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市:城管部门1种创新3种改良 规范夜贩游商
中城网2008-03-24 11:56:22
城管负责人肯定“禁放结合,以放为主”的各种摸索,并呼吁解决流动商贩问题需要包括市民在内的多方共同努力。
2008年3月23日,成都商报文明督查别动队记者再次对10多名流动摊贩、市民及城管部门进行了走访调查。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为了规范夜贩游商,城管部门先后推出了一种创新和三种改良模式。目前,高新区创新模式运作良好;成华区、锦江区和武侯区推出的三种改良模式,还在反复摸索中。城管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流动商贩,应该“禁放结合,以放为主”,解决流动商贩问题也不仅仅是城管执法部门一家的事情,需要多部门和广大市民共同努力。
摸索之高新区
提供岗位
让流动商贩优先选铺
“治理游商小贩关键是要讲一个‘实事求是’。”2008年3月23日,高新区城管局执法大队副大队长秦曦谈起肖家河片区的管理经验时有感而发。从肖家河正街的步行街,到肖家河中街、西一巷、西二巷、环四巷、环三巷,记者看到:瓜子店、乐山烧烤、夜蹄花、修鞋店、廉价水果、修车铺、锅盔店一家挨一家;穿着橘黄色服装的保洁员提着扫把清扫落叶,挂满小饰品的红木花车安静地停在居民大院的门口,古色古香。
据介绍,肖家河片区以前摆摊经营、出摊占道的情况十分严重。为了改变这种情况,街办及社区首先对有经营观念的业主及承租者进行引导,将社区一楼铺面充分开发启动,让大家优先选择“入铺”经营;尤其是一些长期经营蔬菜的经营者,要么租用铺面,要么挪入市场。其次,发动辖区部分企业,提供包括保洁、市政管养、绿化等在内的岗位,充分消化吸收劳动技能较差、文化程度较低的小摊贩,劝其退出原来利润率低且影响市容市貌的行当。再次,为部分本就是社区居民的小贩,依据社区自身服务系统的整体需要,免费提供成本达1000多元的木制经营花车,“目前已经有12家花车经营户。”
家住和谐苑的罗师傅有修自行车的手艺,他也配了一辆免费花车,“我以前推个烂车车,现在的车是去年5月份配给我的,上次轮子坏了,打个电话社区就派人来换了,而且免费的。”对于规范化管理,罗师傅表示很理解也很拥护。
摸索之锦江区
将流动商贩逐步劝到市场内
昨日下午1时许,记者回访观音街的临时市场,约700平方米的坝子空空荡荡。在市场外,散布着一些流动商贩。推着小车卖凉粉凉面的何大哥说,他为了创文明,特意准备了一个超大的黑色塑料垃圾袋,专门装客人废弃的一次性碗筷。不过,何大哥也有他的烦心事:他只能在中午和周末的时候悄悄卖。
昨日下午2时许,记者采访了东光街办城管科科长马宝才。对于昨日本报报道的陈林、刘丽夫妻的处境,他表示很无奈。当时临时市场成立后,摊位费比其他正规市场低,不仅吸引了流动商贩,而且连在正规市场经营的商贩也跑了过来。对此,其他正规市场管理方表示不满。后经协调,该临时市场交由其他市场统一管理。接手后,该临时市场按规定提高了摊位费。目前,临时市场即将撤除,对于流动商贩,东光街办将逐步将他们劝到市场内。
昨日下午5时许,锦江区城管局局长杜朝伦强调,今后对游商夜贩的管理要细化。不但要划地段、划时段管理,还要划分行业规范市场。比如烧烤和蔬菜放在一起卖,蔬菜就容易受污染。把相同的经营种类放在一起,不但方便管理,也方便市民选购。对于东光小区临时市场收费问题,杜朝伦解释说,具体实施还是要看街道的具体情况,要根据行业、地段、经营规模等制定标准。
摸索之武侯区
政策照顾 劝流动商贩停下来
昨日中午12时许,红瓦寺街,正是吃中饭的时候却很少见到以往在马路两边打拥堂的各种小吃摊子,往来交通清爽了很多。
齐心公司的保洁员牛大姐仍然忙碌地清扫着路边的落叶和纸屑,微红的面庞泛起热气,“从早上4点多到现在,这条街我已经扫了5次了,”牛大姐称,通常小吃都会在早上6点半摆出来,到10点半左右收回去,下午7点左右又会摆出来,如果城管晚上不来,他们还会摆通宵。 “卖豆浆油条的、卖银耳汤的、卖臭豆腐的、卖煎饼的……摆起一大溜,到处扔的是塑料碗、塑料袋和纸巾,你打扫卫生让他让一下他都不肯,”牛大姐表示对小摊贩的数量自己曾数过,“有时11家,有时14家”。
在良木缘咖啡店的门口,记者和一个卖煎蛋饼的杨师傅聊了起来。杨师傅称城管这几天管得严,他们都不敢在红瓦寺附近摆了。
“整治出摊占道关键是个人力问题,”已经多日失眠的晋阳街办城管执法中队中队长龚道权昨日告诉记者,他和同事这几天已经连续加班。为了改变执法人力不足的局面,街办除了增加城管人员数量外,还联合派出所、交警、治安协管共同组成了40人的“综合执法大队”。“不光要整治出摊占道,包括街面治安、交通等问题也一并照顾到。”龚队长称,目前这40位综合执法人员,可以组成3个班组,对辖区实行24小时巡查,直到彻底消除“鬼饮食”扰民占道破坏市容的情况。据称,目前晋阳街办辖区最严重的金雁路出摊占道情况已经基本杜绝。
武侯区城管局执法大队队长王小勇称,由于各类摊贩流动性强,出摊占道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为加强力量,目前已安排各城管执法中队添人添车。此外,在以往的执法过程中,也积攒了一点经验,比如“我们正探讨将辖区内相对固定,且有一定承租能力的摊贩通过各社区给予一定照顾政策,为其‘入铺’经营提供便利和条件”。他举了一个例子,卖烤羊肉串的马师傅原来就是推车到处游荡,后来在浆洗街办城管人员的接洽下租赁了一个铺面,虽然要缴纳一点管理费及税费,但生意好多了。
摸索之成华区
争取启动分时分区经营
昨日上午11时许,桃蹊路,卖水果、卖蔬菜的有近20家。有的商贩甚至仅提了一篮菜,总价值不过100元钱。在建设北路,一名摊贩接受了记者采访。该男子说,最近城管查得凶。不过,他还得出来卖东西,因为必须挣钱养家糊口。摆摊时,他尽量靠边,不造堵;收摊时,把周围的垃圾收拾干净。
一辆城管执法的小货车缓缓驶来,流动商贩见状,纷纷散开,留下一地垃圾。小货车走后,流动商贩又回来了。
这种“捉迷藏”的游戏还要玩多久?有没有更有效的措施?为此,记者采访了正在执法的桃蹊路城管中队队长吴岗。吴岗说,在与流动商贩反复“拉锯战”中,他知道这些流动商贩大多数是附近的居民,生活比较拮据。因此,他们目前只能以劝导为主,希望流动商贩有所收敛。之前,桃蹊路街道办事处曾经试点分时分区经营,要求流动商贩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区域进行经营。该措施实施后,出现了管理、卫生和扰民等问题,该措施已搁浅。
记者随后采访了成华区城管局副局长林铁。他比较赞同分时分区管理。比如22时以后,允许街上出现小贩。这样做,既能在商场菜市关门后给市民提供方便,也能给城管管理提供便利,还能顾及到小贩的生存问题。不过,他最大的顾虑是他们有没有权力去做这件情。
林铁强调,每一次执法,他心里都很矛盾。很多小贩的确生活有困难。换句话说,每一次执法都有可能冲击到一个家庭。另外,24小时执法给城管队员造成极大的疲劳。如果可能,他将争取成华区实施分时分区管理。
督查别动队记者 袁勇 杨兆宁 王蓟 摄影报道
回访
加大执法力度
“鬼饮食”少多了
昨日凌晨,记者驱车对张家巷、平福路、九里堤中路、石人南路、东光小区、红瓦寺共和村路以及双林路跨线桥等路段进行走访,除九里堤中路尚有少数“鬼饮食”商贩仍出摊占道外,其他街道几乎看不到“鬼饮食”商贩的影子,其中,东光小区和石人南路清风雅静,街道干净。
昨日凌晨零时,记者在九里堤中路看到,10多家烧烤摊摆在路边,人行道上摆着不少桌子,人们三三两两地坐在一起吃烧烤。记者随即拨打了12319城管服务热线,值班人员说,金牛区城管执法队员正在驷马桥片区检查,很快就来。12分钟后,一辆城管执法车驶来,停在路边。执法队员要求几个店铺老板将摆在外面的桌椅收回屋子。一名年轻的女子飞快地向另一处烧烤摊位聚集的地方跑去,喊着“快收,城管来了。”
随后,城管执法车沿着九里堤中路行驶,刚才那些热闹的烧烤摊迅速消失了。城管执法队员说,他们在“鬼饮食”出摊占道较严重的地方加强了巡逻,前晚11时40分左右,他们到下一条街道巡逻时,这些“鬼饮食”还没出来。今后他们将更加大巡查力度。
在红瓦寺共和村路,往日热闹的“鬼饮食”已经不知去向,一辆城管执法车停在路边,几名城管执法队员一直守在附近。他们说,其他的队员正在巡查过程中,为了杜绝这里的“鬼饮食”占道,他们死守在这里。
整治“鬼饮食”占道,各区城管局都各显其能,加大执行力度,以往商贩与城管之间的“游击战”将出现全面改观的曙光,这场持久战已经打响,它并不意味着督查“鬼饮食”占道的结束,而是一个新的开始,本报督查别动队将不定期对“鬼饮食”占道进行暗访调查。(督查别动队记者 邓旆光 郭庄)
网友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