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城搜索

淮北市:城市管理,在文明和谐中前行

中城网2008-10-10 11:30:51

 

   “天蓝了,地绿了,水净了,淮北市容市貌变靓了,群众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了。”许多生活工作在淮北的市民和客商无不为淮北的巨变而赞叹。多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文明创建和城市管理作为推进三个文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抓手,着力打造最佳的人居环境、最优的创业环境,并形成了淮北这座城市的品牌和名片。经过全市的共同努力,2002年、2005年连续两次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2008年4月以全省综合考评第二名的成绩入选“安徽省首届文明城市”,被省文明委誉为“长江以北的创建典型,皖北地区的一面旗帜”。2007年12月市市容管理局荣获了全省市容管理系统唯一的“全国建设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伴随着淮北改革发展的步伐,淮北市市容管理局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风雨历程,谱写出现代城市管理的和谐乐章———

    在提高执法队伍素质上下功夫,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打造一支能吃苦善管理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队伍。

    围绕全面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先后开展了“百日文明执法竞赛”、“摘星扛旗”、“六崇尚”等活动,形成了风清气正、心齐气顺、敢抓善管的良好氛围。强化队容风纪,实行半军事化管理,严格执行《行政执法人员基本行为规范》,坚持开展周一军事训练讲评和年度军事大比武活动,以军事化的标准规范队员的言行举止,打造执法形象,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和严明的组织纪律。

    以创建学习型单位为抓手,严把培训上岗关,建立了“三个一”(一周一题一作业,一月一案一分析,一季一法一考试)学法用法制度,组织编写了《城市管理法规汇编》、《综合执法手册》,每年组织2次以上大型法律讲座,突出对一线执法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法治意识、法律素质和执法管理水平。

    出台了《淮北市城市容貌标准》等37 项文件制度,搭建依法行政的制度平台,建立起完备的执法管理体系;实行 “红黄卡”奖惩和“百分制”考核,落实文明执法“六严禁”,公开聘请30名政风行风义务监督员,发挥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相关部门、新闻媒体和群众投诉热线的监督作用,建立起严格的考核管理办法,增强了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文明执法的自觉性。

    在优化行政执法环境上下功夫,严格管理,文明执法,不断优化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环境。

    以和谐共建为目标,注重教育引导,柔化执法手段,推行“一宣传、二批评、三保证、四处罚”四步工作法,实行“零处罚”制度,对轻微违法行为和违反规定的下岗工人、残疾人、进城务工人员坚持零处罚,重在教育。设立委屈奖,对在执法管理过程中坚持做到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执法队员予以褒奖,最大限度地体现城市的包容性,减少和化解社会矛盾。

    围绕市民集中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在加强日常监管的同时,实行综合治理,先后开展了户外广告、空调室外机侵占城市空间和热污染、车辆乱停乱放、乱搭乱建、饭店油烟污染、噪声污染等多项整治活动,有效改善了市民生活环境,提升了城市形象。

    结合城管执法特点,积极开展“城管六进”(进学校、进社区、进工地、进机关、进商户、进家庭)、“我为市容建言献策”和“我做一日城管”等活动,坚持开展每个中队每月为群众做一件好事以及队员与困难管理对象结对帮扶活动,由于这些活动的开展,市容管理局在全市政风行风评议工作中连续四年受到市政府表彰。

    在增强执法监管能力上下功夫,立足市情,开拓创新,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城市管理工作机制和方法。

    秉承创新理念,提升执法监管能力,城市管理工作在创新中不断发展。按照市政府要求,在全国首创网吧协管模式。

    筹资560余万元建成集市容监控、景观亮化控制以及管理信息化平台于一体的城市管理监控中心,对市区33个重点地段进行24小时监控,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处置问题、第一时间解决问题,实现了城市管理的全天候、无缝隙、全覆盖,城市管理由粗放、低效、问题式管理向精确、高效、预防式管理转变。监控中心运行以来,发现问题2504件,处置2446件,处置率达97.7%。

    把市区划分为51个管理责任区,按照“定人、定责、定岗、定时”的要求,实行“中队包片、队员包段、错时制巡查”的网格化管理新模式,每个片区安排2至3名队员定点执勤,执法车辆来回巡逻,监控系统24小时监控,对城市进行立体式、全方位动态执法监管,实现了城市管理的全面覆盖。

    在提升执法为民水平上下功夫,关注民生,反映民意,“亲情执法”得到了切实体现。

    在全省率先实施摊群点自治管理,在城区规划设置了58个早餐点,合理设置810个机动车停车泊位,协调启用了10个地下停车场,设置112个自行车停放点、101块便民服务栏;开辟“自产瓜果销售绿色通道”,合理设置38处自产自销瓜果销售点,有效化解了管理者与经营者之间的矛盾,既方便了群众,又加强了管理。

    畅通服务渠道,在全省率先成立“城管110”,24小时接受市民群众的投诉、建议、举报和求助,对于举报求助承诺市区内15分钟赶到现场,形成了受理投诉服务、应急指挥、快速协调、及时解决的城管指挥调度机制,较好地满足了群众的需求,建立起多层次联系群众的桥梁。

    在创新城市管理体制上下功夫,加强协调,规范运作,扎实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

    2005年8月,市委、市政府在市容管理局的基础上,成立淮北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履行市容环境卫生、城市绿化、市政、城市规划、公安交通、环境保护以及工商管理等7个方面的相关行政处罚职能。同时,建立城管执法联席会议制度、双向告知制度,形成联动执法机制。2005年以来,先后召开10次联席会议,向有关单位发出协查通知65份,专业技术鉴定57次。联合环保、工商、卫生等部门,对市区233家不符合市容环境卫生要求的中小餐饮店进行专项治理,共改造179家,转产20家,取缔34家,较好地解决了噪音污染、油烟污染、乱扔垃圾、乱泼污水等问题,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进入了崭新的阶段。(记者 郜军勇 周力 摄)


    城管队员在规范临时摊点的销售。
               
    图为开展“小城管”实践活动。
 

网友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登录发表评论!

运营管理:北京中城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合作联系电话:010-62530116、18600196839
投稿邮箱:zhongchengwang2020@163.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 京ICP备20003710号-1

北京市公安局网站备案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1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