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济宁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攻坚行动纪实
中城网2009-08-11 11:21:01
迎全运、迎文化节、迎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一项项重大任务,考验着济宁市的城市形象和城市文明。2009年5月,一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攻坚行动在济宁市区打响。重任在肩,济宁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再次挺向这场攻坚战的第一线。三个月的顽强拼搏、克难攻坚换来了累累硕果。如今走遍城区大街小巷你会发现,许多原来“脏、乱、差”的区域环境有了根本好转,主干道上看不到露天烧烤的踪影,大规模改造安装的门店招牌已然成为街头的亮丽风景……
重拳出击治“顽症” 市容环境大改观
笔者在琵琶山路、金宇路交界处看到,原先占地17亩的大型烧烤摊点群不见了踪迹,困扰附近居民多年的垃圾倾倒、占道经营、环境污染的老大难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据高新区执法分局负责人介绍,这是5月上旬“霹雳行动”所取得的丰硕整治成果。此次行动取缔了该露天烧烤群,拆除板房、棚厦面积1787平方米,成功打响了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环境综合整治攻坚行动的“第一炮”。
济宁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在这次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中承担的任务异常繁重。占道经营、乱贴乱画、乱搭乱建、乱倒垃圾、噪声扰民、河道污染……每项整治内容都涉及城市的“脸面”。为加强对攻坚行动的组织领导,执法局实行“战时”工作机制,成立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总指挥部和四个战区指挥部,各项整治工作强势推进。他们多次开展“飓风行动”, 对影响北湖整体规划及西南片区、济北新区、三郭片区的多处违法建筑依法进行拆除,有效保障了新一轮城市规划的顺利实施;他们强化对占道经营的专项整治,重点开展了东大寺旅游景点周边环境整治、大石桥马路市场、新塘子街长期占道经营、琵琶山路三郭露天烧烤点、车站南路马路市场等29个重点问题的集中整治,使各类占道经营行为大规模退出了城市主次干道;他们强化服务全市重点工程的执法,围绕洸河路、共青团路升级改造,按照职责分工强化督查工作,强力推进了沿路建筑物容貌改造进程。
攻坚行动中,全体执法人员主动放弃星期六、星期天和节假日,克服家中的诸多困难,毅然投身于忘我的攻坚行动之中。他们始终坚持文明执法、人性化执法,面对个别相对人暴力抗法时保持冷静,打不还手,骂不还口,5月份以来先后有11名同志获得了“委屈奖”。攻坚行动以来执法局共查处违法建设808处,拆除违法建设面积18948平方米,取缔马路市场421处,整治露天烧烤1596处,整治超门头经营17548处,清除乱贴乱画135052处,查处乱倒垃圾898处,城乡环境面貌大幅提升。
全线改造创亮点 门店招牌换新颜
漫步于共青团路、洸河路、红星路、太白楼路等市区主要街道,会看到很多店铺门前搭起脚手架,施工人员在忙着拆除旧门头牌匾,安装制作新门头。在一些全面整治完毕的路段,放眼望去,一排排统一设置、整齐划一的招牌挂在门店上,彩色板底、银色镶边、各具特色的发光字,让往日杂乱无章的街道立面一下“洋气”起来。
自5月中旬以来,遵照市委、市政府领导指示和全市户外广告设置联审会议确定的设置方案,济宁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在城区主要路段开展了大规模的门店招牌升级改造工作。在红星中路笔者看到,这里的门店招牌已基本改造完毕,余下的一两家也正在加紧安装。当被问及整治工作进展怎么这样快时,烈日下指导施工的执法队员露出了朴实的笑容:“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是最关键的!”在门店招牌规范整治专项活动开展之初,有一些沿街单位、商户不理解、不配合。广大执法人员加强与他们的交流和沟通,宣传法律政策,争取理解支持。对于个别钉子户,他们不厌其烦地做工作。红星中路就有一家百货店,对改造工作有抵触情绪,对执法队员恶言恶语,还玩起了“捉迷藏”。执法队员始终坚持文明执法,多次耐心守候在店门口,隔着店门给他做思想工作。经营户终于被队员们的诚意打动,同意整改。改造工作中执法队员严把门店招牌的设计关、拆除关、材料关、施工关、验收关,在统一规范的前提下,注重突出商家特色和个性化特征,把门店招牌规范整治打造成为了提升城市形象的“亮点工程”。
截止目前,济宁市城区共拆除门店招牌6673块,高标准更新设置3762块。按照全市户外广告联审会议确定的方案,到10月1日前,我市城区主要街道户外广告和门头牌匾改造工作将全面完成。
强化保障扩战果 健全机制求长效
在建设路中段,很多商铺把新签订的“门前三包”管理责任书摆放在店内明显位置,一家餐馆老板这样解释:“这份责任书不仅用来提醒客人,更是提醒自己,今后我们会更加注意店内店外卫生,有了好环境才会有好生意呀!” “门前三包”责任制是市综合执法局积极落实的环境整治长效工作机制之一,目前城区14条主干道沿街单位、商铺责任书签订工作已全部完成。
济宁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积极探索环境整治的长效工作机制,巩固扩大整治成果,使环境治理工作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门前三包”即让辖区单位和经营户包管自家门前的卫生、秩序、绿化等。按照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指挥部的要求,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积极协调各区、街道办事处逐家逐户与沿街单位、商铺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目前签订工作正向次干道、小街巷延伸。市执法局不断加大巡查监管力度,督促引导相关责任单位、业主增强属地管理责任,切实做到管理区域无盲点,管理责任有落实。除推行“门前三包”责任制外,执法局还完善了网格化执法责任体系,做到“战区有指挥长、副指挥长,路有路长,河道有河道长,片有片长,点有点长”。他们还强化夜间值班备勤制度,快速处置夜间执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强化“高峰岗”制度。上下班的高峰时刻在城市重点区域设置执法“高峰岗”,维护环境秩序,解决道路拥堵问题。他们还强化了督查机制,严格考核、赏罚分明,大大提高了各分局、大队的工作积极性。近期,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启动了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建设,在借助高科技手段完善环境治理长效机制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挥汗如雨和时间赛跑,抢赶进度与暑热抗争。如今济宁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正以志在必得的勇气和信心向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攻坚行动的全面胜利冲刺……(苏建钢)
网友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