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日报专访遵义市市长王晓光:打造绿色生态宜居遵义
中城网2010-04-27 14:50:26
人民城市网2010年4月27日贵州遵义消息 据《人民日报》(记者 汪志球)报道,遵义市市长王晓光:打造绿色生态宜居遵义。
记者:遵义市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发展城市森林的工作思路是什么?
王晓光:多年来,遵义市坚持“以创促建、以创促管”,着力改善城市环境,努力提升城市品位。在发展城市森林工作中,遵义市坚持“三个理念”。一是抓科学发展理念。把城市森林建设作为改善生态环境、拉动城市经济、建设宜居城市的重要工程来抓,注重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努力将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二是抓民生理念。以人为本,亲民绿化,广泛开展园林式单位、庭院(小区)、道路、游园等达标评比活动,推行身边增绿。通过实施规划建绿、腾地造绿、拆墙透绿、见缝插绿等工程,让广大市民“看到绿色、闻到花香、听到鸟鸣”,真正让生态建设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三是抓特色理念。有特色才能有魅力。遵义市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气候地理特点、文化历史传承出发,因地制宜,走出了一条本地化、特色化的发展城市森林之路。
记者:发展城市森林,遵义市有哪些措施与经验可以分享?
王晓光:遵义是西部内陆城市,经济总量、财政能力与沿海城市差距很大;遵义又是典型的山区城市,城市土地利用条件较差,绿化与道路、建筑物的矛盾十分突出。这些都是不容回避的现实。遵义市从实际出发,建立机制,加大投入,完善制度,扎实推进城市森林建设。
2005—2009年五年间,政府投资29亿元用于林业建设,同时坚持多渠道、多元化筹措建设资金,鼓励企业、个人投资参与城乡绿化。
遵义市将城市森林建设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完成城市森林建设总体规划,严格实施,建立了严格的检查考核制度。相继出台了加强森林保护、鼓励花木产业、扶持兴林富民、探索生态补偿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完善了城市绿化管理的政策措施和专业规范,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
记者:今后遵义市还将采取哪些行动推进城市森林建设?
王晓光:遵义市将继续努力,从多方面行动,扎实推进城市森林建设。
努力提高森林资源总量与质量。适度扩大林业用地,发展“竹、茶、药”特色高效经济林或苗木产业,开展林木管护、中幼龄林抚育和封山育林等工程,使森林功能发挥更大的效益,力争2012年森林覆盖率达到50%。
建立完善森林生态网络。按照水体、道路林网化,实施各水体沿岸的生态保护和近自然水岸绿化,形成良好的水源涵养保护林网和森林生态走廊。开展高速公路、铁路公路网的造林绿化,形成绿色通道林网。
积极实施身边增绿工程。继续抓好10万亩风景林区后续建设工作;启动城区三阁公园、南岭公园二期工程建设项目;完善中心城区、县、镇建成区道路绿化项目;在川黔铁路沿线,湘江河、高坪河、洛江河、喇叭河沿岸,工厂周围实施绿色通道建设等。
大力弘扬生态文化。深入挖掘遵义森林文化内涵,以竹、茶、花卉、生态科普为重点,大力发展生态文化事业。加大对红色文化景点绿化力度,建好革命纪念林、纪念公园;广泛发动学校、企业、社区开展好生态科普宣传活动。
网友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