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泉州市:制“两违” 保和谐 促发展
中城网2008-04-23 16:23:44
福建省泉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
两年来,福建省泉州市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城市规模日益扩大,项目带动战略深入实施。适应城市建设的需要,泉州市行政执法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加大市区“两违”(非法占地、违法建设)制止力度,以强有力措施保障城市发展环境,积累的工作经验被省建设厅在全省范围内介绍推广。
一、主要做法
1.坚持宣传先行。加大宣传力度,广造制违声势。与《东南早报》联办“一线通”,在《泉州晚报》开辟城市管理宣传专栏,启用刊发《工作动态》,组织现场接访活动,同时运用宣传车大力宣传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禁止市区非法占地、违法建设的实施意见》(泉政〔2004〕277号)等文件,做到对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及时报道,围绕现场拆违工作跟踪报道,对自行拆违行为典型报道,宣传法律法规经常报道。2006-2007年累计在《泉州晚报》、《东南早报》、《海峡都市报》以及泉州电视台、泉州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上进行执法宣传报道700多篇次,启用和刊发《工作动态》131期,翻印发放城市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材料30万多张。
2.突出制止现行。坚持以制现行为立足点和落脚点,盯住“两违”苗头,坚决遏制新的“两违”,从发现苗头到采取制止行动一般不超过2至3天。具体做到“四个加强四个快”制止现行,即:加强日常巡查,建立健全日巡查路段登记制度,坚持巡一段、查一段、报一段、清一段,做到快速发现,扭转力量跟着举报跑,工作围着批件转的不利局面;加强调查处理,两违一经发现,快速组织力量查处,快速开展调查取证,进入查处程序,落实查处措施,研究处理意见,做到快速反应;加强跟踪管理,坚持回访、跟踪、劝阻,每日填写跟踪管理卡,及时下达停建通知书,做到快速制止;加强拆除工作,对顶风抢建、屡禁不止、反映强烈、影响恶劣的两违建筑坚持从严从速、依法依规予以拆除,做到快速拆违。
3.凸显区域管理。进一步推动执法重心下移,明确市城监支队鲤城、丰泽大队归属于鲤城区、丰泽区政府直接指挥调度,形成以区为主、市区结合的执法体系。突出“四个原则”,做好区域管理,即:坚持“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管理原则,由基层负责日常管理、直属机关协助;坚持“属地管理、多方配合”的原则,依托当地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形成工作合力;坚持“重点区域、重点管理”的原则,瞄准泉州市“一二三四”城建重点项目建设,管理重心倾斜;坚持“重点对象、重点拆除”的原则,选准一户多宅、严重影响城市规划的违法建设,重点进行拆除,维护公平正义,使行为更合理,成效更突出。
4.强化督查通报。市政府成立以市行政执法局1名副局长为组长,市纪委、监察局、规划局、公安局、国土资源局、市城监支队有关人员为成员的两违督查组,通过查阅资料、现场督查、列席有关会议、召开座谈会、听取工作汇报、现场查勘等办法,对中心市区“制违”工作、信访件查处等情况进行督查、通报。市行政执法局成立“两违”信息组,每日收集鲤城和丰泽两区“两违”信息4187宗,一日一通报,要求基层大队及时进行查处,不定期进行跟踪回访。建立一日一报、每周分析制度,基层大队每天反馈制止“两违”情况,每周分析制违形势。建立每月通报制度,在全市范围内,市局执法综合科每月对制违情况进行1次通报,机关督查大队每月对督查情况进行1次通报,机关直属大队每月对“两违”信息进行1次汇总分析通报。
5.加大清拆力度。实行局领导和机关各科室、大队分别联系挂钩各区,组建一支为数1500多人的专业队伍,制订行动方案,相对集中时间和力量,对顶风违建行为,坚决、及时、有效组织拆除。注重在“立即停、坚决拆、严格管、综合治”上下功夫,聘请800多名城管协管员,对城市项目建设、街道两侧、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全天候覆盖巡查,分片包干劝导“两违”户按照“三无”(即无脚手架和模板、无施工设备、无建筑材料)标准清理现场,开展百日大整治,组织对违建面积较大的别墅实施爆破等摧毁性拆除。2006-2007年,中心市区共组织实施700多场有震慑力的集中统一拆除行动,拆除“两违”建设5368宗,面积647485平方米。
6.实施综合治理。各相关部门单位密切配合,形成管理合力。各区政府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各街道和区直有关职能部门相应成立制止和查处“两违”工作机构,抽调近1000名区直机关干部下派到“两违”现象比较突出的区域,协同组织实施制违。城管执法部门牵头组织清拆行动,制订清拆方案。交通、交警部门对主要路口及要道进行联合检查,大力整治参与“两违”运输车辆,切实“两违”建材的输送渠道。建设部门致力规范商品混凝土供应,严防混凝土流入“两违”户,依法取缔实心粘土砖生产企业,销毁实心粘土砖。安监部门组织查处一批无证设计、无证施工等建设主体和无证上山岗人员。公安部门对整治活动中遇到的各类暴力抗法行为,依法从严从快打击。司法部门对土地违法案件进行强制执行。纪检部门对参与“两违”的党员干部从重惩处。
7.构建长效机制。市执法局制定下发《制止和查处违法建设长效工作机制》、《执法责任制考核方案》、《制止和查处违法建设责任追究规定(试行)》。《长效工作机制》从组织领导、巡查监管、联系协作、制违拆违、宣传报道、责任追究6个方面做出规定,机关纪委每月通报讲评促落实。责任追究做到“六不放过”,即:对单位发生的每一宗违法建设、每一起案件没有履行追究责任的不放过,对制止不力和发生案件的原因不查清的不放过,对发生案件和制止不力的责任没有提供好准确意见的不放过,对案件隐患处理措施不力、不整改和单位内部干部职工未受到教育的不放过,对人事调配奖惩考核把握不准的不放过,对重大问题、人事任免、奖惩没有按规定程序办理的不放过。
二、主要体会
1.领导高度重视,部门齐心合力。泉州市委、市政府对制止“两违”高度重视,先后召开多次专题工作会议深入动员部署。市委郑道溪书记、朱明市长在泉州市召开的新突破·城市建设专题会议上,明确提出制止市区“两违”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并多次听取有关情况汇报。市政府廖小军常务副市长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止“两违”工作,明确指出“两违不止、制违不停”。市政府许昆贞副市长在召开的15次市建设、执法系统局长联席会议上,对阶段性制违工作分别提出具体要求。中心市区(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开发区、泉港区)区委、区政府分别成立以区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区制止和查处“两违”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专项工作组,5个区的区委书记、区长亲自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在全区范围内进行广泛动员。各相关部门单位思想统一,围绕制止“两违”中心任务,全力配合、通力协作,形成强大合力,特别是街道、社区作用得到调动发挥。
2.媒体造势支持,市民群众配合。媒体宣传正面引导发挥了强大的监督和推动作用。《东南早报》“一线通”栏目,提供了城管执法和市民群众的对话平台,跟踪报道市执法局主要领导与群众21次对话情况和553件群众“两违”投诉案件的落实情况,备受社会关注。《泉州晚报》开辟了“查处两违,共建家园”的宣传专栏,及时报道制止“两违”信息,扩大了制违工作的社会影响面。泉州电视台聚焦报道、现场报道、典型报道,营造了制止“两违”的浓厚氛围。机关广大干部、执法人员深入基层进村包户,做好违建户面对面的思想教育工作,讲清市委、市政府制违工作的决心和力度,讲清城市建设及规划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市政府相关文件精神,使之家喻户晓,一些违建户自觉配合制违行动,自行清退非法占地、拆除违法建筑。
3.突出整治重点,方法措施得当。清拆“两违”工作紧紧围绕大泉州规划建设大局,紧紧围绕全市重点项目建设,紧紧围绕丰泽区的城东片、东海片、沿海大通道,鲤城区的江南片等区域,重点突出、方向明确。立足标本兼治,根治“两违”,政府有关部门根据建设项目类型的不同,合理制订具体征地拆迁补偿方案,对“两违”建设坚决不予赔偿。执法人员作风严谨、依法依规,前期调查摸底到位,及时掌握“两违”动态,进行分门别类,细化工作措施。拆除行动前,预先选点、实地察看地形、绘制示意图、制订详细拆除行动计划,从拆除人员和拆除机械进退场、拆除现场的人员布岗设点和现场警戒、拍摄录像安排到后勤保障、安全措施都有周密的工作方案,同时做到敢建敢拆、有违必究、一拆到底、不留尾巴,在拆违过程中,没有发生一起引起上访的案件。
4.工作机制健全,制违纪律严明。切实加强对清拆“两违”工作的组织领导,在制止“两违”中做到“六个一”,即一个片区、一个责任人、一套工作机制、一批专业队伍、一笔制止经费、一个时间表,以达到拆除一批、震慑一片的作用。市执法局大力推行执法责任制,把制违工作责任落实到每一位队员身上,对执法力度趋软、制止不力的,该调整的立即调整。执法人员多次遭遇一些不明真相群众的围攻,但坚持文明执法,做到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冷静处理。各区按照“守土有责”的原则,加强对街道、社区管理人员的责任追究,部分街道、社区领导干部因本辖区内新增违法建设制止不力而受到责任追究。铁的队伍、铁的纪律、铁的手腕,成为制止“两违”工作取得成效的根本和前提。
网友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