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城搜索

迁安市:“宜居迁安”2015年度巡查工作总结汇报

中城网2015-11-09 15:34:29

河北省迁安市人民政府宜居办

一、2014年工作回顾

2014年,我市面对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紧紧围绕转型发展这一总目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不断提升城市品位,增强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夯实了转型发展的基础,提高了广大群众的幸福指数,宜居城市建设工作得到了进一步深化。截至目前,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16亿元,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5.1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526亿元。

――转型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实施重点项目269个,当年完成投资521.5亿元,增长16.2%;其中164个项目先后竣工。扎实推进全民创业和民企二次创业,全市新注册民营企业946家、个体工商户6162户。积极对接北京等重点地区,组织开展了经贸洽谈月等系列招商活动,顺天诚通钢材加工、金牛管业北方基地等37个项目成功签约,更可喜的是“好莱坞中国梦想城”迁安项目框架协议正式签约,中唐遗乐城等75个项目达成合作意向。

――城市综合品质进一步提升。全年实施重点城建项目27个,全省县城建设现场会在我市召开,顺利通过国家园林城市复审验收。规划体系更加完备。高标准完成《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等11项城市规划,城镇组团、新型农村社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特色保留村村庄规划的编制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水城特色愈发彰显。滦河文化产业园新增6座建设用岛,桥梁、绿化等工程基本完工,“首都东边一座成长在水里的城市”日益引人瞩目,水城特色已经成为招商引资最靓丽的名片。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投资2.4亿元,实施了市政道路新建、供热管网改造等9项工程,新增集中供热面积150万平方米,完成了5万平方米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和14万平的供热计量改造。城市管理更加有序。城市事、部件办理进一步提速,市容市貌集中整治行动扎实开展,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提速。精品钢铁业优化提升。7家钢铁企业全部进入工信部《钢铁行业规范企业名录》,思文科德电工钢及镀锡板、燕钢热轧卷板等一批链条延伸项目竣工投产。稳妥做好产能化解工作,共压减炼铁产能104万吨,炼钢产能209万吨。装备制造业规模壮大。正大250万吨制管一期等5个项目竣工投产,北商泵阀、鼎安汽车等一批项目加快建设,全市新增耗钢企业81家,新增耗钢能力310万吨。现代物流业龙头引领、集群发展态势更加凸显。实施了投资62亿元的20个重点项目,天津物产物流中心一期、万嘉商贸园主体工程基本完工。煤化工、包装建材、节能环保、食品医药、高新技术五大产业加速发展。完成投资104亿元,实施了翅冀LNG、怡惠达LNG等52个项目,其中思文科德八色印铁二期、葵花制药、今麦郎一期等33个项目竣工投产。六大服务业更加繁荣。红星美凯龙、天洋城一期正式营业,北大学园正式进驻,龙湾游艇俱乐部、碧桂园高档商住开发、金融街、商企联盟电子商城等一批项目加快建设。

――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治理四大攻坚战取得阶段性成果。投资15.6亿元,全面推进168项大气污染治理任务,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居唐山市第4位。累计完成营造林5.8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0.8%。完成矿山地貌修复2155亩、生态修复2600亩。投入1.8亿元,推进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被评为全省先进市,山叶口村顺利通过河北“美丽乡村”评审验收。园区建设提档升级。投资21亿元,实施了7项基础设施工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开发区、物流园区成为全省首批清洁生产试点示范园区,经济开发区被列为全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40个重点平台之一,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被评为全省重点项目建设先进单位,物流园区获评全国优秀物流园区,滦河文化产业园区跻身全省十佳文化产业园区。要素瓶颈制约有效缓解。京秦高速迁安支线、第三通道等工程相继通车,迁擂公路大修等11项工程先后完工,新建、翻建道路187公里。积极支持企业进行资本运作,北商国际泵阀和路明实业公司成功上市,实现了企业上市零的突破。

――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科技支撑更加强劲。推广科技成果36项,圆锥破碎机技术填补国内空白。新增晒阳、益昌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6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科技型企业。教育事业再创佳绩。投入2.38亿元改善办学条件,一中西校区等工程投入使用。北大学园与一中、河北师大与第六实验小学实现合作办学,市职教中心成功升格为技师学院,我市被评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卫生事业稳步提升。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验收,成功创建国家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市。中医院迁建工程即将竣工,新建精神病医院投入使用。公立医院改革稳步推进。在全省率先实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药品零差率销售累计让利群众4218万元。文体事业繁荣发展。顺利通过全国文化先进市复查验收。

――改善民生工作取得新成效。圆满完成了30件为民实事工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9860元,增长8.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120元,增长10.4%。全年新增城镇就业675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29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750人。扎实推进社保扩面,着力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累计为城乡低保群众、农村五保户和高龄老人发放补助金6700万元,为9.1万名城乡居民发放养老金1.26亿元。发放善款192万元,用于助困、助医、助学等社会救济。

――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市本级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由171项减少到99项,削减了42.1%;废止规范性文件149件,修改4件。顺利通过国家审计署财政审计、国土资源审计等系列审计,政府工作规范化、法制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启动“三级平台、两个代办”工作,着力让群众好办事、为群众办好事。自觉接受各方面的监督,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决议,办理人大代表建议73件、政协委员提案90件,答复率100%。

二、2015年亮点工作

2015年,我们牢牢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和环渤海地区崛起的历史性机遇,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主基调,以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为总抓手,不断完善城市功能要素,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打造产业发达、功能完善、舒适宜居的现代生态宜居城市。今年前三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38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68.9亿元,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6.4亿元,入选国家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

(一)完善城乡规划体系。按照“完善功能、突出特色”的原则,积极聘请国内一流规划设计单位参与城市建设相关规划编制工作,进一步增强城乡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指导性。目前,各相关规划编制工作进展顺利,其中,近期建设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编制完成,东西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整合已形成成果,滦河生态城、右岸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正在编制。不断强化规划管理,制定了《迁安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迁安市农村规划技术导则》、《迁安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导则》等技术规定,进一步提升了规划的批后管理水平。

(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以海绵城市试点建设为契机,高标准推进城市建设,推行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目前,海绵城市试点工作已按照三部委意见,编制完成《迁安市海绵城市投融资方案》和《迁安市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实施计划(2015-2017)》,注册了迁安市海安投资有限公司,聘请了北京大岳为咨询服务单位,正在进行PPP项目的项目建议书及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单位采购;政府投资类项目正在办理前期手续。同时,还重点实施了集中供热、供气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城市供水普及率、燃气普及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燃气普及率均达到100%,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一体化项目正在扎实推进。二是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投资7.2亿元的中医院迁建项目已完工投入使用,计划投资4亿元的协和源颐养中心项目正在加快建设,投资12.9亿元的红星美凯龙家居综合体、第四高中已投入使用。计划投资145.3亿元实施的天洋第4代城市综合体、龙湾国际、金融街、王府大酒店等4项商业服务项目正在有序推进,累计完成投资51.7亿元。

(三)优化市域生态环境。充分发挥“三山拱卫、两河环绕、山水融城”的独特自然优势,扎实推进南部新市区、滦河生态休闲区、右岸新城三大城市板块建设。滦河综合治理工程已完成一期建设,已形成14平方公里水面,6800亩16个建设岛屿,万顷水面碧波荡漾、生态绿岛星罗棋布、青山绿水交相辉映的大湖美景成为城市靓丽的名片。在西部工业区和东部生活区之间,打造了3万多亩的绿色生态屏障,城区公园增加至65个,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41.74%、40.81%和22.7平方米,城区已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

(四)改善城市居住条件。严格落实唐山市下达我市棚户区改造任务3344套。其中,迁安市阚庄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该项目占地126.7亩,总建筑面积17.3万平方米,共1334套。棚户区改造总投资7.3亿元。目前,多层已经入住,高层正在组织综合验收。迁安市西李铺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该项目占地250亩,总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共46栋,2490套,目前,主体封顶。启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目前,续建项目1个,即大五里乡农民保障性住房项目,主体已完工,正在进行内外装修。

(五)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以城市环境容貌干净、整洁、有序为目标,以标准化、精细化、常态化为手段,强化队伍建设,创新工作方法,城市环境明显改善。累计拆除违章建筑360余平方米,规范广告牌匾800余块,整治规范施工工地52个。加强对流动摊点的治理力度,治理流动摊点3万余个。依托数字化城市管理指挥系统,不断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水平,截至目前,结案率达到97.11%。在已完成三维数字模型系统建设的基础上,谋划建设规划电子指标校核、规划一张图、规划电子办公系统,计划将规划数字审批系统融入数字城市平台,目前,该项工作正在积极推进。

(六)增强产业承载能力。4个省级产业园区集聚了全市90%的规上企业,创造了80%的经济总量,提供了50%的就业岗位,带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提高了城镇人口聚集度,扩大了城乡居民消费,推动了城市经济增长和发展繁荣。把城市作为集聚承载现代服务业的平台,利用山水融城的特色优势,大力发展休闲旅游、教育培训、养生养老、文化创意、科技研发、总部经济等现代服务业,目前,长城国家公园、香港龙湾游艇会、协和园国际颐养中心等项目正在加快建设,中唐民俗文化旅游综合体、中国国际动漫岛等项目即将开工,美国派拉蒙影视主题公园项目扎实推进,成功实现了与北京实验二小的合作办学,与北京科技大学、人大附中等知名院校达成合作意向。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个最大机遇,召开了2015“京东水城魅力迁安”经贸洽谈会,签约59个项目,总投资达534亿元。

三、存在问题及下步打算

尽管我们在推进宜居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广大群众对宜居环境的期盼相比较,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和不足,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一钢独大、大而不强”的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发展现代服务业、聚集人口、提升城市繁华度有待加强;土地、资金等瓶颈制约亟待破解,等等。今后,我们将以此次中国宜居城市巡查复审为契机,认真落实各位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全力抓好项目建设和扩大开发,增添发展活力;全面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加快调结构、转型步伐;稳步推进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品位和功能;全面抓好创新驱动和综合改革,提升核心竞争力;全面抓好生态环境改善,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崛起之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群众幸福指数,努力开创转型发展的新局面。


网友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登录发表评论!

运营管理:北京中城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合作联系电话:010-62530116、18600196839
投稿邮箱:zhongchengwang2020@163.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 京ICP备20003710号-1

北京市公安局网站备案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1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