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城搜索

【交流与探讨】城市社区-中观宜居环境研究

中城网2015-08-22 21:57:11

1、序言

建设“宜居城市”,是人类对人居环境的不懈追求。衡量城市是否宜居,不仅要看城市的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硬件环境建设,还要看城市的经济、社会、文化等软件环境发展。“宜居城市”的核心是“人”,而人类的生产活动以及人居环境建设活动都离不开广阔的自然背景,因此,大自然是城市“宜居”环境建设的基础,“宜居城市”的最高境界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并强调“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宜居城市”就是在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以人为本”进行城市规划建设,努力创造和谐的人居环境。

自2004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首次提出“宜居城市”概念,“宜居”成为热门单词,各地纷纷把建设“宜居城市”作为城市发展的目标。笔者认为,城市的宜居环境有三个层次的建设目标,即宏观层次的“宜居城市”建设、中观层次的“宜居社区”建设和微观的“宜居住宅”建设。

所谓“宜居城市”,就是城市要创造“易居、逸居、康居、安居”的居住环境。易居是指人们在城市里能够住得下、住得起,城市的生活空间资源和环境资源是全社会的,城市的所有市民都能享受应有的生活居住条件:逸居是指人们在城市里应当住得好,有良好的生活居住环境条件,生活舒适、方便、安逸,是安乐之居;康居是指人们在城市里还应有充足的阳光、水和新鲜的空气,与自然不脱离,与历史文化不脱离,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是健康之居:安居是指人们在城市里必须住得安定和安全,长居久安,即社会安定和谐文明、城市的公共安全有保障,使城市成为人们安居乐业的所在,成为国泰民安、社会稳定、生活长久平安的地方。宏观层次的“宜居城市”必须具备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科学技术各方面有潜力、能发展的基本条件:就业岗位充足、社会和谐、环境优美、文化有个性、基础设施完善配套;其衡量标准包括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文化建设、环境质量等方面的具体指标。

“宜居社区”是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主要内容,“宜居社区”的建设,是建设“宜居城市”的根本。中观层次的“宜居社区”应该具备以下四个要素:①安全:社区的安防系统、物业管理应很到位,生活在这里应感到很安全;②方便:居住、工作、购物、休闲娱乐、教育、医疗保健等需求空间围绕社区周边,并且从社区前往这些空间都能在30分钟之内解决;③舒适:空间开敞、绿化到位,身处其中感觉很惬意、舒适;④亲情:具有较好的社区文化氛围,人们在一起能够沐浴到浓浓的亲情。“宜居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景观环境建设和人文氛围营造、建筑群体布置及建筑形象、后续物业管理服务等是保证以上四要素的关键。

住宅的第一标准是住宅性能的认定,应从住宅的适用性、环境性、经济性、安全性、耐久性等五个方面满足住户要求。而如何处理好卧室、客厅、厨房、卫生间等的关系,充分利用空间,是“宜居住宅”设计的关键。“宜居住宅”讲究内部使用功能区分明确、动静有别、将舒适与实用把握得恰到好处;设计上应结合区域特点、强调人性化居住理念,达到户户朝阳,南北通透,将客厅做大、让人们充分享受厅文化,满足各种不同结构家庭的需求。湘潭市昭山仰天湖地段是湘潭市昭山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湘潭市打造长株潭休闲中心的重要举措。(见图1、2)。本文结合规划设计方案的建设实践,重点就中观“宜居”环境一城市社区的建设发表个人的一些看法,期望抛砖引玉,共同关注城市的“宜居”环境建设问题。

2、交通与基础设施建设

“宜居社区”的首要条件就是有方便的生活服务,其中包括对外交通的便捷程度、道路面积率和道路交通便捷程度、文化教育设施(中小学设施)、文化娱乐和体育保健设施水平、市政设施(给排水、电力、煤气供热等)覆盖率和电视、电脑、电话(包括手机)普及率、无障碍设施普及程度、广场和停车场服务半径等,昭山仰天湖地段的规划设计在这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基础。

站在宜届的角度看,好的地段并不在中心城区或繁华路段等公认的黄金地段,它不仅与环境、交通、配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更与我们日常的生活、工作和社交密切相关。昭山仰天湖地段地处长株潭三市结合部,距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三市中心区均在20km以内,交通基础条件优越,107国道和上瑞高速两条主干道交叉而过,对外的通达性十分便捷,规划基于对现有交通流线的分析,建立环绕立交系统,抬高架空原107国道路段,让南北两路交通通过辅道、环道进入各地块,有效避免和解决了107国道短距离开口过多及横过国道的问题。内部交通组织结合社区功能,分设车行环道和人行通道,交通联系便捷,合理分布的地下车库入口保证了停车需要及停车安全,整个规划区道路面积率达21%。

文化品质是打造宜居社区的灵魂与主旨,教育显得尤其重要。昭山仰天湖地段规划秉承高品质的教育方针,规划在中心区设置仰天湖国际实验学校,引进知名重点小学及国际双语幼儿园,为下一代的将来做了充分考虑。

配套生活服务设施是组成城市生活的基础,是居住的先决条件。本规划在市政设施(给排水、电力、燃气等)建设、电视电脑电话(包括手机)普及及无障碍设施设置等方面也做了详细的安排,在此不多敷述。

3、景观环境建设和人文氛围营造

3.1 “宜居社区”的环境质量指标

“宜居社区”的环境质量指标应包括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自然环境(山、河、湖、海、泉等)保护程度和生态景观特色魅力效果、安全防护(消防、人防、抗震、防洪、防泥石流、防台风等)和应急救护设施水平、污水处理率、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率、环境噪声平均值、空气质量等。昭山仰天湖地段东靠风景秀美的虎形山、凤形山,西临湘江,北有省级风景名胜区昭山,规划面积约333.3ha,规划拿出占地133.3ha的用地建设区域性主题公园,突出休闲度假功能,进行特色集成设计,融参与性、观赏性、娱乐性、趣味性于一体,使本社区公共绿地率超过50%(见图2):在自然环境保护和利用方面,结合仰天湖“湖、江、山”的地理特点,构思具有典型地理气候特征的生态科学公园,

前瞻性实施“仰天湖――湘江――昭山”的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营造生态景观特色魅力。

3.2 “宜居社区”的景观环境建设

舒适的景观环境是宜居的基本要求,然而,简单地堆砌元素不是“宜居”景观环境建设的目的,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景观战略,应该是“维护和强化整体山水格局的连续性:

保护和建立多样化的乡土生境系统;维护和恢复河流和海岸的自然形态;保护和恢复湿地系统……建立绿色文化遗产廊邋……”(俞孔坚、李迪华《城市景观之路――与市长们交流》,2003年1月第一版)。昭山仰天湖地段在环境景观设计上,充分利用现状自然景观,提出了“一点、四片、一带、二辅”的建设理念。

一点――即以欢乐为主题的水上公园;

四片――即围绕主题公园的四片居住区,分别为凤形山生态别墅区、纯水岸别墅区、湘江生态住宅区和仰天湖高尚住宅区;

一带――指四级台阶式防洪处理的湘江风光带;

二辅――指两大辅助功能用地,分别为①仰天湖国际实验学校。②位于交通核心的公建圈,设有酒店、医院、商场等辅助服务性建筑,各大功能区之间通过水、绿化和广场的形式进行过度和联系,有效的解决了不同功能相互干扰以及各功能之间联系便捷的矛盾,形成有收有放的可呼吸式布局。

3.3 “宜居社区”的人文氛围营造

一个人文氛围良好的宜居社区,应有独特地域文化的传承,人文氛围是社区生活的真正底色。昭山仰天湖地段的设计,从现状自然特色和人文景观资源出发,紧紧扣住湖湘风情的主轴线,挖掘湖湘文化精髓,构思湖湘风情的总体文章,从软、硬件各方面完善配套主题景区,探讨形成“湖湘风情”的系列特色。规划结合滨江风光带和仰天湖,设置传统莲文化区和潇湘风情走廊;莲文化区设于仰天湖北岸,结合莲加工设置莲博物馆,集加工、销售、展示于一体,置身莲乡,感受莲的品质;潇湘风情走廊结合滨江风光带以壁雕、雕塑、绿化造型及亭台廊榭等形式展示湖湘文化底蕴,使游客在此能感受到湘楚人文气息,轻松写意,形成沿江景观的良好衔接和过渡。

规划还依据第一手踏勘得来的地形资料,进一步发掘新的景观资源,对原始的景观素材进行加工、提炼,使其升华,运用组景手段,设计了天湖16景:抱月迎宾、雾锁蓬莱、桃溪春晓、潇湘风情、麦陇风香、竹林闲情、曲池风荷、翠峰落照、汲芳观妙、欧陆风情、曲径通幽、浪里逍遥、花径小筑(绿荫花步)、香车风马、梧竹栖凤、山水风月。以上16景与自然环境相呼应,或山林、或江流,疏密有致,远近得体,有动有静,若虚若实,寓情于景,强调情景统一,追求意境。每一景所配诗句是为认识、把握景观意蕴的重要资助,以期给居住者以诗情画意般的感受,营造具有独特湖湘文化的人文氛围。

3.4 “宜居社区”交往空间的人性化

区别于传统居住社区的,是“宜居社区”交往空间的进一步开放和人性化。传统居住社区的公共空间只是按规范留了一块空地,上面种上一些树、革、花,缺少必要的休憩设施,不实用,没有人情味。“宜居社区”的交往空间则根据各种人们的沟通需要分别给予考虑:靠近住宅的庭院是不方便远行的老少两代交往的载体,树荫下几条简洁的石桌椅,或顶着凉亭花架,老人在此下棋闲聊,其乐融融;桌椅旁的沙坑、游乐小器械则是儿童的天堂小区(组团)中心则为中老年提供了集体活动的场所,开敞的空间、优美的景观加上齐全的室外健身器械,成为“宜居社区”亮丽的风景线;社区中心配套服务设施齐全,会所内有咖啡店、酒吧、商店等休闲服务场所,外部是网球等运动设施,这里是工作之余休闲娱乐的去处、亲朋好友相聚的地方,也是商务洽谈的理想场所。

昭山仰天湖地段的设计,充分注意了交往空间的开放性和人性化,该方案围绕一个处于用地几何中心的标志性塔楼及广场组成的中心,设置以中升国际论坛为主题的社区中心,配套商业、娱乐等大型公共设施,形成莲花广场;以此中心为发射点进行向心布局,将用地巧妙地分割为八大组成部分,每一块都有其自身的次审心一小区(组团)中心,它们是各地块的景观环境和文化中心,且都与主中心发生景观、视线或交通关系,最大限度的利用和发挥了江、湖、山共同营造的山水景致,体现了布局的均好性,各子中心环绕着主中心,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4、建筑群体布置及建筑形象

住宅的群体布置,应体现现代人文主义精神和思想,抓住设计的核心问题一一阳光。有了阳光,就有了空气(流动):有阳光、空气便有生活;这是人与自然紧密不可分割的关系。要充分地让住户享受阳光,让大自然的恩赐人人有份。住宅的群体设计,要把人们的生活内容、秩序、思想、感情和行为,高度浓缩、提炼为人与阳光的关系,由此,建筑彼此间或建筑与其他物体存在之间,就有了距离的要求,也保障了住宅基本的适宜环境。

昭山仰天湖地段的住宅的群体按最大限度享受阳光进行布置,住宅设计“全面”围绕着阳光来进行。首先,外墙多面多向,使每一个房间的窗户都能面朝阳光;其次,采用“漏空”的墙或巨大的天井采光,令住户户户都能享受阳光。阳光里,建筑极具抽象体块雕塑感,同建筑色彩共同表达了对生活的表现和讴歌。规划注重建筑与远处自然的“对话”和与近物环境的呼应,追求生活气息的意趣、动感和美感建筑品质是打造宜居社区的基石与硬件。注重个性,提高品位,建筑品质起着主要的作用。影响建筑品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技术、当代建筑思潮等,建筑形象作为城市特色的构件之一,主要表现在建筑风格、建筑造型、建筑材料及装饰等方面。

建筑风格是城市特色的直接体现,也是地方文脉的物质表现。建筑造型的变化既要适应内部空间的要求(即建筑平面功能),又要具有美感,还要符合当地气候条件。建筑上不同色彩、质感的饰面材料的选用会给建筑带来不同的视觉效果,粗的质感有朴实、厚重、粗犷的表情,而细的质感则具有精致、高贵、洁净的表情;中间状态的质感则给人以温和、软弱、平静的感觉。昭山仰天湖地段的建筑较多地运用了中国古建筑的元素,采用深褐色和白色为互相对比的主色调,同时辅以局部的朱红、灰蓝色构成一种凝重的历史感和轻快的现代感,一方面让人联想到江南建筑“黑白灰”或“粉墙黛瓦”的民间意象,另一方面又透露出湖湘文化积殿的深厚记忆色彩,让人们的内心唤起了一种淡雅的怀旧情绪。

5、物业管理及后续服务建设

良好的物业管理是城市社区宜居的重要保障。管理就是服务,服务就要“贴近”居住者。物业管理涉及社区生活的各个层面、各个角落,包括的服务内容有:公共性服务,如保洁、保安、绿化、房屋维修等服务;代办性服务,如代收水电费等:特约性服务,如室内维修、代送报纸等。

物业管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促进城市管理工作。城市管理是现代政府的重要职责,城市社区是城市的缩影、城市的细胞,物业的容貌构成城市的整体形象,物业管理是城市管理工作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物业区域的环保、卫生、治安、交通等服务管理事项,实质上是政府市政管理在物业产权私有化的基础上实现“私营化”,因此,物业管理的成效影响一个城市的市政形象。

②提高房地产经营活动效益。物业管理作为房地产活动的最终环节一消费环节,对前级环节有强烈反弹和刺激作用。物业管理不仅使物业管理保值增值,更是消费者购置物业的重要因素。

③提升业主生活质量。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住宅面积数量的关注逐渐转向对居住环境质量的强调。物业管理不仅充分发挥维修养护物业,发挥物业最大功能,而且以物为媒,以人为本,物业管理与社区建设相得益彰,为业主创造安全、舒适、文明、和谐的生活工作环境。如此,群众安居乐业,社区安定团结。

保证一个品质地产的经久不衰,至关重要的是其是否有很好的后续服务来维系并保证业主的生活品质。昭山仰天湖地段的建设在保障物业管理的同时,还为高知、高贵、高雅的品质精英打造了一个独特、优雅的体验空间――中国中升国际论坛,论坛由三个系列构成:微观论坛~长株潭融城发展论坛;中观论坛一中国中部崛起论坛:宏观论坛一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其对外公开的经营模式更是对社会高品质人群的一个召唤,中升国际论坛在为高档人群提供高品质服务的同时,参与其中的高档人群同时提升了中升国际论坛的价值与档次。

6、结束语

在湘潭市昭山仰天湖地段规划设计中,贯穿规划方案始终的就是牢牢把握了“宜居社区”环境这条主线。规划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也得到了广大专家及普通市民的认可。这也给了我们启迪。

城市是生活的城市,是城市居民自己的城市。适宜人居住的环境应该要满足三种条件,一是好的物质环境;二是好的人际环境;三是好的精神文明环境。“宜居城市”最强调的是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建设“宜居城市”“和谐社会”是一个非常宏伟的目标和艰巨的工作,是全社会的系统工程。建立良好的城市总体规划和运营机制,建设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和谐的社会网络,建立健康、安全的生态环境和防灾体系,是“宜居城市”必须解决的长久课题。

网友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登录发表评论!

运营管理:北京中城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合作联系电话:010-62530116、18600196839
投稿邮箱:zhongchengwang2020@163.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 京ICP备20003710号-1

北京市公安局网站备案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1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