域环境综合整治、春柳河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中心区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厂、中心区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理工程等一大批城市环境综合整治重点工程项目陆续开工,并将相继完成。

  此外,市政府还对全市的污水处理工程进行了系统规划和建设,截至目前,市区已建成二级城市污水处理厂8座,城市生活污水二级处理率为71%。我市生活垃圾填埋场也已投入运营,生活垃圾焚烧厂将于2008年末投入运行,生活垃圾和医疗垃圾都能得到安全妥善处置。

  市长夏德仁日前在瓦房店市调研环保工作时要求,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2008年年底以前,各区市县都要完成一座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和一座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处理率要分别达到80%和95%以上,提前完成国家指标。同时,各工业园区产生的污水必须就地处理,各园区都要建设自己的污水处理设施,工业废水决不允许直接排。此外,市环保局也按照国家要求,将逐步推动环保设施建设由无害化向资源化利用方向发展。

  今年,我市仍将“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一批重大工程陆续上马——将继续推进大钢、大化、大水泥的搬迁,完成马栏河、春柳河、夏家河污水处理厂及城市污泥处理厂、垃圾渗滤液处理厂工程建设,加快泉水河上游污水截流工程和拉树房垃圾焚烧处理厂建设,启动城市生活垃圾中转压缩站工程建设。同时启动森林城市建设,高标准建设西郊森林公园和金龙寺、银石滩等国家森林公园。搞好园林绿化建设,绿化覆盖率达到43.3%。全面推进沿海防护林等林业五大生态工程建设。

  环保一票否决制——为生态宜居城市提供制度保障

  要建设生态宜居型城市,就要以生态和生态环境的观点来判断、界定城市发展与经济运行的质量,确保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与环境治理、生态保护并行不悖。今年,市政府提出继续“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加大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力度”,其中“环保一票否决权”保证了经济发展不以牺牲城市环境为代价,为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提供了更加有效的制度保障。“十五”期间,我市已否决不合环保要求和规划布局的项目834个。

  近年来,市政府始终坚持“正本清源”的工业污染防治思路,以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为主线,在严格工业建设项目审批、控制新增污染量的同时,对老污染企业采取关停、搬迁改造、加强治理等一系列措施,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并以发放排污许可证为核心,采取限期治理、清洁生产审核、重点企业市政府直管等手段,加强了企业环境监管。

  坚持以环保审批为杠杆,在优化产业结构和调整城市布局的同时,严格控制新建工业项目污染物排放总量。坚持建设项目环保前置审批和“环保一票否决”制度,严格控制不符合产业政策、不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地区环境质量不能满足环境功能区要求且无法通过区域平衡等替代措施削减污染负荷的项目。“十五”期间,全市共否定涉及水泥、造纸、炼铁等行业不符合环保要求和规划布局的项目834个。此外,共关停污染企业300多家、搬迁改造近200家、限期治理1000家,大大削减了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

  搞好城市建设,切实解决民生问题

  在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过程中,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是根本。因此,大连市政府切实把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摆在工作的首位,下更大的决心,投入更大的力量,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让老百姓得到更多的实惠。

  构建合理的城市开发体系,继续实施“西拓北进”战略,重点推进主城区向甘井子区拓展;全力推进大连港东部港区的开发建设;加快南北复兴里、石门山、春华山旧区拆迁后的综合开发;除计划中的旧区改造以外,坚持老城区零开发原则,保护城市风貌和历史文脉。

  便捷城市交通建设将成为生态宜居城市的坚实支撑,今后5年内,我市要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加大城市交通线密度建设力度,加快构建“四网一环”公路网。目前,已基本完成西部大通道和新建椒金山隧道工程,并于今年启动海底隧道工程,开通连接新老城区第二条通道;启动新机场区域规划,开工建设南关岭新火车站,规划建设“一横二纵”的地铁主体交通框架……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将因此而更加方便。

  生态宜居城市建设不仅包括了城市交通和环境治理,如何让人们在这里生活得更舒适也是生态宜居的重要指标。继去年“煤气新厂二期工程主体竣工;建设改造城市煤气管网40公里;更新改造城市供热管网241公里,解决旧城区无暖气设施12万平方米,新增供热面积400万平方米;改造城市供水管网73公里、二次加压泵站182处、居民室内旧管网5万户;梭鱼湾公园建成,西山公园、西郊森林公园等6个公园建设进展顺利;城区新增公共绿地150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42.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6平方米”之后,香海热电厂二期工程,泰山热电厂二期建设,大城市供热、供暖、供气、供水等管网改造以及园林绿化建设都被陆续摆上了生态宜居型城市建设的日程上。

  大连,将在生态宜居城市这一高起点上,迎来全面振兴!

网友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登录发表评论!

运营管理:北京中城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合作联系电话:010-62530116、18600196839
投稿邮箱:zhongchengwang2020@163.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 京ICP备20003710号-1

北京市公安局网站备案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1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