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淮安市:防违治违新举措利已利人利社会
中城网2008-08-28 08:50:19
周耀清 江安
“零违建”创建走出拆了又建怪圈 “零补偿”切断拆迁户抢建利益链
提起防违治违,淮安老百姓不会忘记:发生在2004年、2006年的两次集中拆违“会战”。这两场由市政府发起的拆房子行动开始并不为大多数人理解。如今,“零违建”街道、社区的创建,拆迁工地违法建设一律不予补偿等举措的出台,却能在基层得以快速落实。广大群众从开始不支持、不理解拆违行动,变成人人踊跃举报、监督违法建设,这一系列转变不仅让淮安摆脱了拆了又建,建了又拆的治理怪圈,同时不搞违建也成为自觉行动。这一转变不仅让省内外兄弟城市为之一震,纷纷前来取经,更大的意义仍在于淮安人自身受益,淮安经济、社会发展受益。
违建是城市的顽疾。不仅在淮安,在国内很多城市普遍存在,有关集中拆除违建的报道和新闻频频出现报端。
随着淮安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违建的问题日益显现,尤其是拆迁和待拆迁地块,抢搭抢建之风日益横行。
违建的弊端不言自明,对政府来说,大规模的违建破坏了城市的总体规划,影响了城市的形象,打破甚至破坏了城市发展一盘棋的大格局;对违建户本身来说,搞违建本意是恶意套取拆迁补偿,面对防违治违的高压态势,他们的美梦却难以成真,为抢搭抢建花去的成本付诸东流。
为避免违建户受损,扫除违建对城市发展的障碍,坚决刹住借违建套取拆迁款发财致富的歪风邪气。2006年,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淮安市区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集中整治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强制拆除,集中整治并不是政府的本意,这次集中整治后淮安上下痛定思痛,集思广益,完成了一次防违治违机制上的转变。为避免再次走入拆了又建,建了又拆的怪圈,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那就是“防”字当头。通过在防字上下功夫,从源头上遏制违建的滋生和蔓延。为完成这一转变,市拆除违法建设办公室重新挂牌,变为市防治违法建设办公室,主管和监管部门这一名称的变化给全市上下发出了强烈的转变信号。同时建立了市、区、街道(乡镇)到居委会(行政村)的四级组织网络和考核、奖励、举报体系。
2007年,是实现转型的第一年,市区防治违法建设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区各级、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加强督促检查,强化责任落实,形成了以防为主的长效管理机制。
2007年,市区共新发生违法建设2.5万平方米。相比2006年12.7万平方米违建的拆除总量,2007年突出预防的工作明显是卓有成效的。这一成效的取得,得益于“零违建”创建举措的出台。
“零违建”以无违章搭建、无群众信访、无意外事故“三无”为标准,重点考察街道、社区组织领导、队伍建设、经费保障、工作机制等建立情况,通过对照标准,自下而上申报,并经街道、区、市三级验收,验收后经村、街道、区及市级公示而评定。通过“三级验收”,“四级公示”等得力措施,“零违建”创建得到了市民百姓的一致好评。2007年,市区有15个街道、和社区实现了“零违建”。
2008年,市防违办将之定位为市区防违治违工作上台阶之年。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创新思路和方法方式,提升防治违法建设的质量和水平。除进一步强化宣传教育,增强防违意识,进一步明确责任主体,落实工作责任,进一步突出疏堵结合,实现多元化管理,进一步加大督查考核力度,严格规范监管外,“零违建”创建活动在市区全面推开。
这一年,市防违办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在市区25个街道、186个社区,深入开展“零违建”创建活动,争取用三年时间实现全市“零违建”。2008年“零违建”率40%,即“零违建”街道(乡镇)11个,“零违建”社区74个。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作了精心部署,周密实施,并要求各级进一步强化领导,落实责任,狠抓源头,全力控违,有效地控制违法建设的发生。
为进一步加大违法建设的督查力度,稳步推进“零违建”街道、社区建设,加强各区之间相互交流,总结经验,弥补不足。2008年6月份,市防违办组织五区防违办同志对各区上半年“零违建”创建进行了互查。检查组现场抽查了18个街道、23个社区“零违建”创建情况,从检查情况看,各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都非常重视防违治违工作,将“零违建”创建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分管负责人经常深入拆违现场检查指导,研究解决实际问题。“零违建”创建已渗透到各村居角落。
长期以来,违建户积极性来自拆迁补偿的利益,做好“零违建”创建,必须剪断拆迁补偿利益链。为配合“零违建”工程,推进“零违建”深入开展。2008年初,市政府刘友超副市长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拆迁工地违法建设不予补偿的举措。年初,依据市委、市政府[2006]34号文件精神,市政府与各区签订《目标责任状》,将“零补偿”这一要求签订到责任状里。
责任状签定只是第一步,落实的怎样才是关键。 4月份,围绕“零补偿”落实情况的专项检查在市区全面推开,市防违办对拆迁地块违法建设补偿情况专项检查作了部署,并要求各区集中利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对今年以来各拆迁地块违法建设补偿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为防患未然,巩固检查结果,5月份,市防违办又联合市纪检监察部门对各区拆迁地块违法建设补偿情况进行随机抽查,对有群众反映的情况进行重点核查。据了解,这项检查工作将不定期的进行。
如今,“违法建设在拆迁过程中得不到补偿”已经深入人心。随着“零违建”街道、社区创建的推进,违法建设这一曾经的顽疾在淮安得到了妥善而有效地解决。在淮安老百姓看来,违建不仅自己得不到好处,反而因为违建后被拆除耗费了很大成本;同时,曾经因为搞违法建设而受到影响的邻里关系,随着违建的减少,已经得到缓和;我们的城市,更因为违建的减少变得更加靓丽,更加和谐。防违、治违不仅有益于淮安的建设和发展,更有益于淮安百姓。
(作者简介:周耀清,淮安市城管局副局长兼支队长、淮安市防违办常务副主任;江安,淮海晚报记者)
网友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