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安市:“便民服务临时摊位证”破解游商管理难题
中城网2009-11-25 17:26:26
人民城市网2009年11月25日山东泰安消息(“和谐城管”宣传信息员 赵为民)“有了这个‘便民服务临时摊位证’,今后我们再也不用再跟城管玩‘捉迷藏’的游戏了。”2009年11月25日,在泰城温泉路以卖水果为生的杨先生,按耐不内心的喜悦对记者说。城管与摊贩也由昔日一个撵一个跑,变成一个上摊服务,一个笑脸相迎。这一变化得益于我市“美化城市脸皮,不饿百姓肚皮”的和谐城管新思路。
从“为城管人”到“为民管城”
奈河东路与财源街交叉处是泰城最繁华的商业区之一。以前,这里以“热闹”著称:大街被乱摆的摊位挤成一条线,人车混行,嘈杂不堪,垃圾遍地,纸屑乱飞。市城管执法局对该路存在的摊点乱摆、车辆乱停、垃圾乱扔、广告乱贴进行了集中整治。
在泰城,像这样马路市场还有很多,如何让我们的城市更优美和谐呢?取缔占道经营,保持城区卫生,美了城市“脸皮”;但属于弱势群体的摊贩无处谋生,会饿“肚皮”。两难中如何求两全?
“规范城市管理,高度关注民生。”市委书记杨鲁豫的话成功破解了这一难题。正是按照这一思路,市城管执法局规定,农民进城销售瓜果、蔬菜,实行“首次违规不处罚”。在一些重要位置,市城管执法局设置了温馨提示牌;针对不同摊点的经营特点,市城管执法局实行错时执法,全天候监控。这样以来,城市管理实现了从“为城管人”到“为民管城”的转变。
从“1-1”到“1+1”
从“为城管人”到“为民管城”,不只是词序的变化,更重要的带来了执法方式的变化。
“原先城管是一撵了之,不顾商贩利益,结果是城市没管好,商贩撵了又来,1-1=0;现在是在管理好城市的同时,又让商贩有生存空间,1+1=2。”市城管执法局局长刘连功这样解释前后变化。
按照既方便摊贩经营,又不影响市容市貌的原则,今年初,市城管执法局分类引导,为摊贩规划摊位和经营时限。早点摊是市民所需,问题是超时经营,影响上班高峰期的交通。市城管执法局对早点摊实行定时管理,不得超过7时30分,既满足市民需要,又不影响交通。
路边水果摊、蔬菜摊,虽然方便了市民,问题是占道经营。执法局对症开方,让水果摊、蔬菜摊实行定点经营。对经营摊位进行合理选址,既方便行人,又不影响摊贩的生意,市容市貌焕然一新。
民生大于形象
采访中,记者看到,位于青年路、岱北街等主要道路的店铺门前所有自行车、摩托车摆得整整齐齐。倘若有人停得“不合规矩”,店主就会跑出来,热心地帮助摆放。以前,泰城部分路段人行道车辆停放无序,影响行人通行,且车辆易于丢失的情况。市城管执法局在东岳大街、岱宗大街、擂鼓石大街等9条主干道,设置自行车停放架,派出专人不间断督促车辆有序停放。久而久之,遵守秩序便成了人们的自觉行为。
以前,位于中百大厦附近的下河桥路,小吃摊点在道上挤的满满的,弄得垃圾遍地,污水横流。这个占道小吃街曾经被取缔过。虽是街道干净了,小吃摊主却失去了谋生之道。局党委研究认为,市容市貌是城市形象,弱势群体就业是民生。民生更重要,不能因为形象牺牲民生。于是,小吃市被重新开放。城管执法局派出专人对小吃市进行规范管理,在不影响交通的前提下,划出了经营区域,与摊主们签订文明经营承诺书,既让小吃摊照常经营,又不影响交通和城市卫生,活而不乱。
以人为本,为民管城,严格而不僵硬,灵活而有秩序,我市“和谐城管”赶走了“脏乱差”,让管理者顺气,被管理者服气,泰城城市管理奏响了和谐主旋律。网友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