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池州市:青阳县积极建设生态宜居城市
中城网2010-05-21 14:52:43
人民城市网2010年5月21日安徽池州消息 据《青阳县外事旅游局》报道,池州市青阳县积极建设生态宜居城市。
清晨,在青阳县的金龟广场、护城河步行区、宝灵观广场等处,晨练的人们伴着鸟鸣,闻着芬芳的花香,悠然的晨练着,人们尽情地享受着近年青阳县城的巨大变化。
近年来,青阳县以工业园区为平台,以承接产业转移为抓手,立足资源和区位优势,大力推进产品深加工,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做大做强工业经济;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把青阳县城建设成生态优美、适宜人居的现代化城市。
念好山水经:打造生态宜居城
2009年,青阳县启动了一项民生工程,给两条穿城而过的河流穿上美丽的“新衣”,让其漂漂亮亮、干干净净地流过县城。
青通河是青阳县主要过城河之一,被称之为青阳的母亲河。但近年来沿河两岸环境卫生管理难度加大,严重影响水源质量,在视觉上也有损青阳旅游城形象。2010年初,青阳县及时启动实施青通河景观改造工程,并列为年度市政重点工程。这项工程总投资约800万元,治理河段720米,主要建设内容有四项:清淤疏浚,改造河堤,以确保汛期行洪安全;对西岸污水进行截流,在下游建设污水处理厂,以改善整个流域的水质;对整个流域进行分级蓄水,以改变沿河两岸的自然生态环境;配设沿河景观,整治两岸道路,沿河西岸将建设游览步行道和休闲广场,为广大居民提供健身休闲的场所。
与此同时,青阳县还启动了另一条过城河——富阳河疏浚美化工程。富阳河景观改造整治,以长景界面、景观渗透、时代人文、建筑功能有机融合为原则,围绕自然化、生活化、精简化理念展开,共划分为滨水、市场、居住三个景观区进行改造。整个工程总投资1600万元,对沿途400米长的河段进行硬化、亮化、绿化,现已基本完成河道清淤、两侧护砌以及路面浇筑等工程,亮化工程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
青阳县还先后投资近700万元,对城区园林绿地和照明设施进行建设和改造,建成带状花坛6.8千米,游园和花坛面积2万多平方米,新栽花木近8万株,铺设草坪近万平方米,安装维修路灯近1000多盏,因地制宜设置了10多座装饰雕塑,使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通过一系列措施,将护城河、老河埂和近郊小山改造成为步行街、居住小区及老人活动中心和人民公园,打造出环境优雅、居住舒适、休闲设施齐全的新型县城。
念好统筹经:城乡统筹发展
青阳县乔木乡沿318国道两侧的村庄、企业和集镇如今面貌一新。2009年底,青阳县在全县拉开沿国省道村镇环境整治序幕。对乡镇集中进行环境整治,并结合新农村建设,建立村镇环境管理长效机制,打造国省道沿线景观长廊,进一步提升旅游形象。
据了解,乔木乡自2009年12月5日启动沿318国道两侧的村庄、企业和集镇环境整治以来,先后对12个村9个企业进行了垃圾集中清理,并在人口集中的地方建立了15个垃圾池;全部清除了乡政府驻地集镇的卫生死角,拆除临时搭建等违章建筑7处,整顿了出店经营行为,规范了临时摊点。
为保证环境治理效果,防止前面整治,后面死灰复燃,该乡一方面采取整治一块、占领一块的办法,通过对整治地段的硬化、绿化,确保其不再成为新的卫生环境死角;一方面建立村镇保洁长效机制,确定专门的保洁人员负责村镇垃圾的清运,对集镇商店和单位实行门前三包。同时,乡里还建立了机关干部对村镇环境卫生的日常巡查制度,每天轮流派出两名乡干部进行巡查监督。
全县其他乡镇均按照县里的统一部署,结合自身特点,因地制宜采取相关措施,对各自境内的沿国省道村镇环境进行了全面整治,不仅实现了道路的净化、清障和美化,而且建立了村镇环境管理的长效机制。目前,全县沿国省道村镇全面开展环境整治工作。
念好生态经:打造特色工业园区
近年来,青阳县委、县政府按照“突破大项目主攻开发区,立足高品位建设旅游城”的要求,着力突破大项目、加快大建设、改善大民生、推进大跨越的发展思路,举全县之力主攻开发区,园区建设突飞猛进,“以主园区为龙头,以辅园区为支撑,以工业集中区为配套”的梯次发展格局已然成形。
青阳县工业园区坐落在青阳县城以东、318国道木镇至蓉城镇段两侧,跨蓉城、木镇、新河三个乡镇,以“一区三园”的结构布局,园区之间由生态绿地自然分割,318国道贯穿连接。在园区建设之初就一直遵循自然生态保护理念,将建筑融入到自然生态环境中去,让自然生态成为主导,始终突出优美生态环境这一亮点。建设施工时,则因地制宜,尽量不以牺牲自然生态为代价,努力保护好一草一木。在保护原生态植被的前提下,加强绿化植树力度。当你走进青阳县工业园区,看到的是满眼绿色,听到的闻到的是鸟语花香。目前,已有日本苏旺你、上海乐辰、方兴实业、安徽瑞泰、思得棉麻、上海复合面料、东青羊毛衫、昌利锻造、日隆机械、九华金润铜业等百余家企业相继落户工业园区。
网友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