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城搜索

常德市:城管部门服务城市建设 助推城市扩容提质

中城网2009-12-09 11:36:14

 

        人民城市网2009年12月9日湖南常德消息(常德市城管局“和谐城管”宣传信息员 王德平近年来,湖南省常德市城管执法局大力推进以管理工作标准化、执法工作规范化、队伍管理军事化和行政问责制度化为核心内容的“四化”管理,以科学发展观为中心,以服务城市建设为大局,依法履职,为助推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拆违控违

     违法建筑是城市化推进过程中的一种伴生物。有些居民受利益的驱使,或以出租经营为目的,或以套取政府补贴为目的,或虽有建房理由但未取得相关部门许可,擅自在市城区规划区内修建房屋。随着城区的不断扩大,规划区内违法建设的现象日趋严重,造成拆违控违的形势非常艰巨。

    常德市委、市政府做出拆违控违工作决定之后,市城管执法局将其作为当前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结合城市拆迁紧锣密鼓的部署拆违控违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自9月以来,武陵、德山、柳叶湖三区共依法拆除违法建设20000多平米,控违近4000余起。

(一)变压力为动力,听民生,依群众

    武陵区委、区政府和城管分局自觉把压力变为动力,在充分调查摸底基础上,宣传发动全区干部、群众参与拆违控违工作,广泛听取社区居民、群众代表、村(组)干部、职能部门的意见,研究出台了《违法建筑处置意见》,建立了区委、区政府领导负责、区拆违办牵头组织、乡(村)街道为责任主体、职能部门为主力军的拆违控违工作网络和工作机制,计划在3个月内对全区带倾向性的、重点的、群众反映强烈的5万多平方米违法建筑实施拆除。现在,该区已在南坪乡、东郊乡两个违法建设重点区域确定了4户拆除对象,各项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

(二)以改制为契机,建网络,抓落实

    柳叶湖拆违控违工作形势一度十分严峻,尤其是万寿、双桥等村(组)的违法建设现象十分猖獗。自9月底开始,区工委、区管委会以城管分局组建成立为契机,一边抓城管队伍建设,一边大力开展拆违控违工作,建立了以管委会为主体,办事处、社区、村(组)及职能部门相统一的拆违控违网络体系,层层落实责任制,采取强有力措施组织实施拆违控违工作。到目前为止,该区共组织大小拆违行动21次,已有效拆除违法建筑9处,1080平方米,有效地遏制了违法建设不正之风。

     老百姓的眼睛是一杆秤,那些违法多处建房的,以违法建设谋利的,在当地极具典型影响的,如果得不到坚决有力的拆除,群众跟风违建就势所难免,因此,拆违是控违的前提,必须把握好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抓重点、攻难点的整体思路,要打好攻坚战,寻找突破口,彻底打开全区拆违控违新局面,以确保各类违法建设行为在全区销声匿迹。

二、服务建设

    优质高效服务德山开发区项目建设,需要坚实的基础和科学的部署,切实增强工作的操作性。市城管执法局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工作宗旨,深入开展优质服务活动,竭力为德山开发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

(一)夯实工作基础,增强优质服务的操作性

    一是健全领导机构。成立以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纪检、督察以及市客运处、环卫处、分局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优质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小组履行检查、调度、重大问题协调以及考核等工作职责,有效夯实了对德山开发区项目建设开展优质服务的组织基础。二是细化目标任务。按照各自职能,明确责任分工,突出服务重点,对环境卫生、控违拆违、打击“两黑”(黑的、黑摩)、占道、广告等优质服务项目进行细化、量化,责任划分到队所,任务明确到个人,确保优质服务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身上有压力,有效夯实了对德山开发区项目建设开展优质服务的管理基础。三是实施“四化”标准。结合工作实际,研究出台并大力实施管理工作标准化、执法工作规范化、队伍管理军事化和行政问责制度化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有效夯实了对德山开发区项目建设开展优质服务的制度基础。

(二)突出工作重点,提高优质服务的实效性

    一是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重点抓好拆违控违、执勤保安等工作,为项目落地、加快建设扫清障碍。2009年5月,德山村民为骗取补偿,抢在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正式动工前在已拆迁区域又新建违法建筑,我们及时组织行动进行清理,共拆除各类违法建筑近5000平方米,保证了工程按期开工。恒安集团四期、华顿国际大酒店等重大项目建设现场发生严重的阻工事件后,局领导带队亲临一线指挥,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维护现场秩序、化解矛盾纠纷,扎实有效的工作得到了有关领导的大力表扬。二是为企业发展排忧解难。把服务企业发展与项目建设等同对待,日常工作中,企业发展有什么样的合理需求,我们就提供什么样的优质服务。云锦集团老厂区进出口通道小贩占道,影响了重型货车进出。我们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组织力量,与该厂保卫部门、当地居委会联合开展为期1个月的厂区周边环境专项整治行动,疏通道路,保证了车辆畅通无阻。今年9月,武陵酒厂隔离生产区与生活区的工作遭到居民的极力反对后(多为原酒厂下岗工人),向德山分局求助。分局领导二话没说,立即组织力量进驻生活区。广大队员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从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着手,从帮助居民清理垃圾死角、规范家禽饲养、平整健身场地等工作着力,用实际行动赢得了居民对隔离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近年来,我们还在仅有的占道、广告等2个涉企行政许可项目上,为其大开绿灯,实行免费、降率政策,进一步减轻了企业负担。三是为项目引进牵线搭桥。在抓好对现有项目优质服务的同时,积极投身“引凤”一线,有效利用各种资源,大力拓展招商渠道,先后单独或联合引进了总投资15亿元的金天钛业、总投资2亿多元的垃圾焚烧发电等一批重大项目。这些项目落户德山开发区后,进一步增强了园区吸引力,加快了园区建设步伐,促进了产业集聚升级。

(三)强化工作考核,确保优质服务的长期性

    一是加大动态监管力度。对所承担服务任务落实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并开展定期或不定期抽查,做到心中有数、调度有序、工作有效。二是加大目标考核力度。优质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对本系统驻派开发区的分局、队所工作逐季考核,考核情况在全系统进行通报,考核成绩作为年终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以此表扬先进、鞭策后进,激发优质服务活力,提升优质服务水平,保持优质服务热情。三是加大行政问责力度。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对考核结果严格依照有关考核及奖励办法进行奖惩,决不姑息迁就,以此增强教育的说服力、制度的约束力、问责的震慑力,时时绷紧优质服务这根弦,推进优质服务向纵深发展,从而确保了工作的持续性和长期性。

三、环卫秩序

    近年来,常德市城管执法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深入开展“科学处理垃圾,服务循环经济”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出台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在解决垃圾无害化处理及垃圾围城等环境保护问题上取得重大突破。

(一)明确标准,确保环卫管理日趋精细

    一是制定标准。按照分类管理的要求,划定每一类管理区域具体范围,明确管理标准,并依据分类管理标准进行检查、考核;澧水、沅水流域生活垃圾处理一体化的方案经过科学调研已基本形成。二是明确责任。实施网格化管理,强化责任意识,实行切块划片、分段包干、责任到人。随着2008年度街道区域划块承包作业的公开招投标和新一轮公厕管理等一系列管理协议的签订,环卫作业服务的竞标承包和合同化管理模式得以全面实施,目前改造改制企业社区内公厕6座。并按照“重心下移,条块结合”的工作思路,完善了以区域管理为基础,环卫监察、作业服务、业主自律为一体的网络化管理模式。

(二)科学规划,确保垃圾无害处理到位

    目前,我市生活垃圾产生量4300吨/天,无害化处理量为600吨/天,无害化处理率仅为14%,“垃圾围城、垃圾围镇、垃圾围村”现象较为普遍。为彻底解决我市垃圾处理问题,我们采取了多头并举的办法。

    1、科学分类,力促垃圾处理减量化。近年来,随着创建和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的进一步深入,我市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有了质的飞跃。目前,在生活垃圾收集、运输方面,积极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城区大街小巷设置分类收集密闭式垃圾桶1719个,有效地解决了生活垃圾处理的关键环节;全面实行垃圾袋装化,做到及时清理清运,避免二次污染;建立城郊垃圾的收运体系,郊区乡镇均配有专用压缩式收集车和专用垃圾桶;江北城区投入使用集装式和压缩式中转站49座,垃圾运输车30台,日清运量达到540吨。

    2、卫生填埋,力促垃圾处理无害化。在生活垃圾处理方面,桃树岗生活垃圾填埋场完全按照国家建设部颁布的《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标准》进行建设和管理。该垃圾场始建于1990年,2002年正式启用,现垃圾场共占地约370亩,设计使用年限是14年,库容400万m3,日处理量为540吨。2006年6月,国家建设部专家小组对垃圾填埋场进行了评级检查,桃树岗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评定为国家Ⅱ级填埋场。2006年8月,在国家环保总局的检查中,该垃圾填埋场的各项指标全部达标。连续多年实现了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无害化处理率达100%的目标。

    3、综合治理,力促垃圾处理一体化。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统筹城乡垃圾治理,2006年底我市就着手制定《常德市城乡生活垃圾治理网络建设方案》。根据方案,首先启动沅水流域、县城关地区的垃圾处理一体化工作,利用常德市桃树岗垃圾处理场的各项优势把沅水片的垃圾处理一体化工作拉动起来,日处理量为819吨(西湖、西洞庭、鼎城、汉寿、临澧、桃源、市城区);其次,启动澧水流域的垃圾处理一体化工作,安乡、澧县城区的生活垃圾可同时运至津市燕山垃圾场集中处理,另建立石门刘家湾垃圾处理厂;再次,2010年,将全面启动各区、县(市)、镇及乡村的垃圾处理一体化工作。垃圾处理一体化后,全市203个建制镇中的101个镇的生活垃圾可做到卫生埋填和处理,占全市建制镇的50%;全市年产生72万吨生活垃圾,处理率达64.94%。既改善了农村卫生环境,解决了垃圾围城的现象,也保护了常德地域的生态环境。

    4、垃圾发电,力促垃圾处理资源化。我市在2006年与中联环保技术工程有限公司正式签订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特许经营协议,项目采用BOT运作方式,总投资2.3亿元。去年完成项目立项、公司注册、环保评估、可研和初步设计、选址等前期工作,目前,该项目已动工修建,一期工程日处理600吨,年发电量1.2亿度,二期工程日处理量900吨,除市城区垃圾外,可同时处理汉寿、桃源等县城生活垃圾,为实现垃圾处理资源化奠定了基础。

(三)创新形式,确保环保意识深入人心

    一是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围绕“6•5”世界环境日宣传周活动,组织队员在步行街、火车站等人流量比较集中的地点,采取发放“绿色环保”袋、讲解垃圾袋装分类知识、发宣传资料等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环保宣传活动。二是开展环保志愿者活动。主要开展“保护母亲河(湖),我们在行动”主题系列活动。今年3月12日,由局团工委、城东大队、北正街小学和东升小学组织开展了“环保从我做起”活动,队员们和小学生在学校周边和诗墙公园拾捡烟头、果皮、纸屑等垃圾,向市民及游客宣传环保知识。6月,组织力量对遗留盘踞在沅江河畔餐饮船进行了彻底的根治,清除了沅江河水的污染源。7月,组织队员对柳叶湖周围的环境进行了调查,对不少居民投肥养鱼、餐饮烧烤的问题进行了宣传教育和整治。三是举办科普展。为加强环卫知识社会教育,激发全社会参与环保的热情,形成珍爱环卫工人劳动成果,尊重理解环卫工人,自觉维护环境的良好风气,自去年10月常德市垃圾处理科普展在市环卫处7楼揭幕以来,作为全市妇女儿童环保教育基地,共免费接待10000多名妇女儿童代表参观。

四、客运管理

    城市公交是城市的枢纽,是市民出行首选的交通工具。我市现有公交线路37条,营运车辆522辆,日均载客量30.5万人次,年运客量11058万人次,出租汽车1110辆。近年来,市城管执法局贯彻“突出实践特色”的原则,按照《2007-2020年常德市城市公交规划》和确保稳定的要求,进一步优化公交线路,继续做好出租车经营权重新授予后客运市场的稳定工作,规范市场行为和市场管理。

(一)提高公交行业服务质量

   该局坚持以人为本,强化服务理念,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强化驾售人员业务技能、服务规范、服务礼仪、普通话水平等知识培训,提高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素质和专业技能,努力提高城市公共交通行业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同时,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充分挖掘节能降耗潜力,降低管理成本,努力提高公交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加强公交行业窗口建设,大力开展文明行业创建活动,提升常德市城市形象。

(二)统筹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

    坚持“统筹考虑、远近结合、公交优先、无缝衔接、城乡一体”的原则。一是始终坚持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战略,按照“大稳定、小调整”的要求,科学调整公交线路,确保城市拓展到哪里,线路就延伸到哪里,市民有什么样的合理要求,就提供什么样的优质服务。今年成功开通城区至太阳山森林公园的公交线路(78号代表建议),进一步方便了市民出行;二是道路条件不适宜开行公交车的线路、公共交通短时难以解决的市场空白区域、城乡结合部,采取有条件就地规范面包车的措施,按照“五定”管理的原则(定区域、定线路、定公司、定人员、定车辆),纳入农村客运管理,力求形成以城市公交为主体,出租汽车为辅助,并与农村客运无缝衔接的便捷、安全、有序的城乡公共客运一体化格局。

(三)坚决净化客运市场环境

    坚持“疏堵结合,先疏后堵”原则,采取“两手抓”的策略。一方面继续推行星级达标、倡导文明服务活动,进一步完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充分满足人民群众的出行需求;另一方面严厉打击非法营运行为,组织客管处、公安局、交警支队等单位形成联合执法,进一步净化客运市场,保护了消费者和合法经营者的权益。

 

网友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登录发表评论!

运营管理:北京中城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合作联系电话:010-62530116、18600196839
投稿邮箱:zhongchengwang2020@163.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 京ICP备20003710号-1

北京市公安局网站备案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1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