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州市:努力打造一支“文明、威武、为民”的城管执法队伍
中城网2008-04-23 16:15:16
湖南省永州市城管行政执法局局长 王爱国
我局是2004年3月成立的政府组成部门,现有干部职工135名,内设7个科室,下设9个执法大队,主要职能担负市区城市管理领域相对集中行政处罚工作。城管执法是一门新兴骄阳事业,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和矛盾。在困难面前,我们始终抓住队伍建设这个根本点,着眼解决“三个”矛盾,全面加强“三个”建设,队伍建设整体水平一年一个台阶。2006年在全市城信建设评比中一举甩掉了“群众最不满意单位”落后帽子,2007年被评为“全省建设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和“全市重点建设项目协调管理先进单位”,2008年被评为“全省建设系统抗冰救灾先进集体”和“全市抗冰救灾先进集体”,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市提案、议案办理工作先进单位”。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着眼解决理论学习功底浅与科学发展观要求高的突出矛盾,全面加强思想建设,在提高综合素养上下功夫。
理论学习的好坏,事关城管执法队伍素质的提高,事关城管执法事业的健康发展。2005年7月,主要领导到位后,针对我局执法人员理论水平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相适应的状况,绷紧“学习”这根弦,始终把理论学习作为提高队伍素质的首要工作来抓。一是抓学习制度,注重规范。坚持领导理论学习制度。每周三班子成员集中学习一次,增强了班子抓大事、议大事的能力。坚持骨干理论学习制度。每月25日组织中层干部学习一次,增强骨干的凝聚力、执行力。坚持干部职工学习制度。针对城管执法工作特点,每季度组织全局干部集中上大课一次,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组的决策上来。同时,建立健全了述学、讲评、考核制度,建立了执法人员学习档案,以制度的落实促进学习的经常化、规范化。二是抓学习内容,把握方向。抓原著学习。采取自学和集中的方式,通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论述;抓和谐社会重要论述学习。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描绘了和谐社会的宏伟蓝图,体现了党的优良传统和历史经验,我们就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论述作为构建和谐城管的核心内容来学,教育引导全局人员牢固树立“亲民爱民,和谐城管”的执法理念。抓十七大精神的学习。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后,我们制定《学习计划》,采取集中上大课,分六个专题原原本本学习。特别去年10月16日,局主要领导结合自己学习的心得体会,从如何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创造性地开展城管执法工作给全局人员上了一课,帮助全局人员掌握了新观点,拓宽了新思路,理解了新论断。三是抓学习效果,体现实效。我们按照“学习一个专题,研究一个课题,解决一个问题,推动一项工作”的学习思路,分析现阶段城管执法工作的本质规律,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指导城管执法工作实践,推动观念创新、思路创新。2006年底,面对规划执法难的问题,我们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规范了执法程序,完善了控违、拆违机制,拿出了操作性强的处罚标准,有效地促进了规划执法工作的开展。通过抓理论学习,执法队员的宗旨意识提高了,大局观念增强了。如去年4月,在市政府组织一次拆违行动,面对执法相对人手持农药以死相威胁和百余名村民用粪便阻止执法,城管执法队员临危不惧,在说服教育无效的情况下,冒着生命危险,成功进场清场,并连夜对该处的违章建筑进行了强制拆除。在执法中做到“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在60多名执法人员软组织受伤的情况下,没有一名群众受伤,对违建户起到了极大地震慑作用。
二、着眼解决执法效能低与和谐城管要求高的突出矛盾,全面加强作风建设,在保持昂扬精神状态上见成效。
一个单位是兴旺发达,还是举步不前,是朝气蓬勃有活力,还是老朽腐态,作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05年我局在诚信建设评比中评为“群众最不满意”单位。面对这种尴尬又无法回避的现实,我们党组经过认真反思和冷静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了一个扭转被动局面的工作思路:以作风建设为切入点,全力塑造城管执法队伍新形象。一是抓班子,促稳定。抓党组自身建设。教育“一班人”从稳定大局的角度,自觉做好“四个正确对待”,即正确对待评选、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群众、正确对待自己,以班子的稳定带动全局的稳定;抓骨干队伍管理教育。坚持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2006年6月,针对 “干部少、工人多、管理难”的现象,对局机关7个科室、9个大队共29个中层岗位实行竞聘上岗,32名德才兼备的年轻干部走上了中层岗位。注重梯队建设,实行动态管理,按照德能勤绩廉五方面进行考核培养,做到随时淘汰,随时增补。抓作风纪律教育整顿。对照先进性要求,联系个人思想实际,定期深入开展“查思想、查作风、查纪律、查工作”的主题活动,既整顿了作风又凸显了先进性,以骨干队伍的稳定带动全局的稳定。二是强措施,求过硬。健全管理措施。围绕强化内部管理,我们汇编了《城管行政执法局内部管理手册》,将工作职责、队容风纪、十个不准、五条禁令等16项制度装入镜框,统一钉挂在各科室、大队办公场所的醒目位置,有效地约束和规范执法人员的行为。健全考核措施。局成立了考核领导小组,健全完善了《年度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实施办法》,实行“日督查、周抽查、月检查、半年小评、年终总评”的目标责任考核,有效地促进了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健全奖惩措施。每月通报一次考核情况,做到考核结果同年终评选评优相挂钩,搭建了争先创优的“阳光平台”。并优先提拔使用考核为优实绩突出的干部,极大地调动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今年元月下旬,我市遭受历史罕见的冰雪天气,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我局主动请缨,勇挑重担,危难时刻显身手。2月3日早上7:00, 局长率领50名执法队伍紧急赶赴衡枣高速182公里处,忍着饥饿和严寒,与风雪比气势,与冰冻比韧劲,发扬不怕苦、不怕累,连续作战的顽强作风,与冰雪连续抗争三十八小时,清除冰雪1800平方米,疏阻车辆370台次,确保了衡枣高速公路的畅通,为京珠高速受阻车辆分流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了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市委书记曾庆炎先后两次在全市抗冰救灾电视电话会上表扬,称赞城管是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执法队伍。三是抓廉洁,树形象。公生明,廉生威。我们始终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树城管执法形象的生命线来抓,做到:部署安排工作时,不忘把廉洁执法作为一项任务;分析队伍建设形势时,不忘把廉洁形象作为一项内容;总结讲评时,不忘把廉洁执法作为一项要求。注重:抓好“三子”,即抓“房子”,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一般干部职工,只要修建房子,事先必须向局党组汇报,决不允许利用职务之便参与和暗中支持违法建筑;抓“案子”,所有执法案件不搞一言堂,全部由案审会集体研究决定,杜绝偏袒和说情,决不允许不公正执法行为的发生;抓“杯子”,严格规定执法人员不得接受相对人的吃喝宴请,一经发现,依照《公务员法》和有关规章制度从重从严处理,决不姑息迁就。通过狠抓作风建设,队伍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全新的变化,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得到了全面提升,为执法任务的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7年各执法大队的举报投诉比2006年下降了70%,在市直机关作风建设评比中名列前茅。
三、着眼解决执法难度大与严格执法要求高的突出矛盾,加强机制建设,在提高执法水平上使实劲。
近年来,全国各地发生多起“暴力抗法”以及城管“以暴制暴”等问题,将城管执法推向了社会关注的最前沿,给城管执法带来了非常大的难度。这些矛盾和焦点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的执法理念与新型城市化发展形势不相适应。对此,我们党组“一班人”客观地分析了现状,确立了在“执法中服务,服务中执法”的理念,着力加大“三个”力度,提高执法水平。一是加大宣传力度。由于城管执法相对人绝大部分是社会弱势群体,如果城管法律法规宣传不到位,势必造成相对人的暴力抗法,极易引起市民的同情,增加城管执法难度。为此,我局始终把宣传工作视为城管执法的生命线,多形式、多渠道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执法氛围。开辟城管专栏。我们在永州新闻频道、《永州日报》开辟了“聚焦城管”栏目,及时报道城管执法动态,政策法规,曝光社会陋习,在城管执法和居民群众之间搭建了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拓展宣传渠道。采取宣传车巡回宣传、挂置宣传条幅、设立宣传展牌、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经常性地在城区大街小巷开展城管宣传活动,与广大群众、商户、司机面对面地交流,收集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解答咨询,营造了浓厚的城管舆论氛围。重视上下宣传。按照“多报、快报、精报”的要求,及时向省法制办举办的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简报》、《永州通讯》、《优化经济环境工作简报》和城建领导小组及时报道城管动态信息和资料,引起有关领导和部门重视,赢得理解和支持。通过多渠道、全方位的宣传报道,使群众理解了城管执法工作的艰辛,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冲击力。二是加大工作创新力度。创新是发展力量的源泉。只有不断创新执法工作方式,才能确保城管执法工作顺利实施。首先在编组上创新。改变以往混合编组执法效能不高的模式,以建制执法大队为单位,将执法力量编成执法组,每组分配一名城管公安干警,合理搭配年龄结构,打破时间和地域界限。同时要求各执法大队坚持“两个独立”即独立自主完成任务,独立自主处理矛盾纠纷。既提高了执法效能,又减少了暴力抗法;其次在文明执法上创新。倡导人性化管理,实行“一教育、二保证、三罚款、四取缔”四步工作法,做到先敬礼、再说理、后处理,增进理解,加强沟通,缓解矛盾,树立了执法队伍“亲民、爱民、为民”的良好形象;再次在服务执法上创新。积极推行“早发现、早介入、早教育、早处理”四早工作法,建立热线投诉电话,做到零距离接待、零距离受理、零距离办理、零距离答复、零距离服务,在服务中解决市民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我局在2007年取缔打击非法营运行动中,积极发挥执法主体作用,坚决严格执法、文明执法、服务执法,累计查处非法营运二、三轮摩托车近4000余台次,残疾人摩托车24台次,“黑的”17台次,没有发生一起暴力抗法事件,维护了社会大局的稳定,树立了城管执法良好形象。三是加大探索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力度。针对部分市民法制观念淡薄,“大城管”意识差的实际情况,我们始终把群众利益无小事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探索城市管理长效模式,提高执法水平,改善人居环境。街道管理实行“三类区域”等级管理模式。将中心城区划分为三类,一类是严控区,管理上以堵为主,严管重罚;二类是控制区,管理上既堵又疏,严格规范,严格管理;三类是规范区,即背街小巷,管理上以疏为主,实行规范管理;摊担管理实行堵疏结合,统一规划。在不影响居民生活和道路畅通的情况下,明确地段、规定时间设置烧烤摊区,设立了三条夜市街,将百余家占道经营的烧烤夜市摊点成功迁入。同时,弹性安排执法时段,实现空间上无盲点、时间上无盲区的覆盖式管理,有效地防止了摊担回潮反弹,群众反响良好;清理“野广告”实行“三新”。采用纳米清洗剂新材料清、运用“呼死你”系统新技术呼、实行石灰新办法盖,有效的遏制了城市“牛皮癣”的蔓延。在运作步骤上,采取先试点、后推广,以旧城区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先主干道,后次干道,达到整治一处、巩固一处、见效一处,将管理难点变成工作亮点。通过积极探索,缓解了执法难的矛盾,提高了执法水平,推动了我市城管执法工作的深入开展。
网友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