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城搜索

自贡市:加快建成“宜居、宜业、宜品”的现代城市

中城网2015-10-14 11:27:34

据《人民网》报道 近年来,四川省自贡市把新区作为城市新的增长极,作为调结构、转方式、惠民生的重中之重,更新理念、凝心聚力,举全市之力加快新区建设,努力推动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近年来,新区建成区面积年均新增5平方公里以上、聚居人口年均增加近5万人,2014年自贡进入百万人口城市、GDP达到1080亿元。

近日,人民网记者专访了自贡市市长刘永湘。

始终把满足人的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群众的期盼作为努力的方向,更加注重人的尺度、人的体验和人的生活,确定了“人本化、一体化、互动化、特色化和永续化”的发展理念。

人民网:刘永湘市长,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人民网的专访。中央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请问您对此有哪些体会和理解?

刘永湘:中央城镇化工作会召开后,我们全市上下认真学习会议精神,结合自贡实际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我们认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市化,重点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解决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问题,主要是着力提高农民工融入城镇的素质和能力,努力促进就业,有序、合理放开落户条件。二是解决居民生活环境问题,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来考量,把绿水青山留在城中,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三是解决城市大安全问题,要高度重视生态安全,扩大森林、湖泊、湿地等绿色生态空间比重,增强水源涵养能力和环境容量,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增强抵御和减缓自然灾害能力;要高度重视建筑安全,加强建筑质量管理制度建设。

我们坚定这样的工作思路:始终把满足人的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群众的期盼作为努力的方向,更加注重人的尺度、人的体验和人的生活,确定了“人本化、一体化、互动化、特色化和永续化”的发展理念,着力推动由被动的城镇化向主动的城镇化转变、由无序的城镇化向更高追求的城镇化转变、由功利的城镇化向淡定的城镇化转变,努力实现由规模扩张走向品质提升、由功能城市走向文化城市、由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

近年来,自贡市新区建成区面积年均新增5平方公里以上、聚居人口年均增加近5万人,2014年自贡进入百万人口城市、GDP达到1080亿元。

人民网:据了解,近年来,自贡市着力加快新型城镇化,特别是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方面进行了努力探索和创新。请您给我们分享一下自贡是如何推进的?目前的成效如何?有哪些特色和亮点?

刘永湘:我市新型城镇化工作起步早,2011年,市委、市政府就成立了自贡市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先后出台了《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决定》等若干政策措施,全面地、迅速地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包括经济繁荣度、环境优美度、生活舒适度、社会文明度、公共安全度、资源环境承载度等六个方面共33项指标体系,坚持全域、全局、全程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时至今日,新型城镇体系基本构建,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5个百分点,到2014年末达到47.26%。

城市新区建设关系经济发展,关系民生改善,还关系文化传承、生态安全。我们始终把新区作为城市新的增长极,作为调结构、转方式、惠民生的重中之重,更新理念、凝心聚力,举全市之力加快新区建设,努力推动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近年来,新区建成区面积年均新增5平方公里以上、聚居人口年均增加近5万人,2014年自贡进入百万人口城市、GDP达到1080亿元。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第一,坚持“五个统筹”,科学谋划新区发展。一是统筹新区与旧城协调发展,防止新区“孤岛化”。二是统筹产业与新区融合发展,突出产城融合。三是统筹资源与生态绿色发展。根据资源禀赋确定新区终极规模,保护生态本底。四是统筹地下与地上同步发展。重面子更重里子,把地下工程作为“良心”工程,强化城市总体设计和控制。五是统筹功能与生活和谐发展,提高宜居水平。

第二,做强产业,强化新区动力支撑。一是着力工业转型升级。加快旧城“退二进三”,推进集中集约集群发展。先后建成国家级高新区、节能环保装备制造基地和新材料基地。调整产业结构,培育了航空、新能源汽车等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目前新区入驻企业685户、主营收入突破千亿,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全市工业29%。二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标准建设南岸科技新区,发展总部经济等新兴服务业;利用历史文化资源,特别是盐、龙、灯三大特色资源,发展文化旅游业;建成川南汽贸园等十大专业市场,与广西合作建设西南自贡无水港,加快了商贸物流业发展。去年新区服务业实现增加值47亿元、增长22%。

第三,做实基础,提升新区承载能力。一是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去年新区实施基础设施项目155个,完成投资66亿元。建成19条主次干道,实现了与旧城骨干路网无缝对接、与高速路网互联互通;快慢交通系统建设加快,建成三级复合绿道132公里。公交、水电、通信、排污等公用设施日益完善,教育、医疗、文体等公共服务加速提升。二是加快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新区全面进行了地下空间勘探测绘、完成了地下空间综合利用规划。三是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按照海绵城市理念,优化了新区控规,着力保护新区河流等生态敏感区,生态用地占新区的35%以上。

第四、做优品质,突出新区风貌特色。一是尊重历史,突出历史文化名城风貌。严格实施名城保护规划,保护新区历史文化遗存和工业遗迹21处。加快盐运水道世界遗产申报,延续了城市文脉。二是尊重自然,成功建成国家园林城市。创新编制了新区生态基础设施、非建设用地和生态控制线3个规划,完整保留了新区67个山体、59处湿地。启动了城市复合绿心建设,建成汇东公园等11个城市公园,新区绿化覆盖率45%以上。釜溪河复合绿道新区示范段获国家节约型园林工程大金奖。三是尊重设计,彰显“南国灯城”特色。制订《城市设计技术导则》,投入1.2亿元开展新区城市设计,建成了城市设计体系。

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使我们的城市能传承文明、承载繁荣、放飞梦想,成为一座真正“宜居、宜业、宜品”的现代城市。

人民网:请问在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助推四川“两个跨越”的进程中,自贡市下一步有什么思考和打算?

刘永湘: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推进“三大发展战略”和实现“两个跨越”的战略部署,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使我们的城市能传承文明、承载繁荣、放飞梦想,成为一座真正“宜居、宜业、宜品”的现代城市。主要打算是:

第一,加快产业发展,使城市能够承载经济繁荣。一是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坚持工业集中、集约、集群发展,加快建设以节能环保装备制造、盐及盐化工、新材料产业为支撑的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大力发展页岩气、节能环保装备、航空与燃机、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等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二是提升服务业水平。坚持立足自贡、辐射川南,大力发展以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信息服务、会展服务、研发设计和服务外包等重点的生产性服务业,以商贸、餐饮、旅游、家政、养老、健康和社区服务等为重点的生活性服务业。

第二,实施居家民生工程,使城市能够承载美好生活。一是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按照“改造一片旧区、复兴一片街区、造福一片百姓”的取向,“减量、增绿、留空、修复”的方针,采取“原貌修复、局部更新、整体重构”三种模式,理性推进旧城有机更新,保留城市记忆,延续城市文脉,使居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二是推进社区基础设施综合配套,对社区进行再规划、再利用,统一配套建设教育、文化、体育、养老服务设施和商业网点、农贸市场、应急避难场所,打造500米生活圈。三是加快推进老旧社区整治,对排危、市政设施、环境提升等开展整治改造,力争5年全面整治81个老旧居民区,完成843条整治城区背街小巷。

第三,完善城市功能,使城市能够承载理想梦想。一是统筹推进城镇道路、供排水、供电、供气、通讯、公交、防震减灾等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和科、教、文、卫、体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二是强化生态环境建设,坚持生态打底,坚定不移保护市域生态基础,着力构建城乡一体的大绿地、大生态系统;统筹推进公共空间、准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园林绿化建设;持续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统筹推进“清水、蓝天、绿地、宁静、利废”五大行动。

第四,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围绕人的城镇化,以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为契机,推进土地管理和使用制度、就业和社会保障体制、户籍制度、行政管理体制、产业发展机制、投融资体制、公共财政体制和公共服务体制等八项改革,构建统筹城乡发展的产业、城镇、基础设施、创业就业、农村金融、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和环境保护八大体系,加快农民市民化进程。


【说明:《宜居城市网》转发各地“宜居资讯”,仅供学习研究参考,并无商业用途。欢迎荐稿,谢谢支持!】

网友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登录发表评论!

运营管理:北京中城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合作联系电话:010-62530116、18600196839
投稿邮箱:zhongchengwang2020@163.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 京ICP备20003710号-1

北京市公安局网站备案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1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