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城搜索

莆田市:城管执法局创新管理机制 服务科学发展

中城网2010-03-03 10:02:42

 

    人民城市网2010年3月3日福建莆田消息 (莆田市城管执法局“和谐城管”宣传信息员 刘青华)莆田市城管执法局创新管理机制 服务科学发展。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市民对居住环境的诉求不断提升,城市管理的重要性逐步凸显出来。城管执法部门作为城市管理的主力军,集中行使环卫、市容、规划、市政、园林绿化、环保、工商和交警等方面的行政处罚权,有效破解了旧的城市管理体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莆田市城市管理执法局成立3年多来,通过强化组织、队伍、制度和作风等建设,紧紧围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认真履职尽责,为我市“以港兴市、工业强市”发展战略营造了良好的城市环境。

    一、莆田市城市管理的现状及原因

    近几年,莆田市以“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和省级文明城市创建为载体,借势发力,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城市管理的“三大矛盾”仍然很突出: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快速推进与市容环卫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的矛盾、市民日益增长对优良人居环境的需求与城市管理相对滞后的矛盾、城市人口快速增长与人口素质及文明卫生习惯养成相对滞后的矛盾。主要问题是:一是重点难点问题的突破招数不多。突出表现在占道洗车修车、乱搭乱建、乱停乱靠、乱贴乱画、背街小巷卫生、工程车辆“滴撒漏”方面等顽疾。二是长效管理机制没有真正形成。“整治—反弹—再整治—再反弹”,一直未能完全走出城市管理的怪圈,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城市管理工作仍处在依靠突击式、督促式和集中式整治,长效化、常规化、长期化的管理举措不足,整个城市管理工作处在低水平、低层次徘徊,难以取得根本性突破。

    针对城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可归纳为四个“不到位”。一是认识不到位。城市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化工程,需要全社会形成共识,全民参与。主要表现为:重“繁荣”轻市容,对城市管理工作未予以足够重视,往往是消极应付的多;重建设轻管理,在城市建设的资金安排上舍得大量投入,而对城市管理缺少必要的的投入。二是部门协作合力不到位。规划、建设、管理兼顾不周,对于市民生活的一些基础设施,相关部门的专业规划欠缺。如:垃圾中转点配套不够,造成暴露垃圾到处都是,不堪入目。审批、监管、处罚衔接不紧,在鼓励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时,由于不加限制地批准个体工商户在不具备足够场地的条件下,经营餐饮、汽车修理、摩托车修理、洗车、石材加工、废品回收,导致倚门出摊、占道作业等扰民的违法行为蔓延。三是综合执法改革不到位。多头执法、重复执法、交叉执法的问题没有彻底解决。目前城市规划的行政处罚权已移交城管执法局,但行政许可还在原单位,城管执法的综合效能难以凸现。四是社会教育不到位。市民公德意识、法律素质、行为习惯与城市文明发展的要求有一定差距。

    二、创新管理机制,构建齐抓共管的城市管理新格局

    (一)建立组织领导和沟通协调机制,整合城市管理资源。一是充分发挥市城管委组织领导作用。市城管委作为城市管理的统筹协调机构,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代表市政府行使城市综合管理和组织协调职能,统筹、平衡、指导、监督和检查考核全市城市管理工作,审议城市管理发展规划,制定城市管理规章制度,组织开展城市管理专项治理和联合整治。市城管委实行委员单位分工负责制,依法分别履行在城市规划、城市建设、经济管理、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以及行政许可、行政执法等方面的职责与义务,形成权责对应、条块结合、齐抓共管的运行机制。二是通过建立城市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城管委、主责部门及属地政府之间的沟通协调,主动牵头组织,共同研究解决城市管理工作的难点或重大问题。

    (二)建立齐抓共管和联合执法机制,全面提升市容环境质量。充分发挥市、区城市管理相关部门单位专业管理优势,在政府的指导协调下,建立健全并认真落实前置审批管理、征询与抄告、后续处理告知、信息资源共享和相互监督与信息反馈、以及专业技术支持和执法安全保障等相关制度,建立分工科学、责权明确、衔接有序、运行顺畅的城市管理机制,加强部门间的联动,加大力度治理“脏、乱、差”,对污染环境和扰乱秩序等违法行为进行综合整治和行政处罚。通过建立稳固的齐抓共管和联动互动机制,全面提升市容环境质量,营造良好法治秩序,维护社会公平与和谐。

    (三)建立健全标准化管理机制,促进城市管理再上新台阶。执行和落实已施行的《莆田市中心城区环境卫生清扫保洁考评细则(试行)》、《莆田市中心城区环境卫生清扫保洁考评标准》和《莆田市城市管理执法局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工作手册》等城市管理规范,实现城管执法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标准化。转变管理方式,实施流程再造,推行错时工作制,实行全天候管理。推行“定岗位、定职责、定标准、定考核、定奖罚”的责任制,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实现无缝隙管理。开展示范街创建活动,将市区道路划分为三个等级,实施分类管理,按等级考核。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变定时工作为错时执法,变粗放式管理为精细化管理,变单一部门管理为社会化管理,促进城市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经常化、长效化。

    (四)建立执法质量考评和责任追究机制,建设人民满意城管队伍。要确保城管长效机制沿着正确的轨道运行,必须严格规范执法行为,深化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不给城管执法人员留下随意执法、不按程序执法的空间。同时,要建立执法质量考评制度,按照持证上岗的准入机制,实行执法责任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和行政赔偿等制度,真正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侵权要赔偿,切实提高广大城管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提升城市管理的整体品位。

    三、服务科学发展,实现城市管理理念的根本转变

    城市管理虽然不能直接产生GDP,但却为提高GDP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城市管理能优化城市资源配置,提高基础设施运营效率,加快人流、物流、信息流运行,降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成本,从一定意义上讲,抓城市管理就是抓生产力。

   (一)实现从“小城管”向“大城管”的转变。作为城市管理执法部门,要积极面对城市发展进程中的新问题、新矛盾,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维护城市环境秩序为主线,以人为本,以变求变,以新对新,努力拓展城市管理新领域,切实营造亲民爱民、全民参与、共建和谐城市、共享管理成果的良好氛围。

    (二)实现从被动向主动的转变。坚持以人为本,树立提前管理、全程管理意识,让有效的城市管理贯穿于规划、审批、建设和日常运行的各个环节之中。要加强日常巡查工作,依照法定的权限、程序和方式,有计划地对城市管理各类部位开展经常性的检查,不断赢得城市管理工作上的主动权。要冲破思想“禁区”,从“等布置、等安排”转变为从实际出发,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要根据城管执法工作实际和广大市民的需要,力求工作上有独创性、超常性、开放性,促使城管执法工作不断适应环境的变化。

    (三)实现从分散向合力的转变。努力形成齐心协力、整体推进的工作局面。要加强工作联动和信息互通,优化整合资源,形成工作联动机制。要建立规范和标准,建立协调体系和巡查监督机制,实施条块结合、绩效挂钩的考核评价机制。要合力推进、良性互动、积极谋划、多方举措,抓好城市综合整治工作,全面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

   (四)实现从经验向科学的转变。作为城市管理部门,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有效实现从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的转变。要弘扬科学精神,培育创新文化,积极推进自主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以全新的思路来解决城市发展进程中的种种困难和问题。要着眼于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致力于规范管理制度、优化管理流程,通过深化体制改革,引入市场机制,从而向体制变革要效益,向机制创新求突破。要以创新的思维和务实的作风,大胆探索新思路、新举措,积极献计献策,努力开创城市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五)实现从粗放向精细的转变。要坚持建设管理并重,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机制,积极推进数字化、网格化管理,促进城市环境持续改善。要以解决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为重点,整合管理、信息、技术资源,再造管理流程,推动数字化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要坚持综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集成创新,实现实时、动态和精细管理,促进管理职能转变,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增强政府公信力,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2010年,莆田市重点围绕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省级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迎接十四届省运会等“五城同创”迎“省运”的重大任务,启动了“城市管理年”和“违法用地违法建设清理整治年”活动,但城市管理必须要立足于“城管所能、社会所愿、政府所想、法律所依”的现实基础。城管执法部门要不断创新管理机制,通过完善法规、出台政策、加强监管手段等措施,推行长效管理模式,以优美的城市环境迎接第十四届省运会。

    (注:本文荣获莆田市委宣传部、市委文明办、莆田建设局、莆田市社会科学联合会联合举办的“建设杯”“我为文明城市献一策”征文活动二等奖。)

 

网友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登录发表评论!

运营管理:北京中城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合作联系电话:010-62530116、18600196839
投稿邮箱:zhongchengwang2020@163.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 京ICP备20003710号-1

北京市公安局网站备案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1846号