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汉市:实施十大工程 建设宜居城市
中城网2010-04-27 14:41:38
人民城市网2010年4月27日湖北武汉消息 据《长江日报》报道,武汉市实施十大工程,建设宜居城市。
1、三镇绿岛工程:森林进城市
武汉建成区内共有58座山体,从2004年开始,武汉市投资15亿元,实施“城中插绿、拆墙透绿、围桥造景、绕城植树”工程,对贯穿市区的龟山、蛇山等20多座山体实施大规模拆迁透绿、腾地植绿和林相改造。目前,以公园森林为主体的三镇绿岛空间布局更趋合理,生态功能和景观效果全面提升。
2、绿色通道工程:林带似花环
武汉市以武汉外环、中环、机场路及7条出口高速公路为重点,对境内国、省干线及铁路线进行全面绿化,在188公里外环高速公路两侧各建设100米宽的永久性生态公益林带,在18公里机场高速公路两侧各建设50米宽的绿化林带,形成了纵横交错的绿色通道网络,成为欢迎来鄂来汉的中外来宾的绿色通道。
3、江河绿化工程:林水相辉映
武汉突出滨江滨湖特色,结合防汛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30亿元对两江四岸进行环境综合整治,现已建成汉口、武昌、汉阳、青山江滩公园,80%的岸滩已被植绿,形成全长55公里的江滩景观带,在绿色背景下,各种观叶树和花丛成团成片,两岸美景相互辉映。公园保持了亲水、生态、休闲特色,仅汉口江滩一处,每天就有10万人入园健身、休闲、赏景。
4、湿地水网工程:构建原生态
为加强水生态、水环境和湿地资源保护工作,构建原生态、近自然、亲市民的湿地生态水网系统,我市启动了总投资近200亿元的百湖湿地保护工程。中心城区个性化打造了40个湖泊湿地公园,营造了“一湖一景”的湖泊景观带,全市近百万市民坐享家门口的风光。
5、森林生态工程:荒山变绿景
结合实施重点生态项目,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增加森林资源总量,完善森林生态系统。近几年完成退耕还林58.5万亩,封山育林52万亩、长江防护造林12万亩、血防造林9.2万亩、低产林改造5.2万亩、碳汇造林1万亩。
6、绿色家园工程:村湾林果香
继续实施绿色家园建设,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完成2087个创建村的村湾绿化,植树2000万株;发展庭院经济林20多万亩,惠及100多万农户。完善和新增农田林网控制面积200万亩,完成通村通湾道路绿化里程500多公里。
7、林业产业工程:拓宽富民路
武汉市政府每年安排2000万元资金,推进干鲜果、茶叶、苗木花卉基地开发,每年新发展林业产业基地5-6万亩,目前产业基地达130万亩,其中,经济林60多万亩,速生丰产用材林50万亩,苗木花卉基地20万亩,林业产业产值90多亿元。
8、山体复绿工程:石场变绿洲
对重要生态区及高速公路、国省干线两侧视线范围内的采石场开展植被恢复,重建森林景观,复绿改造面积2.7万亩。由黄陂、新洲、江夏、蔡甸、洪山等区政府组织完成了12处采石场的植被恢复。
9、立体绿化工程:绿景叠江城
按照见缝插绿、增加绿量、完善层次、丰富景观的要求,充分调动部门、社区、居民、企业等社会力量,大力开展阳台绿化、立交桥绿化、墙体绿化和屋顶绿化示范工程,初步建成总量适宜、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城市绿地系统。
10、生态文化工程:爱绿入人心
武汉市每年举办“爱鸟周”、“世界湿地日”、“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等主题宣传活动,举办“茶文化节”、“梅花节”、“爱鸟周”等生态科普活动, 开展“绿色志愿者”、“绿色社区”、“绿色校园”等评比授牌活动,开展“三八林”、“青年林”、“友谊林”、“双拥林”等各类纪念林活动,几年来,共开展各类生态文化活动100多场次,参与人数500多万人次。
网友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