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省临海市“宜居城市”建设工作信息简报(第4期)
中城网2010-09-01 17:38:52
中城国建•人民城市网2010年9月1日浙江临海消息 浙江省临海市建设规划局“宜居城市”办公室2010年9月1日印发《宜居城市》建设工作信息简报第4期。摘编如下:
【临海市委专题研究部署宜居城市建设工作】 2010年8月27日上午,临海市委十二届十五次全体(扩大)会议在建设大楼三楼会议室召开,大会专题研究部署宜居城市建设工作。出席大会的有市委委员、候补委员,市纪委委员;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班子党员领导,市人武部政委;各镇(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市直属各单位、在临上级垂直管理单位党委(党组)书记、党员局长(主任、主要负责人);市人大党员驻会委员及各委办党员主要负责人、市政协党员驻会常委及各委办党员主要负责人;市委老干部学习中心组党员成员等。会议由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志坚主持,台州市委常委、临海市委书记尹学群向全会作了题为《建设宜居城市,提升生态文明发展水平》的报告。最后,市委全委会一致表决通过了《中共临海市委关于建设宜居城市、提升生态文明发展水平的决定》。
【报告解读】
【建设宜居城市的重大意义】 一是建设宜居城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载体和新抓手。生态文明理念是我们建设宜居城市的指导方针,建设宜居城市的过程也是提升生态文明发展水平的过程。二是建设宜居城市是我市城乡转型发展的大趋势和新目标。建设宜居城市,是解决当前城乡建设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的新举措,是“十二五”期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从基本小康进入全面小康阶段的新要求,是千年古城在一系列城市荣誉基础上提出的新目标,符合时代潮流、发展大势、中央精神和群众呼声。三是建设宜居城市是彰显城市特色、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宜居的城市,也是宜商、宜业、宜游、宜学的城市。建设宜居城市,是增强竞争力,是增加推动力,是更好地延续历史文脉,彰显山水风貌,优化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四是建设宜居城市是造福于民、惠泽于众的民心工程。宜居城市建设基点是人,理念上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举措上包括建设、交通、环保等基础设施,完善社会公用事业、公共服务,优化城乡秩序和公共安全环境,保护生态环境等,无一不是实实在在惠泽于民、扎扎实实造福于民。
【宜居城市建设的目标任务】 总体目标:全面提升社会文明度、经济富裕度、环境优美度、资源承载度、生活便宜度、公共安全度,到“十二五”末,成功创建省示范文明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和国家生态市,让更多的群众享有高品质生活。阶段性任务:以提高环境优美度、生活便宜度为重点,认真落实创建宜居城市“九大行动”计划,全面提升城乡环境质量、公共秩序和居住品质,到2012年,成功创建“中国宜居城市”。
【宜居城市建设工作重点】 一是着力精品建设,打造住在临海品牌,优化人居环境。要建设精品城区,要以古城文化圈建设延续历史文化,以靖江商务圈建设提升城市档次,以灵湖休闲圈建设体现生态宜居,以大田港、灵江“两岸”建设彰显山水特色;要建设优美城镇;要建设美丽乡村。二是坚持绿色发展,加快转型升级,提高城乡居民富裕度。要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要全力推进转型升级;要切实增加就业,促进创业,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三是狠抓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优化生态环境。要严格保护水资源;要推进生态工程和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要狠抓节能减排。四是认真解决群众关注的突出问题,优化生活环境。要深入持久开展垃圾集中整治;要着力保障城乡群众安全便捷出行;要痛下决心解决重点区域化工臭气问题。五是加强社会建设,提高社会文明度。要切实提高公共安全度;要不断优化公共服务;要着力提升市民文明素质。
【宜居城市建设的具体要求】 一要解放思想,转变理念。要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把人的物质精神需求和全面发展摆在第一位,以服务人为最根本要素,把“民本宜居”理念全面体现到决策的全过程、建设的各领域和管理的各方面;要通过规划体现“民本宜居”理念;要通过细节落实“民本宜居”理念,真正做到便民、惠民、利民。二要强化责任,形成合力。各级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又团结协作,提升执行力,把市委的战略决策落到实处。三要完善机制,加强保障。要探索建立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设立市级生态补偿基金,逐步扩大生态补偿机制覆盖范围;要健全投入机制,多渠道筹措资金;要大力宣传、广泛发动,引导和组织各阶层群众参与宜居城市建设,营造人人关心、支持、参与建设活动的浓厚氛围。
【宜居城市专家组来临海实地考察调研】 从2010年8月23日开始至8月27日,宜居城市专家组一行五人对我市进行实地考察调研,主要就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分析评估,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下一步宜居城市建设工作建议。宜居城市评价指数实行百分制,共七大项,分别是社会文明度、经济富裕度、环境优美度、资源承载度、生活便宜度、公共安全度以及综合评价否定条件,具体分成80多个小项,涉及近40个责任单位。专家组通过座谈,考察公园广场、新老住宅小区、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填埋场、饮用水源地、公共厕所、社会救助站、社会福利院、学校、医院、图书馆、办事大厅等地,认为我市建设宜居城市基础较好,并提出了一些意见建议。(宜居办)
【实施“千万修路工程”确保市区道路畅通】 保道路畅通是建设宜居城市的一项重要内容,市建设规划局紧紧围绕这一工作重点,实施“千万修路工程”,今年计划投入近千万元,对市区道路进行全面维修。1-8月份已完成了凯歌路、清化路、柏叶路、人民路、下桥路等机动车道维修,完成了鹿城路、崇和路、东湖路、回浦路、巾山路、台州府路、台州中学大门东侧、巾山路原一百前面等人行道维修和改造。同时,对破损严重影响行人和车辆安全的几座桥梁及接线也进行了修理,如柏叶路大庆河桥、大洋路大庆河桥、大洋路曹家河桥等。下一步,城区道路维修实行三位一体、点面结合全面推进。三位一体是人民路以西以改为主;台州府路、崇和路采取修改结合的方式,部分有停车条件的人行道进行改造,增设便民车位;靖江路以东着重做好人行道板、树池、侧石的修复工作。点主要是实施巾山路广场路至天宁路口段、巾山路台州府路至靖江路段、花街路南段等三条道路的改造。目前,道路维修投入已超过500万。(市建设规划局)
【临海市交警大队开展“关爱生命、安全出行”交通安全宣传活动】为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市交警大队开展“关爱生命、安全出行”的交通安全宣传活动。
一是进村入户发放交通安全宣传材料。向道路沿线村民和路边小店、各乡镇行政村的老年活动室发放交通安全宣传材料和光盘。并选择傍晚时人流较多的路段和村庄,与群众通过拉家常的方式,耐心地向他们宣传交通安全法规、政策等,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
二是动员村干部和交通安全信息员协助宣传。对一些晚间在路边乘凉聊天比较突出的村庄,充分发挥村干部和交通安全信息员了解本村实际情况的特点,对村民动员宣传,帮助村民了解交通安全知识。
三是突出重点宣传交通安全法规。现场与广大驾驶员同志进行有关《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知识竞答,对竞答优秀者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并开展“关爱生命、安全出行”警句名言征集活动,鼓励广大驾驶员发挥创新精神,寓学与乐,自觉参与到活动中来。(市交警大队)
【临海市推进散装水泥发展和应用工作】为减少市区建筑工地扬尘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8月3日上午,我市召开了促进散装水泥发展和应用工作会议暨预拌砂浆应用推广会。指出我市建成区内所有新开工的建设工程已具备使用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的条件,各在建工地要严格执行《关于开展限期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砂浆)工作的实施意见》(临政发〔2010〕40号),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一律使用预拌混凝土。散装水泥与袋装水泥相比,每万吨可节约标准煤153.29吨,减排粉尘100.5吨,减排二氧化碳450吨、二氧化硫0.333吨;预拌与现场搅拌混凝土相比,每万立方米可节约水泥800吨,节约标准煤133.09吨,综合利用工业固体废弃物1800吨,可有效减少粉尘排放。 (市建设规划局)
【公共自行车颜色、款式已初步确定】 通过向市民征求意见,目前,公共自行车的颜色、款式已初步确定。双梁车架、橘黄色、24寸,车篮采用的是有盖的防盗车篮,以防止篮内物品被不法分子抢夺。装了快拆的车座,将升降车座简单化,市民只需要动动手指就可根据自己的身高适当调整车座高度。车的后方加装了反光标志,便于夜间行车,增加了骑车人的安全。车胎也改空心轮胎为高效实心轮胎,即不容易损坏,又节省了大量的维修费用。另外,未来站点的自行车配备将有比例地放置安装有儿童安全座椅的“亲子车”,方便租车带孩子出行的妈妈们。
自行车站点设置充分考虑市民的意见,对市政府、办事大厅、建设局门口的三个站点作了适当调整,改设到市民广场附近,这样既方便了前来办事的居民,也避免了站点设置过近的问题。对于市民关心的紫阳街南街口的龙兴寺附近和新临海大桥附近以及大洋小区、巾山小区,灵湖附近的站点设立问题,也得到了相应的调整。 (公共自行车公司)
【首批“市民卡”将于11月份发放】 临海市专门成立了市民卡有限公司负责“市民卡”的管理、维护工作,通过4个多月的开发,各项工作进展顺利,预计在今年11月中旬,首批2000张“市民卡”将向市民试发。
“市民卡”是一张以市政府通过行政规章确立的统一名称、统一标志、统一平台、统一标准的智能卡。市民凭借“市民卡”这张电子身份凭证,将享受到我市政府提供的社会保障、优抚救济、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同时还可作为小额支付的载体,享受公共交通、商业支付、公共事业缴费等多种便民服务。根据规划,我市“市民卡”项目建设将分3期来进行,在一期阶段,将主要开通社保应用、公交IC卡、自行车租赁等三大业务功能。
12月中下旬将全面启动“市民卡”的发放和申领工作,一期阶段的发放主要是完成我市10多万人的职工医保卡更换工作。下一步,“市民卡”将陆续增添新功能,逐步推广到广大人民群众中,实现“多卡合一、一卡多用”的功用。(“市民卡”公司)
网友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