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原市:2010年半数以上社区“宜居”
中城网2010-02-07 09:45:24
人民城市网2010年2月7日山西太原消息 据《山西青年报》(记者 罗莎莎 薛日红)报道,一个城市的宜居并不是有几条靓丽的大街,醒目的地标,更重要的是作为城市末梢神经的社区,社区的宜居更能推动整个城市的发展。
这些年,太原市一直在为创建宜居社区而努力,2008年,太原市创建了100个宜居社区,2009年,在巩固2008年创建了100个宜居社区的基础上,新创50个宜居社区。这样,太原宜居社区数量达到了全市社区总数的三分之一。
2010年2月4日,记者从太原市城乡清洁办了解到,2010年将继续深入开展创建宜居社区活动。开展好执法和市政服务进社区工作,力争全市半数以上社区达到宜居社区标准。
全面推进宜居社区
社区的和谐、宜居关乎整个城市的发展。社区是市民居住的大环境,直接影响城市的整体面貌。
太原市给宜居社区的定义是,“垃圾桶密闭存放、院落有人清扫保洁、社区有广告张贴栏、无毁坏绿地现象……”社区内卫生状况良好,道路平坦,环卫设施完善,垃圾日产日清,公共厕所符合卫生要求,无违章建筑。市场、饮食摊点等商业服务设施设置合理,管理规范,无占道经营现象。要逐步建立和完善社区工作人员、城管部门和社区居民三方联动的长效管理机制,对各类违章和公用设施损坏现象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努力为社区居民创造宜居环境。
太原市城乡清洁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为了创建宜居社区,太原市先后召开了一系列整治现场会和经验交流会,实地观摩,现场交流,稳步推广,推动了清洁工程的全面开展,涌现出一大批宜居社区。
2010年新增50个
2009年,太原新增宜居社区50个。50个宜居社区分布于10个县(市、区),杏花岭区最多,有10个,万柏林区、迎泽区各9个,小店区7个,尖草坪区6个,晋源区2个,古交市4个,清徐县、娄烦县、阳曲县各1个。
其中,万柏林区的西矿街社区、杏花岭区的锦绣苑社区、迎泽区的桃北东社区、小店区的民航社区、尖草坪区的翠馨苑社区等,在清洁宜居社区创建中表现尤为突出。
在宜居社区创建过程中,共设立社区宣传栏150个,设立公众环境书报架150个,整治摊位乱摆23316个,规范市场220个,整治广告乱贴54528个。
社区脏乱差改变
桃南二社区如今已经成为宜居社区。
桃南二社区党支部副书记刘爱萍回忆起社区成立之初,社区负责的范围有0.19平方公里,这片地方在人们的眼里是个不折不扣“脏乱差”的地方。“当时,道路两旁几乎都是违章建筑,小区内基本没有绿地,院内垃圾乱扔的情况更严重。”
桃南二社区负责范围内共有24个单位家属院和一个城中村,老房子较多,“以前,垃圾基本上都是从楼内的通道中扔下,再由清扫人员清理,小区内的卫生很不好。”太原市开展城乡清洁工程后,社区要求各单位将楼道中的通道焊死,并且在小区院内放置了垃圾桶,“现在,居民会把生活垃圾扔到小区院内摆放的垃圾桶中。”刘爱萍说。
社区鼓励各单位自己清扫家属院里的垃圾,所属的老军营环卫所也安排了卫生员,负责将院内的垃圾清运走。
康乐村是桃南二社区管辖内的唯一一个城中村,原先的环境非常差,“道路积水,路面难行,晚上连路灯都没有。”刘爱萍说。2006年,社区组织村里居民成立居民小组,开始为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清洁工程开始后,“居民小组为大家修了道路,安上了路灯,填平了道路中的水坑,居民的环境有了更大的改善。”
清除楼道小广告
在太原市的宜居社区中,并州三社区也是其中之一,社区李大妈说:“我们这个小区很好,即干净又安全。”城乡清洁工作开始后,太原市环卫局为社区配备了三名环境卫生员,主要负责社区院内卫生的清扫。
“同时,社区还有一个卫生服务员,主要在社区内发现卫生死角、建筑垃圾、楼道内墙上的小广告以及门面房门前的卫生情况。”并州三社区主任史家骅介绍说,对于卫生服务员发现卫生死角,如果社区自己可以清扫的,社区卫生服务员会自己清理,无法清理的才会通知环卫到小区来清理。
“小区道路上的一些废纸,楼道内的广告,我们能够自己清理。”史家骅告诉记者。
居住更惬意
居民的垃圾清理干净了,小区绿化也有了很大改善。
桃南二社区原先的绿地面积有6400平米,并且全部都是在街道两旁,小区内基本没有。2005年开始,社区开始着手绿化建设,城乡清洁开始后,绿化的范围增多,“社区要求每个单位各自进行绿化。”刘爱萍说,如今,绿化已经进入社区,面积增加了1000多平米。
“我们下一步想空出一片地建设绿地,建设文化墙。”刘爱萍说。
最初,桃南二社区的24个家属院和一个城中村,一件健身器材都没有,“现在,健身器材的数量不断增加,较大的家属院基本都有近10件健身器材。
健身器材给了大家锻炼身体的场所和条件,为了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社区举办各种活动,现在还有一支六七十人的同心秧歌队。
死角和盲点大幅减少
随着清洁工程的延伸拓展,覆盖城乡的清洁体系逐步建立,全太原市52个街办、52个乡镇组建了市容环卫所,865个村庄、497个社区组建了市容环卫站,400多个村庄按500名村民配一人清扫保洁,建立了村庄保洁体系,4654个单位、4290个楼院明确了环卫责任人,清洁工程从业人员接近2万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体系格局初步形成。
作为城乡清洁工程的主力军,环卫部门从强化队伍建设、提升行业形象做起,实施综合保洁,提高作业质量,积极、主动地接扫、接管一大批常年无人管理区域,专业清扫量大幅增加,作业覆盖面不断延伸。通过划分责任区、强化监督考核,增强单位的清洁意识,落实“自扫”责任,提高“自管”能力,街巷便道、单位楼院的环境卫生普遍加强,基本达到了“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
目前,纳入财政预算的清扫量由2007年的2841.4万平米,提高到3893.5万平米,净增1051.9万平米。同时,广大农村街巷、乡村公路、河道水域均不同程度地纳入保洁范围,无人管、无人扫的死角和盲点大幅减少。
网友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