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写和谐新篇章——泰安市城管执法局创新执法工作纪实
中城网2009-11-19 08:17:01
近年来,随着泰城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迅猛扩张,一些矛盾日益凸显,给城市管理带来了不少难题。为了打造“投资泰安、稳如泰山”的环境品牌,实现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伴随着新世纪的脚步,泰安市城管执法局大胆创新,破解难题,化解矛盾,走出了一条执法管理与和谐服务相统一的城管新路子。
创新管理体制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就必须与时俱进,革新城市管理体制,调整管理政策。2003年6月,泰安市对城管执法体制进行改革,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2004年对内部机构进行创新改革,构建出“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分级负责、条块结合的城市管理新格局,从源头解决“十多顶大盖帽扰一个破草帽”那种多头执法、重复执法、政出多门、执法扰民的城市管理弊端。这种富有创新的管理体制,有效整合执法资源,形成了城市管理合力。同时,为保障城市管理,维护城市的和谐,我市专门成立了城管治安支队,建立了“城管+警察”的执法模式,及时有效地发挥城管执法保障作用,城管体制的改革,有效地保护了大局利益,维护了城市和谐。
违法建设是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在城市管理领域普遍存在的难题。为此,我市研究治本之策,用政策调整利益关系,调动各级政府制止违法建设的责任心和积极性。经过调研,出台了《关于强化城市管理坚决制止违法建设的意见》和相应奖惩办法,用每出现一平米违章建设抵扣城市土地出让金600元的办法,明确区、处、村制止违法建设的权、责、利。这样一来,地区保护主义不见了,街道办事处、村(居)主动配合,严密监控违章建设,一旦出现又及时请求执法人员现场制止处理。近年来,违法建设发生率逐年下降,从源头上预防和医治了城管规划执法的“顽疾”。
既要市容,又要繁荣
“城市”这一概念,本来就包括市容和繁荣两个方面,如何处理“面子”与“里子”的问题,让“市容”与“繁荣” 有机统一,相互促进,是市城管执法局近年来着力化解的一大难题。
经过不断摸索,市城管执法局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钥匙:通过有效管理,促进市容转变,通过市容转换实现市场繁荣。
2003年“非典”肆虐之际,泰安市协调山东银座集团公司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方式,统一制作放心早餐亭。不久,270多个标准统一,式样新颖的早餐亭亮相城区大街小巷,既改观了餐饮点杂乱无章,又保障了饮食卫生,方便了居民游客就餐,还解决了近300名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一举数得。市民“幸福指数”和游客满意度明显提高,从业人员安居乐业。如今,规范而便民的放心早餐亭已成为这座旅游城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位于泰城岱庙正门的二衙街,是远近闻名的古玩马路交易市场,已自发形成多年,凭借岱庙的灵气,汇聚了四面八方的古玩爱好者前来切磋、交易。平时零散摊位有几十处,到双休日则激增至几百处,影响了岱庙周边旅游环境和交通安全,给尾随兜售人员以可乘之机,对此市民反映强烈。他们坚持把关注民生放在第一位,既维护市容环境,又让从业群众不因严格管理丢掉饭碗。在广泛征求市民意见的基础上,协调相关街道办事处,寻找经营场地,顺利搬迁到红门路的文化市场。这既给从业人员找到了固定经营场所,减少了税源流失,又解决了占道经营问题,改善了岱庙南门周边的旅游环境,广大市民和游客拍手称快。
拆除“隔心墙”
管理与被管理是一对矛盾,城市弱势群体的存在,又加剧了这一矛盾。城管执法本质上是政府依法管理城市,但更多的是纷繁复杂的群众工作。泰安市城管执法局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法理念,寓管理与服务,拆除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间的“隔心墙”,让城市管理更和谐。
泰安市城管执法局在执法实践中坚持“无情执法,有情操作”的理念。既确保执法工作顺利进行,又强化服务,为民解难,拉近了城管与业户的感情距离。位于虎山东路的智慧音像店主景兰英说:“我当初开店时,想安个广告牌,抱着试试的想法,让城管的同志给帮个忙,真没想到他们这么痛快的答应了。帮俺跑审批手续,联系广告公司制作,还操心免去了设计安装费,现在‘城管’可大变样了。”
为增强市民的城市意识,泰安市城管执法局成立了全省第一所少年城管学校,在泰城大中小学开展城管青年志愿者活动,让大学生体验城管,感受城管,自觉维护城市容貌环境。还与相关部门在沿街经营业户中开展城管文明创建活动,推出“档案式”管理与服务双向承诺,执法人员和广大业户互相监督,在自律和互动中实现了和谐管理。
如今,泰城的市容市貌有了很大改观,违法建设得到有效遏止,城市环境日渐靓丽,泰城变得更加和谐繁荣。(赵为民)
网友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