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城搜索

天水市:积极探索 创新发展 城市管理实现六大转变

中城网2007-10-08 09:32:59

 

天水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

  天水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简称市执法局)成立于2003年11月,为市政府行政执法部门,正县级建制,内设办公室、执法科、法制科、督查科一室三科,2006年成立副县级建制的直属执法支队。下属秦州、麦积两分局,业务指导五县执法局。市、区县两级执法局统一行使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城市规划管理、城市绿化管理、市政管理、环境保护管理、工商行政管理、公安交通管理等七个方面的全部或部分行政处罚权以及市、县区人民政府委托的其他行政执法权。市、区县执法局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体制。两分局和五县执法局为县区政府正科级行政执法部门,人、财、物由县区统一管理,业务上接受市局领导或指导,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具体的行政处罚等执法职能主要由分局和县执法局行使,市执法局对两分局和五县执法局有业务指导权、行政复议管辖权、监督考核权、重大和紧急工作指挥调度权以及重大案件的直接查处职能。两分局和五县执法局同时挂城市(镇)管理行政执法大队的牌子,大队下设若干个执法中队。

    三年来,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全市综合执法系统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天水为主题,强化措施抓落实,与时俱进谋发展,大胆探索,积极创新,规范程序,依法行政,不断总结经验,解决问题,完善机制,使我市城市管理稳步发展,实现了六个方面的转变,为建设天水陇东南中心城市、陇上最佳宜居城市和平安天水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管理领域由囿于中心城市向以城带乡、城乡互动转变

  2003年,我市率先在全省开展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试点工作,试点之初,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范围只限于秦州、麦积两区建成区,三年多来,市执法局和秦州、麦积两分局在实践中摸索前进,在创新中稳步发展,使试点工作不断深化,为其他城市开展综合执法提供了成功的经验,先后有兰州、定西、临夏、张掖等省内城市在我市交流考察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的开展。2005年,为了扩大试点成果,使各县城市管理与城市建设同频共振,与城镇化发展步伐有效接轨,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在我市五县全部开展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经过半年多的筹备,至去年年底,五县城镇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相继挂牌成立,并在磐安、洛门、龙山等重点城镇分别设立了城镇管理综合行政执法中队。这标志着我市城市(镇)管理综合执法的范围已由两区建成区向两区规划区、五县县城和周边城镇纵深扩张,梯次推进,辐射发展,形成以两区城区为中心,五县县城为骨干,周边城镇为重要节点的星座平台,走上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良性发展轨道。

  二、管理队伍由量少力薄向增数升质、数质并举转变

  试点之初,全市共有执法队员180名,主要集中在市执法局和两分局。随着五县两区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城市常住和流动人口急剧增加,原有的执法队员数量和质量都已不能适应庞杂的城市管理需要。对此,市、县区两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以五县成立执法局为契机,严格标准,倾斜编制,加大执法人员配备,使全市城市(镇)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队伍迅速发展壮大。从数量上保证了管理工作的需要。同时,市县两级执法局在队伍建设上严把三关,加强质量建设,使队伍整体素质和结构有了很大改善。一是严把入口关。五县对执法局领导班子反复酝酿,精心选配,优化组合,普遍配备了想干事、会干事、能干成事、团结高效、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对其他人员坚持凡进必考,严格准入的原则,一律从同时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年龄35岁以下、事业单位工作、享受财政供给等四个条件的人员中,通过公开考试,择优录用,从源头上保证了执法队伍的质量。二是严把培训关。市、县两级执法局紧紧围绕“政治合格、业务精良、作风过硬、纪律严明、执法严格、善打硬仗”的目标,围绕提高队伍政治业务素质,相继开展了岗位练兵、技术比武、三联两创等一系列素质建设工程,使队伍的政治业务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三是严把管理关。实行等级考核、目标管理考核、执法过错责任追究等措施,加强管理,使队员自我加压,自我教育,有效杜绝了行政不作为和行政乱作为的行为。目前全市共有执法队伍571名,平均年龄30.5岁,大专以上学历537名,占总人数的94%,其中法律专业毕业的129名。

  三、管理方法由严管重罚向以人为本,刚柔并济转变

  对情节恶劣的违法行为依法从重从严处罚,能够充分体现法律法规的权威性、严肃性和不可侵犯性,产生强烈的震慑作用,具有鲜明的刚性特点。而对情节轻微的违法行为依法实施处罚时,追求文明方式,耐心疏导教育,正确使用自由裁量权,则更能体现法律的人本理念和柔性关怀,将会减轻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矛盾,使双方在相对和谐的关系中强化管理效果,实现管理目标。三年多来,市执法局坚持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的指导思想,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及时调整执法理念,努力规范执法行为,使执法活动由试点之初单纯强调严管重罚到现在把文明执法、规范执法、严格执法统一起来,使管理效果更加理想。尤其2005的以来,以改善行风,塑造队伍形象为目标,在全系统深入开展了先进性教育、纪律教育、荣辱观教育、学习和遵守党章教育和三联两创、争创青年文明号、争当青年岗位能手等一系列思想教育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广大综合行政执法队员在执法过程中转变作风,改善行为,主动扭转对相对人 “居高临下”、“理直气壮”、“得理不让人”的心态和生、冷、硬、横的行为,灵活采取以人为本,刚柔相济的方法,自觉把依法处罚与和风细雨的思想教育工作相结合,把严管重罚和文明执法相结合,做到以法管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使大多数相对人自愿接受处罚,有效地减少了对抗,化解了矛盾,既维护了法律的尊严,强化了管理效果,又改变了队伍形象,体现了执法为民的执法理念。近两年来,举报队员违法违纪的案件逐年减少,当事人提起行政诉讼的案件实现了零记录。

  四、管理主体由专业队伍向群众支持、多元参与转变

  城市管理是个复杂而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配合和参与。几年来,综合执法部门把宣传作为争取群众理解和支持,调动社会各界多元参与的有效途径,采取邀请新闻媒体报道、悬挂横幅、张贴标语、散发传单、装备宣传车巡回宣传等行之有效、丰富多彩的形式,广泛宣传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工作,提高了广大群众对开展综合行政执法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了对城市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了解,从而有效激发了广大市民在城市管理中的主人翁精神和责任感,使许多群众自觉转化角色,由“裁判员”变为“运动员”,由“站着看”到“投入干”,加强自律,自觉遵守城市管理的各项法律法规,身体力行,主动参与城市管理的各种实践活动,城市管理的活力逐渐增强,逐步实现了城市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管理主体多元化的局面。几年来,根据群众举报,查处各类违法案件350多起。

  五、管理时效由单纯事中处罚向事前预防、事后监督转变

  三年多来,全市综合执法部门坚持预防、管理、监督并重的方针,按照处罚与教育相结合、预防和管理相结合的原则,采取了一系列疏堵结合的措施,使城市管理由事中处罚向事前预防、事后监督延伸。一是采取定期集中宣传和不定期分散宣传相结合的办法,广泛宣传城管法律法规,普及人们的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使城市管理违法案件预防的关口前移。二是对倚门经商等反弹严重的违法案件,建立了挂号管理制度和旧案跟踪回查制度,对重点违法相对人实行跟踪管理,不定期地进行回查,发现苗头,及时制止,有效地遏制了反弹行为。三是针对流动摊点、城市牛皮癣等违法行为相对人利用执法人员休息时间打时间差,钻空子,趁机作案的现象,建立了节假日值班和夜班制度,使管理时间由八小时以内延伸到八小时以外,由工作日延伸到节假日,有效地堵塞了违法行为滋生的漏洞,缩小了管理的空档。四是为了防止处罚不公,及时纠正执法失误,市执法局还建立了重大复杂案件备案制度,对各县执法局和两分局处理过的重大复杂案件,组织专人审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基层纠正,从而保证了执法的准确性和公正性。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城管时效由单纯的事中管理向事前预防、事后监督延伸,拉长了管理的“经纬”,强化了管理效果。

  六、管理水平由简单粗放型向提升档次、高标精细型转变

    三年多来,综合执法部门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建设大城市、“陇东南中心城市”、“陇上最佳宜居环境城市”目标,自我加压,提升标准,加大力度,强化措施,实施精细化管理,使城市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一是在管理目标上,突出精细要求。在实践的基础上,市执法局提出了“一中心二转变三良好”目标,即综合行政执法工作要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这个中心服务,管理方式由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管理水平由低层次向高标位转变,力求达到城市管理领域内交通、建设、市场等各项秩序良好,市民居住的周边环境日益良好,综合执法工作的外界评价良好。二是在工作部署上,体现精细特色。市执法局建立并坚持月例会制度、重大复杂案件备案制度、重点工作专题会制度,紧急工作随时通报制度,加强对基层的领导,使工作部署更加科学严密,信息沟通更加及时准确,措施落实更加高效快捷。建立并严格落实科学合理的目标管理和检查监督、考核奖惩制度,确保各方面工作责任和措施的落实;三是在工作实践中,强化精细管理。在综合执法工作中,合理划分和明确各种管理力量的职责任务、工作范围、工作时段,加强巡查和督查,实现“守点”、“巡线”和“控面”的有机结合,在时间空间上紧密衔接,有效防范和堵塞管理漏洞,减少了管理的死角和盲点。总之,通过实施精细化管理,为天水城市形象的进一步显现,城市品位的进一步提升,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有效增强了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的社会影响力和执法权威性。仅2005以来,各级行政执法部门共查处行政案件6万余件,其中一般程序836件,简易程序9207件,批评教育5万余件。

网友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登录发表评论!

运营管理:北京中城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合作联系电话:010-62530116、18600196839
投稿邮箱:zhongchengwang2020@163.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 京ICP备20003710号-1

北京市公安局网站备案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1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