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井市:围绕优势谋划项目 创建新型宜居城市
中城网2010-03-22 09:11:40
人民城市网2010年3月22日吉林龙井消息 据《延边日报》报道,2010年以来,龙井市抓住《长吉图规划纲要》实施的机遇,围绕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以对外开发开放、产业结构升级、区域功能提升为主线,重点突出民族特色、生态特色,努力建设“长吉图区域新型宜居城市”。 《长吉图规划纲要》的实施,为龙井市立足新起点,科学谋划和全力推进“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加快发展指明了方向。2010年以来,龙井市明确了发展新思路,开展了以“创新、创业、创优”为主题的“重塑龙井”教育实践活动,重塑龙井精神,重树龙井形象,广大干部群众抢抓机遇先行先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空前高涨。 建设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龙井市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龙井市拥有三合、开山屯两个国家一级陆路口岸,对外贸易十分活跃;是中国境内朝鲜族居住最集中、朝鲜族民俗文化保存最完整的地区;现已发现煤、铅、锌、金、镉、铁、钼、硅灰石、石灰石、辉绿岩、矿泉水等30多种矿产资源,境内有亚洲最大的苹果梨种植园、吉林省最大的人工养熊基地及国家级天佛指山松茸自然保护区;除享受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优惠政策外,于2003年被批准为国家级民族贸易县和“兴边富民行动”重点县。这些优势成为龙井市加快对外开放的有力抓手。 围绕自身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龙井市将2010年确定为“项目服务年”,初步谋划了涉及对外通道、能源矿产开发、农副产品加工、旅游等七大类40个投资亿元以上重大项目,总投资达294.8亿元。目前,龙井市正在加快国电龙华热电厂扩建工程、新建龙延铁路及龙井火车站改扩建工程、龙延公路市政化改造工程、海兰桥——东盛桥段综合治理工程项目、中国朝鲜族民俗生态海兰新城、石油天然气储备中心及综合开发利用项目、三合进口资源加工区项目、海兰江流域食品安全先行先试区建设项目、朝药种植加工产业园建设项目、万头黄牛养殖及深加工产业基地项目、琵岩山民族多功能大众健身休闲营地建设项目、休闲养生谷国际疗养中心建设项目、长吉图发展银行建设项目及中国长吉图区域合作发展专项基金设立项目、建材工业园建设项目的实施。 在新的机遇面前,龙井市主动融入延龙图一体化、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以比较优势为切入点,以产业接轨为重点,以项目建设为依托,加强对外通道建设,创建新型口岸城市。龙井市充分利用区位和口岸优势,努力将三合口岸升级为国际客货运输的国家一类口岸,打通长吉图经三合――会宁――清津的国际大通道,重点建设中朝龙井――会宁跨境经济合作区和以东三省最大的海产品交易中心为依托的龙井市三合国际贸易物流产业园,全面推进八道经三合至清津高速公路、开山屯――朝鲜三峰里铁路恢复工程及开山屯国家级铁路口岸建设项目。 龙井市加快资源转换步伐,打造能源矿产开发利用基地,加大对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硅灰石、碳酸钙等优势资源的勘探、开发和利用力度,重点抓好龙井石油天然气储备中心及综合开发利用和秸秆综合利用等新型能源项目建设,全面推进天宝山深度探矿与开采、三峰安山岩综合开发利用、开山屯金山谷金矿选冶等资源开采项目建设进程,把资源优势尽早转变为经济优势;积极构建老头沟有色金属加工园,增强锌、铜、钼、铁等金属矿产精、深加工的生产能力,推进环保经济、资源经济与循环经济发展。 新型城市化建设,成为筑巢引凤的战略选择。龙井市以建设“中国朝鲜族民俗文化城”作为提升城市形象的新名片,加快推进延龙图一体化进程,加大投入开发海兰湖旅游风景区,培育特色民俗旅游目的地。同时,龙井市充分依托资源优势,加快建设优质农副产品加工园区,深入挖掘旅游资源,全力推进新城建设,提升宜居生态城市品牌,推进朝鲜族民俗特色高中档住宅区、朝鲜族民俗商贸服务一条街、中国朝鲜族歌舞剧院、六方经贸文化国际会展中心等项目建设,打造“城在林中、道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新型宜居生态城市。
|
网友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