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兰州市:中心城区将扩至1000平方公里 “宜居城市”轮廓初显
中城网2009-08-03 10:28:54
兰州晨报8月1日消息 兰州市四版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启动!2009年7月31日,兰州市政府召开“兰州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动员大会”,标志这一统领未来20年兰州城市建设“总规”的编制进入实质性阶段。据悉,兰州城市定位初步表达为:区域中心、宜居城市、黄河明珠、如兰之州。
甘肃省政协副主席、兰州市市长张津梁在会上指出,新规划的编制是兰州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寻找新定位、实现新发展的需要,能够全方位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提高城市承载能力,统筹城乡发展,破解城乡二元矛盾,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
三版规划不适应持续发展终结成使命
随着兰州市第三轮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期限接近尾声,显现出“三版”规划已不能适应兰州城市的继续发展,编制四版规划成了兰州市十分迫切的一件重要工作。第三轮总规所显现出的不适应主要表现在:人口规模已突破规划确定的194万人的目标;规划市区已基本建成,城市建设用地严重不足,现有的城市用地布局结构特别是产业用地布局过度分散,已不适应城市进一步的发展,重构用地布局尤其是调整工业用地布局结构势在必行;城乡二元结构的问题比较突出;城市负荷过重,基础设施不足、公共设施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好转,生态环境系统仍然较为脆弱。
新版规划将在网上征求市民意见
据悉,四版规划的编制工作将邀请国内有关研究机构进行专题研究,同时将重视公众参与意识,规划成果分阶段进行公众咨询,征求不同社会团体和市民意见,并在互联网上开展《兰州市总体规划修编和城市建设建议》市民意向调查。
记者了解到,新“总规”包括许多市民关心的话题,如将划定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和已建区,并制定空间管制措施;确定市级和区级中心的位置和规模;确定绿地系统的发展目标及总体布局,划定各种功能绿地的保护范围(绿线);研究住房需求,确定住房政策、建设标准和居住用地布局,重点确定经济适用房、普通商品住房等满足中低收入人群住房需求的居住用地布局及标准。
未来20年兰州整体轮廓
2009年6月5日,兰州市规划提交的《兰州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建议意见》经兰州市政府第11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意见》对兰州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提出了初步设想,并展示给人们一幅未来20年兰州市的整体轮廓。
★★★规划期限:拟定为2011—2030年,远景展望到2050年。
★★★规划区范围:本轮总规要在市域范围内对各城镇建设进行统筹安排,规划区拟定为东起榆中高崖镇,西至吐鲁沟,南起兴隆山、阿干镇,北到永登秦王川,规划区总面积约7000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范围:中心城区拟定为东起定远、金崖,西至河口南地区,南起皋兰山南麓,北到青白石,规划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另外,将中川航空港、红古区海石湾镇、夏官营地区作为独立区域纳入城市规划统一管理。
★★★人口规模: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估计将达到350万人。
★★★城市定位:根据兰州市的特点,城市定位初步表达为:区域中心、宜居城市、黄河明珠、如兰之州。宜居城市包括“资源承载度、社会文明度、经济富裕度、环境优美度、生活方便度、公共安全度”等宜居城市6大指标;如兰之州指兰州既具高山长河的雄浑大气,又具深谷幽兰的宁静典雅。
★★★规划空间结构布局的初步设想:
第一设想:市域空间结构为“一心五片环城组团都市区”。一心指中心城区,五片分别为连海工业片区、中川经济片区、青什生态新城片区、榆中盆地高新技术片区、兰南区域片区等。
中心城区空间结构为“一河两翼三城四片区”。中心城区以黄河为轴,两山为翼,完善跨河形态,构筑昼夜山水城市整体空间新形象,对中心城区内的城关、七里河老城、安宁新城、西固石化城三城进行优化提升,分步构筑青白石片区、沙中片区、河口南片区、和平定远片区四大片区。
第二设想:“一带一心三轴四片区”。一带:指黄河生态景观带。一心:指现状城区,是兰州都市区的发展核心。三轴:指联系外围三个主要拓展空间的发展轴线(向西到海石湾、向东到榆中盆地、向北到秦王川盆地)。四片区:指构成兰州都市区的四个主要发展空间,分别是中心城区(包括现状市区及青什、沙中片区)、榆中盆地、秦王川盆地、湟水河谷地(海石湾地区)。
第三设想:“两带三城三轴九片”。两带:湟水—黄河发展带,“引洮工程”宛川河发展带。三城:主城区(现状城区及青什、沙中片区),西城区(河口东川),东城区(榆中盆地)。三轴:向西到海石湾、向东到榆中盆地、向北到秦王川盆地。九片:东川片区、河口片区、西固片区、七里河—安宁片区、城关片区、青什片区、和平—定远—宛川河谷地片区、榆中县城—三角城—夏官营片区、中川片区。
城市交通将成“总规”重点
无论在7月31日召开的“兰州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动员大会”上,还是《兰州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建议意见》,如何进一步发展城市交通都被提到了重要的位置。
《意见》指出,兰州是一个河谷型的组团带状城市,东西不畅、南北不便问题历来是兰州市交通建设管理的重点,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的空间发展还将会是带状组团或枝状组团结构,城市内部的交通发展政策制定、组团与组团间的交通联系方式、城市交通与过境交通的衔接方式、轨道交通等公共交通的发展模式、交通管理措施,都将影响未来道路建设标准的制定与选择,影响居民出行时间与工作效率等。
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将突出综合交通规划。为此,将进行交通调查和建立分析模型,并开展现状问题诊断和发展趋势分析,制定交通战略规划、区域交通系统规划、道路系统规划、公共交通系统规划(含轨道)、停车系统规划、城市步行和自行车系统规划、物流及货运集散规划。
其中,市民普遍关心的公共交通系统规划(含轨道)方面,新“总规”将确定地铁、轻轨线路,以及公共客运交通、公交线路网、站场分布。省建设厅副厅长梁文钊建议,轨道交通要实现轨道交通和新城区之间的互动。他说:“空间要发展,还要靠交通来扶持。”
前三版规划回顾
第一轮《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于1954年,之后分别于1978年、2000年进行了两次修编。其主要内容及特点如下:
第一轮城市总体规划:规划期限为1954—1972年,规划区面积126平方公里,人口控制在80万左右。确定城市性质为:工业城市、省级机关所在地、全省政治中心,是甘、青、新交通枢纽和货物集散地。其特点为分区布局、组团发展。
第二轮城市总体规划:规划期限为1978—2000年,规划区面积148平方公里,人口控制在90万以内,明确了“带状组团分布、分区平衡发展”的城市用地布局和建设发展原则。确定城市性质为:兰州是甘肃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和科研中心,是西北的交通枢纽,以石油、化工、机械制造为主的工业城市。其特点为带状布局、沿河发展。
第三轮城市总体规划:规划期限为2001—2010年,规划区面积221平方公里,人口194万人,提出“一河两城七组团”的城市用地布局结构、“一水两山三绿廊”的城市风貌建设原则,引导城市从偏于东市区、以东方红广场—三台阁为轴线,向以黄河为轴线的转变;以单中心结构向双中心城市结构演变。确定城市性质为:兰州市是甘肃省省会,是西北地区重要的工业城市和商贸、科技区域中心,是西部地区重要的交通、通信枢纽。
评点:《兰州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建议意见》指出,前三轮“总规”都具有较强的时代性、系统性和综合性,其编制内容比较完整,提供了城市规划管理的基本依据,满足了当时发展的需要。其中“三版”规划是一部承上启下的总规,提出了兰州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新思路,表现在:正确引导了城市空间未来发展方向,预测兰州城市空间发展沿五条轴线展开;确定了兰州城市一河、两城、七组团新的结构,引导了兰州城市从单中心向双中心城市的演变;确立了黄河作为城市发展轴、景观轴、生态轴的地位;确立了南北两山、三大绿色通廊的生态、景观地位。
不过,前三轮规划因编制于计划经济时代,是计划经济的延续和空间的落实,是一种以工业为导向的规划,也就是项目布局到哪里,规划就编到哪里,这种规划思路与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不相适。
网友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