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经济日报对话晋城市市长王茂设:建现代宜居城市
中城网2010-04-29 08:49:34
人民城市网2010年4月29日陕西晋城消息 据《山西经济日报》(记者 崔振海 实习记者 冯毅松)报道,山西经济日报对话晋城市市长王茂设:走绿色转型之路建现代宜居城市。
2009年,晋城市按照省委、省政府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的工作部署,有序、有效、有力地推进各项工作,全市经济保持了从总体平稳到企稳向好、稳步增长、平稳较快的良好态势。其中,生产总值完成606亿元,增长7.2%;财政总收入完成136.1亿元,增长20.3%;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8.1亿元,增长14.8%;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5161元,增长7.2%;农民人均纯收入5255元,增长8.2%,全市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在决战“十一五”、启航“十二五”的关键时刻,记者就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社会转型发展、努力实现全面又好又快发展,与晋城市市长王茂设进行了对话。
记者:去年,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晋城市顶住压力,各项经济指标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国民经济继续保持了健康平稳较快的良好势头。您能否谈一下晋城市政府在应对金融危机、实现转型发展中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
王茂设:应对金融危机,实现转型发展,关键在领导,重点在项目,根本在落实。国家和省里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具体到一个地方,必须从本地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抓好落实。
为此,我们突出抓了五件事:一是加强政策引导。我们先后出台了《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等12个政策性文件,为企业应对金融危机、加快转型发展提供有效的政策支持。二是加大资金扶持。在2008年的基础上,继续建立了1亿元的地方工业技术进步专项资金、3000万元的科技研发资金等近十个专项资金,扶持支柱产业和重点企业转型发展。三是强化项目带动。按照“建设一批、核准一批、激活一批、支持一批、引进一批”的思路。去年,我们确定了40个重点工业项目、100个工业转型项目、81个重点工程项目、100个民营企业项目,这些项目的建设为加快我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四是强化典型示范作用。我们十分注重先进典型的培树、总结和推广。在泽州召开了全市转型发展现场会,总结推广了泽州县的经验。晋煤集团和兰花集团,坚持从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出发,大力发展非煤产业,在全市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五是强化平台催化作用。坚持把工业园区建设作为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载体;积极尝试行业联合共建研发中心,注重对行业共性和关键技术的联合开发;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技术合作;加强对各种间接融资手段的利用,加大对中小企业信用支持的份额和力度,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开通了渠道。
记者:晋城市取得了显著成绩,受到各方面的广泛关注。在决战“十一五”、启航“十二五”的关键时刻,政府确定了“由小转大、由重转轻、由粗转精、由黑转绿”的思路,在这一思路下,晋城将如何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王茂设:围绕这一思路,我们将集中力量狠抓了五个重点:
第一,推动传统产业新型化,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坚定不移地推进煤炭企业兼并重组。重组整合之后,全市保留矿井129座,核定产能规模为11230万吨,均为全省第一。同时,新规划了玉溪、东大、沟底、里必、郑庄、胡底、金海、龙湾等一批现代化的骨干矿井,力争把我市打造成为全国最大的优质无烟煤生产基地。
第二,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引擎。一是大力发展煤化工产业。在稳步建设高浓度氮肥项目的基础上,将工作重点转向发展以醇醚燃料为主的碳一化工,实现由主要生产化肥向现代煤化工转变。二是大力发展煤层气产业。近年来,我们加快了煤层气开发利用步伐,港华、联盛、新奥、中石油、中石化、中联煤等一批采气和液化项目建设投运,形成年抽采23亿立方米,液化3亿立方米的能力。三是大力发展煤电化一体产业。鼓励煤电化企业整合重组,拉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阳城发电厂三期投产后,总装机容量将达到726万千瓦,成为全球最大的火力发电厂。总投资31亿元的国投晋城热电联供项目,现已开工建设,建成后供热面积可达1084万平方米。
第三,精心培育新兴产业,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高新技术产业引进了富士康、乐百利特等13家高新技术企业,一批高科技产品填补了山西省的空白。精密铸造和制造业已经形成5大类十多个系列几百个品种的装备制造工业体系,已成为晋城继煤炭、电力、煤化工之后的第四大支柱产业。新型建材业建成了建瓷工业园区,6家企业入区,生产能力达到2100万平方米。
第四,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新上了国贸中心、白马寺接待中心、豪德光彩贸易广场、浙江商贸城、金辇时代广场、金太阳家具城等一批项目。
第五,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产业。依托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鼓励煤矿企业向旅游产业进军。皇城相府景区积极创建“国家优秀旅游目的地”,皇城村入选全国首批60个旅游特色村。王莽岭景区成功申报国家地质公园。珏山和蟒河景区被国家旅游局评为4A级景区,全市4A级景区数量居全省第二。
记者:如何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同时,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全面转型,构建好和谐晋城建设,实现把晋城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新型能源和煤化工基地,打造成为生态、园林、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宜居城市这一宏伟目标?
王茂设:转型发展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转型不单单是经济结构的转型,还必须与整个社会的发展相结合,统筹兼顾、联合推动。一是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以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为重点,持之以恒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工程,力求把晋城打造成一个自然、生态、园林、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宜居城市。二是与安全发展相结合。只有实现安全发展,才能为转型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和谐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三是与统筹城乡发展相结合。转型发展必须靠新型工业化和特色城镇化双轮驱动,按照中心城市、县城、建制镇、新农村“四位一体”的思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中心城市基础设施、特色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为转型发展拓展空间。四是与创建创业型城市相结合。我市是全国82个首批国家级创建创业型城市之一。创建创业型城市对于稳定就业形势、实现充分就业、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五是与和谐稳定相结合。为此,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深入推进“五个全覆盖”和“五大惠民工程”,着力抓好教育、就业、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住房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坚持“好”字为先、“绿”字为要、“民”字为本,树立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理念,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全面转型,努力把晋城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新型能源和煤化工基地,打造成为生态、园林、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宜居城市,为建设新山西、新基地做出应有的贡献。
网友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