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城搜索

厦门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队伍文明执法巡礼

中城网2008-07-14 15:34:10

 

 核心提示

  对于大多数普通百姓来说,和谐,往往意味着一张安静的书桌,或者整洁畅通的上班之路,或者一个不被油烟侵扰的家。换言之,就是生活便利、安居乐业。对于一座城市来说,为了保证百姓的生活便利和安居乐业,首先要发展。而发展,又总会伴随着各种矛盾的浮现。

  或许,这就是发展与和谐的一种辩证。

  厦门,在气势如虹的新一轮跨越式发展中,为什么始终能在“发展”与“和谐”之间,找到一个良好的平衡点?

  在发展中始终注重“以人为本”,是一个核心概念。

  城市管理,正是这个大实践中的一个折射,一个缩影。

  厦门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队伍,也正是这样一群人:为了重点工程建设,他们走在了清障护航的最前沿;为了维护广大市民的公共空间,他们触动了违法建设者的个人利益;为了提升城市的层次和品质,他们对城市生活中种种不文明行为进行着日复一日不懈的纠正;为了保护环境和资源,他们与违法行为进行着较量。这中间,有许多付出、许多牺牲,也承载着几分误解、几分委屈。但他们在困难和矛盾面前,始终心系大局,心系发展,心系群众,积极探索着促进和谐的途径,实践着科学发展的要求。

  对于厦门城管人来说,他们的探索和努力,总是浓缩在一个个平凡而琐碎的小故事中。从七个小故事中,我们或许可以读出一首和谐的乐章。

1.玉滨城限噪:为了孩子静心考试和谐

  负责承建玉滨城的南通四建,施工之初就遇到了相当棘手的矛盾——白天施工,与工地一墙之隔的厦门五中师生强烈投诉噪声干扰;晚上施工,工地周边的居民和华侨酒店的客人也在投诉噪声。而群众一投诉,执法队员就立即赶赴现场,限制施工。面对紧迫的工期,玉滨城的项目经理急得团团转。

  处理玉滨城的噪声投诉,一度使得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直属二大队二中队疲于应对。一是这一矛盾非常尖锐,一方是投诉的学校师生和群众,一方是厦门的建设者;二是人手实在紧张,二中队中队长黄德安带着两名队员,负责监督142个在建工地的文明施工,包括限制噪声、控制粉尘、污水截留和工地围档、土方车净车上路等琐事;三是在规定的施工时间内,对于未超标产生的噪声,城管无权加以制止。

  但为了还给厦门五中的孩子们安静的学习环境,矛盾再复杂,也要想法子解决。二大队领导带着中队执法队员多次召集玉滨城建设单位、社区居委会、学校、酒店协商,总算找到了对策。2007年5月的一天,在玉滨城工地和五中之间,悄然竖起一排30多米长6米高的隔音墙;五中40多名任课教师,每人手中多了一台“小蜜蜂”扩音器。经多次协调,各方达成了进一步的共识。在规定时间内,南通四建把噪声大的活安排在白天,而到了晚上,凡是可能发出较大噪声的活一律停止施工。

  由于“防噪”、“抗噪”的硬件齐备,即使在大白天工地施工有些噪声,老师们也不用扯着嗓子上课,学生们也可以听得很清楚。今年6月21日至23日的中考,作为中考考点之一的厦门五中,其“邻居”玉滨城工地发出的噪声是“零”——为了让孩子们静心考试,工地停工休整了。

  【点评】 玉滨城施工噪声的处理,妥善解决了建设发展与群众现实利益的矛盾,体现了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直面矛盾,化解矛盾,争取达到动态和谐的积极努力。

  据不完全统计,去年至今,仅厦门岛内就有340个在建工地,若加上岛外在建工地,则多达800余个。其中,尤其是厦门快速公交系统(BRT)一期工程的建设,工期紧、任务重、跨度大、影响面广,不可避免地产生着各类噪声和粉尘,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在服务工程建设与维护市民现实利益的结合上,做了大量探索,比如:工地围档的美化、工地内路面的硬化、运输车辆的净化、裸露土头的固化等,千方百计减少工地建设带来的粉尘、噪声污染。

2.整治占道经营:文明执法“三步走”

  甘先生,思明区东明路某水果店店主。在筼筜辖区一带,是一个出了名的屡屡“犯规”占道经营的店家。

  吴庆荣,思明城管执法局筼筜中队中队长。吴队长说,他曾带着执法队员无数次劝导过甘先生,甚至对甘先生的违规占道经营处以罚款,可甘先生就是屡教不改,而且态度一直很粗暴。

  然而,后来发生的一件事,令甘先生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去年,甘先生占道经营且拒不接受处理,筼筜中队采取立案查处。一天,当法官上门强制执行催缴罚款时,甘先生刚开始还不以为然,拉上店门一走了之,后来得知自己拒绝配合法院履行处罚要被拘留时,慌了神,主动与中队联系补交了罚款。

  对于甘先生来说,这一“事件”是一个转折点——思明区行政执法局处罚方式方法上的创新,直接导致了违规占道经营店家的态度转变。吴队长说,以往整治固定店家的占道经营,主要采用简易程序,即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此举极易引发争执争吵,甚至出现肢体冲突,亦有损城管执法队伍的形象。

  据了解,从2005年厦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开始,思明城管执法局就针对跨店占道经营店家违规行为较易调查取证的特点,变简易程序为一般程序,创建了一个    新的执法模式,流程是:首次违章以教育劝导为主;二次违章,执法人员采取拍照取证、制作现场勘验和开具执法通知书;第三次违章,则依托法院强制执行行政处罚。

  实践证明,这一执法模式成功避免了此前“简易程序”容易引致的执法现场冲突。经过两年时间在思明区筼筜、嘉莲两个执法中队的尝试,今年开始在全区推广。

  【点评】 占道跨店经营违反了城市管理法规,损害市容市貌,与此同时,对同业也构成不正当竞争,并且挤占了市民的行道空间。在思明区,整治占道经营一直是城市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思明城管执法局在实践中摸索出的“宣传劝导、教育纠正、行政处罚”三步走执法模式,最终以法律途径来破解占道经营难题,既减少了现场冲突,又显现了长效效果,有效地维护了法律的尊严。

3.破解拆迁难题:柔性执法的情与理

  曾经有一段时间,翔安隧道的前期征地拆迁进度不得不放缓下来。原因在于,湖里区某社区征地拆迁工作遇到阻力,尤其是隧道洞顶33户人家的拆迁工作,更是困难重重。

  施峰松,湖里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一名执法队员。他岳父的居所,恰好位于拆迁范围内。起初,其岳父和多数村民的想法一样,对于几代居住的祖居地难以割舍,不愿了解有关征地拆迁的政策规定,数度将上门做工作的拆迁人员拒之门外。

  虽然施峰松并未直接参与这一带片区的拆迁工作,但之前自己也劝导过不少拆迁户,深知“苦口婆心”的艰难。因此,当自己的亲属也遇到征地拆迁,不得不为重点工程“让路”时,施峰松多次走进岳父家,向家人详解征地拆迁政策。

  施峰松说,其间自己也吃了不少“闭门羹”,甚至遇到被“扫地出门”的危险,然而历经半个多月的努力,最终使岳父“听进去了”有关征地拆迁的政策法规,率先签订了拆迁协议。在这之后,历时一年多的征地拆迁僵局破解,30余户拆迁户陆续签订了拆迁协议。

  湖里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局长陈福龙说,湖里区行政执法局虽然没有直接承担拆迁任务,但对征地区域内的强制拆迁和拆除违法建设负有直接责任。因此他们本着节约执法成本,减少群众损失的负责任态度,积极探索早介入、早发现、早处理的方法,在拆迁初期就参与做拆迁户的思想工作,努力做到腿勤嘴勤,外柔内刚,执法执理。并且主动与公安、工商、市政、土地、环保等相关单位联系,主动与街道、社区居委会和老人协会沟通,最大限度地争取各方的支持和配合,大大减少了强制拆除的比例。

  【点评】 在湖里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记者看到了40多幅漫画。这些漫画以生动的笔触“讲述”了违反城市管理法律法规规章的危害及后果。40多幅漫画,无声地讲述了湖里城管在宣传发动群众方面所做的努力,而这一做法,更从细节上揭示了湖里区执法局的执法执理。

  减少强制拆除的背后,与湖里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人员腿勤嘴勤、执法执理密不可分。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越来越多的当地居民认识到,重点工程的上马,虽然会触及既得利益,但必将极大地推动城市化的进程,改变数十年来的“城中村”的面貌。“阵痛”之后,是新湖里的诞生,也是下一代人真正变成“城里人”的开端。

城管队员到社区受理咨询和投诉。

执法服务直通车进社区。

组织BRT项目经理相互观摩文明施工。

组织进行义务劳动。

仔细排查,清出居民楼内隐藏的黑气储存点。

查处违规土方运输车。

4.疏堵结合治违建:信息公开的有效尝试

  2008年1月8日,位于集美区后溪镇街路社一处正在施工建设的私宅前,挂起了一块标识牌。牌上以表格方式,标明了这处私宅建设的编号、持证人、建设地点、许可证号、批准内容等。

  这是集美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后溪中队对持有合法手续的私宅建设发放的第一块规范化私宅施工牌照。截至2008年6月27日,后溪辖区已有201户进行规范挂牌施工,其中有83户顺利完成施工。

  据了解,经集美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后溪镇领导及土地、规划等部门多次研究决定后,在2007年酝酿并试行挂牌的基础上,今年元月初开始,后溪中队联合后溪国土资源管理所及后溪镇规划站,对持有合法手续的私宅建设统一挂牌,以疏堵结合的机制,规范管理私宅建设行为。

  农村私宅挂牌施工后,后溪中队各执法小组把注意力放在巡查建设中的房屋与牌照内容的核对上,发现不符,立即查处。他们还发动群众,对无牌建设的私宅进行举报,使违法建设无处藏身。

  【点评】 私宅建设实行挂牌施工,其实是一次通过“信息公开”遏制违法建设的新探索。虽然这一新举措试行的时间不长,但已产生了明显成效。通过挂牌制度,增强了行政执法的透明度,提高了查处违建的针对性,减少因群众对有合法手续私宅建设的重复投诉而造成有限行政执法资源的浪费。

5.打击盗挖高岭土:以诚意换来群众理解

  海沧区东孚镇有着丰富的高岭土资源,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少数村民和外地个体运输户一度出现私自盗挖贩运现象,目前,这一违法现象已得到有效遏制。

  2007年1月6日深夜12点,海沧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东孚中队队员在东孚镇芸美村口发现了一部承运高岭土的大货车,现场查不到任何矿产准运手续。经测量,车上装载非法盗挖出来的高岭土共计12.65立方米。

  在案件处理过程中,执法人员得知,车主吕某为南安市水头镇曾岭村人,年仅17周岁,家庭负债累累,这部货车是家里惟一的经济来源,这回是其第一次出门跑运输。了解到这一情况之后,执法人员一方面对吕某进行宣传教育,并用最短的时间完成案件办理过程,减少当事人的损失。吕某充分认识到错误后,交纳了罚款。考虑到吕某的具体情况,执法人员还主动为其捐款。

  几天后,吕某和母亲一道返回海沧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表示谢意。从这一天开始,海沧城管人又争取到了一名义务宣传员。

  【点评】 按照《厦门市砂、石、土资源管理规定》,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担负着整治盗挖贩运高岭土的重要工作。海沧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自成立之初,便坚持宣传与打击同步,教育与处罚并举,同时心系群众,依靠群众,力争以最大的诚意和耐心获取群众的理解和认可。通过几年不懈的努力,盗挖贩运高岭土案件呈逐年下降趋势,海沧东孚的高岭土盗挖现象已经得到了有效的遏制。

6.范流动占道摊点:临时市场开张了

  伴随着同安工业集中区的快速发展,一个新的难题摆在同安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面前。

  截至目前,12平方公里的同安工业集中区已签约落户的企业达到489家,然而,由于一些配套设施尚未完善,配餐中心还未投入使用,工业集中区内员工日常生活较为不便。加之当地被征地农民、失海渔民和一些企业员工亲属的生计需要,在厂区门口、市政道路两侧,公共绿地上的占道经营现象逐渐增多,给整个工业区的市容环境和交通安全带来不利影响。

  为了寻求更好的解决办法,梧侣社区和工业区城管驻勤点共同努力,在园区周边梧侣社区广场建设了一个临时市场。所谓“临时”,就是短期内不收取任何市场经营费用,待配餐中心及周边商业街投入使用后,再将临时市场内的经营者引入商业街。

  今年5月17日,拥有150个摊位的临时市场开张了。在接下来的两周内,工业集中区驻勤点执法人员连续出动,对周边摊点进行劝导整治,对临时市场进行规范。很快,临时市场内就形成了服装、小商品、水果及小吃四个专区,园区周边的占道经营现象得到根本扭转。

  【点评】 同安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工业区驻勤点搭建“临时”市场的做法,既便利了企业员工,又规范了市容管理,减少了执法矛盾,营造了一个和谐的生产、生活环境。

7. 铲除“黑气”窝点:群众当起“向导”

  市、区两级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一直把打击“黑气”,规范燃气市场作为行政执法的重点内容。但“黑气”窝点一般极为隐蔽,仅靠执法人员巡查,“发现率”极为有限,很大程度上,“打黑”要依靠群众举报。

  2007年2月,当翔安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执法人员根据群众举报的线索来到马巷镇窗东村时,与以往不同的是,群众一听说是查处“黑气”,就立即向执法人员详细说明了“黑气”经营点的位置。按照群众指点,执法人员很快在村中民居密集的一条小道旁找到了该黑气经营点,查获液化气19瓶。

  近年来,翔安区执法局联合市燃气、消防、安监等部门和燃气经营企业通过各种形式开展了大量宣传工作,翔安区居民群众安全使用液化气的意识普遍提升,对“黑气”的举报率逐年攀升。2007年,翔安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查处了非法经营“黑气”窝点27个,查获非法气瓶861个;今年上半年,查处“黑气”窝点3个,查获气瓶91个,同比下降了81%,有效遏制了“黑气”的蔓延。

  【点评】 2007年,以群众举报为线索,翔安区查处的“黑气”经营点多了起来,这说明了群众安全意识的提升;2008年上半年,同样以群众举报为线索,翔安区查处黑气91瓶,同比下降了81%。这“一升一降”,在某种程度上表明,“黑气”在翔安区得到有效遏制。

 

网友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登录发表评论!

运营管理:北京中城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合作联系电话:010-62530116、18600196839
投稿邮箱:zhongchengwang2020@163.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 京ICP备20003710号-1

北京市公安局网站备案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1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