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滕州市刘新局长:推行六化工作法 推动城管新跨越
中城网2009-12-03 15:24:56
全力打造城市管理“滕州模式”
山东省滕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局长 刘新
滕州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位居全国百强县第22位,是墨子故里、江北水乡,历史悠久,经济发达。近年来,滕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扬“开放创新,敢为人先”的新时期滕州精神,在城管执法实践中大胆探索,认真总结,使城管执法实践经验升华为规律性的认识,从更高的境界、更宽阔的视野,研究确立了以“执法区域网格化、管理标准精细化、执法方式立体化、管理手段数字化、队伍建设军事化、绩效考核等级化”等六化工作法为核心内容的城市管理“滕州模式”。在工作中,以全面推行“六化工作法”为总抓手,群策群力,励精图治,用心落实,不断强化体制改革、市容管理、规划执法、户外广告管理、队伍建设,推动实现了城管执法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推行“执法区域网格化”,科学界定执法范围 滕州市城区规划面积108平方公里,建成区43平方公里,常住、流动人口约60万人,对于这种典型的城区面积小、人口密度大的县级城市,如想实施有效的管理,必须对所有的管理区域进行科学的界定,构建起责权明确、范围清晰的责任体系。滕州市执法局采取两步走将执法区域进行了网格细化。一方面,积极创新理念,增加机构设置,将城区划分为四个“大网格”。一直以来,滕州的城市管理体制一直是以“条条管理”为主,“条”(部门)与“块”(街道)之间没能实现有机结合。街道办事处缺乏执法权和管理机构,形成了城市管理工作中“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的尴尬现象,而发挥街道办事处在城市管理中的基础性作用,又是提高管理效果的有效途径。为此,经执法局积极申请,2008年8月,市编办批准执法局在街道设立了四个副科级执法分局,开创了山东省县级城市设立副科级执法分局先河。自此,负责城区主干道和大型公共场所区域执法工作的行政执法大队,与负责上述范围以外执法工作的四个分局,有机的结合了起来,既将城区划为“四大片”,科学的构建了“网格化”管理平台,又探索了“条块结合”的城管执法新机制,将城市管理的触角延伸至了城区的大街小巷和角角落落,真正实现了管理面上的无缝隙、全覆盖。另一方面,细化责任分工,狠抓工作落实,将“大网格”细化为数百个“小网格”。按照统筹协调、相对平衡的原则,以实际工作量为主要衡量标准,打破路段、行政村条条框框,将城区70余条主次干道,7个大型公共场所,173个居委、8733户沿街门店,739个各类临时摊点,42980块户外广告,全部纳入网格管理区域,为大队、各分局的执法中队分别划定了责任片区,各中队又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将具体任务细化给具体执法人员,形成数百个“小网格”,由网格责任人实行空间上的分层、分级、全方位管理,形成“市局分管领导包面,各执法机构负责人包片,中队长包块,队员包点”四位一体的全方位网格化管理模式,并通过日检查、周通报、月评比等方法,督促执法队员提高责任心,实现了对具体管理事项“从安排部署→落实执行→监督检查→考核评比→再安排部署”的有序循环。 二、推行“管理标准精细化”,严格明确执法标准 精细化以“精、准、细、严”为基本原则,是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文化,其目的在于通过提高人员素质,加强内部控制,强化协作管理,实现整体效益的大幅提升。具体到城管执法领域,开展精细化管理就是将精细化管理的理念运用到城管执法工作中,按照精确、细致、深入的要求,通过对城市管理目标的量化、管理标准的细化、职能分工的明晰化,加强协同配合,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质量,促进城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滕州市委、市政府对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高度重视,出台了《关于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意见》,在体制、机制、资金等方面为城管执法工作提供强力保障,启动了“精细化管理年活动”。执法局认真结合“六城同创”活动,紧紧围绕建设特色鲜明、环境优美、功能完善、秩序井然、适宜人居现代化城市的总体目标,按照“平、明、绿、美、净、齐”的要求,提高标准,细化指标,制定《城市精细化管理实施细则》,将城市管理工作标准由一般的工作纪律要求、工作定性要求转向责任落实、行为规范、服务质量、工作效率和执法效果的要求,做到城市管理范围的全覆盖和管理方式的精细化。其具体内涵包括:第一是实现管理职责的精细化,把城市管理的任务细化分解到基层单位,具体到责任人;第二是实现管理对象的精细化,把城区的所有公共设施、建筑物,甚至一草一木按照网格单元划分为若干个“城市部件”;第三是实现管理制度的精细化,精心制订管理标准,包括工作定性要求、定量要求、责任落实、工作效率等;第四是实现管理手段的精细化,通过“数字化城管”建设,真正实现城市管理的无缝隙、全覆盖和高效率;第五是实现考核评价的精细化,制订详细的考核标准和评分标准,严格进行日常考核和季度、年度考核,奖优罚劣、奖勤罚懒。通过建立完善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标准,将精细化管理的范围覆盖到每一条大街小巷、每一处公共场所、每一项建设工程,做到“事事有人管、处处有人问、时时有人抓”,确保精细化管理落到实处。 三、推行“执法方式立体化”,全面提高执法效能 2009年以来,滕州执法局认真总结城管执法经验教训,拓展思路、创新理念,研究推行了“立体化管理”工作法。所谓“立体化管理”,就是在对执法区域进行网格规划的基础上,按照精细化管理的要求,整合现有管理资源,变专门执法为综合执法,对管理区域、管理对象实现空间上的全方位无缝隙覆盖。据了解,“立体化管理”执法理念在全国城管执法系统尚无成功模式可资借鉴,为滕州首创。这是滕州执法局在城管执法领域的重大理论创新,也是对提高执法效率方式的有益探索。“立体化管理”具体到日常管理工作中,就是由管理责任中队、责任人,对网格责任区域实行立体管理,充分发挥“看、闻、听、问”的感官能动性,在执法职权范围内全面查处“地面”、“立面”和“上面”范围内所有违反城市管理方面法律法规的行为,从而有效提高管理效率,节约管理资源,减低管理成本,实现科学管理。这种管理方法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优点,一是实现管理方法科学化,改变过去各执法机构重复巡查、交叉管理、执法扰民等不良现象;二是实现管理效率最大化,减少了重复无效的劳动,避免了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浪费,降低了执法成本,管理资源的得到合理配置,管理水平实现大幅提升。 四、推行“管理手段数字化”,提升执法科技含量 城管数字技术是城市管理的一场革命,它代表着城市管理的改革发展方向。近年来,全国各地数字城管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作为县级市,滕州市亦不甘落后,奋起直追,启动了数字城管建设。在数字城管建设上,既立足创新,又注重科学实效,充分结合县级城市实际情况,以建立健全平台为载体,构建责任体系为依托,创新体制机制为保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科学推进。在机构设置上,将监督中心、指挥中心合二为一,设立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在减少行政成本的同时,认真贯彻“监管分离”原则和“监督指挥双轴心运作”思路,在中心内部分设“监督区”和“指挥区”,“监督区”负责受理信息、派遣任务核查结果,“指挥区”借鉴行政审批中心模式,由各职能部门派人到岗,履行指挥调度职能,构建虚拟的“监督轴”和“指挥轴”,形成纵向业务贯通、横向分工协作的城市管理体制。在覆盖范围上,以新一轮城市规划区为界,分两期工程推进建设,一期覆盖现有城市建成区,二期工程扩展至新一轮规划区全覆盖。在系统建设上,充分整合我市现有信息化资源,严格按照《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技术规范》、《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技术规范》、《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监管数据无线采集设备》等部颁标准建设。在日常城市管理信息采集上,按照“花钱买信息”的思路,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将城市管理问题采集任务承包给专业公司,由专业公司自行聘用监督员,按照工作量拨付费用,避免工作效率低下、问题视而不见、见而不报等情况发生。在结果运用上,按照“高位监督”的指导精神,将数字城管反馈问题办结情况纳入市委、市政府对城市管理各职能部门和有关镇街的年度目标考核体系,并适度加重分值,促进形成城市管理强大合力。 五、推行“队伍建设军事化”,树立良好执法形象 城市管理,关键在人。目前,滕州执法局现有在编在岗执法人员283人,协管人员161人,其中原始本科学历人员146人,三十岁以下人员317人,队伍呈现出人员多、素质高、年轻化态势。为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培养全体执法人员吃苦耐劳的精神、顽强过硬的作风、令行禁止的纪律观念、良好的执法姿态及严整的仪容风纪,树立“城管铁军”品牌,永葆执法队伍青春活力,执法局根据城管执法队伍性质和正规化建设的要求,全面实施了准军事化管理。一是抓好制度建设。按照依法建制、以制管理的要求,结合城管执法工作实际,出台《准军事化管理实施细则》,内容涵盖思想与品德、服从与执行、请示与报告、执勤与行车等各个方面,通过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来规范言行,真正做到在制度和纪律面前人人平等。二是力戒形式主义。明确准军事化管理目标,增强工作针对性,建立定期军训制度,要求执法人员必须按时参训,并将准军事化管理贯穿于城管执法工作的全过程,注重培养城管执法人员雷厉风行、立说立行、令行禁止的军事作风,做到不重口号重实效,着力打造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的准军事化行政执法队伍。三是做好结合文章。结合省陆军预备役炮兵师第四团团指挥连设在执法局的实际,变动被为主动,视任务为机遇,以加强预备役部队建设为抓手,全面促进准军事化管理向纵深发展;结合廉政建设,狠抓“有声”、“无声”两个教育,做到潜移默化、筑牢防线;找准准军事化管理与日常执法工作的结合点,不断提高各种突发事件应对和快速反应能力,全面提高队伍执行力、战斗力,促进工作效能提升,做到相互促进,相得益彰。通过严格的军事化管理,有效培养了队员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意识,培养了队员整齐化一、步调一致的作风,培养了队员以局为家、团结向上的团队精神,培养了队员乐于奉献、敢打硬战的斗志,全体执法人员以严整的仪容、严明的纪律、严格的执法、规范的服务、过硬的作风、精通的业务,通过良好的形象,向全社会展示了新时期城管队伍的风采。 六、推行“绩效考核等级化”,切实激发工作活力 绩效考核是提升工作效率的有效手段,如何将绩效考核与城管执法工作的特点结合起来,却是一个崭新的课题。为制订好绩效考核文件,真正建立考核奖惩长效机制,避免出现程序上大而化之、运用上操作性不强等问题,滕州执法局组织专人进行调研论证,并多次召开会议或印发草稿征求意见,历时五个月,二十几易其稿,形成了《绩效等级化考核办法》和《实施细则》,建立了符合城管执法实际、具有滕州特色的绩效等级化考核体系。绩效等级化考核坚持客观公正、注重实绩、分类考核、层级负责的原则,实行月度(季度)考核、年度总评。通过量化、细化不同部位和人员的工作任务和职责,对辖属机构和人员工作的绩效进行定期考核,根据考核结果确定机构和人员工作绩效的相应等级,依据考核等级享受相应政治待遇和物质奖励。在实际运作中,对辖属机构的考核,由业务目标、公共目标、执法监督和民主评议四个方面组成,每月(或每季度)进行考核打分,年度总评根据累计分数分为先进、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根据不同等级,享受不同的政治待遇和物质奖励。对工作人员的考核,由工作实绩、局风队纪和民主评议三部分组成,每月(或每季度)进行考核打分,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等级。根据不同的等级,享受不同的待遇和奖励;其中,年度考核结果为不称职的,还将会被诫勉谈话、限期改进、降职、不予晋升级别和工资,连续两年不称职的,将按程序予以辞退。通过实施绩效考核,从根本上革除“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弊端,使得人人身上有压力,个个肩上有担子,形成部位之间、人员之间“比着干”的良好氛围,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把精力集中在想干事上,把本领体现在会干事上,把目标锁定在干成事上,切实调动和发挥好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形成才有所展、劳有所得、功有所奖、劣有所罚的良好局面,为推动实现各项工作实现新跨越提供了不竭动力,促进了城管执法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网友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