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城搜索

昆明市:五华区誓建宜居城区

中城网2010-05-27 09:52:08

    人民城市网2010年5月27日云南昆明消息 据《昆明日报(记者 高建欣 通讯员 王继红)报道,昆明市五华区誓建宜居城区。

    国家卫生城市是一个城市的品牌,是反映城市卫生文明程度的最高荣誉。近年来,五华区委、区政府把“打造清洁五华、展示靓丽五华”作为打造城市品牌、提升城市形象的有效载体,以优化发展环境、提升城市品位、提高市民素质、改善人民生活质量为目的,坚持“以人为本、创建为民”的原则,集全区之智,举全民之力,深入实施市容市貌环境整治、环境保护、公共卫生、食品卫生、健康教育、城市环境秩序整治、科学除“四害”、卫生社区(村)创建、疾病预防控制等九项工程,广泛开展了一场全民动员、全民参与的爱国卫生运动,取得了丰硕成果。如今的五华区,天更蓝、水更清、环境更宜人、人民更安康。

  为了打造宜居城区,展现五华高质量的管理水平,2010年5月26日五华区召开了“五华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攻坚誓师大会”,在统筹安排全区“四创两争”工作的基础上,对“创卫”工作进行再动员、再安排、再落实,全力以赴打好这场攻坚战。

  争创卫 众人拾柴火焰高

  多年来,五华区委、区政府在昆明市委、市政府的领导部署下,将爱卫、创卫工作列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深入开展群众性创建活动,全面提高卫生文明程度,改善城乡环境,促进全区爱卫、创卫工作走上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连续八次获得“云南省甲级卫生城”称号。2007年以来,全区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为重点,投入经费累计7.04亿元,全面实施了各项达标工程,实现了创卫活动由部门行为上升到政府行为,由政府行为上升到市场行为,由市场行为上升到市民自觉行为的转变,取得了明显成效。

  在工作中,五华区依靠区——街道办事处——社区——公共户单位四级爱卫组织网络,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创卫工作制度,将全区爱卫、创卫工作落到实处,各部门负责人实行“一岗双责”责任制,各区级领导及包干社区的部门实行“一线工作法”,定期巡查,具体指导,协调服务,解决问题。此外,五华区还结合每年4月的爱卫月、城乡清洁行动等活动,在原来周五义务劳动的基础上,扩大了义务劳动的规模,开展了以整治市容环境卫生为主要内容的爱国卫生运动,组织开展了28次全区性大规模的义务劳动和5次创卫冲刺阶段主题日活动,各单位、各部门、各街道办事处和市民等参与人员达387800余人次,16912户居民沿街商铺进行大扫除,规范商户“门前三包”8523户次;清洗了14484道沿街铺面的卷帘门;发动了5520家次公共户单位和69178户居民住户整治环境卫生,清理了10233个次居民院坝的卫生死角,清捡了273265平方米的绿化带,清掏了831条次沟道,清洗了45662条小广告,清扫了2124条次街路,清运了1603吨垃圾等。

  树典型 荣誉助推上台阶

  作为“细胞工程”建设的单位和居民区卫生是爱国卫生运动的重要内容,是一个地区、一个单位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标志。为此各街道办事处每月都组织、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大课堂”活动,邀请省、市专家等开展健康生活方式、控烟、中国公民健康素养等专题讲座,健康卫生知识已深入人心。

  此外,在对辖区街道和农贸市场以及河道的保洁工作中,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市容环境卫生的硬件和软件的投入和建设,不断增配各类设施,加强道路河道的清扫、绿化带保洁、垃圾清运、公厕管理、河道保洁的检查与考核,加强粪便清运、生活垃圾填埋处置工作,通过整治,有效遏制了污染势头,至今五华区未发生任何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和生态破坏事件,也未出现甲、乙类重大传染病暴发疫情,无院内感染引起的重大疫情或导致的死亡事故。

  据了解,在各部门以及居民的共同努力下,五华区各单位和居民区卫生工作规章制度逐步完善,社区和各公共户单位的楼院卫生工作进一步规范。各街道办事处结合本辖区的具体情况,扩大争创面,在各行业中树立典型,以点带面,逐步扩大范围。三年来,全区共有7家社区被授予了“昆明市十佳环境卫生社区”称号,6家社区被命名为“昆明市卫生社区”,7家单位被命名为“昆明市爱国卫生先进单位”,2家单位被命名为“昆明市除四害综合防制达标片区”,591家单位通过市级“门内卫生达标”单位考核并命名,33家社区、单位获得了区级表彰命名,全区群众卫生意识、环境意识不断提高,城市卫生水平明显上升。

  展精品 亮点工程妆点五华

  在昨日的“五华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攻坚誓师大会”上,五华区卫生局、华山街道办事处等单位都做了表态发言,力争打造一批精品亮点,展示靓丽五华。

  据悉,在前期的创卫工作中,经过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阶段性创卫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依然曝露出了很多问题和不足,五华区各部门要将创卫工作作为近期的中心工作,各级党组织要充分发挥党组织、党员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全面参与到创卫工作中来,用打硬仗、打持久战的精神,以“志在必得”的信心确保创卫技术评估工作成功。

  在爱国卫生组织管理方面,相关部门要对台帐资料进行再规范、再梳理,要按照归档目录整理好台帐,要仔细自检自查每个环节,确保无遗漏。

  在健康教育方面,相关部门要指导居民不断提高健康教育工作的知识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做到全面覆盖,并结合卫生行为规范、当前疾病流行情况、季节特点等有针对性地丰富健康教育专栏,对创卫健康教育宣传栏进行统一更换,此外要在公共场所设置明显的禁烟标识,在禁烟区域安排专兼职人员负责劝阻吸烟行为。

  在市容环境卫生方面,各部门要严格落实道路清扫保洁制度,保证环境卫生清扫质量,做到一日三大扫、随时小扫,保洁时间从早6点延伸到晚12点,进一步发挥网格责任人和文明卫生监督岗的作用,杜绝辖区内卫生死角的产生。对入湖河道及沿岸卫生进行清理整治,清除水面、岸坡垃圾杂物,保持水质清洁。此外还要进一步规范户外广告、店招店牌管理,保持规范统一、整洁美观,加大对散发、张贴、喷涂小广告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及时清洗或同色覆盖各类非法小广告,继续加强守点和巡查,取缔各类占道经营、漫摊经营,突出重点,做到任务、措施、人员、责任落实,对道路建设、临时开挖、拆迁施工等必须按要求设置规范的隔离护栏,工地出口处必须设置车辆冲洗设施及相应的泥浆沉淀和排水设施,确保运输车辆不带泥土出场、不抛洒滴漏,保持施工现场清洁,物料堆放整齐,并采取措施防止扬尘和污水污染周边环境,特别是城中村改造项目的拆迁工地,要确保达标。 

  在环境保护方面,相关部门要强化实施碧水、蓝天、绿色生态、宁静、洁净、细胞、能力七项工程,确保API指数、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烟尘控制区覆盖率、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等指标不断得到巩固和提高,还要加强监督管理,严防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

  在公共场所、生活饮用水卫生方面,督促落实清洗、消毒、通风等各项卫生措施和岗位责任制度、公共物品消毒制度、卫生清扫保洁制度、卫生检查制度、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督促商户进行卫生大扫除,确保室内外环境整洁卫生,对二次供水设施进行清洗消毒,对不符合规范的设施进行改造,保持检测记录清晰完整,确保饮用水质达标。

  在食品卫生方面,相关部门要督促落实各项卫生管理制度和采购索证、进货检查验收、台账、过期食品退市等制度,同时加强对机关、学校食堂等集体用餐单位的食品卫生监督,防止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此外还要规范农贸市场经营行为,尤其是规范活禽宰杀行为,加强对农产品、水产品的监测,加大卫生死角清理整治力度。

  在传染病防治方面,相关部门要追踪督促整改疫情报告、预防接种、院内控感等问题,密切注视疫情动态,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和应急准备工作,防止重点传染病的暴发流行。

  在病媒生物防制方面,相关部门要继续组织对孳生地进行集中治理,清除卫生死角,保持环境整洁卫生,从源头上减少“四害”的孳生繁殖,此外还要加大防制设施建设,完善风帘、纱窗、灭蝇灯、防鼠网等防护措施,确保“四害”密度的达标。

  在社区和单位卫生方面,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创卫宣传及健康教育的硬件设施;严格落实清扫保洁制度,做到垃圾日产日清;整治占道经营行为,加大对非法小广告的清洗、覆盖力度,社区工作人员要进一步熟悉标准,按要求规范资料台帐,对社区存在问题开展拉网式检查,落实网格化责任制,确保整改到位。

  在城中村及城乡结合部卫生方面,要加大城中村综合整治力度,采取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综合整治的方式,加大环卫基础设施,相应增设垃圾桶、果皮箱等,做到村村都要设立卫生知识宣传专栏,并及时更新内容,不断提高广大市民的健康知识知晓率,此外还要清理违法建设,取缔占道经营,清除各类垃圾,规范行业卫生。

  各部门要突出展现主、备检点亮点,实现点、线、面的综合保障。结合自己单位的实际,务必高度重视,组织开展自检自查和全方位的整改,认真开展面上检查,把点、线、面串联成展现五华形象的舞台,以最靓丽的形象展示各单位的风采。

  于此同时,各单位还要分利用新闻媒体、宣传画、宣传手册、电子屏幕、宣传栏、黑板报等多种形式,大力开展“创卫”宣传,积极营造创卫氛围,广泛动员团员青年、职工群众踊跃参加创卫活动,教育部门要在全区中小学广泛开展文明礼仪、环境保护、健康教育等宣传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卫生习惯,并积极开展室内外、单位内外、家内外的卫生大扫除等活动。

  据五华区区委副书记、区长金幼和介绍,下一步各单位要继续落实创卫工作,真正做到不留死角、不留盲区,保质保量完成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各项工作任务,确保顺利通过国家专家技术评估,圆满实现创卫夺牌的目标。

网友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登录发表评论!

运营管理:北京中城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合作联系电话:010-62530116、18600196839
投稿邮箱:zhongchengwang2020@163.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 京ICP备20003710号-1

北京市公安局网站备案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1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