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城搜索

建设可持续宜居城市 中国印度巴西经验共享

中城网2015-09-12 21:45:09

据新华网里约热内卢2015年9月11日电(记者赵焱)9月11日在里约热内卢举行的国际城市与交通大会期间,来自中国、印度和巴西的代表交流了建设可持续宜居城市的经验。

世界资源研究所中国交通项目主任刘岱宗对记者说,以城市低碳发展为核心的“可持续及宜居城市”项目2012年2月正式启动,是世界资源研究所在卡特彼勒基金会支持下开展的探索可持续发展城镇化路径的国际合作项目,在中国、印度和巴西的5座城市开展研究。在中国,选择了成都和青岛作为试点城市,并得到了国家发改委气候司的支持与指导。

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董事长何锦峰在经验交流会上说,成都2000年以来始终是一个宜居城市,但近些年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出现了很多挑战和威胁,因此环境交易项目应运而生,提供的交易服务包括:排放排污权交易、节能减排权益交易、碳交易、生态补偿及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项目交易、合同能源管理服务、环境资源项目投融资服务、低碳转型和节能减排咨询服务等,目的就是更加合理地运用能源,保护环境,让成都继续成为宜居城市。

何锦峰说:“我们的项目中,城市的能源和水是关键。项目的3个阶段是:勾画蓝图、实施、向其他城市推广。目前,这一示范项目的实施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国家也计划以成都为中心,建立西部地区的环境交易市场,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产业升级。”

北京市交通研究中心研究员祝超介绍了最近10年北京交通状况的改善。祝超说,2010年北京市人口提前10年突破了此前的规划目标,机动车保有量也提前超标,因此北京市在投资改善城市道路、修建轨道交通的同时,通过摇号、限行、分区域收费等方式减少不合理需求,到2014年交通拥堵指数已经比2010年有所下降。

祝超认为,北京市虽然取得了一些令人满意的成果,但也面临着交通需求增长、公共交通质量有待提高、出行结构存在问题以及市民文明出行意识不足等挑战。此外,目前采取的调控还是行政手段为主,今后将更多使用经济手段等民众更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调节和管理。在投资方面,也将逐渐从政府投资转向公共资金和融资相结合,增加地铁物业等方式的收入。

会议期间,印度和巴西的代表分别介绍了印度班加罗尔的大型公共交通网络项目和巴西圣保罗新金融中心交通项目对改善城市交通的作用。

世界资源研究所全球合作经理拉丽莎·达·席尔瓦说:“可持续及宜居城市项目的目的是制定有效而实际的战略,提高能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改善水质、城市交通及土地利用方式等。我们通过创造有助于解决一系列大城市问题的工具,为地方政府提供建议。巴西、中国和印度几个试点城市都取得了各自的成果。”

刘岱宗表示,各国的国情虽然不同,但发展中国家大城市有许多共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经验的交流非常重要。这一项目到明年即将结束,目前在中国取得的成绩令人满意,未来世界资源研究所将继续与试点城市的政府、企业、学术界以及社区合作,在低碳城市与社区建设等多个领域进一步开展联合研究及能力建设,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和工作质量。


【说明:《宜居城市网》转发各地“宜居资讯”,仅供学习研究参考,并无商业用途。欢迎荐稿,谢谢支持!】

网友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登录发表评论!

运营管理:北京中城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合作联系电话:010-62530116、18600196839
投稿邮箱:zhongchengwang2020@163.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 京ICP备20003710号-1

北京市公安局网站备案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1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